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诗人领袖》 任先青 教学目标 、理解毛泽东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领袖形象 、理解本诗角度的新颖、欣赏比喻的精当 教学难点 把握毛泽东具有诗人气质的领袖身份理解全诗 、作者简介: 任先青:1943年10月10日出生,山东莱州人。现为山东作协会员、德州市作协副主席、德城区文联 副主席。1988年被命名为德州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陆续于《诗刊》、《星星》、《黄河诗报》、《诗神》、 《绿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报刊发表诗歌八百余首,出版诗集《无 涯之心》、《心形的叶子》二部。个人传略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十余种大型辞书 、结合以往学习诗歌的体会,想想欣赏诗歌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理解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其次,分析特色,选择诗的构思、表现方法、语言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 赏析 三、理解诗的内容。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平仄 磅礴 酝酿 2、解释词语 平仄 磅礴: 潇洒 酝酿: 神思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要求: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平平仄仄的枪声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 任先青 教学目标 一、理解毛泽东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领袖形象 二、理解本诗角度的新颖、欣赏比喻的精当 教学难点 把握毛泽东具有诗人气质的领袖身份理解全诗 一、作者简介: 任先青 : 1943 年 10 月 10 日出生,山东莱州人。现为山东作协会员、德州市作协副主席、德城区文联 副主席。1988 年被命名为德州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陆续于《诗刊》、《星星》、《黄河诗报》、《诗神》、 《绿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报刊发表诗歌八百余首,出版诗集《无 涯之心》、《心形的叶子》二部。个人传略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十余种大型辞书. 二、结合以往学习诗歌的体会,想想欣赏诗歌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理解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其次,分析特色,选择诗的构思、表现方法、语言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 赏析 三、理解诗的内容。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平仄 磅礴 酝酿 2、解释词语: 平仄: 磅礴: 潇洒 飞扬: 酝酿: 神思: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要求: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平平仄仄的枪声: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 首气势磅礴的诗: 嘹亮的东方: 2、按要求填空: 节:从诗的( )方面设喻 节:从诗的( )方面设喻 ●第三节:重点刻画诗人的形象与风格 第四节:以代表诗作设喻; 第五节:从诗的( )角度设喻 3、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毛泽东的( )之情 四、再读本诗,理解构思的新颖和毛泽东的形象。讨论 1、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用“才华优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 只解牢骚。”来高度评价毛泽东及他的词。你能否背一首毛泽东的与本诗内容有关的词?本诗是如何表现 他作为诗人的一面的? 答:(1)化用了毛泽东的不少诗句,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2)把他领导大家创业开国比作诗人酝酿诗作,从诗歌创作的主要方面设喻。 2、作为革命领袖的毛泽东,你能说出他的哪些重要的革命事迹?本诗又是怎么表现他领袖风采的? 秋收起义、以农村保围城市、用枪杆子夺取政权等 长征、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本诗中毛泽东的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 4、这首诗的角度新在何处? 五、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个比喻句?为什么? 六、小结写作特色:角度新颖 比喻精当 七、有感情的朗诵,品味这首诗 八、知识迁移 仿造冰心诗的形式和内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首。 原诗 仿诗: 墙角的花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嘹亮的东方: 2、按要求填空: ⚫ 第一节:从诗的( ) 方面 设喻; ⚫ 第二节:从诗的( )方面 设喻; ⚫ 第三节:重点刻画诗人的形象与风格; ⚫ 第四节:以代表诗作设喻; ⚫ 第五节:从诗的( )角度设喻 3、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毛泽东的( )之情。 四、再读本诗,理解构思的新颖和毛泽东的形象。讨论: 1、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用“才华优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 只解牢骚。”来高度评价毛泽东及他的词。你能否背一首毛泽东的与本诗内容有关的词?本诗是如何表现 他作为诗人的一面的? 答:(1)化用了毛泽东的不少诗句,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2)把他领导大家创业开国比作诗人酝酿诗作,从诗歌创作的主要方面设喻。 2、作为革命领袖的毛泽东,你能说出他的哪些重要的革命事迹?本诗又是怎么表现他领袖风采的? 