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 (一)文言文阅读(11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 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山东 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或长烟一空。不敢出一言以复。B.去国怀乡。委而去之。 C.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D.先天下之忧而忧。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 11.翻译句子(2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译句 1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部分。(3分)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3.文中的“迁客骚人”之所以“览物之情”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们。(2分) 14.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 项是()(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文言文阅读(11分)10.B(2分)【解析】考查文言实词,一般考查一词 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一般说来 诸多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做这种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如A项的 “一”有两个意思,前者是全、都的意思:后者是表数词。B项的“去”意思 致。C项的“或”有两个意思,前者是“或许”的意思:后者是“有时”的意思。 D项的“而”意思有四个:表转折,译为“但是”;表顺承,译为“就”;表修 饰,译为“……地”;表并列,译为“……和 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 故答案选B项。1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对它的描述很详尽了。(2 分)【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文言句子意思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 如“观”在这里是“景象”的意思,“备”有“详尽”的意思。再带入句中翻译 就比较简单了。12.示例:运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 的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的特点。(评分:3分。能答出“比喻”1 分,品析景物特点2分,大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査修辞手法的运用。“静 影沉璧”是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赏析是说明此处比
2014 年山东省烟台市 (一)文言文阅读(11 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 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山东 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而或长烟一空。 不敢出一言以复。 B.去国怀乡。 委而去之。 C.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 D.先天下之忧而忧。 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 11.翻译句子(2 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译句: 1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部分。(3 分)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3.文中的“迁客骚人”之所以“览物之情”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们 。(2 分) 14.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 一项是( )(2 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文言文阅读(11 分)10.B(2 分)【解析】考查文言实词,一般考查一词 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本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一般说来, 诸多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做这种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如 A 项的 “一”有两个意思,前者是全、都的意思;后者是表数词。B 项的“去”意思一 致。C 项的“或”有两个意思,前者是“或许”的意思;后者是“有时”的意思。 D 项的“而”意思有四个:表转折,译为“但是”;表顺承,译为“就”;表修 饰,译为“……地”;表并列,译为“……和……”。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 故答案选 B 项。1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对它的描述很详尽了。(2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意思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 如“观”在这里是“景象”的意思,“备”有“详尽”的意思。再带入句中翻译 就比较简单了。12.示例:运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 的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的特点。(评分:3 分。能答出“比喻”1 分,品析景物特点 2 分,大意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静 影沉璧”是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赏析是说明此处比
喻手法的作用。13.参考答案:以物喜,以己悲(或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2 分)【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选文,根据文意从文中 找关键语句,如古仁人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的心境 正好相反,为“以物喜,以己悲”。14.B(2分)【解析】本题是一道课外拓展 题,考査文言诗词的积累和运用。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 感情相近的诗句,首先要了解该语句的思想感情是有关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 再仔细阅读选项,揣摩其思想感情。找与之相近的诗句。 2014年山东省濰坊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 部2 李孝子传 袁枚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母 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 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劢已甘食淡焉。母病喉,勺 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 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 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山东省平邑县 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李传鹏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 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 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 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 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 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喀(ka):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 遵循本性 14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母病喉,勺饮()(2)嘱其孤某善事大母。()(3)盖其天性然也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三国志·诸 葛亮传》) B.市珍怪之食,进之母,历已甘食淡焉。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 阳修《醉翁亭记》) C.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 阳楼记》) D.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孟子·公孙 丑下》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译文
喻手法的作用。13.参考答案:以物喜,以己悲(或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2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选文,根据文意从文中 找关键语句,如古仁人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的心境 正好相反,为“以物喜,以己悲”。14.B(2 分)【解析】本题是一道课外拓展 题,考查文言诗词的积累和运用。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 感情相近的诗句,首先要了解该语句的思想感情是有关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 再仔细阅读选项,揣摩其思想感情。找与之相近的诗句。 2014 年山东省潍坊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12 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 部 2 李孝子传 袁枚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 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 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母病喉,勺 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 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 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山东省平邑县 兴蒙学校初中部 273300 李传鹏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③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 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 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 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 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 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喀(kā):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 遵循本性。 14.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3 分) (1)母病喉,勺饮( )(2)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3)盖其天性然也。 (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陈寿《三国志·诸 葛亮传》) B.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 阳修《醉翁亭记》) C.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 阳楼记》) D.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孟子·公孙 丑下》)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译文:
(2)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译文: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你的理解用“/”断开。(2分) 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二)(12分)14.(1)勺:用勺子。(2)事:侍奉,伺候。(3)然:这样 (3分,每小题1分)15.C(C乃:副词,于是,这才。A之:结构助词,的/结 构助词,用于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 承接。D以:连词,表因果/介词,表凭借)(2分)16.(1)赡养(供养)父母, 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 怎么能心安!(3分,“职”“乃”“何”各1分)(2)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 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2分,定语后置、“俟”各1分)(句 意不完整,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17.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 其旁(2分,每处1分) 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 (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 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 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 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 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译文: 9.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在韩愈看来,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分) 答 7.答案:D评分:共3分。答对得3分。8.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 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 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人才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 握自然规律。评分:共6分。每问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参 考译文】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x1)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
