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语文教研组 研讨人:陈永福董静汪剑琴刘明远王斌 记录人:汪剑琴 2008-5-24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语文教研组 研讨人:陈永福 董 静 汪剑琴 刘明远 王 斌 记录人:汪剑琴 2008-5-24
悼念玛丽·居里 学习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 2、能运用加批注、作摘录、谈感受等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导入 西方有一句格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可怕,一样是原子弹,一样是演讲术。的确,成功的演讲,以机 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个听众的心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爱因斯坦 在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演讲《悼念玛丽居里》,感受一下演讲的巨大魅力。 二、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1、这篇演讲词也是一篇悼词,大家想一下,一般在悼词是从什么方面来悼念死者的?(生平业绩这 篇悼词爱因斯垣又是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齐读一遍课文 明确:道德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从道德品质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呢? 明确:作者认为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成就大于才智方面的成就。才智的发挥取决于品质。 3、文中介绍了居里夫人怎样的道德品质? 明确:坚强、纯洁的意志、严于律己、公正不阿、谦虚、顽强、热忱。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居里夫人的高 贵的道德品质,齐读第二段 4、一般的悼词表达悼念者怎样的情感?(悲伤、缅怀……)而这篇悼词与课中通过与其他教师之间 的一般的悼词不同,它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请从文中找出表示“赞扬之情”的词语 文中表现在:幸运地、崇高而真挚的、极端的、哪怕、面临……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重读、高 昂的语调) 自由阅读,自行没计问题。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给这篇课文教学设计> 设计2一3道“探究练习”,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的小纸片,把你们的问题写在上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 来考虑 1)、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2)、你认为与教学设计>文章的中心有关的或者是帮助理解教学设计>文章中心的 3)、你读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教学设计>设计成问题。 怎样理解“她的意志的纯洁 纯洁”即单纯、无杂念(专一不杂,在这里表现居里夫人的意志坚定。) 2、怎样理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 这句话是说,居里夫人的严肃性是用任何方法都摆脱不了的,这是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使得她 心情的抑郁所造成的,由此我们知道,要理解教学设计>文章的意思可以有两个方法:1)联系上下文。2) 课堂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全文共四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阐述人品与才智的关系,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加出 色 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阐述居里夫人的人格、品德、力量的热忱。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第4段)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内容 1、第一部分思考:第一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话有何特点?对表现居里夫人的品质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 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这句话至少有三层意思:一、居里夫人是一位崇高人物:二、她已去世:三、 对她的悼念不能仅仅只回忆她的工作成果,还有更值得回忆的东西。文章的第二句话就紧接着说:“第一流 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这里通过比较法
悼念玛丽•居里 学习目标: 1、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 2、能运用加批注、作摘录、谈感受等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一、导入 西方有一句格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可怕,一样是原子弹,一样是演讲术。的确,成功的演讲,以机 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个听众的心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爱因斯坦 在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演讲《悼念玛丽•居里》,感受一下演讲的巨大魅力。 二、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1、这篇演讲词也是一篇悼词,大家想一下,一般在悼词是从什么方面来悼念死者的﹖(生平业绩 这 篇悼词爱因斯垣又是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齐读一遍课文。 明确:道德品质。 2、作者为什么要从道德品质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呢﹖ 明确:作者认为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成就大于才智方面的成就。才智的发挥取决于品质。 3、文中介绍了居里夫人怎样的道德品质﹖ 明确:坚强、纯洁的意志、严于律己、公正不阿、谦虚、顽强、热忱。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居里夫人的高 贵的道德品质,齐读第二段。 4、一般的悼词表达悼念者怎样的情感﹖ (悲伤、缅怀……)而这篇悼词与课中通过与其他教师之间 的一般的悼词不同,它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请从文中找出表示“赞扬之情”的词语。 文中表现在:幸运地、崇高而真挚的、极端的、哪怕、面临……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重读、高 昂的语调) 自由阅读,自行没计问题。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给这篇课文教学设计> 设计 2—3 道“探究练习”,请大家拿出课前发的小纸片,把你们的问题写在上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 来考虑: 1)、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 2)、你认为与教学设计>文章的中心有关的或者是帮助理解教学设计>文章中心的。 3)、你读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教学设计>设计成问题。 1、怎样理解“她的意志的纯洁” ——“纯洁”即单纯、无杂念(专一不杂 ,在这里表现居里夫人的意志坚定。) 2、怎样理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 ——这句话是说,居里夫人的严肃性是用任何方法都摆脱不了的,这是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使得她 心情的抑郁所造成的,由此我们知道,要理解教学设计>文章的意思可以有两个方法:1)联系上下文。2) 三、课堂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全文共四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阐述人品与才智的关系,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加出 色。 第二部分(第 2-3 段),具体阐述居里夫人的人格、品德、力量的热忱。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第 4 段)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内容 1、第一部分思考:第一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话有何特点?对表现居里夫人的品质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 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这句话至少有三层意思:一、居里夫人是一位崇高人物;二、她已去世;三、 对她的悼念不能仅仅只回忆她的工作成果,还有更值得回忆的东西。文章的第二句话就紧接着说:“第一流 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这里通过比较法
