2019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 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 都折射岀了当今部分青少年的情感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这与我国的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 具体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第二, 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 生命和珍惜生命。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然 而遗憾的是,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 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即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 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 如果说生命价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是倡导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那么生命意识的彰显 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就宏观而言,人类在享受自身发明创造的成果的同时,也承 受着前所末有的重负。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日益枯竭、贫困、疾病和犯罪等等,这-切 都直接或间接地销蚀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就微观而言,一方面,孩子、中青 年人甚至老人都生活在追求成功的沉重压力之中,而成功并不一定使他们有幸福感;另一方 面,人们在就业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面前,有一种受伤的感觉。这些都使人体会到自己的生 存受到威胁,有种无所适从感 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要幸免于难,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 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路,生命才有所皈依。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 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美国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日本于1989年修订的新《教 学大纲》,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徳教育的目标。 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它表现为三个层次:第- 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第二,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 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和敬畏生命,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第三,死亡教育,让学生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亡对亲朋的伤害,使学生对各种与死亡
2019 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A 卷) 语 文 本试卷共 10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 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虐待生命的现象。不管是自杀、校园暴力还是残害动物, 都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的情感荒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与践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这与我国的生命教育不够有关。 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只有生命存在,才会有人的其他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评估。 具体地说,人的生命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第二, 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第三,人的生命的基础性。生命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 生命和珍惜生命。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然 而遗憾的是,以往相当长的时期,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忽视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难以 使孩子们养成对具体生命,即对大自然、家人、邻里、同学等的爱心与同情,也无法收获爱 心所带来的真诚回报。 如果说生命价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义是倡导生命教育的内在依据,那么生命意识的彰显 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就宏观而言,人类在享受自身发明创造的成果的同时,也承 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日益枯竭、贫困、疾病和犯罪等等,这一切 都直接或间接地销蚀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就微观而言,一方面,孩子、中青 年人甚至老人都生活在追求成功的沉重压力之中,而成功并不一定使他们有幸福感;另一方 面,人们在就业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面前,有一种受伤的感觉。这些都使人体会到自己的生 存受到威胁,有一种无所适从感。 国外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人类要幸免于难,就必须从内心深处改变,即从生命教育做起。 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路,生命才有所皈依。1968 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 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美国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日本于 1989 年修订的新《教 学大纲》,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它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 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第二,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 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和敬畏生命,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第三,死亡教育,让学生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亡对亲朋的伤害,使学生对各种与死亡