秋收起义、以农村保围城市、用枪杆子夺取政权等 长征、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本诗中毛泽东的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 4、这首诗的角度新在何处? 五、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个比喻句?为什么? 六、小结写作特色:角度新颖 比喻精当 七、有感情的朗诵,品味这首诗 八、知识迁移 仿造冰心诗的形式和内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首。 原诗: 仿诗: 墙角的花, ————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九、背诵这首诗和此诗中涉及的毛泽东的词 文通中学语文基础教案 No 9 第1教时|课题 七律长征 年级 初二 课型 诵读欣赏备课时间 培养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 目 学习本文精当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等艺术手法 的|过程与方法诵读、品析、感悟 要 求|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领袖的敬佩之情。 重重点: 点 毛泽东诗人与领袖的双重身份 难难点 点 精当的比喻:巧妙的构思。 教学 诵读、品析、感悟 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你孤芳自赏时, ———— 天地便小了。 ————— 九、背诵这首诗和此诗中涉及的毛泽东的词。 文通中学语文基础教案 No.9 第 1 教时 课题 七律 长征 年级 初二 课型 诵读欣赏 备课时间 9、1 目 的 要 求 知识与能力 培养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学习本文精当的比喻和巧妙的构思等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 诵读、品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领袖的敬佩之情。 重 点 难 点 重点: 毛泽东诗人与领袖的双重身份。 难点: 精当的比喻;巧妙的构思。 教学 方法 诵读、品析、感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既是我们敬爱的领袖,又是一位造诣很高的诗 教 人。他在领导人民缔造新中国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例如上学期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咏梅》。当人们在赞颂他 伟大功绩的同时,也高度评价了他在诗词创作上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 学看看人们是怎样高度评价他的诗词创作的,有趣的是人们的评价也是以 诗歌的形式吐露出来的。 步=、作奇简小 1、介绍作者任先青 任先青,1943年10月生于山东莱州。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 骤协会顾问,德城区文联副主席 任先青酷爱写国家大事,写名人、伟人。他天生低调,他写诗二十 余年,只出了两本诗集,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任先 青这个名字,但他的名篇《诗人毛泽东》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晚会 上朗诵,并被编入初中语文的阅读教材。 2、作品简介 这是一首现代诗,选自《诗刊》1990年第6期,原题为“诗人毛泽东”。 解题:毛泽东是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作为诗人,他擅长古体 诗词,战争年代在“马背上哼成”了不少传世佳作。作为领袖,毛泽东发 动秋收起义燃起星火,后以农村包围城市,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开国业 绩,永垂史册。在《诗人领袖》的题目下,这首诗恰到好处地理清了 这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 (馓发兴趣,了解背景,便于学习理解谤歌内农。 三、整体知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及运用合作学习 的方式,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译诗:你用好像平仄诗韵的枪声写诗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其中最长的 行。(你)常常在马背上运筹帷幄,(你)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眼光,战场上 的黄花,如血一样的残阳,(便)成了诗中最美丽的意境。(你)有时候很潇 洒地抽烟,抬起头去看那远逝的南飞的大雁,(你的)宽大的脑子里却像大
教 学 步 骤 一、导入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既是我们敬爱的领袖,又是一位造诣很高的诗 人。他在领导人民缔造新中国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例如上学期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雪》、《咏梅》。当人们在赞颂他 伟大功绩的同时,也高度评价了他在诗词创作上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 看看人们是怎样高度评价他的诗词创作的,有趣的是人们的评价也是以 诗歌的形式吐露出来的。 二、作者简介 1、介绍作者任先青。 任先青,1943 年 10 月生于山东莱州。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作家 协会顾问,德城区文联副主席。 任先青酷爱写国家大事,写名人、伟人。他天生低调,他写诗二十 余年,只出了两本诗集,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任先 青这个名字,但他的名篇《诗人毛泽东》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晚会 上朗诵,并被编入初中语文的阅读教材。 2、作品简介 这是一首现代诗,选自《诗刊》1990 年第 6 期,原题为“诗人毛泽东”。 解题:毛泽东是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作为诗人,他擅长古体 诗词,战争年代在“马背上哼成”了不少传世佳作。作为领袖,毛泽东发 动秋收起义燃起星火 ,后以农村包围城市,用枪杆子夺取政权,开国业 绩,永垂史册。在《诗人 领袖》的题目下,这首诗恰到好处地理清了 这双重身份之间的关系。 (激发兴趣,了解背景,便于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三、整体感知 1、 播放朗读录音。 2、 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及运用合作学习 的方式,初步了解这首诗的大意。 译诗:你用好像平仄诗韵的枪声写诗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其中最长的 一行。(你)常常在马背上运筹帷幄,(你)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眼光,战场上 的黄花,如血一样的残阳,(便)成了诗中最美丽的意境。(你)有时候很潇 洒地抽烟,抬起头去看那远逝的南飞的大雁,(你的)宽大的脑子里却像大 江的流水一样在不停地思考。在下雪天,(你)更善于敞开思路想像。思想
