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历史上对茶的称谓和写法很多,有茗、葭、茶等叫法与写法,至唐代茶圣陆 羽着《茶经》后,“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隋唐时期,是中国茶文化 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茶道盛行,饮茶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人们不 仅讲究“煮茶”技艺,对茶具亦十分重视。“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盛唐 时的茶具以金银器皿为主,这与唐代贵族喜用金银器有关。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 发展迅速,日趋纯熟,并大量吸收西亚和中亚金银器发达地区在工艺、造型及纹 饰等方面的长处,使得唐代的金银茶具既实用又精美。唐代盛行煮茶与煎茶,饼 茶须碾成茶末煮饮。据査,唐人的饮茶习惯与现代人有所不同,有在茶中加盐的 习惯,唐人认为盐有益于散发茶香,所以烹茶时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的盐调味(这 种习俗在今天我国藏、蒙地区仍可见遗风)。。 当然,这时的茶具在重视金银器皿的同时,并未放弃瓷器。晚唐至五代时,我国 瓷器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以如玉似冰的越窑青瓷及邢窑白瓷为代表 的瓷茶具新时代。唐代陆龟蒙有《秘色越器》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 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题目中的“秘色越器”就是指 唐代越窑青瓷精品,“秘色”是赞誉越窑瓷器釉色罕见的青翠莹润之美;后来五 代时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杈控制了越窑窑场,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朝廷用瓷,秘 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名。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 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宋人饮茶一改唐人“煮茶”之法,将茶末置于茶盏, 以茶瓶注汤点啜,称“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 以及候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在点茶方式的基础上,宋人还创造出了 种被称为“斗茶”的饮茶娱乐方式。宋人斗茶,先斗色、次斗痕。先将研细的茶 末放入茶盏之中,一边以执壶注沸水下冲,一边用荼筅击拂,最后看谁汤花“面 色鲜白,着盏无水痕”则为嬴。点茶,赏茶,品茶,斗茶,显示了宋人茶色生香 有滋有味的生活! 清代,茶文化呈现出多元面貌。“文士茶”勃兴,改宋元的“点茶”为“冲茶 将茶叶直接投入壶中冲泡,再转注茶杯饮用,奠定了今日的泡饮方式。清康、雍、 乾三代是清宫茶具制造的鼎盛期,出现了粉彩、珐琅彩、仿木石等创新茶具。从 从茶具形制讲,除茶壶与茶杯外,盖碗是清代茶具一大特色。盖为“天”、碗为 “人”、托为“地”,展现了中国人有关器用之道的哲学观。当然,清代的茶碗 并非全部带盖,而是在烧制中即分为盖碗和碗两类。 (选自《杯盏千古传雅韵》,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以前,茶的称谓和写法有很多种,“茶”字的形 音、义都还没有固定下来 B.隋唐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清 代茶文化呈现出多元面貌。 C.唐代讲究“煮茶”与“煎茶”技艺。宋代流行“点茶”,有一整套规范的程 序,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
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 12 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历史上对茶的称谓和写法很多,有茗、葭、茶等叫法与写法,至唐代茶圣陆 羽着《茶经》后,“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隋唐时期,是中国茶文化 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茶道盛行,饮茶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人们不 仅讲究“煮茶”技艺,对茶具亦十分重视。“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盛唐 时的茶具以金银器皿为主,这与唐代贵族喜用金银器有关。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 发展迅速,日趋纯熟,并大量吸收西亚和中亚金银器发达地区在工艺、造型及纹 饰等方面的长处,使得唐代的金银茶具既实用又精美。唐代盛行煮茶与煎茶,饼 茶须碾成茶末煮饮。据查,唐人的饮茶习惯与现代人有所不同,有在茶中加盐的 习惯,唐人认为盐有益于散发茶香,所以烹茶时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的盐调味(这 种习俗在今天我国藏、蒙地区仍可见遗风)。。 当然,这时的茶具在重视金银器皿的同时,并未放弃瓷器。晚唐至五代时,我国 瓷器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以如玉似冰的越窑青瓷及邢窑白瓷为代表 的瓷茶具新时代。唐代陆龟蒙有《秘色越器》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 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题目中的“秘色越器”就是指 唐代越窑青瓷精品,“秘色”是赞誉越窑瓷器釉色罕见的青翠莹润之美;后来五 代时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窑场,命令这些瓷窑专烧供奉朝廷用瓷,秘 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名。