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光 ⊙探索与发现 《物种起源》绪论答案 第一课时 自学评价: 1.D(A概一慨。B.间(jian)断一间(jian)断。C.纤(qian)维-纤(xian)维) 2、D(A、抱歉B对症下药C防范) 3、A(“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使用正确。B“登堂入室”比喻人在学问 或技艺方面有高深的造诣。C“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D“安步当车” 意为“慢慢地步行,就当作坐车”,与下文“健步如飞”自相矛盾) 4、C(A“夺得”“科学高峰”,搭配不当。B土客颠倒,应为“人们对电脑上网”。D成分残缺。“描写” 什么?应在“成果”后添加“壮举”之类的词语)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第一段:关键句:“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环球远航一一搜集思索,写简短笔记一一扩大纲要,专心研究) 第二段:关键句: 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主观方面:“我的工作行将结束”、“我的体力渐感不支”;客观方面: 华莱斯的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第三段:关键句: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主要内容是:内容过简的原因 第四段:关键句: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主要内容是:对支持者表达感激 第五段:关键句: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主要内容是:物种由演变而来 推断依据是:①生物相互亲缘关系②胚胎关系③地理分布④地质上连续 第六段:关键句: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的方法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 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第九段:主要内容:强调观点的正确 2、重点探究 ①达尔文由家养状况下的变异得出怎样的结论?他所认为的自然状况下的变异又是怎样的? 答:家养状况下的变异得出:生物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人类的选种在积累连续的微小变 异中,具有巨大的力量。 自然状况下变异得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②概括并总结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答:神创论是错误的。物种是进化而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1 科学之光 ⊙探索与发现 《物种起源》绪论答案 第一课时 一、自学评价: 1.D(A 概-慨。B.间(jiān)断-间(jiàn)断。C.纤(qiān)维-纤(xiān)维) 2、D (A、抱歉 B 对症下葯 C 防范) 3、A(“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使用正确。B“登堂入室”比喻人在学问 或技艺方面有高深的造诣。C“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D“安步当车” 意为“慢慢地步行,就当作坐车”,与下文“健步如飞”自相矛盾) 4、C(A“夺得”“科学高峰”,搭配不当。B 土客颠倒,应为“人们对电脑上网”。D 成分残缺。“描写” 什么?应在“成果”后添加“壮举”之类的词语) 二、文本研习 1、 整体感知 第一段:关键句:“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环球远航――搜集思索,写简短笔记――扩大纲要,专心研究) 第二段:关键句:“……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主观方面:“我的工作行将结束”、“我的体力渐感不支”;客观方面: 华莱斯的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第三段:关键句: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主要内容是:内容过简的原因 第四段:关键句: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主要内容是:对支持者表达感激 第五段:关键句: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主要内容是:物种由演变而来 推断依据是:①生物相互亲缘关系②胚胎关系③地理分布④地质上连续 第六段:关键句;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的方法。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 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第九段:主要内容:强调观点的正确 2、重点探究 ①达尔文由家养状况下的变异得出怎样的结论?他所认为的自然状况下的变异又是怎样的? 答:家养状况下的变异得出:生物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人类的选种在积累连续的微小变 异中,具有巨大的力量。 自然状况下变异得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②概括并总结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答:神创论是错误的。物种是进化而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三、问题探讨 1、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 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 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 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 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送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 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 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 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 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选修延伸 答案 1、答案:D(A项“群雄角逐”的“角”B项“烟笼雾锁”的“笼”C项“量体裁衣”的“量”) 2、答案:D(A“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需惭愧,用于有才能并已做出贡献的人, 这里使用场合不当B“如愿以偿”形容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不能用来修饰“笑”,这里 应为心满意足C“顺理成章”本指顺着条理写文章就能自成章法,比喻说话、办事合情合理, 不悖常理,这里用于悖常理之事,使用对象不当D“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极其诚恳可信, 这里使用正确) 3、答案:D(A应为“先设计后施工”B“培养”和“水平”不搭配C“见诸于”中的“于”多余 4、答案:B(从前边行文看,对山不可能持肯定态度,重点也不在于人怎样,由此可排除A、C、D 三项。) 5、答案: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 ②A、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的胚胎的关系,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 B、对事实加以思考,进而推断。C、创造论。 ③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一个方面 6、答案:中国“神舟”飞船载人太空飞行为期不远 7、答案:①市长指示不允许在学校附近经营盈利性网吧 ②工商部门接到禁令严禁执行市长的指示 ③地方法院推翻了这一禁令 第二课时 自学评价 1、D(“旋子”、“旋风”中“旋”读xuan:“宁可”、“宁愿”中“宁”读:ning:“背债”的“背” 读bei) 2、C 3、B(A将“关于”改成“对于”;C“分布”与“繁多”不搭配,“分布得狭小而稀少”也不妥D
2 三、问题探讨 1、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 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 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 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 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送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 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 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 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 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选修延伸 答案: 1、答案:D(A 项“群雄角逐”的“角”B 项“烟笼雾锁”的“笼”C 项“量体裁衣”的“量”) 2、答案: D(A“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需惭愧,用于有才能并已做出贡献的人, 这里使用场合不当 B“如愿以偿”形容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不能用来修饰“笑”,这里 应为心满意足 C“顺理成章”本指顺着条理写文章就能自成章法,比喻说话、办事合情合理, 不悖常理,这里用于悖常理之事,使用对象不当 D“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极其诚恳可信, 这里使用正确) 3、答案: D (A 应为“先设计后施工”B“培养”和“水平”不搭配 C“见诸于”中的“于”多余) 4、答案:B(从前边行文看,对山不可能持肯定态度,重点也不在于人怎样,由此可排除 A、C、D 三项。) 5、答案: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 ②A、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的胚胎的关系,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 B、对事实加以思考,进而推断。C、创造论。 ③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一个方面。 6、答案:中国“神舟”飞船载人太空飞行为期不远。 7、答案:①市长指示不允许在学校附近经营盈利性网吧 ②工商部门接到禁令严禁执行市长的指示 ③地方法院推翻了这一禁令 第二课时 一、自学评价 1、D(“旋子”、“旋风”中“旋”读 xuàn:“宁可”、“宁愿”中“宁”读:nìng:“背债”的“背” 读 bēi) 2、C 3、B (A 将“关于”改成“对于”;C“分布”与“繁多”不搭配,“分布得狭小而稀少”也不妥;D
