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中间裂开成一口井,井里的水十分清澈。那条龙大概是打了这口井来作为对孙 登的报答吧。 【乙】杨宝是汉代弘农郡人,九岁时,杨宝在华阴山北边,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 击伤后坠落在树下,一群蚂蚁将受伤的黄雀围困起来。杨宝怜悯黄雀,就把它带 回家,放置在一个小木箱里,每天用菊花来喂养它。过了一百多天,黄雀的伤养 好了,羽毛也长全了,它每天早上飞出去,晚上又飞回来。有一天晚上,夜过三 更,杨宝还在读书尚未睡觉。忽然,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少年来向杨宝再三拜礼 他对杨宝说:“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莱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鸱枭 击伤。承蒙您怜爱救助,非常感谢您的大恩大德。”说完,黄衣少年送给杨宝四 枚白玉环,并说:“让您的子孙像这白玉一样品行高洁,位居三公 19.用“/”给甲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分) 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19.【答案】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来源:学科网]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鹗所搏。 20.【答案】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到蓬莱去,不小心被鸱鹗击伤 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1.上面两篇短文中的“龙”与“黄雀”,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2分) 答 21.【答案】示例一:我更欣赏龙,龙有爱心,虽身患重病,也为农夫降雨;龙 讲诚信,求治时承诺“疾痊,当有报”,后个“果大雨”:龙知恩图报,为人着 想,不仅降大雨解旱灾之燃眉之急,而且穿井让人们长久受益。 示例二:我更欣赏黄雀。黄雀知恩图报,虽事前并未许诺,事后却主动报恩;而 且,用送玉环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美好愿望;让杨宝的子孙像玉环一样洁白、高贵。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4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 (二)桃花源记(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渔人甚异之()(2)便要还家()(3)处处志之()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头中间裂开成一口井,井里的水十分清澈。那条龙大概是打了这口井来作为对孙 登的报答吧。 【乙】杨宝是汉代弘农郡人,九岁时,杨宝在华阴山北边,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 击伤后坠落在树下,一群蚂蚁将受伤的黄雀围困起来。杨宝怜悯黄雀,就把它带 回家,放置在一个小木箱里,每天用菊花来喂养它。过了一百多天,黄雀的伤养 好了,羽毛也长全了,它每天早上飞出去,晚上又飞回来。有一天晚上,夜过三 更,杨宝还在读书尚未睡觉。忽然,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少年来向杨宝再三拜礼, 他对杨宝说:“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奉命到蓬莱仙山出使,不小心被鸱枭 击伤。承蒙您怜爱救助,非常感谢您的大恩大德。”说完,黄衣少年送给杨宝四 枚白玉环,并说:“让您的子孙像这白玉一样品行高洁,位居三公。” 19.用“/”给甲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 分) 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19.【答案】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来源:学科网]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处 1 分。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 20.【答案】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到蓬莱去,不小心被鸱鸮击伤。 评分标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21.上面两篇短文中的“龙”与“黄雀”,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2 分) 答: 21.【答案】示例一:我更欣赏龙,龙有爱心,虽身患重病,也为农夫降雨;龙 讲诚信,求治时承诺“疾痊,当有报”,后个“果大雨”;龙知恩图报,为人着 想,不仅降大雨解旱灾之燃眉之急,而且穿井让人们长久受益。 示例二:我更欣赏黄雀。黄雀知恩图报,虽事前并未许诺,事后却主动报恩;而 且,用送玉环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美好愿望;让杨宝的子孙像玉环一样洁白、高贵。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2014 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 (二)桃花源记(6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渔人甚异之( ) (2)便要还家( ) (3)处处志之( )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15.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 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3分) 答 (三)徙木债表(11分)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 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债表,不得 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 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释】偾(fen)表:放倒标帜。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2)来吴起() (3)予谓鞅本魏人()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令于邑中曰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送鲍浩然之浙东 C.乃下令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择其善者而从之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译文: 20.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二)(6分)13.(3分)(1)以.为异,认为 奇异(2)通“邀”, 邀请(3)记,做记号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1分。14.(3分)这个人一五 十详细地说出了他所知道的外面的情况,(他们)都(对外面百姓的生活)感 叹、惋惜。评分标准:3分,意思符合即可。15.(2分)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 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 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因为桃花源不是 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 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即可 (三)(11分)16.(2分)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评分 标准:2分,每处1分。17.(3分)(1)就,便(2)拜见,拜访(3)认为 评分标准:共3分,每个1分。18.(2分)D19.(2分)(我)去放倒标帜看 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即可。20.(2 分)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评分标准: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14年浙江省金华市 (二)陈涉世家(节选)(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日:
译文: 15.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 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3 分) 答: (三)徙木偾表(11 分) 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 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 赏而已,何伤?”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 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选自《容斋随笔》作者洪迈) 【注释】偾(fèn)表:放倒标帜。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 分)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 (2)来谒吴起( ) (3)予谓鞅本魏人( )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令于邑中曰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B.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送鲍浩然之浙东 C.乃下令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择其善者而从之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译文: 20.商鞅徙木和吴起偾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 分) 答: (二)(6 分)13.