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 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宋人饮茶一改唐人“煮茶”之法,将茶末置于茶盏, 以茶瓶注汤点啜,称“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 以及候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在点茶方式的基础上,宋人还创造出了一 种被称为“斗茶”的饮茶娱乐方式。宋人斗茶,先斗色、次斗痕。先将研细的茶 末放入茶盏之中,一边以执壶注沸水下冲,一边用荼筅击拂,最后看谁汤花“面 色鲜白,着盏无水痕”则为赢。点茶,赏茶,品茶,斗茶,显示了宋人茶色生香, 有滋有味的生活! 清代,茶文化呈现出多元面貌。“文士茶”勃兴,改宋元的“点茶”为“冲茶”, 将茶叶直接投入壶中冲泡,再转注茶杯饮用,奠定了今日的泡饮方式。清康、雍、 乾三代是清宫茶具制造的鼎盛期,出现了粉彩、珐琅彩、仿木石等创新茶具。从 从茶具形制讲,除茶壶与茶杯外,盖碗是清代茶具一大特色。盖为“天”、碗为 “人”、托为“地”,展现了中国人有关器用之道的哲学观。当然,清代的茶碗 并非全部带盖,而是在烧制中即分为盖碗和碗两类。 (选自《杯盏千古传雅韵》,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以前,茶的称谓和写法有很多种,“茶”字的形、 音、义都还没有固定下来。 B. 隋唐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清 代茶文化呈现出多元面貌。 C. 唐代讲究“煮茶”与“煎茶”技艺。宋代流行“点茶”,有一整套规范的程 序,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
D.盛唐时茶具以金银器皿为主,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的说法,体现 出唐人在饮茶时将茶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发展迅速,日趋纯熟,金银茶具既实用又精美;盛唐时 茶具主要是金银器皿,这与唐代贵族喜用金银器不无关系。 B.唐人认为盐有益于散发茶香,所以有烹茶时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的盐调味的习 惯,这种习俗在今天我国的藏、蒙地区仍可见遗风。 C.晚唐至五代时,我国瓷器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但自从吴越国钱氏割据政 权控制了越窑窑场后,老百姓就不能再用瓷器了 D.“秘色越器”的“秘色”既是赞誉越窑瓷器釉色罕见的青翠莹润之美,也是 指瓷窑秘不示人,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盛行茶道,这从宋代几乎全民都以饮茶为时尚以及宋人点茶、赏茶、品 茶、斗茶等茶色生香、有滋有味的生活中都可体现出来 B.“文士茶”,改宋元的“点茶”为“冲茶”,将茶叶直接投入壶中冲泡,再 转注茶杯饮用,今日的泡饮方式就是在此基础上延续而来的。 C.不同时代,茶具各有不同,盖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当然,清代的茶碗 并非全部带盖,在烧制中即分为盖碗和碗两类。 D.到了清代,相比隋唐以及宋代,饮茶方式变得更为简单方便了,茶具制造更 为新颖多样,有关器用之道的哲学观也更深刻丰富。 【答案】1.D2.C3.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 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D项, “体现出唐人在饮茶时将茶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说法错误,文中并无此说法,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C项,“老百姓就不能再 用瓷器了”,理解错误,原文“后来五代时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窑场 命令……庶民不得使用”,不能使用越窑窑场的瓷器不代表所有瓷器都不能使 用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 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 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 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D项 “有关器用之道的哲学观也更深刻丰富”说法错误,原文“盖为‘天’、碗为 人’、托为‘地’,展现了中国人有关器用之道的哲学观”并不能说明“有关 器用之道的哲学观更深刻丰富”;另外,“饮茶方式变得更为简单方便了”也于 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织席记 孙犁
D. 盛唐时茶具以金银器皿为主,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的说法,体现 出唐人在饮茶时将茶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发展迅速,日趋纯熟,金银茶具既实用又精美;盛唐时 茶具主要是金银器皿,这与唐代贵族喜用金银器不无关系。 B. 唐人认为盐有益于散发茶香,所以有烹茶时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的盐调味的习 惯,这种习俗在今天我国的藏、蒙地区仍可见遗风。 C. 晚唐至五代时,我国瓷器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但自从吴越国钱氏割据政 权控制了越窑窑场后,老百姓就不能再用瓷器了。 D. “秘色越器”的“秘色”既是赞誉越窑瓷器釉色罕见的青翠莹润之美,也是 指瓷窑秘不示人,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盛行茶道,这从宋代几乎全民都以饮茶为时尚以及宋人点茶、赏茶、品 茶、斗茶等茶色生香、有滋有味的生活中都可体现出来。 