文本貪析(以讲解、讨论、交漉、总的方式解决) 1、本诗化用了毛泽东的许多诗句,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吗? “战地黄花”语出《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血残阳”语出《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西风烈,长空 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 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望断南飞雁”语出《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月10月):“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 教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梅花漫天”《七律冬云》(1962年月12月26日):“雪压冬云 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 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2、“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思 明确:使世界的东方嘹亮起来,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世界产生 了巨大影响 嘹亮”:声音清脆响亮。(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毛泽东的诗作是可以与他革命历程互相参证的史诗,这也为本诗的写作 提供了方便。诗中化用了不少毛泽东的诗句,自然确切,也丰富了诗作 的内涵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求。 五、合作排究(谩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手生拿本博 的巧协的。 可以说毛泽东是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这首诗正是抓住这一特 ,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把领袖开国创业比做诗人酝酿创作,从而 找到写作的突破点,以全新的角度确切而巧妙地刻画了领袖形象,从而 赞颂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那我们来看看作者究竟是如何将毛泽东的这 双重身份巧妙地联结起来的呢? 学生讨论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明确:你用好像平仄诗韵的枪声写诗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其中最长的
教 学 步 骤 四、文本赏析(以讲解、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解决) 1、本诗化用了毛泽东的许多诗句,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出处吗? “战地黄花”语出《采桑子 重阳》(1929 年 10 月):“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血残阳”语出《忆秦娥 娄山关》(1935 年 2 月):“西风烈,长空 雁叫。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 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望断南飞雁”语出《清平乐 六盘山》(1935 年月 10 月):“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 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梅花漫天”《七律 冬云》(1962 年月 12 月 26 日):“雪压冬云 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 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2、“嘹亮了东方”是什么意思? 明确:使世界的东方嘹亮起来,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世界产生 了巨大影响。 “嘹亮”:声音清脆响亮。(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毛泽东的诗作是可以与他革命历程互相参证的史诗,这也为本诗的写作 提供了方便。诗中化用了不少毛泽东的诗句,自然确切,也丰富了诗作 的内涵。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容。) 五、合作探究(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诗 的巧妙的构思。) 可以说毛泽东是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这首诗正是抓住这一特 点,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把领袖开国创业比做诗人酝酿创作,从而 找到写作的突破点,以全新的角度确切而巧妙地刻画了领袖形象,从而 赞颂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那我们来看看作者究竟是如何将毛泽东的这 双重身份巧妙地联结起来的呢? 学生讨论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明确:你用好像平仄诗韵的枪声写诗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其中最长的 一行。平仄,指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