强调了居里夫人有道德品质方面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第三句强调“才智”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 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因为“才智”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的精神来支撑。这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 三句在意思上层层递进,一句比一句深入,突出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光辉榜样。 2、第二部分 (1)、朗读第二段。结合自己了解的居里夫人的事例,说说作者阐述居里夫人怎样的人格、品德和力量? (2)、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居里夫妇是镭的发现者,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具有很高的商业用途。有人建议他们申请专利权,这 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但居里夫人认为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她与居里亳无保 留地向世界公布了镭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例,充分表明了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 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镭的发现和应用,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她成了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巴黎大学 的第一位女教授。她一生中有7个国家24次授予她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0多个荣誉职位。在 荣誉面前,居里夫人虚怀若谷。表现居里夫人的崇高品德,即: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 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当时她的祖国正在沙皇俄国的铁蹄下呻吟。她后来在巴黎上大学生活也非常艰苦。 后来居里突然被马车撞死,这给她的打击更为严重。祖国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使“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 这种抑郁,就会使她的外貌严肃,甚至使人误解。这并不影响她走自己的路。居里夫人的“毫不妥协”、“极 端顽强”表现为她为探求科学秘密而奋不顾身、百折不挠的精神。 3、学习第三部分,朗读第三段,概括大意。 明确:第三段照应了第一段的第三句话,赞颂居里夫人的热忱和顽强:“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 着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 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是“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 结尾这段文字,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 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向居里夫人学习。爱因斯坦本人也是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的最好实践者。这一段照应第一段的第二句话 (三)、小结 这是一篇悼词,全文只有500字。却是一篇流露内心真情的讲演稿,它朴实而真摯,睿智的思想闪闪发 光,打动着千万读者的心 本文作者深切怀念了与居里夫人长达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 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呼吁欧洲科学家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四、巩固练习: 这篇悼词只用“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一句话概括了居里夫人的最伟大的科学功绩 而用大部分篇幅赞颂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构思巧妙,反映了爱因斯坦睿智的思想。 二、文章开头提出论点:强调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成就大于才智方面的成就。紧接着从人格、品德、 力量、热忱等方面分别作具体阐述。最后发出呼吁,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三、选出下列四句话中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A、她的坚强,它的意志的纯洁,…它的公正不阿的判断一一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 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这就十得它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它的人发生误解—一这是 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 C、它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一一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 D、“哦!您,您就是——” 五拓展延伸 、学期临近结束了,学校在每个班级中要评选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身为班长的你一学期以来为班级 付出了许多,很想得到这个荣誉,现在班主任要求每个班干上台发表3分钟的讲演,以便同学们投票表决, 你该如何说呢?请你在下面写出讲演稿的内容,不超过200个字 提示:开头要有称呼、问候语,主体部分最好要分成几个段落,每段开头一句话能提纲挈领。总之内容