(2)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译文: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根据你的理解用“/”断开。(2 分) 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二)(12 分)14.(1)勺:用勺子。(2)事:侍奉,伺候。(3)然:这样。 (3 分,每小题 1 分)15.C(C 乃:副词,于是,这才。A 之:结构助词,的/结 构助词,用于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 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 承接。D 以:连词,表因果/介词,表凭借)(2 分)16.(1)赡养(供养)父母, 是儿女的职责。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 怎么能心安!(3 分,“职”“乃”“何”各 1 分)(2)古代那些能遵循本性 做事的人,是不用等待教化(教育)的。(2 分,定语后置、“俟”各 1 分)(句 意不完整,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17. 大 吏 闻 于朝/ 建 坊 曲 江 里/ 立 祠 其 旁(2 分,每处 1 分) 2014 年山东省济宁市 (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 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 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 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 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译文: 9.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在韩愈看来,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 分) 答: 7.答案:D 评分:共 3 分。答对得 3 分。8.答案:①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 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 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评分:共 4 分。每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 握自然规律。评分:共 6 分。每问 3 分。填空 1 分,回答 2 分。意思对即可。【参 考译文】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
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 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 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 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 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 是错得很厉害吗? 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 A.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B.阡陌交通(交锘相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C.妇抚儿乳,儿含乳(喂奶)啼,妇拍而呜之。(林嗣环《口技》) D.乡(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孟子·鱼我 所欲也》) 五、(8分,每小题2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的文字,完成22-25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 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 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巯灭亡,而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2.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①秦王不悦②秦王怫然怒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D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⑤秦王色 挠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 地位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 国的利益 24.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 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 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 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 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 是错得很厉害吗? 2014 年山东省泰安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 A.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B.阡陌交通(交锘相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C.妇抚儿乳,儿含乳(喂奶)啼,妇拍而呜之。(林嗣环《口技》) D.乡(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孟子·鱼我 所欲也》) 五、(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的文字,完成 22—25 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 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 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巯灭亡,而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2.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 ①秦王不悦②秦王怫然怒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 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D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⑤秦王色 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 地位。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 国的利益。 24.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25.下列篇目与选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 A.《伤仲永》B.《木兰诗》 C.《邹忌讽齐王纳谏》D.《出师表》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六、(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6-28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 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日:“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 嗟也?” 聚饮者日:“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 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日:“几何数?”日:“子母四百金。”卖酒者日:“何忧为?”立出 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 日呼客同博,以嬴钱买酒肉相饮吱。客多负,私快快日:“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日:“主 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日: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日 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Mi,同辈,同类的人。③ 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tu6: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 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善酿致富。以:_(2))或遣童婢沽……遣: (3)甲逾期不肯偿,将讼。逾: (4)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趋: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译文 (2)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译文 (3)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1 译文: 28.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4分) 答 五、22.D23.D24.B25.C【评分】每题2分,共50分。第Ⅱ卷六、(14分) 26.【答案】(1)凭借,依靠。(2)派遣,打发。(3)超过。(4)快步走。【评 分】每空1分,共4分27.【答案】(1)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 息呢?(2)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 买酒买肉一同吃喝。(3)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25.下列篇目与选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 ) A.《伤仲永》 B.《木兰诗》 C.《邹忌讽齐王纳谏》 D.《出师表》 第Ⅱ卷(表述题共 70 分) 六、(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6-28 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 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②。卖酒者问日:“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 嗟也?” 聚饮者日:“吾侪③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 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日:“几何数?”日:“子母④四百金。”卖酒者日:“何忧为?”立出 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⑤。 客有橐⑥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 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吱。客多负,私快快日:“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⑦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日:“主 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魏子日: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日: “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②咨嗟:叹息。③侪:cMi,同辈,同类的人。③ 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责券:求取证据。⑥橐:tu6: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 袋装”的意思。⑦酬,这里是“花费”的意思。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以善酿致富。 以: (2))或遣童婢沽…… 遣: (3)甲逾期不肯偿,将讼。逾:____ (4)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趋:____ 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译文: (2)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 译文: (3)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1 译文: 28.选文表现了卖酒者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条说明。(4 分) 答: 五、22.D 23.D 24.B 25.C 【评分】每题 2 分,共 50 分。第Ⅱ卷六、(14 分) 26.【答案】 (1)凭借,依靠。 (2)派遣,打发。 (3)超过。(4)快步走。 【评 分】每空 1 分,共 4 分 27.【答案】 (1)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起饮酒,相互叹 息呢? (2)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 买酒买肉一同吃喝。 (3)唉!卖酒人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