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北六所名校2012届高三下学期3月精英联考 语文试题 甲必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 随着中国的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 水平也随之提高。世界各国对此有目共睹,而各方朋友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也都给予了 善意的肯定 但中国目前的发展也还很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中 国的这种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为背景,中国现阶段的经 济体量仍相当不足。其次,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尚处世界中下地位。最后,中国内部的区域 发展差别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同人文环保发展的错位更为显著。中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尚需在这些领域继续努力, 就中国的人口规模而言,中国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考察中国的经济地位,需要选 择合适的参考系。从纵向看,同中国落后的过去相比,在新中国建立的60多年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横向看,同与中国经济规模类似的日 本比,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曾长期落后于日本。而美国人口数量远远少于中国的,但其经济 规模却远远超出中国的。可见我国的经济水平,远未达到发达的标准,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拥有占世界约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1/ 10。中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产出的50%。与世界中等水平尚有如此差距,只能说 明我国在现阶段仍具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特征。只有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 的生活水准才会进入世界中游。此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 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这些也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
河南省豫北六所名校 2012 届高三下学期 3 月精英联考 语文试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 分) 中国离 “发达”尚有大距离 沈丁立 随着中国的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 水平也随之提高。世界各国对此有目共睹,而各方朋友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也都给予了 善意的肯定。 但中国目前的发展也还很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中 国的这种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为背景,中国现阶段的经 济体量仍相当不足。其次,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尚处世界中下地位。最后,中国内部的区域 发展差别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同人文环保发展的错位更为显著。中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尚需在这些领域继续努力。 就中国的人口规模而言,中国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考察中国的经济地位,需要选 择合适的参考系。从纵向看,同中国落后的过去相比,在新中国建立的 60 多年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的 30 多年中,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横向看,同与中国经济规模类似的日 本比,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曾长期落后于日本。而美国人口数量远远少于中国的,但其经济 规模却远远超出中国的。可见我国的经济水平,远未达到发达的标准,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拥有占世界约 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 1/ 10。中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产出的 50%。与世界中等水平尚有如此差距,只能说 明我国在现阶段仍具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特征。只有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 的生活水准才会进入世界中游。此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 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这些也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
然而,中国由于其独特的国情,尤其是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的现状,所以,在局部发展 上可能显得较为突出。譬如,经过引进、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 甚至因此成为美国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但中国高铁的发展并未解决中国春运的传统难题, 也不可能迅速解决其他的经济社会问题。 只有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人们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才会有更为理性的判断。 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反差,还 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由于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仍常感资源与 能力的短缺。中国面临着人均发展水平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事实,而中国的发展还面 临诸多瓶颈,需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总体能力虽然有限,但它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 增长。中国人愿尽己所能,回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进步所给予的支持,并帮助与中国同属发 展中国家的其他国家。我们相信,通过互利共贏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更为协调均衡地 向前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下列不属于“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曾长期落后于日本:美国人口数量远远少于中国的,但其经济 规模远远超过中国的 B.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有占世界约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1/ 10。中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产出的50% C.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 资源与能力仍显短缺,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 D.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进入世界前列,但中国 经济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须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 2.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须在经济体量、人均发展指数、内部的区域发展 等领域做出些许努力 B.就中国的人口规模而言,中国已处在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中国的经济水平,还远未 达到发达的标准 C.美国将中国的高铁技术作为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因为,经过引进、创新,中国的 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 D.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 反差,还将在未来一直与我国的发展相伴随
然而,中国由于其独特的国情,尤其是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的现状,所以,在局部发展 上可能显得较为突出。譬如,经过引进、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 甚至因此成为美国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但中国高铁的发展并未解决中国春运的传统难题, 也不可能迅速解决其他的经济社会问题。 只有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人们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才会有更为理性的判断。 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反差,还 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由于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仍常感资源与 能力的短缺。中国面临着人均发展水平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事实,而中国的发展还面 临诸多瓶颈,需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总体能力虽然有限,但它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 增长。中国人愿尽己所能,回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进步所给予的支持,并帮助与中国同属发 展中国家的其他国家。我们相信,通过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更为协调均衡地 向前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曾长期落后于日本;美国人口数量远远少于中国的,但其经济 规模远远超过中国的。 B.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有占世界约 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 1/ 10。中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产出的 50%。 C.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 资源与能力仍显短缺,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 D.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进入世界前列,但中国 经济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须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 2.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须在经济体量、人均发展指数、内部的区域发展 等领域做出些许努力。 B.就中国的人口规模而言,中国已处在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中国的经济水平,还远未 达到发达的标准。 C.美国将中国的高铁技术作为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因为,经过引进、创新,中国的 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 D.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 反差,还将在未来一直与我国的发展相伴随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进行的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进入世界前列,可见,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 只要我国人均产出超出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就会进入世界中游,我国也 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C.