强调了居里夫人有道德品质方面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第三句强调“才智”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 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因为“才智”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的精神来支撑。这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 三句在意思上层层递进,一句比一句深入,突出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光辉榜样。 2、第二部分 ⑴、朗读第二段。结合自己了解的居里夫人的事例,说说作者阐述居里夫人怎样的人格、品德和力量? ⑵、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居里夫妇是镭的发现者,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具有很高的商业用途。有人建议他们申请专利权,这 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但居里夫人认为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她与居里毫无保 留地向世界公布了镭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例,充分表明了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 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镭的发现和应用,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她成了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巴黎大学 的第一位女教授。她一生中有 7 个国家 24 次授予她奖金和奖章,担任了 25 个国家的 100 多个荣誉职位。在 荣誉面前,居里夫人虚怀若谷。表现居里夫人的崇高品德,即: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 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当时她的祖国正在沙皇俄国的铁蹄下呻吟。她后来在巴黎上大学生活也非常艰苦。 后来居里突然被马车撞死,这给她的打击更为严重。祖国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使“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 这种抑郁,就会使她的外貌严肃,甚至使人误解。这并不影响她走自己的路。居里夫人的“毫不妥协”、“极 端顽强”表现为她为探求科学秘密而奋不顾身、百折不挠的精神。 3、学习第三部分,朗读第三段,概括大意。 明确:第三段照应了第一段的第三句话,赞颂居里夫人的热忱和顽强:“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 着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 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是“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 结尾这段文字,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 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向居里夫人学习。爱因斯坦本人也是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的最好实践者。这一段照应第一段的第二句话。 (三)、小结 这是一篇悼词,全文只有 500 字。却是一篇流露内心真情的讲演稿,它朴实而真挚,睿智的思想闪闪发 光,打动着千万读者的心。 本文作者深切怀念了与居里夫人长达 20 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 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呼吁欧洲科学家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四、巩固练习: 一、这篇悼词只用“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一句话概括了居里夫人的最伟大的科学功绩 , 而用大部分篇幅赞颂居里夫人的 品德力量和热忱 ,构思巧妙,反映了爱因斯坦睿智的思想。 二、文章开头提出论点:强调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成就大于才智方面的成就 。紧接着从人格 、品德 、 力量、热忱等方面分别作具体阐述。最后发出呼吁,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三、选出下列四句话中破折号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D ) A、她的坚强,它的意志的纯洁,……它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 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这就十得它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它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 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 C、它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 D、“哦!您,您就是——”。 五 拓展延伸 一、学期临近结束了,学校在每个班级中要评选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身为班长的你一学期以来为班级 付出了许多,很想得到这个荣誉,现在班主任要求每个班干上台发表 3 分钟的讲演,以便同学们投票表决, 你该如何说呢?请你在下面写出讲演稿的内容,不超过 200 个字。 提示:开头要有称呼、问候语,主体部分最好要分成几个段落,每段开头一句话能提纲挈领。总之内容
要有条理性、简明扼要,态度要谦虚、用词要委婉,以赢得大家的赞许。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你的体会 孙大中院士(地质学家)在学术上不肯停留,认准了目标就全力去做。当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便 全力以赴按自己新的思路去实施新的研究计划了。当时“可持续发展”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 开展和推动这项工作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征求老伴的意见时,老伴摇着头劝他道:“倒回去10年,哪怕5 年,我都会支持你。可你已经62岁,重新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多困难,你就不怕失败吗!”他说:“即使 只能为后人铺一段路我也心甘。 体会:一位老科学家对事业地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并为此而奋斗终身 三、处在青春年少的你们,是否曾为自己还没长大而苦恼,是否为自己总受人管制而腻烦甚至叛逆,是 否为理想的难以实现而悲观,是否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沮丧……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万事 如意”只是美好的幻想,关键在于你能否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呢? 在莫泊桑葬礼上和演说 教学目的 1、学习演说辞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 2、理解文章中心,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情饱满,以情动人 2、语言富有感染力。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可以先介绍莫泊桑小说的故事,引入课文。 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 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汪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 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 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俊友》 作者简介:左拉(1840-1902),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 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他在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 的消息后不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葬礼上发表了演说,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六段,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向莫泊桑致敬 第二部分(第2一—3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第4-5段):精辟地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四部分(第6段):以“永在”的赞词结束演说 三、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第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文章第1段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全部地托岀,为演讲的展开奠定了强 有力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也把听众“同样的情感”引发出来,形成情感和认识上的一致和共鸣。 四、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2、3段 思考:课文第2段从莫泊桑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第3段怎样具体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
