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三明市 2014年福建省南平市 2014年福建省龙岩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 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 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 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6.下面句中的“期”与“文侯与虞人期猎”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B.道不通,度已失期 C.期日中,过中不至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文: (2)乃往,身自罢之 译文 8.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 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一)(10分)6.(3分)C7.(4分)(1)(2分)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 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2)(2分)(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打猎 的约定。8.(3分)饮酒乐,天又雨。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译文】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 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 “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 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就动身前往,亲自告诉他因雨 停止打猎的事。魏国于是逐渐强大起来。 2014年福建省漳州市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8题。(16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寡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 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 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2014 年福建省三明市 2014 年福建省南平市 2014 年福建省龙岩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10 分)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 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 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 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6.下面句中的“期”与“文侯与虞人期猎”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B.道不通,度已失期 C.期日中,过中不至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文: (2)乃往,身自罢之。 译文: 8.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 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 分) 答: (一)(10 分)6. (3 分)C7. (4 分)(1)(2 分)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 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2)(2 分)(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打猎 的约定。8. (3 分)饮酒乐,天又雨。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译文】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 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 “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 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就动身前往,亲自告诉他因雨 停止打猎的事。魏国于是逐渐强大起来。 2014 年福建省漳州市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 5-8 题。(16 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寡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③ ?’”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 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④,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⑤之则 安,辅之则强,非⑥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⑦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 霸业。③贵:以……为贵。④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⑤与:亲附,拥护。⑥非: 非难,责怪。⑦遂:终于,最终。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2委而去之() (3)桓公仰而视天()(4)之则强()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寡助之至礼愈至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百姓为天 D.三里之城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译文 8.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5分) 答 二、(16分)5.(1)围(2)离开(3)看(4)辅佐,协助6.D7.(1)所以,(能施 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2)百姓埋怨他们的君主,最终不 灭亡的政权,是从来投有过的。8.示例:孟子与管仲在治国上都有民贵思想(或 民本思想)。孟子认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管仲认为没有百姓支持 的政权最终是会灭亡的。评分意见:第5题4分。(每小题1分)第6题3 分。第7题4分。(每小题2分)第8题5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4年福建省宁德市 2014年福建省莆田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18分) 狼 蒲松龄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放。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 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止有剩骨止: (2)而两狼之并驱如放故: (3)一狼疴其中洞 (4)屠自后断其般股 3.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6分)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 霸业。③贵:以……为贵。④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⑤与:亲附,拥护。⑥非: 非难,责怪。⑦遂:终于,最终。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委而去之( ) (3)桓公仰而视天( ) (4)辅之则强( ) 6.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寡助之至 礼愈至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百姓为天 D.三里之城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7.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译文: 8.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甲乙选段内容分析。(5 分) 答: 二、( 16 分)5.(1)围 (2)离开 (3)看 (4)辅佐,协助 6.D7.(1)所以,(能施 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2)百姓埋怨他们的君主,最终不 灭亡的政权,是从来投有过的。8.示例:孟子与管仲在治国上都有民贵思想(或 民本思想)。孟子认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管仲认为没有百姓支持 的政权最终是会灭亡的。 评分意见:第 5 题 4 分。(每小题 1 分) 第 6 题 3 分。 第 7 题 4 分。(每小题 2 分) 第 8 题 5 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4 年福建省宁德市 2014 年福建省莆田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5 题。(18 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 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止有剩骨 止: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3)一狼洞其中 洞: (4)屠自后断其股 股: 3.