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于是鸱得腐鼠(《庄子·惠子相梁》)D.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 谏》)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 18.“此地适与余近”中的“近”字言浅而意深,请你细读原文,说说它的内涵。 (3分) 答 三)(10分) 琢冰 【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 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 之技诫巧矣。子何不范金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而不坏?今乃 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心劳而无用, 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 实际。 1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2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3分) A.被以衣裳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B.置之堂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子之技城巧矣此被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子何不范金琢玉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译文 22.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 么?(3分) 答 (二)(12分)15.(1)略微(稍微)(2)开,分散(3)上下(左右、光 景)(4)代鱼(鱼)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16.C(例句和C选项 中的“于”字都是“在”的意思)评分标准:3分。17.亮晶晶的,好像明镜 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 18.①指满井和“我”住处的空间距离相近;②指“我”对满井自然山水的喜爱 和亲近;③指满井山水具有和“我”相近的性情品格,人和山水就像是一对情投 意合的好朋友。评分标准:共3分。仅写出第一点得1分,仅写出第二点得2 分。能写出第三点,即可满分。(三)(10分)19.往观者日数百人/皆 叹其巧/惊其神。评分标准:2分,每处1分。多断不得分。20.D(前 个“何”,意思是“为什么”;后一个“何”,意思是“多么”。)评分标准 3分。21.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评分标准:2分,意
C.于是鸱得腐鼠(《庄子·惠子相梁》) D.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 谏》)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2 分)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文: 18.“此地适与余近”中的“近”字言浅而意深,请你细读原文,说说它的内涵。 (3 分) 答: (三)(10 分) 琢 冰 【清】唐甄 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真。京师 天寒,置之堂背,逾日不变;变则修饰之。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一日,语众曰:“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人无应者。乃问之曰:“子 之技诚巧矣。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 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 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 【注释】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范:模子,用作动词。②宝:珍藏。③真: 实际。 1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 分) 往 观 者 日 数 百 人 皆 叹 其 巧 惊 其 神。 2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3 分) A.被以衣裳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B.置之堂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子之技诚巧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子何不范金琢玉 吏呼一何怒(《石壕吏》)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2 分)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译文: 22.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 么?(3 分) 答: (二)(12 分)15.(1)略微(稍微)(2)开,分散 (3)上下(左右、光 景)(4)代鱼(鱼) 评分标准:共 4 分,每小题 1 分。16.C (例句和 C 选项 中的“于”字都是“在”的意思) 评分标准: 3 分。17.亮晶晶的,好像明镜 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评分标准:2 分,意对即可。 18.①指满井和“我”住处的空间距离相近;②指“我”对满井自然山水的喜爱 和亲近;③指满井山水具有和“我”相近的性情品格,人和山水就像是一对情投 意合的好朋友。评分标准:共 3 分。仅写出第一点得 1 分,仅写出第二点得 2 分。能写出第三点,即可满分。(三)(10 分)19. 往观 者 日 数 百 人/ 皆 叹 其 巧/ 惊 其 神。评分标准:2 分,每处 1 分。多断不得分。20. D(前一 个“何”,意思是“为什么”;后一个“何”,意思是“多么”。) 评分标准: 3 分。21. 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 评分标准:2 分,意
对即可。要准确翻译“孰”和“以”,每错一处扣1分。22.示例一:不赞成这 种说法。因为这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们美的享 受。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花了很大的功夫雕出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 白白地浪费人力和物力。评分标准:3分。言之有理,得3分。仅判断,得1分 2014年浙江省余姚市 2014年浙江省义乌市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2)无案牍之劳形(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惧,投以骨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B.渔人甚异之辍耕之垄上 C.相与步于中庭所欲有甚于生者 D.其间千二百里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二)匿名谤书(6分) 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都城皆恐和甫不 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数 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绾马生至, 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其事。果马生所作,罪之 明·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尹京:任开封府府尹。宋以开封为京都,故称尹京。②鬻状人:讼师 古代 专门替人写状子告状的人。鬻,卖。③绾:拘系。④鞫:审讯,审问。 18.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 (2)弗与() (3)取痨书字校之()[来源:Z,xx,k.Com] (4)果马生所作,罪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 译文 21.王安礼在判案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做事风格?(2分) 答 3.【答案】(1)离开(2)使……劳累(3)交换(4)参与(每小题1分 【考点直击】本题考査常见文言字词的积累情况。【思路点拨】“去”“间” 是古今异义词,要避免用今义代替古义;一劳”是词类活用词,这里作动词用 “易”是一词多义,要结合句子环境灵活理解。4.【答案】A【考点直击】本 题考査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思路点拨】A巾的两个“以”都解释为“把” B中的第一个“之”作代词,代桃花林美景,第二个“之”作动词,解释为“去、 到、往”;C中的第一个“于”解释为“在”或“到”,第二个“于”解释为 “比”;D中的第一个“其”是“它们”,指白帝城和江陵城,第二个“其”是 “他”,指老师。18.【答案】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每