B. “文士茶”,改宋元的“点茶”为“冲茶”,将茶叶直接投入壶中冲泡,再 转注茶杯饮用,今日的泡饮方式就是在此基础上延续而来的。 C. 不同时代,茶具各有不同,盖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当然,清代的茶碗 并非全部带盖,在烧制中即分为盖碗和碗两类。 D. 到了清代,相比隋唐以及宋代,饮茶方式变得更为简单方便了,茶具制造更 为新颖多样,有关器用之道的哲学观也更深刻丰富。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 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D 项, “体现出唐人在饮茶时将茶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说法错误,文中并无此说法。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C 项,“老百姓就不能再 用瓷器了”,理解错误,原文“后来五代时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窑场, 命令……庶民不得使用”,不能使用越窑窑场的瓷器不代表所有瓷器都不能使 用。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 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 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 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D 项, “有关器用之道的哲学观也更深刻丰富”说法错误,原文“盖为‘天’、碗为 ‘人’、托为‘地’,展现了中国人有关器用之道的哲学观”并不能说明“有关 器用之道的哲学观更深刻丰富”;另外,“饮茶方式变得更为简单方便了”也于 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织席记 孙犁
①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在蠡县、高阳,到处在纺线、织 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 妇女。她们怀抱着一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她们 挤在那里,急急卖出自己的线子,买回棉花:赚下的钱,再买些吃食零用,就又 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回家路上的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 ②到端村。集日那天,我先到了席市上。这和高、蠢一带的线子市,真是异曲同 工。妇女们从家里把席一捆捆背来,并排放下。她们对于卖出成品,也是那么急 迫,甚至有很多老太太,在乞求似的招唤着席贩子:“看我这个来呀,你过来呀!” ③她们是急于卖出席,再到苇市去买苇。这样,今天她们就可解好苇,甚至轧出 眉子,好赶织下集的席。时间就是衣食,劳动是紧张的,她们的热情的希望永远 在劳动里旋转着。 ④在集市里充满热情地叫喊、争论。而解苇、轧眉子,则多在清晨和月夜进行。 在这里,几乎每个妇女都参加了劳动。 ⑤那些女孩子们,相貌端庄地坐在门前,从事劳作。 ⑥这里的房子这样低、挤、残破。但从里面走出来的妇女、孩子们却生的那么俊 穿得也很干净。普遍终日地劳作,是这里妇女可亲可爱的特点。她们穿得那么讲 究,在门前推送着沉重的石砘子。她们的花鞋残破,因为她们要经常在苇子上来 回践踏,要在泥水里走路 ⑦她们,本质上是贫苦的人。也许她们劳动是希望着一件花布褂,她们是这样辛 勤的劳动人民的后代。 ⑧在一片烧毁了的典当铺的广场上,围坐着十几个女孩子,她们坐在席上,垫着 小块棉褥。她们晒着太阳,编着歌儿唱着。她们只十二三岁,每人每天可以织 一领丈席。劳动原来就是集体的,集体劳动才有乐趣,才有效率,女孩子们纺线 愿意在一起,织席也愿意雀一起。问到她们的生活,她们说现在是享福的日子 ⑨生活史上的大创伤是敌人在炮楼“戳”着的时候,提起来,她们就黯然失色, 连说不提了,不提了。那个时候,是“掘地梨”的时候,是端村街上一天就要饿 死十几条人命的时候 ⑩敌人决堤放了水,两年没收成,抓夫杀人,男人也求生不得。敌人统制了苇席, 低价强收,站在家里等着,织成就抢去,不管你死活。 个女孩子说:“织成一个席,还不能点火做饭!”还要在冰凌里,用两只手去 挖地梨 她们说:“敌人如果再待一年,端村街上就没有人了!”那天,一个放鸭子的也 对我说:“敌人如果再待一年,白洋淀就没有鸭子了!” 她们绝处逢生,对敌人的仇恨长在。对民主政府扶植苇席业,也分外感激。公家 商店高价收买席子,并代她们开辟销路,她们的收获很大。 生活上的最大变化,还是去年分得了苇田。过去,端村街上,只有几家地主有苇 他们可以高价卖苇,贱价收席,践踏看人民的劳动。每逢春天,穷人流血流汘帮 地主去上泥,因此地主家的苇子才长得那么高。可是到了年关,穷人过不去, 百户人,到地主家哀告,过了好半天,才看见在钱板上端出短短的两戳铜子来 她们常常提这件事!她们对地主的剥削的仇恨长在。这样,对于今天的光景,就 特别珍重。 1947年3月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在蠡县、高阳,到处在纺线、织 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 妇女。她们怀抱着一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她们 挤在那里,急急卖出自己的线子,买回棉花;赚下的钱,再买些吃食零用,就又 匆匆忙忙回家去了。回家路上的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 ②到端村。集日那天,我先到了席市上。这和高、蠢一带的线子市,真是异曲同 工。妇女们从家里把席一捆捆背来,并排放下。她们对于卖出成品,也是那么急 迫,甚至有很多老太太,在乞求似的招唤着席贩子:“看我这个来呀,你过来呀!” ③她们是急于卖出席,再到苇市去买苇。这样,今天她们就可解好苇,甚至轧出 眉子,好赶织下集的席。时间就是衣食,劳动是紧张的,她们的热情的希望永远 在劳动里旋转着。 ④在集市里充满热情地叫喊、争论。而解苇、轧眉子,则多在清晨和月夜进行。 在这里,几乎每个妇女都参加了劳动。 ⑤那些女孩子们,相貌端庄地坐在门前,从事劳作。 ⑥这里的房子这样低、挤、残破。但从里面走出来的妇女、孩子们却生的那么俊, 穿得也很干净。普遍终日地劳作,是这里妇女可亲可爱的特点。