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第三章 感觉·本章主要内容感觉的一般概念视觉听觉其他感觉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重点掌握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等概念,以及感觉的基本规律、学说。了解古典的心理物理学中对物理刺激与个体心理经验之间关系的解释以及它们和现代感觉研究的差别。并了解感觉在人的生活适应的作用。本章难点是对感觉的古典心理物理学对感觉的研究和听觉理论的理解。二、教材分析·本章重点:(1)感觉的概念、规律(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2. 本章难点:(1)色觉理论(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古典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问题讨论四、教学时数4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第三章 感觉 ·本章主要内容 感觉的一般概念 视觉 听觉 其他感觉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重点掌握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等概念,以及感觉的基本规律、 学说。了解古典的心理物理学中对物理刺激与个体心理经验之间关系 的解释以及它们和现代感觉研究的差别。并了解感觉在人的生活适应 的作用。本章难点是对感觉的古典心理物理学对感觉的研究和听觉理 论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章重点: (1)感觉的概念、规律(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2.本章难点: (1)色觉理论(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古典心理物理 学的研究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 4 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1.定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二、感觉的分类:十(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二)内部感觉内脏感觉:本体感觉三、感觉的编码感觉编码一一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1.特异化理论一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2.模式理论一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四、感受性和感觉阅限(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1.绝对阈限: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2.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如果用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E=1/R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1.定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 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分类: (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二)内部感觉内脏感觉;本体感觉 三、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 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 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1.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 的。 2.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 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四、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1.绝对阈限: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 2.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如果用E代表绝对 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E=1/R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1.差别阅限: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阅限或最小可觉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缩写为jnd)。1.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1.对数定律P=Klogl2.乘方定律P=KI放课程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二、视觉的生理机制(一)眼球(二)视觉的传导机制视觉的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颢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三)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这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三视觉的基本现象:(一)明度1.明度与视亮度是眼晴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差别阈限: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或最小可觉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缩写为jnd)。 1.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P=KlogI 2.乘方定律P=KI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一)眼球 (二)视觉的传导机制 视觉的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 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 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 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颢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 外侧膝状体; 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 (三)视觉的中枢机制 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这是 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一)明度 1.明度与视亮度 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2.明度与波长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光谱敏感函数(或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说明。(二)颜色1.颜色的属性: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2.颜色混合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和代替率。3.色觉缺陷:指辨色能力异常。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1)色弱:色弱惠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均低于正常人。(2)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多4.色觉理论(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当光刺激作用于眼晴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一白视素、红一绿视素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视亮度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 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 2.明度与波长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 性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光谱敏感函数(或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说 明。 (二)颜色 1.颜色的属性: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 2.颜色混合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率、中 间色率和代替率。 3.色觉缺陷:指辨色能力异常。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 (1)色弱: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上的任一波 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均低于正常人。 (2)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 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 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 正常人要小得多。 4.色觉理论 (1)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 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 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当光刺激作用于眼 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 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 (2)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 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黄一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三)视觉的一些现象:1.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2.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4.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5.闪光融合现象后象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但是断续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闪光频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6.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7.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之8.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是颜色感觉引起的联觉。(如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联觉联想)影响感受性变化的第三节听觉一、听觉刺激二、听觉的生理机制(一)耳的构造和功能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 化作用。 (三)视觉的一些现象: 1.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 现象,叫适应。 2.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 象。 3.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 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 4.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 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5.闪光融合现象后象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但是断 续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 临界闪光频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 6.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 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7.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 称之 8.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是颜色 感觉引起的联觉。(如红色让人感觉温暖,联觉联想)影响感受性变 化的 第三节 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一)耳的构造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