(3 分)(1)以......为异,认为......奇异 (2)通“邀”, 邀请 (3)记,做记号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个 1 分。14.(3 分)这个人一五 一十详细地说出了他所知道的外面的情况,(他们)都(对外面百姓的生活)感 叹、惋惜。评分标准:3 分,意思符合即可。15.(2 分)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 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 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因为桃花源不是 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 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评分标准:2 分,意思符合即可。 (三)(11 分)16.(2 分)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评分 标准:2 分,每处 1 分。17.(3 分)(1)就,便 (2)拜见,拜访 (3)认为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个 1 分。18.(2 分)D19.(2 分)(我)去放倒标帜看 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评分标准:2 分,意思符合即可。20.(2 分)必须说到做到,才能真正取信于民。评分标准:2 分,意思符合即可。 2014 年浙江省金华市 (二)陈涉世家(节选)(1O 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日: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 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 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 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吴广亲爱人()(2)广故数言欲亡() (3)并杀两尉()(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来源:学§20.下 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祭2尉首 A.纵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屠惧,投骨 C.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D.寡人欲纵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三)匿名谤书(6分) 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都城皆恐和甫不 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数 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绾马生至 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其事。果马生所作,罪之 (明·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尹京:任开封府府尹。宋以开封为京都,故称尹京。②鬻状人:讼师, 古代 专门替人写状子告状的人。鬻,卖。③绾:拘系。④鞫:审讯,审问。 2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磅的一项是……… )(2分) A.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曾经) B.弗与(给予) C.取謗书字校之(毁谤) D.果马生所作,界之(罪行) 24.王安礼在判案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做事风格?(2分) 答 19.【答案】(1)向来(一向)(2)逃走(3)一齐(4)带领(率领)(各 1分)【考点直击】本题考查文言常用字词的积累。【思路点拨】 “素”“亡”“将”是一词多义词,要结合句子意思灵活理解。20.【答案】A【考 点直击】本题考査虚词“以”的积累理解情况。【思路点拨】A中的“以”是 连词,解释为“因为”;B、C、D和例句一样,都是作介词。21.【答案】(1)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而死的本来就会达到十分之六七。(“藉第令” 和“十六七”1分,句子表达1分)(2)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 分,句子表达1分)【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句子译述的能力。【思路点拨】第 (1)句中的“藉第令”“戍”“固”“十六七”和第(2)句中的“宁”是关键 词,一定要准确译述。22.【答案】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 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 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 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l)吴广素爱人( ) (2)广故数言欲亡 ( ) (3)并杀两尉 (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来源:学§20.下 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祭以尉首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屠惧,投以骨 C.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三)匿名谤书(6 分) 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①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都城皆恐和甫不 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数 日前有鬻状人②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绾③马生至, 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④其事。果马生所作,罪之。 (明·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尹京:任开封府府尹。宋以开封为京都,故称尹京。②鬻状人:讼师, 古代 专门替人写状子告状的人。鬻,卖。③绾:拘系。④鞫:审讯,审问。 2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 分) 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曾经) B.弗与(给予) C.取谤书字校之(毁谤) D.果马生所作,罪之(罪行) 24.王安礼在判案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做事风格?(2 分) 答: 19.【答案】(1)向来(一向) (2)逃走 (3)一齐 (4)带领(率领)(各 1 分)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文言常用字词的积累。 【思路点拨】 “素”“亡”“将”是一词多义词,要结合句子意思灵活理解。20.【答案】A 【考 点直击】本题考查虚词“以”的积累理解情况。 【思路点拨】A 中的“以”是 连词,解释为“因为”;B、C、D 和例句一样,都是作介词 。21.【答案】(1)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而死的本来就会达到十分之六七。(“藉第令” 和“十六七”1 分,句子表达 1 分)(2)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1 分,句子表达 1 分)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句子译述的能力。 【思路点拨】第 (1)句中的“藉第令”“戍”“固”“十六七”和第(2)句中的“宁”是关键 词,一定要准确译述。22.【答案】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每断对一处得1分;超过两处则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考 点直击】此题考査文言断句能力。【思路点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是基础,也 可借助句子的结构特征来帮助断句。23.【答案】D【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学生 积累、理解文言字词的情况。【思路点拨】D中的“罪”作动词用,可解释为 降罪”“处罚”。【方法归类】课内学习时要加强积累,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句子。24.【答案】①严谨,不轻信,重视调査;②公正,重证据,处罚严明。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考点直击】本题要求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 能准确把握选文内容,以加深理解。【思路点拨】首先翻译句子,理解句子意 思,这样就不难理解了,还可以寻找王安礼的所作所为,根据他的举动来概括他 的做事风格。 2014年浙江省衙州市、丽水市 (二)(10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 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 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来源:中*国教郇%育出版网^]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布衣之怒()(2)以头抢地耳() (3)长跪而谢之曰()(4)寡人諭矣()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B.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w C.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D.先生坐满坐寂然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17.