要有条理性、简明扼要,态度要谦虚、用词要委婉,以赢得大家的赞许。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你的体会。 孙大中院士(地质学家)在学术上不肯停留,认准了目标就全力去做。当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便 全力以赴按自己新的思路去实施新的研究计划了。当时“可持续发展”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 开展和推动这项工作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征求老伴的意见时,老伴摇着头劝他道:“倒回去 10 年,哪怕 5 年,我都会支持你。可你已经 62 岁,重新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多困难,你就不怕失败吗!”他说:“即使 只能为后人铺一段路我也心甘。 体会: 一位老科学家对事业地执著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并为此而奋斗终身。 三、处在青春年少的你们,是否曾为自己还没长大而苦恼,是否为自己总受人管制而腻烦甚至叛逆,是 否为理想的难以实现而悲观,是否为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沮丧……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万事 如意”只是美好的幻想,关键在于你能否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呢? 在莫泊桑葬礼上和演说 教学目的 1、学习演说辞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 2、理解文章中心,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情饱满,以情动人。 2、语言富有感染力。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可以先介绍莫泊桑小说的故事,引入课文。 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 年 8 月 5 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 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汪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 世纪 70 年 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 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俊友》 等。 作者简介:左拉(1840—1902),19 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 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他在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 的消息后不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 1893 年 7 月 6 日在莫泊桑葬礼上发表了演说。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六段,可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写向莫泊桑致敬。 第二部分(第 2—3 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第 4—5 段):精辟地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四部分(第 6 段):以“永在”的赞词结束演说。 三、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 1 段。思考:第 1 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文章第 1 段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全部地托出,为演讲的展开奠定了强 有力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也把听众“同样的情感”引发出来,形成情感和认识上的一致和共鸣。 四、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 2、3 段。 思考:课文第 2 段从莫泊桑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第 3 段怎样具体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
杰出的文学成就? 明确:第2段,回忆初识莫泊桑。左拉认识莫泊桑的地点是在当代文学大师福楼拜的家中。当时,莫泊桑的 年龄在18至20岁之间,血气方刚。“眼睛明亮”是写莫泊桑的外貌特征,“含笑”“沉默不语”是写莫泊桑 的神态,“谦恭”“洗耳恭听”是写他的品质,“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是写他的睿智,“开朗”“坦率” “朝气”是写莫泊桑的性格特征,“棒小伙子”“健康的气息”是写他的身体,“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 会有才气”这一句既是段旨的引申,又引起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3段,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莫泊桑的《羊脂球》独占鳌头,使他一举成名。“下 车伊始”说明《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处女作;“决定意义的作品”,是对《羊脂球》的高度评价:“跻身于大 师的行列”,是写这篇小说的重要意义。“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 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这一句有两层意思:①表达左拉对莫泊桑一举成名的愉快心情:②莫泊桑的天 才是看着他长大的左拉等所未能料想到的。这一句又与第2段“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相呼 应。接着,左拉回忆莫泊桑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以“高产、稳产”,“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来描写 莫泊桑作品之多:以“炉火纯青”“令我惊叹”“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来形容艺术水平之高。这些 都表现了莫泊桑的文学成就。此外,作者还用“小小的喜剧”“完整的戏剧”“生活的窗口”这些比喻来描述 其文学价值。“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是写莫泊桑作品的巨大的艺术感 染力。 五、小结 这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辞,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以饱蘸炽烈的情感的特点,使听众在情感、认 知上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从而使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 生交流自己看过的莫泊桑的作品,发表自己的感受 、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4、5段 思考:找出第4段中作者对莫泊桑作品评价的句子。第5段中作者怎样评价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岀地位? 明确:第4段,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左拉以独词句“啊!”开头则感叹,也是惊叹。在强烈的褒贬对 比中,展开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左拉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做“清澈的美的源泉”,而读者对它的欣赏仿佛是 “在清泉中开怀畅饮”。