用现代汉语翻译言语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4.理解填空。(4分) (1)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一一一一—御狼一- 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2)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 5.从屠户与狼的关键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 答 (二)(18分)2.(4分,每小题1分)(1)通“只”(或:只;仅)(2) 旧(或:原来)(3)打洞(4)大腿(意思对好可)3.(6分,每小题3分) (1)一只狠径直走开,另一只狠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去”、“犬”各1 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2)才明白前面的狠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 敌方的。(“寐”、“盖”各1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1分)4.(4分)(1) 惧狼(1分)杀狼(1分)(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 分)止增笑耳(1分)。5.(4分)示例:像狼一样的愚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 总是要被识破的。(或: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言 之成理即可,从狼的角度作答亦可。) 2014年山东省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 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6-8题(8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 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 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 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 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2)处遂改励。() (3)具以情告。()(4)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译文: 8.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2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9-11题(6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书黄筌画雀
(1)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4.理解填空。(4 分) (1)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通过屠户“遇狼—— ——御狼—— ” 来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2)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句子是“ ”。 5.从屠户与狼的关键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 分) 答: (二)(18 分)2.(4 分,每小题 1 分)(1)通“只”(或:只;仅)(2) 旧(或:原来)(3)打洞 (4)大腿(意思对好可)3.(6 分,每小题 3 分) (1)一只狠径直走开,另一只狠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去”、“犬”各 1 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 1 分)(2)才明白前面的狠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 敌方的。(“寐”、“盖”各 1 分,意思正确句子通顺 1 分)4.(4 分)(1) 惧狼(1 分)杀狼(1 分)(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 分)止增笑耳(1 分)。5.(4 分)示例:像狼一样的愚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 总是要被识破的。(或: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言 之成理即可,从狼的角度作答亦可。) 2014 年山东省 2014 年山东省济南市 2014 年山东省青岛市 2014 年山东省菏泽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 6-8 题(8 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 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 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 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 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 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 (2)处遂改励。( ) (3)具以情告。( ) (4)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译文: 8.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2 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 9-11 题(6 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 273300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 也 9.上文作者是_代的文学家苏轼,我们曾学习过他的一首咏月词_。 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验之信然。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B.虽画师且不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乃知观物不审者。乃不知有汉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是纵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源:Zxxk.Com] 11.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2分) 6.(1)希望(2)于是(就)(3)把(4)但是(可是,却)7.况且一个人就怕 不立志,(如果确立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8.浪子回头金不换 9.宋《水调歌头·中秋》10.C1l.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 2014年山东省淄博市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其岸势犬孑(像狗牙那样)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B.一时齐发,众妙毕(全、都)备。(《口技》) C.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质低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10.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桓公明日弋在廪,管仲、隰朋朝。公望二子,猶弓脱釬而迎之曰:“今夫鸿 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夫唯有羽翼以通其意于天下乎?今孤之不得意于 天下,非皆二子之忧也?”桓公再言,二子不对。 桓公曰:“孤既言矣,二子何不对乎?”管仲对曰:“今夫人患劳,而上使不时 人患饥,而上重敛焉;人患死,而上急刑焉。如此,虽鸿鹄之有翼,济大水之有 舟楫也,其将若君何?”桓公蹴然逡遁°。 管仲曰:“昔先王之理人也,盖人有患劳而上使之以时,则人不患劳也;人患饥 而上薄敛焉,则人不患饥矣;人患死而上宽刑焉,则人不患死矣。如此,则四封 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四方之外归君其犹流水乎!” 公曰:“孤之闻二子之言也,耳加聪而视加明 公辍射,援绥而乘。自御,管仲为左,隰朋参乘。 (选自《管子·戒》) 【注释】①弋:泛指射猎。②隰(x)朋:齐桓公的重臣。③釬(hdn):臂 ④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⑤逡(qun)遁(xn):迟疑徘徊。⑥绥:登车时用的 绳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弛弓脱釬而迎之曰弛:②济大水之有舟楫也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人患死,而上急刑焉”中的“而”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出师表》)B.日出而林霏开(欧阳 修《醉翁亭记》) C.黑质历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D.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蒲 松龄《狼》)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 也。 9.上文作者是 代的文学家苏轼,我们曾学习过他的一首咏月词 。 