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第十二章 人格·本章主要内容: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成因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掌握人格的概念、特征、理论、人格测验、人格成因并掌握认知风格二、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人格的理论(2)人格的成因2.本章难点:(1)人格理论(2)人格与个性、人格与性格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心理测量四、教学时数4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人格(一)概念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到目前为止,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差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第十二章 人格 ·本章主要内容: 人格的一般概念 人格理论 认知风格 人格测验 人格成因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掌握人格的概念、特征、理论、人格测 验、人格成因并掌握认知风格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人格的理论(2)人格的成因 2.本章难点: (1)人格理论(2)人格与个性、人格与性格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心理测量 四、教学时数 4 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人格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一)概念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到目前为 止,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差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异。综合各家的看法,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二)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一)气质与性格1.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2.性格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②性格结构及其特征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难区分,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性格与气质是两种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差别的个性心理特征。(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a性格侧重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有关的方面,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气质则侧重于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无关的动力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b气质是以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为生理基础的,而性格则以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为生理基础的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异。综合各家的看法,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 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 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二)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3.统合性 4.复杂性 5.功能性 二、人格的结构 (一)气质与性格 1.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 2.性格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 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2)性格结构及其特征 a 性格的态度特征 b 性格的理智特征 c 性格情绪特征 d 性格的意 志特征 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 难区分,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性格与气质是两种既相互联系, 又有本质差别的个 性心理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a 性格侧重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有关的方面,是个体对 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气质则侧重于反映与心 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无关的动力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 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b 气质是以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为生理基础的,而性格则以 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为生理基础的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气质具有明显的天赋性,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是后天获得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性格则有好坏之分。d气质是生下来就有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性格则是在个体的生活实践活动中,随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相对于气质而言,性格较易发生改变。(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首先,一定的气质对形成某些性格特征有重要影响。其次,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再次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二)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1.本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2.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c 气质具有明显的天赋性,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是后天获 得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性格则有好坏之分。 d 气质是生下来就有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性格则是在个体 的生活实践活动中,随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 相对于气质而言,性格较易发生改变。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首先,一定的气质对形成某些性格特征有重要影响。 其次,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 再次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 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 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 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 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 超我。 1.本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 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2.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3.超我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第二节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说(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认为,人格理论应有能代表“生活综合”的测量单元。这种单元就是特质。多种特质组成了一个人的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共性特质)和个人特质(个性特质)两类: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性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卡特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所以,他认为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量的差异上,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他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三)现代特质理论1.“三因素模型”艾森克(1947,1967)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1)外倾性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3.超我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 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说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于 1937 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认为,人格理 论应有能代表“生活综合”的测量单元。这种单元就是特质。多种特 质组成了一个人的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他把 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共性特质)和个人特质(个性特质)两类: 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 同特质。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性特质又分为三种: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卡特尔认 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 16 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的表现有程度 上的差异。所以,他认为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量的差异上,可以对人 格进行量化分析。他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 四层,即个别特质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 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三)现代特质理论 1.“三因素模型” 艾森克(1947,1967)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 这三个因素是: (1) 外倾性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2)神经质,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3)精神质这一维度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等(1961)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这五种人格特质是:外向性: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开放性表现为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等特质责任心表现为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等特质.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这五种人格特质也被称为大五人格",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大五人格因素的测定量表”(NEO—PIR)来测量3.“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等(1987)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7个因素,构成了七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是: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与“五因素模型”相比较,“七因素模型”增加了正效价(如优秀的)和负效价(如邪恶的)两个因素。人格特征量表(IPC一7,1991)是“大七人格模型”的有效测量工具。二、类型理论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2) 神经质,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3) 精神质这一维度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它表现为孤独、冷酷、 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等(1961)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 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 5 个相对稳定的因素.20 世纪 80 年代 末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 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这五种人格特质是: 外向性: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开放性表现为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表现为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等特 质. 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 脆弱;等特质 这五种人格特质也被称为"大五人格",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 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大五人格 因素的测定量表”(NEO—PI—R)来测量. 3.“七因素模型” 特里根等(1987)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 7 个因素,构成了七 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是: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 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与“五因素模型”相比较,“七因素模型” 增加了正效价(如优秀的)和负效价(如邪恶的)两个 因素。人格特征量表(IPC—7,1991)是“大七人格模型”的有效 测量工具。 二、类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