她们穿得那么讲 究,在门前推送着沉重的石砘子。她们的花鞋残破,因为她们要经常在苇子上来 回践踏,要在泥水里走路。 ⑦她们,本质上是贫苦的人。也许她们劳动是希望着一件花布褂,她们是这样辛 勤的劳动人民的后代。 ⑧在一片烧毁了的典当铺的广场上,围坐着十几个女孩子,她们坐在席上,垫着 一小块棉褥。她们晒着太阳,编着歌儿唱着。她们只十二三岁,每人每天可以织 一领丈席。劳动原来就是集体的,集体劳动才有乐趣,才有效率,女孩子们纺线 愿意在一起,织席也愿意雀一起。问到她们的生活,她们说现在是享福的日子。 ⑨生活史上的大创伤是敌人在炮楼“戳”着的时候,提起来,她们就黯然失色, 连说不提了,不提了。那个时候,是“掘地梨”的时候,是端村街上一天就要饿 死十几条人命的时候。 ⑩敌人决堤放了水,两年没收成,抓夫杀人,男人也求生不得。敌人统制了苇席, 低价强收,站在家里等着,织成就抢去,不管你死活。 一个女孩子说:“织成一个席,还不能点火做饭!”还要在冰凌里,用两只手去 挖地梨。 她们说:“敌人如果再待一年,端村街上就没有人了!”那天,一个放鸭子的也 对我说:“敌人如果再待一年,白洋淀就没有鸭子了!” 她们绝处逢生,对敌人的仇恨长在。对民主政府扶植苇席业,也分外感激。公家 商店高价收买席子,并代她们开辟销路,她们的收获很大。 生活上的最大变化,还是去年分得了苇田。过去,端村街上,只有几家地主有苇。 他们可以高价卖苇,贱价收席,践踏看人民的劳动。每逢春天,穷人流血流汗帮 地主去上泥,因此地主家的苇子才长得那么高。可是到了年关,穷人过不去,二 百户人,到地主家哀告,过了好半天,才看见在钱板上端出短短的两戳铜子来。 她们常常提这件事!她们对地主的剥削的仇恨长在。这样,对于今天的光景,就 特别珍重。 1947 年 3 月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两个 句子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乡村女子的辛苦和勤劳。 B.文章先描写高、蠡一带的线子市的场面,接着描写端村织席交易的场面,目 的是突出不同地方的劳动妇女都有自己的劳作特长。 C.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的民主政府扶植苇席生产,还将苇田分给穷人。正是出 于对民主政府的感激,她们的劳动热情高涨 D.作者善于描写白洋淀一带的女子形象,本文采用今昔对比,以小见大的手法, 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沧桑变化。 5.在文中第⑧段,作者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织席场面。请结合文意,分析作者这 样写的好处。 6.文章的结尾部分补叙了过去的生活状况,是否可以将这一部分删去?请结合 全文,加以探究。 【答案】4.D5.写这样的劳动场面是为了和下文提到的不久前的岁月作对比, 从而突出了时代和社会的沧桑变化。表现端村劳动妇女快乐的心情 6.不可删去。①交代了上文中织席妇女劳动的积极性今非昔比的原因;②进 步突出了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给劳动人民带来无限希望的圭题;③使文章内容更 丰富,给新旧交替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影子。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 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项考核 环境描写的作用,B项考核场面描写的作用,C项考核文章的内容,D项考核艺 术手法。A项,运用的是细节描写的方式。B项,“目的是突出不同地方的劳动 妇女都有自己的劳作特长”理解错误,目的是突出社会的变化。C项,理解过于 片面,还有对敌人的仇恨,对新生活的追求。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 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注意先从内容 场面的特征“欢快”,表现“表现端村劳动妇女快乐的心情”:从结构上分析, 下文写“不久前的岁月”,作用是二者形成对比,效果是“突出了时代和社会的 沧桑变化”。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 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 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 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的探究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题目探究的重点,然 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探究语段是否删除,首先明确观点,答出语段 的内容,然后分析和上文、主旨等的关系,如赞同,首先答出此语段是补叙过去 痛苦的经历。从情节上交代了上文中织席妇女劳动的积极性今非昔比的原因;从 内容上丰富文章的内容,从主旨的角度进一步突出了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给劳动 人民带来无限希望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A. 第一段中“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太阳才融化了她们头上的霜雪”两个 句子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乡村女子的辛苦和勤劳。 B. 文章先描写高、蠡一带的线子市的场面,接着描写端村织席交易的场面,目 的是突出不同地方的劳动妇女都有自己的劳作特长。 C.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的民主政府扶植苇席生产,还将苇田分给穷人。正是出 于对民主政府的感激,她们的劳动热情高涨。 D. 作者善于描写白洋淀一带的女子形象,本文采用今昔对比,以小见大的手法, 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沧桑变化。 5. 在文中第⑧段,作者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织席场面。请结合文意,分析作者这 样写的好处。 6. 