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译文: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译文 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三、17.答案:C.归还18.答案:BD【解析】A,第一个“于”为“在”,第 二个“于”为“向”;B,“而”为转折义,“但是”C,第一个“以”为“因为” 第二个“以”为“凭借”;D,“为”、“替”。19.答案:(1)大概这就是所 说的只要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2)(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 (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解析】这里省略主语, 根据下文应山县人为其送丧可知,是连处士去世,弟弟将其送回。20.答案:通 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以及“应山 之人”对连处士的赞颂和连处士死后的悲伤等言行,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乐 善好施、宽以待人的髙尚品格。【解析】文言文难度不大,但要根据上下文内容 分析,尤其要注意细节 【参考译文】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 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 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像连公那 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 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 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 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 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的父亲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 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 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 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 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 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 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来源:学#科#网Z#X#X#]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 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 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 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 (三)(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 《曹刿论战》)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新*课*标*第*一*网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译文: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译文: 20.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三、17.答案: C. 归还 18.答案:B D 【解析】A,第一个“于”为“在”,第 二个“于”为“向”;B,“而”为转折义,“但是”C,第一个“以”为“因为”, 第二个“以”为“凭借”;D,“为”、“替”。19.答案:(1)大概这就是所 说的只要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2)(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 (结果)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解析】这里省略主语, 根据下文应山县人为其送丧可知,是连处士去世,弟弟将其送回。20.答案:通 过写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以及“应山 之人”对连处士的赞颂和连处士死后的悲伤等言行,表现了连处士孝以事亲、乐 善好施、宽以待人的高尚品格。【解析】文言文难度不大,但要根据上下文内容 分析,尤其要注意细节。 【参考译文】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 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 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像连公那 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 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 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 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 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的父亲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 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 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 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 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 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 “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来源:学#科#网 Z#X#X#K]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弟 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 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 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 2014 年浙江省宁波市 (三)(10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 《曹刿论战》)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 分) 新*课*标*第*一*网
(1)又何焉 (2)小惠未偏 (3)神弗福也 14.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B.辍耕之垄上C.故时有物外之趣D.何陋之有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文: 16.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答 山东省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四)(10分)x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 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 箴》) 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禽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 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13.(1)参与(2通“遍”,遍及(3)赐福,保佑14.C15.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 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16.取信于民17.夫不 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18.D19.观君形状非 罪人,应由贫困。20.(1)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 看出他宽宏大量。(2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 以德化人。 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来@#源&:中教网] 1)会宾客大宴()(2)每至晴初霜旦() (3)长跪而謝之()(4)肉食者鄘,未能远谋(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来*源:中%教@#网] A.陶后鮮有闻为人知B.益慕圣贤之道开卷有益 C.苟富贵,无相忘一丝不苟D.管夷吾举于士举世闻名 3.(4分)(1)适逢,正赶上(2)早晨(3)道歉(4)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4 (3分)A (二)(14分)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髙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 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 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