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与其他教育一样,生命教育也是 项系统工程。因此,它的实施与开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摘编自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部分青少年学生虐待生命的现象,折射出他们对生命缺少必要的尊重和敬畏 B.一味重视应试教育,缺少生命教育,是产生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现象的主因 C.生存、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人们常常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D.人的生命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和基础性,所以要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依次从内在依据和现实背景分析重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后者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 面分析。 B.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引证法,在阐述生命教育的意义的同时,提出了推行生命教育的具体 内容 C.第五段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逐层阐述其表现,指出它是项需要多方配合实施的系统 工程 D.文章讨论关于生命教育的论题,是按照摆现象、析原因、谈意义、提办法的逻辑顺序推 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养护青少年学生对具体生命的爱心和同情心,就必须重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 B.生命教育缺失,导致人类正承受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重负 C.抓好生命教育,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让生命有所皈依,人类就能幸免于难 D.生命教育是项系统工程,因为它的实施与开展需要学校和家长齐抓共管、相互配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2014年,在经历24小时的绝食抗议后,梅拉蒂维森和伊莎贝尔维森被警察护送到了印 度尼西亚巴厘省省长办公室里。当着姐妹俩的面,省长大人签下了“巴厘岛在2018年实现零 塑料袋”的承诺。这一年,梅拉蒂13岁,伊莎贝尔11岁。 事后,维森姐妹曾在国际会议的一场演讲中给岀过这样一组数据:巴厘岛的居民和游客 一天制造出680立方米的塑料垃圾,其中塑料袋的回收率小于5‰在备受人们青睐的塑料制 品面前,维森姐妺得到的承诺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但维森姐妺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如今, 四年过去了,虽然省长的承诺并没有实现,但是她们在2012年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 起初看起来像过家家游戏一样,如今已经成为一场致力于抵制塑料袋,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 系的国际运动 维森姐妹已经在全球不同地区领导组建了17支并肩作战的团队,其中包括今年1月她们 刚刚去过的上海。她们向台下上百名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们的鼓励下,一支平均 年龄不到18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 我们小孩子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25%,但我们才是100%的未来。”维森姐妹如是说 (摘编自王子凯《向塑料宣战的年轻人:用绝食抗议换来省长承诺》, 《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4日) 材料二 据初步估算,全球每年向海洋输岀的塑料垃圾可达480-1270万吨。这些陆源塑料垃圾 进入海洋环境,极难降解。其中大型塑料垃圾会通过生物或物理作用慢慢碎片化,成为微塑
相关的打击、挫折、损失有所准备,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与其他教育一样,生命教育也是一 项系统工程。因此,它的实施与开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摘编自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今部分青少年学生虐待生命的现象,折射出他们对生命缺少必要的尊重和敬畏。 B.一味重视应试教育,缺少生命教育,是产生青少年自杀、校园暴力等现象的主因。 C.生存、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人们常常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D.人的生命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和基础性,所以要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依次从内在依据和现实背景分析重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后者又从宏观和微观两方 面分析。 B.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引证法,在阐述生命教育的意义的同时,提出了推行生命教育的具体 内容。 C.第五段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逐层阐述其表现,指出它是项需要多方配合实施的系统 工程。 D.文章讨论关于生命教育的论题,是按照摆现象、析原因、谈意义、提办法的逻辑顺序推 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要养护青少年学生对具体生命的爱心和同情心,就必须重视具体实在的生命教育。 B.生命教育缺失,导致人类正承受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枯竭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重负。 C.抓好生命教育,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让生命有所皈依,人类就能幸免于难。 D.生命教育是项系统工程,因为它的实施与开展需要学校和家长齐抓共管、相互配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4 年,在经历 24 小时的绝食抗议后,梅拉蒂·维森和伊莎贝尔·维森被警察护送到了印 度尼西亚巴厘省省长办公室里。当着姐妹俩的面,省长大人签下了“巴厘岛在 2018 年实现‘零 塑料袋’”的承诺。这一年,梅拉蒂 13 岁,伊莎贝尔 11 岁。 事后,维森姐妹曾在国际会议的一场演讲中给出过这样一组数据:巴厘岛的居民和游客 一天制造出 680 立方米的塑料垃圾,其中塑料袋的回收率小于 5%。在备受人们青睐的塑料制 品面前,维森姐妹得到的承诺更像是一张空头支票,但维森姐妹看起来一点都不担心。如今, 四年过去了,虽然省长的承诺并没有实现,但是她们在 2012 年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 起初看起来像过家家游戏一样,如今已经成为一场致力于抵制塑料袋,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关 系的国际运动。 维森姐妹已经在全球不同地区领导组建了 17 支并肩作战的团队,其中包括今年 1 月她们 刚刚去过的上海。她们向台下上百名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她们的鼓励下,一支平均 年龄不到 18 岁的团队被组建了起来,并成为“告别塑料袋”团队在中国的第一个分支。 “我们小孩子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 25%,但我们才是 100%的未来。”维森姐妹如是说。 (摘编自王子凯《向塑料宣战的年轻人:用绝食抗议换来省长承诺》, 《中国青年报》2018 年 11 月 14 日) 材料二 据初步估算,全球每年向海洋输出的塑料垃圾可达 480-1270 万吨。这些陆源塑料垃圾 进入海洋环境,极难降解。其中大型塑料垃圾会通过生物或物理作用慢慢碎片化,成为微塑