中国的经济虽迅速发展,但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因此,只有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 有更为理性的判断,才会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 D.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互 利共贏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会更为谐调均衡地向前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 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 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庚之储,以救邑 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 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 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竟相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者:“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 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 何也,烈日:“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教穆公之难。今 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 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 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 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日:“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 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 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 而异之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进行的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进入世界前列,可见,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 B.只要我国人均产出超出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就会进入世界中游,我国也 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C.中国的经济虽迅速发展,但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因此,只有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 有更为理性的判断,才会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 D.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互 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会更为谐调均衡地向前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 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 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庚之储,以救邑 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 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 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竞相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者:“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 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 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 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 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 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 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 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 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 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 国主①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 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廿十八而终。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 注:①国主:指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成德立,还归旧庐 旧庐:家乡 B.遇岁饥馑,路有饿殍 岁:年末 C.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幸:希望 D.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爱:吝惜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烈“育人为务”的一组是 ①诲之以道,使人从善远恶 ②三府并辟,皆不就 ③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④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主见。” ⑤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⑥或恐差错,遂守之 A.①③⑤ ①②⑥ C.①④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烈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遭遇荒年,王烈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送给乡亲 活命,所以本族人称赞他“孝”,乡亲们称赞他“仁”。 B.王烈非常重视道德教化,既兴办学校,也非常讲究教化方式方法,他因材施教,因 人施教,甚至能使盜贼改恶向善,最终成为道德榜样 C.王烈德高望重,当时人闹纠纷打官司都找他评理或者断案,每遇这种情况,王烈都 极力调解,从而使这些人的矛盾得到缓和或解决 D.王烈名望极高,地方最高官员亲自乘坐马车到王烈家中咨询政事;王烈淡于名利, 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5分) (2)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凉州词三首(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 国主①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 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七十八而终。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 注:①国主:指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成德立,还归旧庐.. 旧庐:家乡 B.遇岁.饥馑,路有饿殍 岁:年末 C.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幸:希望 D.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爱:吝惜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烈“育人为务”的一组是 ①诲之以道,使人从善远恶。 ②三府并辟,皆不就: ③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 ④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主见。” ⑤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⑥或恐差错,遂守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①④⑥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烈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遭遇荒年,王烈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送给乡亲 活命,所以本族人称赞他“孝”,乡亲们称赞他“仁”。 B.王烈非常重视道德教化,既兴办学校,也非常讲究教化方式方法,他因材施教,因 人施教,甚至能使盗贼改恶向善,最终成为道德榜样。 C.王烈德高望重,当时人闹纠纷打官司都找他评理或者断案,每遇这种情况,王烈都 极力调解,从而使这些人的矛盾得到缓和或解决。 D.王烈名望极高,地方最高官员亲自乘坐马车到王烈家中咨询政事;王烈淡于名利, 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凉州词三首(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唐德宗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纪中叶,安西和凉州边地尽入吐蕃手中,“丝
绸之路”向西段也为吐蕃所占。碛(q):沙漠。 8.诗的前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5分) 9.有人认为尾句“应驮”是本诗的点睛之笔,你觉得呢?试结合诗歌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2)李白《将进酒》说:“ ”这两句诗运用 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的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3)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题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汽车等待的时候[美]欧·亨利 黄昏刚降临,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那个安静的公园的偏僻角落。她坐在-个长凳上 看书,一张大网眼的面纱罩住了她头巾帽和安详恬静的眼睛。昨天同-时间她就来过,还有 前天;了解这个情况的年轻人在附近徘徊 翻页时,姑娘的书从手上滑下,在椅子上一磕,足足滚落一码远。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扑 到书上,带着公园里和公共场合盛行一时的风度——彬彬有礼地献殷勤,把书还给它的主 人,用悦耳迷人的声调冒险说了句不相干的关于天气的话。 姑娘从容不迫地打量着他,瞅着他整洁平凡的衣服和他没什么特殊表情的容貌。“你高 兴的话不妨坐下;她说,声音低沉爽朗,“光线太暗了,看书不合适。我宁愿聊聊天。 你可知道;”他说道,“我很久没有看到像你这样了不起的姑娘啦昨天我就注意到你 了。美丽的小妞?”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个上等女人。我可以原谅你刚才说 的话,我请你坐下,如果这一请却招来了你的勹小妞”,那就算我没请过
绸之路”向西一段也为吐蕃所占。碛(qí):沙漠。 8.诗的前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认为尾句“应驮”是本诗的点睛之笔,你觉得呢?试结合诗歌分析作者想表达的感情。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 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的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题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汽车等待的时候 [美]欧·亨利 黄昏刚降临,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那个安静的公园的偏僻角落。她坐在一个长凳上 看书,一张大网眼的面纱罩住了她头巾帽和安详恬静的眼睛。昨天同一时间她就来过,还有 前天;了解这个情况的年轻人在附近徘徊。 翻页时,姑娘的书从手上滑下,在椅子上一磕,足足滚落一码远。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扑 到书上,带着公园里和公共场合盛行一时的风度——彬彬有礼地献殷勤,把书还给它的主 人,用悦耳迷人的声调冒险说了句不相干的关于天气的话。 姑娘从容不迫地打量着他,瞅着他整洁平凡的衣服和他没什么特殊表情的容貌。“你高 兴的话不妨坐下,”她说,声音低沉爽朗,“光线太暗了,看书不合适。我宁愿聊聊天。” “你可知道,”他说道,“我很久没有看到像你这样了不起的姑娘啦!昨天我就注意到你 了。美丽的小妞?”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个上等女人。我可以原谅你刚才说 的话,我请你坐下,如果这一请却招来了你的‘小妞’,那就算我没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