(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3)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 14.下面加点的“之”与“小大之狱”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辍耕之垄上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何陋之有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 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 16.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 分) 答: 山东省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四)(10 分)x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 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 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 箴》) 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 分) 夫 不 喜 之 人 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 答: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答: 13.⑴参与⑵通“遍”,遍及⑶赐福,保佑 14.C 15.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 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 16.取信于民 17. 夫 不 喜 之人/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成/ 梁 上君 子 是 矣 18.D 19.观君形状非 罪人,应由贫困。 20.⑴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 看出他宽宏大量。⑵陈寔对梁上君子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 以德化人。 2014 年浙江省温州市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 分)[来~@^#源&:中教网] (1)会宾客大宴 ( ) (2)每至晴初霜旦( ) (3)长跪而谢之 ( )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来*源:^中%教@#网] A.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B.益慕圣贤之道 开卷有益 C.苟富贵,无相忘 一丝不苟 D.管夷吾举于士 举世闻名 3. (4 分)(1)适逢,正赶上(2)早晨(3)道歉(4)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4. (3 分)A (二)(14 分)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 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 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
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増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 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 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 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 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自州门而东()(2)至东坡则地势平开豁()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中国%*教育出版 网]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 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 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 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 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_之情。 14.(4)(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4)是15.(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 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3分)B17.(4分)(1)雪堂(2)仰慕 2014年浙江省绍兴市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6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②其一犬坐于前() ③阡陌交通()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⑤长跪而谢之曰()⑥吾妻之美我者() 1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少时,一狼径去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B.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 C.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则名微而众寡有仙则名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樵髯传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 号曰“樵髯”云
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 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 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 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 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 (1)自州门而东( )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 ) (4)为一郡之最( )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 3 处)(3 分)[中国%@*教^育出版 网~]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 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 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 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4 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 ”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 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 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 之情。 14.(4)(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 (4)是 15. (3)堂中有苏公像/乌帽 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 (3 分)B17.(4 分)(1)雪堂(2)仰慕 2014 年浙江省绍兴市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6 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 ( ) ②其一犬坐于前 ( ) ③阡陌交通 ( )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⑤长跪而谢之曰 ( ) ⑥吾妻之美我者 ( ) 1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 少时,一狼径去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B. 得道者多助 策之不以其道 C.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 则名微而众寡 有仙则名 (二)文言文阅读(13 分) 樵髯传 (清)刘大櫆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 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 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 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 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翁方据棋局哓哓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 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ao): 争辩声。 1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因自号曰“樵髯”云()②拔出凡辈() ③然皆不肯穷竟其学()④乃复效小儿辈()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译文: 18.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13.(6分)①约定,约会;②像狗一样地,如狗一般地;③交错相通;④通“嘱” 嘱托;⑤道歉;⑥以……为美,认为……美(评分细则:共6分。每空1分。意 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14.(3分)C15.(3分)诸富家尝与往 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评分细则:共3分。断错1处扣1分。) 16.(4分)①取号,取名号;②超出,突出;③穷,学完,深究;④模仿,效 法,效仿(评分细则: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 分。)17.(3分)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评 分细则:共3分。译出重点词“聊”、“耳”各1分,语句通顺意思正确1分。 有不足酌扣。)18.(3分)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2分):②不为富家 治病,保持节操(2分);③寄情山水,志趣髙洁(2分);④嗜好下棋,但不 过分执着(1分);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1分)。