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验之信然。 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B.虽画师且不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乃知观物不审者。 乃不知有汉。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来源:Zxxk.Com] 11.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 。(2 分) 6.(1)希望(2)于是(就)(3)把(4)但是(可是,却)7.况且一个人就怕 不立志,(如果确立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8.浪子回头金不换。 9.宋 《水调歌头·中秋》 10.C11.要深入观察,要勤学好问。 2014 年山东省淄博市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 A.其岸势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B.一时齐发,众妙毕(全、都)备。(《口技》) C.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质低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10.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 分) 桓公明日弋①在廪,管仲、隰朋②朝。公望二子,弛弓脱釬③而迎之曰:“今夫鸿 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夫唯有羽翼以通其意于天下乎?今孤之不得意于 天下,非皆二子之忧也?”桓公再言,二子不对。 桓公曰:“孤既言矣,二子何不对乎?”管仲对曰:“今夫人患劳,而上使不时; 人患饥,而上重敛焉;人患死,而上急刑焉。如此,虽鸿鹄之有翼,济大水之有 舟楫也,其将若君何?”桓公蹴然④逡遁⑤。 管仲曰:“昔先王之理人也,盖人有患劳而上使之以时,则人不患劳也;人患饥 而上薄敛焉,则人不患饥矣;人患死而上宽刑焉,则人不患死矣。如此,则四封 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四方之外归君其犹流水乎!” 公曰:“孤之闻二子之言也,耳加聪而视加明。” 公辍射,援绥⑥而乘。自御,管仲为左,隰朋参乘。 (选自《管子·戒》) 【注释】 ①弋:泛指射猎。 ②隰(xī)朋:齐桓公的重臣。 ③釬(hàn):臂 铠。 ④蹴然:局促不安的样子。 ⑤逡(qūn)遁(xún):迟疑徘徊。 ⑥绥:登车时用的 绳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①弛弓脱釬而迎之曰 弛: ②济大水之有舟楫也 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人患死,而上急刑焉”中的“而”意义和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诸葛亮《出师表》) B.日出而林霏开(欧阳 修《醉翁亭记》) C.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蒲 松龄《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如此,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译文: (4)请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管仲和齐桓公在本文中的表现。(2分) 答 (5)管仲的民本思想,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关键。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 有一些体现民本思想的语句,请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1)①放松,这里指卸(放)下②渡,渡过(2分,每空1分)(2)D (2分)(3)这样,全国上下对待君主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啊!(2分)(4) 答案示例:管仲:能言善辩聪明智慧心怀天下雄才大略齐桓公:雄怀大志善 纳忠言知错能改爱惜人才礼贤下士(2分,每空1分)(5)答案示例: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2014年山东省东营市 (二)(8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 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 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 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a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 余渣。汰,扔掉 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必先善其心志苦()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迹(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辄()④猱已走避高木则()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译句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2分) 答 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 10.答案:①使……痛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评分:每小题0.5分,共 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 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 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评分:答对一项得 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 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如此,则四封之内视君其犹父母邪!译文: (4)请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管仲和齐桓公在本文中的表现。(2 分) 答: (5)管仲的民本思想,是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关键。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 有一些体现民本思想的语句,请写出其中的一句。(2 分) 答: 10.(1)①放松,这里指卸(放)下 ②渡,渡过 (2 分,每空 1 分)(2)D (2 分)(3)这样,全国上下对待君主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啊!(2 分)(4) 答案示例:管仲:能言善辩 聪明智慧 心怀天下 雄才大略 齐桓公:雄怀大志 善 纳忠言 知错能改 爱惜人才 礼贤下士(2 分,每空 1 分)(5)答案示例: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 分,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2014 年山东省东营市 (二)(8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 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③以奉虎曰:“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 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 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 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余:要扔掉的 余渣。汰,扔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 ②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 迹( ) ③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 辄 ( ) ④猱则已走避高木 则( )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译句: 12.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业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脑而死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2 分) 答: 13.两文阐述同一道理所运用的写各不相同,试作简要说明。(2 分) 答: 10.答案:①使……痛苦;②就;③追寻踪迹;④却。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我偶尔得到一点食物,像生肉这类美食(或美食) 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献给您。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 2 分,共 2 分。 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历经磨难而变得内心警觉、性格坚强、 才能增强;乙文中的老虎沉湎于“瘙痒”及美言美食的享受。评分:答对一项得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示例:甲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 通过举例和道理论证),乙文运用借事寓理的写法(或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评分:答对一项得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