对即可。要准确翻译“孰”和“以”,每错一处扣 1 分。22.示例一:不赞成这 种说法。因为这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们美的享 受。示例二: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花了很大的功夫雕出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 白白地浪费人力和物力。评分标准:3 分。言之有理,得 3 分。仅判断,得 1 分。 2014 年浙江省余姚市 2014 年浙江省义乌市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 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 )(2)无案牍之劳形 ( )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B.渔人甚异之 辍耕之垄上 C.相与步于中庭 所欲有甚于生者 D.其间千二百里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二)匿名谤书(6 分) 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①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都城皆恐和甫不 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数 日前有鬻状人②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绾③马生至, 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④其事。果马生所作,罪之。 (明·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尹京:任开封府府尹。宋以开封为京都,故称尹京。②鬻状人:讼师, 古代 专门替人写状子告状的人。鬻,卖。③绾:拘系。④鞫:审讯,审问。 18.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 分) 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 ) (2)弗与 ( ) (3)取谤书字校之 ( )[来源:Z,xx,k.Com] (4)果马生所作,罪之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 译文: 21.王安礼在判案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做事风格?(2 分) 答: 3.【答案】(1)离开 (2)使……劳累 (3)交换 (4)参与(每小题 1 分)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字词的积累情况。 【思路点拨】“去”“间” 是古今异义词,要避免用今义代替古义;一劳”是词类活用词,这里作动词用; “易”是一词多义,要结合句子环境灵活理解。4.【答案】A 【考点直击】本 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思路点拨】A 巾的两个“以”都解释为“把”; B 中的第一个“之”作代词,代桃花林美景,第二个“之”作动词,解释为“去、 到、往”;C 中的第一个“于”解释为“在”或“到”,第二个“于”解释为 “比”;D 中的第一个“其”是“它们”,指白帝城和江陵城,第二个“其”是 “他”,指老师。18. 【答案】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每
断对一处得1分;超过两处则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考点 直击】此题考査文言断句能力。【思路点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是基础,也可 借助句子的结构特征来帮助断句。19.【答案】(1)曾经(2)给予(给)(3) 诽谤(毁谤)(4)判罪(惩处,处罚)(每小题1分)【考点直击】本题考查 学生积累、理解文言字词的情况。【思路点拨】D中的“罪”作动词用,可解 释为“降罪”“处罚”。20.【答案】王安礼对富家进行了搜查,没有发现谋反 的真凭实据,便问他们是否曾经有仇人。【考点直击】本题考査学生翻译文言 句子的能力。【思路点拨】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实迹”“因”是关 键词,要准确译出,同时语句要通顺。21.【答案】①严谨,不轻信,重视调査: ②公正,重证据,处罚严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考点直击】本题要 求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选文内容,以加深理解。【思路点拨】 首先翻译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这样就不难理解了,还可以寻找王安礼的所作所 为,根据他的举动来概括他的做事风格 2014年福建省 2014年福建省厦门市 第二部分阅读(满分:46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来源:Zxxk.Com]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乎尔而与之,行到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 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 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 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 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②仕:做官 6.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2)是亦不可以已乎() (3)胡不仕乎()(4)孔子愀然不容() 7.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行道之人弗受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D.宋何罪之有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文 (2)善哉,回之意! 译文 9.回答下列问题。(5分)
断对一处得 1 分;超过两处则多断一处倒扣 1 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考点 直击】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思路点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是基础,也可 借助句子的结构特征来帮助断句。19.【答案】(l)曾经 (2)给予(给) (3) 诽谤(毁谤)(4)判罪(惩处,处罚)(每小题 1 分)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 学生积累、理解文言字词的情况。 【思路点拨】D 中的“罪”作动词用,可解 释为“降罪”“处罚”。20.【答案】王安礼对富家进行了搜查,没有发现谋反 的真凭实据,便问他们是否曾经有仇人。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 句子的能力。 【思路点拨】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实迹”“因”是关 键词,要准确译出,同时语句要通顺。21. 【答案】①严谨,不轻信,重视调查; ②公正,重证据,处罚 严明。(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直击】本题要 求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选文内容,以加深理解。 【思路点拨】 首先翻译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这样就不难理解了,还可以寻找王安礼的所作所 为,根据他的举动来概括他的做事风格。 2014 年福建省 2014 年福建省厦门市 第二部分 阅读 (满分:46 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6—9 题(15 分)[来源:Zxxk.Com]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乎尔而与之,行到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美,妻妾之奉,所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 【乙】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 颜回对曰:“不 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 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 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 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 【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 ②仕:做官 6.解释下列加点字(4 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 ) (2)是亦不可以已乎( ) (3)胡不仕乎( ) (4)孔子愀然不容 ( ) 7.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文: (2)善哉,回之意! 译文: 9.回答下列问题。(5 分)