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 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2分);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2分) 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1分)。(评分细则:共3分。开放题。“欣赏”“不 欣赏”均可。如果说“既欣赏又不欣赏”,只要理由合适亦可酌情给分。以上理 由的分值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3分。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 给分。) 2014年浙江省湖州市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分) (1)会宾客大宴()(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3)同舍生皆被绮绣() 3.(1)会:适逢,正赶上(2)牺牲:猪牛羊等祭品(3)被:通“披”,穿。 评分标准:共3分,各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8分)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 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 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 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 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 争辩声。 1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 分)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因自号曰“樵髯”云 ( ) ②拔出凡辈 ( ) ③然皆不肯穷竟其学 ( ) ④乃复效小儿辈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译文: 18.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3 分) 答: 13.(6 分)①约定,约会;②像狗一样地,如狗一般地;③交错相通;④通“嘱”, 嘱托;⑤道歉;⑥以……为美,认为……美(评分细则:共 6 分。每空 1 分。意 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14.(3 分)C15.(3 分)诸富家尝与往 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评分细则:共 3 分。断错 1 处扣 1 分。) 16.(4 分)①取号,取名号;②超出,突出;③穷,学完,深究;④模仿,效 法,效仿(评分细则:共 4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 分。)17.(3 分)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评 分细则:共 3 分。译出重点词“聊”、“耳”各 1 分,语句通顺意思正确 1 分。 有不足酌扣。)18.(3 分)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2 分);②不为富家 治病,保持节操(2 分);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2 分);④嗜好下棋,但不 过分执着(1 分);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1 分)。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 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2 分);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2 分); 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1 分)。(评分细则:共 3 分。开放题。“欣赏”“不 欣赏”均可。如果说“既欣赏又不欣赏”,只要理由合适亦可酌情给分。以上理 由的分值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 3 分。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 给分。) 2014 年浙江省湖州市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3 分) (1)会宾客大宴( )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3.(1)会:适逢,正赶上(2)牺牲:猪牛羊等祭品(3)被:通“披”,穿。 评分标准:共 3 分,各 1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8 题。(8 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 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1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谓先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将军宜枉驾顾之元芳入门不顾 C.欲信大义于天下,历智术浅短千里马常有,历伯乐不常有 D.将军岂愿见之乎辍耕之垄上 16.【答案】C评分标准:3分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译文: 17.【答案】(诸葛亮)经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对此当时没有人认同。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Z 18.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细读上面三段文字,用自己的 话作答。(答出两点即可)(3分) 答 18.【答案】.①刘备处境危急,急需贤人相助;②诸葛亮是“卧龙”(可与管仲、 乐毅比肩的贤人);③刘备器重、信任徐庶。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一点得2 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两端文言文,完成1921题。(8分) 【甲】晋魏郡亢阳,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见曰:“此病龙 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痘,闻登言,变为 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乙】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鹗所搏,坠于树 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 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 使蓬莱,不慎为鸱鹗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 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③,当如此环。”[来源:学.科.网Z.X.X.K](选自《搜 神记》) 【注释】①亢阳:旱灾。②孙登:三国时著名隐士,传说与神人交往,有异能 ③弘农:古郡名。④洁白:纯洁的美德。⑤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译文参考:【甲】晋朝时魏郡大旱,农民在龙洞中祈祷,求到了雨,将要去祭祀 感谢那条龙。孙登看见了说:“这是有病之龙降下的雨,哪能使庄稼复苏呢?如 果你们不相信,请闻闻这雨水。”大家一闻,雨水果然非常腥气肮脏。这条龙当 时背上生了大毒疮,听见孙登的话后,就变成一个老头,求他为其治疗,说:“如 果我的病痊愈了,一定有报答。”没过几天,果然下了大雨。人们还看见大石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 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1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谓先主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将军宜枉驾顾之 元芳入门不顾 C.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将军岂愿见之乎 辍耕之垄上 16.【答案】C 评分标准:3 分。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译文: 17.【答案】(诸葛亮)经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对此当时没有人认同。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Z 18.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细读上面三段文字,用自己的 话作答。(答出两点即可)(3 分) 答: 18.【答案】.①刘备处境危急,急需贤人相助;②诸葛亮是“卧龙”(可与管仲、 乐毅比肩的贤人);③刘备器重、信任徐庶。评分标准:共 3 分。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两端文言文,完成 19~21 题。(8 分) 【甲】晋魏郡亢阳①,农夫祷于龙洞,得雨,将祭谢之。孙登②见曰:“此病龙, 雨安能苏禾稼乎?如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背生大痘,闻登言,变为 一翁,求治,曰:“疾痊,当有报。”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龙盖穿此井以报也。 【乙】汉时弘农③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坠于树 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 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 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 君子孙洁白④,位登三事⑤,当如此环。”[来源:学.科.网 Z.X.X.K](选自《搜 神记》) 【注释】①亢阳:旱灾。②孙登:三国时著名隐士,传说与神人交往,有异能。 ③弘农:古郡名。④洁白:纯洁的美德。⑤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译文参考:【甲】晋朝时魏郡大旱,农民在龙洞中祈祷,求到了雨,将要去祭祀 感谢那条龙。孙登看见了说:“这是有病之龙降下的雨,哪能使庄稼复苏呢?如 果你们不相信,请闻闻这雨水。”大家一闻,雨水果然非常腥气肮脏。这条龙当 时背上生了大毒疮,听见孙登的话后,就变成一个老头,求他为其治疗,说:“如 果我的病痊愈了,一定有报答。”没过几天,果然下了大雨。人们还看见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