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观念的培养任利娟教育科学系
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育科学系 任利娟
学习内容:一、空间观念的概念二、空间观念的四个层次三、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四、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
学习内容: 一、空间观念的概念 二、空间观念的四个层次 三、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 四、空间观念的形成策略
一、空间观念的概念(一)历次课程文件中对“空间观念”的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次颁布的小学算术(数学)教学大纲中,最早出现“空间观念”一词的是1956年印发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原文是:“在小学里学习几何教材,除了可以使儿童获得几何方面的一些初步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的技能之外,还可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一、空间观念的概念 (一)历次课程文件中对“空间观念”的阐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次颁布的小学算术(数学) 教学大纲中,最早出现“空间观念”一词的是1956年印发的《小 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原文是:“在小学里学习几何 教材,除了可以使儿童获得几何方面的一些初步知识和应用这 些知识的技能之外,还可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一、空间观念的概念(一)历次课程文件中对“空间观念”的阐述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首次在“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空间观念”的要求,但未阐述什么是空间观念。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及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都只是提出同样的要求,仍没有加以阐述
一、空间观念的概念 (一)历次课程文件中对“空间观念”的阐述 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首次 在“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具有初步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空间观 念”的要求,但未阐述什么是空间观念。 1978年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以及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都只是提出同样 的要求,仍没有加以阐述
一、空间观念的概念(一)历次课程文件中对“空间观念”的阐述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第一次对培养初步空间观念的要求作了比较具体的描述:“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首先刻画空间观念是指建立什么样的表象,然后说明最主要的表现“识别”与“再现”,至于未尽内涵,则用“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概括
一、空间观念的概念 (一)历次课程文件中对“空间观念”的阐述 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第一次对培养初步空间观念的要求作了比较具体的描述: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 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 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首先刻画空间观念是指建立什么样的表象,然后说明最主要 的表现“识别”与“再现”,至于未尽内涵,则用“培养初步的 空间观念”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