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答 (三)(12分) 郑綑° 刘瞻之先,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綑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綑为御史,巡荆部 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綑坐久,起行五六 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 染翰尚湿。綑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 “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 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 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每断对一处得 1 分;超过两处则多断一处倒扣 1 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考 点直击】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思路点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是基础,也 可借助句子的结构特征来帮助断句。23.【答案】D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学生 积累、理解文言字词的情况。 【思路点拨】D 中的“罪”作动词用,可解释为 “降罪”“处罚”。 【方法归类】课内学习时要加强积累,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句子。24.【答案】①严谨,不轻信,重视调查;②公正,重证据,处罚 严明。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直击】本题要求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 能准确把握选文内容,以加深理解。 【思路点拨】首先翻译句子,理解句子意 思,这样就不难理解了,还可以寻找王安礼的所作所为,根据他的举动来概括他 的做事风格。 2014 年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 (二)(10 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 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 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布衣之怒( ) (2)以头抢地耳( ) (3)长跪而谢之曰( )(4)寡人谕矣(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臣未尝闻也 尝趋百里外 B.休祲降于天 行者休于树[w C.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D.先生坐 满坐寂然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17.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 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答: (三)(12 分)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 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 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 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 “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 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 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綑:念yi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 地名。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an,食物。[tep.com%] 18.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2分) (1)十八九,綑为御史,_(2)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中国#教 育& 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来源∵*&%中@教网] 译文: 21.《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綑”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2分) A.俊辩B.气义C.知人D.幼敏 22.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4分) 译文: 14.(4分)(1)平民(2)撞(3道歉(4)明白,懂得15.(2分)A16.(2分)韩 国、魏国灭亡了,但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意对即可)17.(2分)增强语气,表现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鄙视。(只答 “增强语气”给1分)18.(2分)(1)刘景(景)(2)郑綑(綑)19.(2分)时南北 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20.(2分)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 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意对即可)21.(2分)C22.(4 分)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 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 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 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一条2分,原因、分析各1分) 2014年浙江省台州市 (二)(12分) 满井游记(节选) 【明】袁宏道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 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 冷光之乍岀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姸明媚,如倩女之醴面而髻 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 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 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 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廿二日天稍和(2)柔梢披风 (3)麦田浅鬣寸許(4呷浪之 16.与“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 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 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 zhuàn,食物。[tep.com%] 18.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2 分) (1) 十八九,絪为御史, (2)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中国#教 *%~育& 1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来源~:*&%中@教网] 译文: 21.《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2 分) 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 22.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4 分) 译文: 14.(4 分)⑴ 平民 ⑵撞 ⑶道歉 ⑷明白,懂得 15.(2 分)A16.(2 分)韩 国、魏国灭亡了,但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意对即可)17.(2 分)增强语气,表现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鄙视。(只答 “增强语气”给 1 分)18.(2 分)⑴刘景(景) ⑵郑絪(絪)19.(2 分)时南北 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20.(2 分)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 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意对即可)21.(2 分)C22.(4 分)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 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 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 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一条 2 分,原因、分析各 1 分) 2014 年浙江省台州市 (二)(12 分) 满井游记(节选) 【明】袁宏道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 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 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 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 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 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 分) ⑴廿二日天稍和 ⑵柔梢披风 ⑶麦田浅鬣寸许 ⑷呷浪之鳞 16. 与“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