文章的结尾部分补叙了过去的生活状况,是否可以将这一部分删去?请结合 全文,加以探究。 【答案】4. D 5. 写这样的劳动场面是为了和下文提到的不久前的岁月作对比, 从而突出了时代和社会的沧桑变化。表现端村劳动妇女快乐的心情。 6. 不可删去。①交代了上文中织席妇女劳动的积极性今非昔比的原因;②进一 步突出了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给劳动人民带来无限希望的圭题;③使文章内容更 丰富,给新旧交替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影子。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 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内容判断正误,此题 A 项考核 环境描写的作用,B 项考核场面描写的作用,C 项考核文章的内容,D 项考核艺 术手法。A 项,运用的是细节描写的方式。B 项,“目的是突出不同地方的劳动 妇女都有自己的劳作特长”理解错误,目的是突出社会的变化。C 项,理解过于 片面,还有对敌人的仇恨,对新生活的追求。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 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注意先从内容 场面的特征“欢快”,表现“表现端村劳动妇女快乐的心情”;从结构上分析, 下文写“不久前的岁月”,作用是二者形成对比,效果是“突出了时代和社会的 沧桑变化”。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 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 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 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的探究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题目探究的重点,然 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探究语段是否删除,首先明确观点,答出语段 的内容,然后分析和上文、主旨等的关系,如赞同,首先答出此语段是补叙过去 痛苦的经历。从情节上交代了上文中织席妇女劳动的积极性今非昔比的原因;从 内容上丰富文章的内容,从主旨的角度进一步突出了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给劳动 人民带来无限希望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日前,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此次改革主要通 过三个方面的调整,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医疗系统维护公益性、调动 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北京市属医院将本着多个“有利于”的原则进行药品阳光采购,即有利于质量 价格、需求相统一,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髙价格, 有利于保持医联体内部用药的一致性,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连续性原则,对目前 使用的4971种药品在阳光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并在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 心的官网上公布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 药剂师张阳鑫说,通过阳光采购平台,可以查看到药品库存状况,既减少了工作 量,采购时又心里有数,他强调,医院还可以根据企业评分,选择更加优质的药 品企业。 为使患者合理用药,医管局推动22家医院,设置临床药师及用药咨询中心。药 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都可在用药咨询中心找到答案。 多家医院提供的便民服务让百姓用药更安心,同仁开设“专病用药管理门诊”, 针对特定疾病的用药进行管理;积水潭医院患者出院后,有专职药师进行门诊追 踪、随访和用药指导;天坛开设医师药师联合门诊,以满足患者不同需求·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阳光采购”是指通过公开透明、多方谈判、动态调整、成果共享的措施,加强 政府综合监管,实现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阳光采购针对市场 供应充足的常用药,引导我市同类药品价格始终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为保障价格下降后药品的质量安全,卫计委拟将药品质量作为第一要素,对存在 发生严重药害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企业,屡次发布严重违规广告的企业 和查实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以及生产环节抽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品 种,实行一票否决,直接纳入不良记录。 药监局也将加大药品质量抽验力度,提升监控能力。对供应价格明显偏低存在质 量隐患的产品,开展重点抽验工作;对降价幅度调整较大的品种,开展有针对性 地抽验工作,保障药品价格降低而质量不降低。 (摘编自《2017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新政》 材料三 4月8日,北京3600多家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统一实施药品阳光 采购,设立医事服务费,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规范”,呼吁多年 的“医药分开”在北京率先正式实施。本次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设置“医事服务费”,医务人员和 患者都能受益。