(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3分)[ 答 (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3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6.(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 正确,每个1分。(1)通“向“,从前(2)停止,放弃(3)为什么(4)…… 的样子7.(2分)C8.(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正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字1分,疑问句式1分)(2)颜 回的志趣很好呀!(注意倒装句的翻译,没有翻译出倒装句式,但表述正确和1 分,“意”翻译成志向、观点、意见、想法、心意等相近的词皆可。)9.(5分) (1)(2分)[要点与评分:举出一例即可得2分。(用原文的句子或者概括原 文都可以)参考点: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不食 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对比。(2)(3分)[要点与评分:写出甲文坚 守的内容1分,乙文坚守的内容1分,表达1分。参考点: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 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高官厚禄)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 趣,不因贫穷而改变 2014年福建省福州市 (一)阅读《醉翁亭记》,完成7-11题(17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髙,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 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 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来源:学科网ZXXK]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2分)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有亭鄭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 (3)行者休于树()(4)觥筹交错()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译文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3 分)[ 答: (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3 分) 答: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6—9 题(15 分)6.(4 分)要点与评分:解释 正确,每个 1 分。 (1)通“向“,从前 (2)停止,放弃(3)为什么(4)…… 的样子 7.(2 分)C8.(4 分)要点与评分:翻译正确,表达通顺,每句 2 分。 (1)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字 1 分,疑问句式 1 分) (2)颜 回的志趣很好呀!(注意倒装句的翻译,没有翻译出倒装句式,但表述正确和 1 分,“意”翻译成志向、观点、意见、想法、心意等相近的词皆可。)9.(5 分) (1)(2 分)[要点与评分:举出一例即可得 2 分。(用原文的句子或者概括原 文都可以)参考点: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不食 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对比。 (2)(3 分)[要点与评分:写出甲文坚 守的内容 1 分,乙文坚守的内容 1 分,表达 1 分。参考点: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 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高官厚禄)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 趣,不因贫穷而改变。 2014 年福建省福州市 (一)阅读《醉翁亭记》,完成 7-11 题(17 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 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 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来源:学科网 ZXXK]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标四处)(2 分)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名之者谁?( ) (3)行者休于树( ) (4)觥筹交错( ) 9.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译文: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0.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2)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11.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3分) 答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也。8.(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2)取名(命名)(3)在(4)酒杯9(1)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去后乃至乃不知有汉B.下车引之肉食者谋之 C.艦长堤一痕旌吾德馨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鸣之历不能通其意 6.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①尊君在不不:_②元方入门不顾顾:③客此客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外别析。 (4分) 答 (一)(16分)5.(3分)C6.(3分)同“否”,吗回头看客居(寓居) 7.(6分)(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期”、 去”各0.5分)(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 都消失了。(“雪”、“绝”各0.5分)8.(4分)示例:友人因太丘“舍去” 当即生气怒骂,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他惭愧并“引之”示好,个性率真, 态度诚恳。(2分)“亭中二人”与“我”萍水相逢,当即视同知己,“大喜”, 拉余“同饮”,率真恳切,溢于言表。(2分)(答题要点:结合文本,解说合 理,紧扣“直率诚恳”。若只答友人“知错能改”得1分。)
译文: 10.用原文语句回答(4 分) ⑴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 。 ⑵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11.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3 分) 答: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也。8.(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2)取名(命名)(3)在(4)酒杯 9(1)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2014 年福建省泉州市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 5~8 题。(16 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 B.下车引之 肉食者谋之 C.惟长堤一痕 惟吾德馨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解释下列加点词。(3 分) ①尊君在不 不: ②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③客此 客: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 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 (4 分) 答: (一)(16 分)5.(3 分) C6.(3 分)同“否”,吗 回头看 客居(寓居) 7.(6 分)(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期”、 “委”、“去”各 0.5 分)(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 都消失了。(“雪”、“绝”各 0.5 分)8.(4 分)示例:友人因太丘“舍去”, 当即生气怒骂,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他惭愧并“引之”示好,个性率真, 态度诚恳。(2 分) “亭中二人”与“我”萍水相逢,当即视同知己,“大喜”, 拉余“同饮”,率真恳切,溢于言表。(2 分)(答题要点:结合文本,解说合 理,紧扣“直率诚恳”。若只答友人“知错能改”得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