料。此外,粒径小于5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如牙膏、发胶、洁面乳和空气清新剂等,其中 的塑料微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因难以过滤而进入水体,最终排入海洋。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及纺织纤维,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多种 形态。近年来,微塑料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被检出,海洋中已没有未被塑料污染的净土。联合 国环境署于2014年、2016年、2017年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对海洋微塑料问题给予特别关 注,2016至2017年,微塑料污染连续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硏究领域的第-大科学问题。 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 产生毒理学效应。由于海洋生物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微塑料还会带来复合 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目前,虽然在野外环境中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对人类的健康 风险也尚待证实,但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潜在风险显而易见 (摘编自李道季《海洋微塑料: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重大海洋环境问题》 《光明日报》2018年9月15日) 材料三 奥地利的一项研究称,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0.05 到0.5毫米不等。其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两者都是矿 泉水瓶的主要材料。8位主动参与实验的人年龄在33至65岁之间,彼此互不认识,生活区 域也不同,但都食用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用过塑料瓶装饮料,其中多数人食用过海产品, 没有人是素食主义者。 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海产品以及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发现 了微塑料。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种摄入途径可能是被我们忽视的,那就是日常的呼吸。在 生活中,以化纤为原料的衣物非常普遍,车里、家里、办公室里铺的地毯大部分是化纤制品 摩擦时会释放出微纤维。因此,从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更为直接,摄入量也非常大,可能与 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 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岀:目前对于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硏究尚不 足,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 们的健康。 (摘编自李禾《人体内首次发现“微塑料”,研究发现他们吃了这些东西》, 《科技日报》2018年10月2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森姐妺的绝食抗议使巴厘省省长作出了该岛2018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但因人 们喜欢使用塑料制品,此承诺并未兑现 经过几年的努力,那场由小孩子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已经发展为以恢复人与自然 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影响广泛的国际运动。 C.海洋微塱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给海洋生物带来伤害,而随着食物链的传递,也可能绐 人类的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D.研究发现,人体内有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接受实验的人来自不同生活区域,都吃 过或喝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料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洋中的微塑料来源是陆地大型塑料垃圾入海经作用后的碎片及粒径小于5毫米的人造工 业产品中的塑料微粒。 塑料垃圾数量庞大,回收利用率低,难以分解,造成微塑料污染泛滥,使海洋微塑料污染 的治理形势更加严峻
料。此外,粒径小于 5 毫米的人造工业产品,如牙膏、发胶、洁面乳和空气清新剂等,其中 的塑料微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也因难以过滤而进入水体,最终排入海洋。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碎片、颗粒及纺织纤维,有片状、线状或块状等多种 形态。近年来,微塑料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被检出,海洋中已没有未被塑料污染的净土。联合 国环境署于 2014 年、2016 年、2017 年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对海洋微塑料问题给予特别关 注,2016 至 2017 年,微塑料污染连续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大科学问题。 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阻塞其摄食辅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伤害, 产生毒理学效应。由于海洋生物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微塑料还会带来复合 化学污染。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随食物链传递,进而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 目前,虽然在野外环境中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对人类的健康 风险也尚待证实,但其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的潜在风险显而易见。 (摘编自李道季《海洋微塑料: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重大海洋环境问题》, 《光明日报》2018 年 9 月 15 日) 材料三 奥地利的一项研究称,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 9 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 0.05 到 0.5 毫米不等。其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这两者都是矿 泉水瓶的主要材料。