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的“医事服务费”分 别为50元、80元、100元,明显看出对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提高;三甲医院、 级医院、一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的“医事服务费”报销之后患者分 别花10元、2元、1元钱,这会让更多一般病症的患者到基层医院去就医,有效 推进了“分级诊疗”,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取消15%药品加成,零差率销售,彻底结束以药养医的 岁月,更加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三是调整435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 都上调了;而核磁等检査的价格都下降,医务人员的收入增多,患者花钱和以前 差不多,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日前,北京市 3600 多家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此次改革主要通 过三个方面的调整,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医疗系统维护公益性、调动 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北京市属医院将本着多个“有利于”的原则进行药品阳光采购,即有利于质量、 价格、需求相统一,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和稳定供应,有利于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有利于保持医联体内部用药的一致性,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连续性原则,对目前 使用的 4971 种药品在阳光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并在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 心的官网上公布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品种及价格。 药剂师张阳鑫说,通过阳光采购平台,可以查看到药品库存状况,既减少了工作 量,采购时又心里有数,他强调,医院还可以根据企业评分,选择更加优质的药 品企业。 为使患者合理用药,医管局推动 22 家医院,设置临床药师及用药咨询中心。药 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都可在用药咨询中心找到答案。 多家医院提供的便民服务让百姓用药更安心,同仁开设“专病用药管理门诊”, 针对特定疾病的用药进行管理;积水潭医院患者出院后,有专职药师进行门诊追 踪、随访和用药指导;天坛开设医师药师联合门诊,以满足患者不同需求……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阳光采购”是指通过公开透明、多方谈判、动态调整、成果共享的措施,加强 政府综合监管,实现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阳光采购针对市场 供应充足的常用药,引导我市同类药品价格始终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为保障价格下降后药品的质量安全,卫计委拟将药品质量作为第一要素,对存在 发生严重药害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企业,屡次发布严重违规广告的企业 和查实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以及生产环节抽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品 种,实行一票否决,直接纳入不良记录。 药监局也将加大药品质量抽验力度,提升监控能力。对供应价格明显偏低存在质 量隐患的产品,开展重点抽验工作;对降价幅度调整较大的品种,开展有针对性 地抽验工作,保障药品价格降低而质量不降低。 (摘编自《2017 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新政》) 材料三 4 月 8 日,北京 3600 多家医疗机构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统一实施药品阳光 采购,设立医事服务费,对 435 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规范”,呼吁多年 的“医药分开”在北京率先正式实施。本次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设置“医事服务费”,医务人员和 患者都能受益。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的“医事服务费”分 别为 50 元、80 元、100 元,明显看出对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提高;三甲医院、 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的“医事服务费”报销之后患者分 别花 10 元、2 元、1 元钱,这会让更多一般病症的患者到基层医院去就医,有效 推进了“分级诊疗”,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二是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取消 15%药品加成,零差率销售,彻底结束以药养医的 岁月,更加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三是调整 435 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 都上调了;而核磁等检查的价格都下降,医务人员的收入增多,患者花钱和以前 差不多,但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