左拉深情地说“我爱莫泊桑”,是因为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这是褒 而对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则认为是“堕落”,是“离经叛道”,这是贬。左拉以“面包”为喻,说明人们 需要的是“面包”,因为它既有营养,又永不“厌腻”的日常“必吃”的东西。 第5段,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岀地位。左拉通过与“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进行对比,肯定莫泊 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不过是“寥寥几页”,而莫泊桑“一 篇三百行的小说”,却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的读本,它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其寓言或故事则“交 口相传”。 学习第四部分 朗读第6段。思考:莫泊桑光荣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莫泊桑的光荣所在是:①他的成名作《羊脂球》是一篇杰作,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生活的窗口”、 清澈的美的源泉”,具有崇高的文学价值:②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③“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 人的家族”,他的作品是人们日常必吃的富有营养的“面包”。为什么说这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因 为他的作品扎根于人民之中,流传后世,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 的寓言或者故事”。“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四、探究活动 1、作者演讲开始时为什么要“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 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结尾说:“这就是莫泊桑光荣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
杰出的文学成就? 明确:第 2 段,回忆初识莫泊桑。左拉认识莫泊桑的地点是在当代文学大师福楼拜的家中。当时,莫泊桑的 年龄在 18 至 20 岁之间,血气方刚。“眼睛明亮”是写莫泊桑的外貌特征,“含笑”“沉默不语”是写莫泊桑 的神态,“谦恭”“洗耳恭听”是写他的品质,“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是写他的睿智,“开朗”“坦率” “朝气”是写莫泊桑的性格特征,“棒小伙子”“健康的气息”是写他的身体,“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 会有才气”这一句既是段旨的引申,又引起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 3 段,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莫泊桑的《羊脂球》独占鳌头,使他一举成名。“下 车伊始”说明《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处女作;“决定意义的作品”,是对《羊脂球》的高度评价;“跻身于大 师的行列”,是写这篇小说的重要意义。“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 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这一句有两层意思:①表达左拉对莫泊桑一举成名的愉快心情;②莫泊桑的天 才是看着他长大的左拉等所未能料想到的。这一句又与第 2 段“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相呼 应。接着,左拉回忆莫泊桑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以“高产、稳产”,“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来描写 莫泊桑作品之多;以“炉火纯青”“令我惊叹”“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来形容艺术水平之高。这些 都表现了莫泊桑的文学成就。此外,作者还用“小小的喜剧”“完整的戏剧”“生活的窗口”这些比喻来描述 其文学价值。“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是写莫泊桑作品的巨大的艺术感 染力。 五、小结 这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辞,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以饱蘸炽烈的情感的特点,使听众在情感、认 知上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从而使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六、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交流自己看过的莫泊桑的作品,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 4、5 段。 思考:找出第 4 段中作者对莫泊桑作品评价的句子。第 5 段中作者怎样评价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明确:第 4 段,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左拉以独词句“啊!”开头则感叹,也是惊叹。在强烈的褒贬对 比中,展开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左拉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做“清澈的美的源泉”,而读者对它的欣赏仿佛是 “在清泉中开怀畅饮”。左拉深情地说“我爱莫泊桑”,是因为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这是褒; 而对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则认为是“堕落”,是“离经叛道”,这是贬。左拉以“面包”为喻,说明人们 需要的是“面包”,因为它既有营养,又永不“厌腻”的日常“必吃”的东西。 第 5 段,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左拉通过与“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进行对比,肯定莫泊 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不过是“寥寥几页”,而莫泊桑“一 篇三百行的小说”,却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的读本,它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其寓言或故事则“交 口相传”。 三、学习第四部分 朗读第 6 段。思考:莫泊桑光荣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这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莫泊桑的光荣所在是:①他的成名作《羊脂球》是一篇杰作,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生活的窗口”、 “清澈的美的源泉”,具有崇高的文学价值;②在 15 年中发表了将近 20 卷作品;③“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 人的家族”,他的作品是人们日常必吃的富有营养的“面包”。为什么说这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因 为他的作品扎根于人民之中,流传后世,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 的寓言或者故事”。“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四、探究活动 1、作者演讲开始时为什么要“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 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结尾说:“这就是莫泊桑光荣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