8 位主动参与实验的人年龄在 33 至 65 岁之间,彼此互不认识,生活区 域也不同,但都食用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用过塑料瓶装饮料,其中多数人食用过海产品, 没有人是素食主义者。 近年来,研究者们相继在牡蛎、贻贝和鱼类等海产品以及饮用水、海盐甚至蜂蜜中发现 了微塑料。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种摄入途径可能是被我们忽视的,那就是日常的呼吸。在 生活中,以化纤为原料的衣物非常普遍,车里、家里、办公室里铺的地毯大部分是化纤制品, 摩擦时会释放出微纤维。因此,从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更为直接,摄入量也非常大,可能与 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 联合国环境署 2016 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对于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不 足,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会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 们的健康。 (摘编自李禾《人体内首次发现“微塑料”,研究发现他们吃了这些东西》, 《科技日报》2018 年 10 月 29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维森姐妹的绝食抗议使巴厘省省长作出了该岛 2018 年实现“零塑料袋”的承诺,但因人 们喜欢使用塑料制品,此承诺并未兑现。 B.经过几年的努力,那场由小孩子发起的“告别塑料袋”运动,已经发展为以恢复人与自然 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影响广泛的国际运动。 C.海洋微塑料能够被海洋生物摄食,给海洋生物带来伤害,而随着食物链的传递,也可能给 人类的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D.研究发现,人体内有多达 9 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接受实验的人来自不同生活区域,都吃 过或喝过塑料包装的食品或饮料。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海洋中的微塑料来源是陆地大型塑料垃圾入海经作用后的碎片及粒径小于 5 毫米的人造工 业产品中的塑料微粒。 B.塑料垃圾数量庞大,回收利用率低,难以分解,造成微塑料污染泛滥,使海洋微塑料污染 的治理形势更加严峻
C.微塑料进入人体有饮食摄入和呼吸摄入等途径,通过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的量很大,可能 与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 D.虽然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有害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但它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和重 金属,潜在危害值得警惕。 6.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你从中看到了哪些曙光?请简 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永不掉队 谢志强 1947年冬,秦山第一次听见方歌唱歌 团长命令:“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秦山穿草鞋,脚磨破了,渐渐地落 在急行军的队伍后边。于是,他听见了那支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方歌站在路边的—个小土坡上,齐耳短发,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兵,是师文工团的团员。 秦山踏着歌声,赶上了队伍。 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秦山身负重伤,被送到野 战医院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来医院慰问伤病员。 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队了。他听见方歌的歌声,苏醒过来。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 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 医生对方歌说:你把这个英雄唱醒了。 秦山家境穷困,爹娘却供他上学,念到初中,日本鬼子来扫荡,他就参了军。他受过五 次伤,这一次伤得最重。他说:一颗炮弹把我炸飞了。 方歌说:我见过你,看不出,你还是个英雄! 1948年,秦山调进了王震所在的部队,当了独立旅某连的连长。挺进西北,开赴新疆 新疆和平解放 翻过祁连山,秦山第三次听见了方歌唱歌。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跟秦山的连队在一起宿营。女兵很惹眼。秦山看见了方歌,风撩着她 的齐耳短发,像水边的垂柳。 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茫茫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尽头 方歌突然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 秦山站起来,走过去,说:你咋知道我在唱……我一点儿也没唱出声音呀。 方歌说:我似乎听见了一个旋律,有谁起了个头。 部队来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驻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始垦荒。 秦山第四次遇见方歌,是在团部。他乐了,说:是要来慰问一下我们了,戈壁荒滩听了 你们的歌声就会开花呢 方歌说:这一回,是调到你们这儿了 过后秦山才知道,方歌请求调离师部文工团,来到了秦山所在的团,当了宣传干事。 方歌也几次到秦山这个营收集垦荒的先进事迹。她还组织了一个宣传队,把垦荒的故事 编成歌曲、快板。 1952年春,秦山独自骑马,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入了沙漠。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 队,开垦一个新的荒原。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块沙漠。 起了大沙暴。沙漠似乎要作弄一下英雄。两天里,风沙铺天盖地,仿佛真的要叫他“进
C.微塑料进入人体有饮食摄入和呼吸摄入等途径,通过呼吸途径摄入微塑料的量很大,可能 与通过饮食摄入的量相当。 D.虽然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有害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但它能从环境中富集有机污染物和重 金属,潜在危害值得警惕。 6.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你从中看到了哪些曙光?请简 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永不掉队 谢志强 1947 年冬,秦山第一次听见方歌唱歌。 团长命令:“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秦山穿草鞋,脚磨破了,渐渐地落 在急行军的队伍后边。于是,他听见了那支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方歌站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坡上,齐耳短发,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兵,是师文工团的团员。 秦山踏着歌声,赶上了队伍。 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秦山身负重伤,被送到野 战医院。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来医院慰问伤病员。 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队了。他听见方歌的歌声,苏醒过来。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 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 医生对方歌说:你把这个英雄唱醒了。 秦山家境穷困,爹娘却供他上学,念到初中,日本鬼子来扫荡,他就参了军。他受过五 次伤,这一次伤得最重。他说:一颗炮弹把我炸飞了。 方歌说:我见过你,看不出,你还是个英雄! 1948 年,秦山调进了王震所在的部队,当了独立旅某连的连长。挺进西北,开赴新疆— —新疆和平解放。 翻过祁连山,秦山第三次听见了方歌唱歌。 方歌所在的文工团跟秦山的连队在一起宿营。女兵很惹眼。秦山看见了方歌,风撩着她 的齐耳短发,像水边的垂柳。 秦山的心里奏起旋律。茫茫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尽头。 方歌突然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 秦山站起来,走过去,说:你咋知道我在唱……我一点儿也没唱出声音呀。 方歌说:我似乎听见了一个旋律,有谁起了个头。 部队来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驻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始垦荒。 秦山第四次遇见方歌,是在团部。他乐了,说:是要来慰问一下我们了,戈壁荒滩听了 你们的歌声就会开花呢。 方歌说:这一回,是调到你们这儿了。 过后秦山才知道,方歌请求调离师部文工团,来到了秦山所在的团,当了宣传干事。 方歌也几次到秦山这个营收集垦荒的先进事迹。她还组织了一个宣传队,把垦荒的故事 编成歌曲、快板。 1952 年春,秦山独自骑马,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入了沙漠。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 队,开垦一个新的荒原。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一块沙漠。 起了大沙暴。沙漠似乎要作弄一下英雄。两天里,风沙铺天盖地,仿佛真的要叫他“进
去出不来"。风一停,沙—落,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沙漠异常美丽,移动过的沙丘,那纹路 如同水的波纹。沙漠总是将进入它上边的物体含而不露地收藏起来 幸亏有一棵枯死的胡杨树。找到秦山的时候,他搂着树千,沙子已埋到他的腰。胡杨树 仿佛缩短了一截。秦山的嘴里灌满了沙粒,几乎没了脉搏。 打电话给团部。方歌带了团部的两个女兵赶来,其中一位是女医生 秦山像胡杨树一样,一动不动 方歌和女兵含泪唱歌,唱沂蒙山小调。 秦山是山东籍。但他对家乡的歌也没反应 女医生听不见秦山的心脏跳动了,就用一块白布裹住秦山。 教导员拿来了军旗,盖到秦山的身上。 方歌扑过来,揭掉军旗,打开白布,向秦山喊∶我们早就讲好了,来,让我给你唱歌 地窝子里一片宁静。 歌声响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教导员说:秦山,你别掉队,起来吧。 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跟着方歌唱了起来。阳光从地窝子上边的天窗照进来,沙尘像音符, 在阳光中飞舞。 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 教导员说:你这家伙,我就知道你不会掉队 过后,秦山说他像是做了一个梦。他睁开眼,看见很多脸,随即,他的目光停留在方歌 的脸上。方歌的脸如同一轮圆月,明净净地悬在空中,像水洗过一般,还沾着水珠。 秦山说:水,渴死我了,咋回事? 教导员说:方歌把你唱活了。 秋天,收获了玉米。团长主持了婚礼。秦山方歌入了洞房——个地窝子。方歌说起大 沙暴,她说,当时,我就想最后一次给你唱歌。 秦山说:战争年代我都死不了,我命大,能这么轻易掉队?我就等你来唱歌呢。 方歌说:你别耍嘴皮子了。 多年后,秦山已是农场的副团长,他的步子总像是踏着歌曲的节奏。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0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山负伤醒来之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 坚定、乐观的情怀。 B.翻过祁连山,“秦山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歌来”,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 了难以言说的默契。 C.面对生命“湮灭”的秦山,方歌的动作和语言,既表现了她内心的悲痛,又产生一种令 人动容的感染力 D.小说结尾含蓄有味地交待故事的结局,让读者感受到秦山享受着革命爱情带来的幸福, 笔调轻松,色彩明媚。 8.小说以“秦山听方歌唱歌”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9.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 萧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 通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不欲利己
去出不来”。风一停,沙一落,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沙漠异常美丽,移动过的沙丘,那纹路, 如同水的波纹。沙漠总是将进入它上边的物体含而不露地收藏起来。 幸亏有一棵枯死的胡杨树。找到秦山的时候,他搂着树干,沙子已埋到他的腰。胡杨树 仿佛缩短了一截。秦山的嘴里灌满了沙粒,几乎没了脉搏。 打电话给团部。方歌带了团部的两个女兵赶来,其中一位是女医生。 秦山像胡杨树一样,一动不动。 方歌和女兵含泪唱歌,唱沂蒙山小调。 秦山是山东籍。但他对家乡的歌也没反应。 女医生听不见秦山的心脏跳动了,就用一块白布裹住秦山。 教导员拿来了军旗,盖到秦山的身上。 方歌扑过来,揭掉军旗,打开白布,向秦山喊:我们早就讲好了,来,让我给你唱歌。 地窝子里一片宁静。 歌声响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教导员说:秦山,你别掉队,起来吧。 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跟着方歌唱了起来。阳光从地窝子上边的天窗照进来,沙尘像音符, 在阳光中飞舞。 秦山的嘴唇居然动了。 教导员说:你这家伙,我就知道你不会掉队。 过后,秦山说他像是做了一个梦。他睁开眼,看见很多脸,随即,他的目光停留在方歌 的脸上。方歌的脸如同一轮圆月,明净净地悬在空中,像水洗过一般,还沾着水珠。 秦山说:水,渴死我了,咋回事? 教导员说:方歌把你唱活了。 秋天,收获了玉米。团长主持了婚礼。秦山方歌入了洞房——一个地窝子。方歌说起大 沙暴,她说,当时,我就想最后一次给你唱歌。 秦山说:战争年代我都死不了,我命大,能这么轻易掉队?我就等你来唱歌呢。 方歌说:你别耍嘴皮子了。 多年后,秦山已是农场的副团长,他的步子总像是踏着歌曲的节奏。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 年第 10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秦山负伤醒来之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 坚定、乐观的情怀。 B.翻过祁连山,“秦山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歌来”,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 了难以言说的默契。 C.面对生命“湮灭”的秦山,方歌的动作和语言,既表现了她内心的悲痛,又产生一种令 人动容的感染力。 D.小说结尾含蓄有味地交待故事的结局,让读者感受到秦山享受着革命爱情带来的幸福, 笔调轻松,色彩明媚。 8.小说以“秦山听方歌唱歌”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 分) 9.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 通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不欲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