“地质”前加“在”) 4、C 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 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 魅力的文字。 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硏究”、“专心 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 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 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说明今后的打 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 及谦虚的精神。 第5段,“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有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从某一狭隘意义上来说,这是 正确的……但是…… 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6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 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9段:“至今还有许多不能解释”“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 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 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2、(1)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2)对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这类事实 (3)B、(解析:A.“十分复杂而难以解释”错,C.不合原文“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 原文是选择关系,而选项变成了并列关系,故误。D.“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错。) ※选修延伸 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B.荡气回肠:(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不能形容人:C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多 且有次序排列,形容山不当;D.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 4、不但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反而遭到当时科学界的冷嘲热讽和神学界的痛恨, 5、任何学说都有其时代的局限和不足之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也不例外 6、①没有解释人类的起源这一最为人们关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②达尔文的学说在其广义 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③达尔文在提出进化理论时回避了机会在物种起源与生命演变中的重大作用。 7、①阐明人类的起源。②进化不仅仅只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机会在进化中也起了相当 的作用。③对当今其他进化理论挑战,否定了“自私基因”说,认为进化是个逐步的过程
3 “地质”前加“在”) 4、C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 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 魅力的文字。 第 1 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 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 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 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说明今后的打 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 及谦虚的精神。 第 5 段,“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有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从某一狭隘意义上来说,这是 正确的……但是……” 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 6 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 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 9 段:“至今还有许多不能解释”“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 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 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2、(1)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2)对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这类事实。 (3)B、(解析:A.“十分复杂而难以解释”错,C.不合原文“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 原文是选择关系,而选项变成了并列关系,故误。D.“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错。) ※选修延伸 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B.荡气回肠:(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不能形容人;C 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多 且有次序排列,形容山不当;D.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 4、不但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反而遭到当时科学界的冷嘲热讽和神学界的痛恨。 5、任何学说都有其时代的局限和不足之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也不例外。 6、.①没有解释人类的起源这一最为人们关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②达尔文的学说在其广义 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③达尔文在提出进化理论时回避了机会在物种起源与生命演变中的重大作用。 7、①阐明人类的起源。②进化不仅仅只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机会在进化中也起了相当 的作用。③对当今其他进化理论挑战,否定了“自私基因”说,认为进化是个逐步的过程。 8、E F
9、①没有简单肯定或否定其是否属于某一范畴的明确标准 ②不能用具体数值予以确定的表示和划分 (意思答对即可) 10、略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答案 自学评价 1、答案:A纤维xian 2、答案:CA度假村B诊断D奥秘 3、答案:A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 4答案A(B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改善所致”。C“一边站着一排”有歧 义。D搭配不当,“带领”不能和“慰问品”搭配) 、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1-2)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 二、(3-10)这一计划的意义(六个方面) 三、(11-18)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 的。总分结构,条理清楚,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 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2、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核苷酸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 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科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 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本文是一篇科普报告,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量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 的科普效果 3、(1)D。考査词语的指代义,根据上下文作出推断概括即可 (2)A(B项将“或然”当作“必然”,原文系“可能很早”;C项病因同B,原文中提到“可 能使”“如果不知病因与抢救不及时的话”:D项时间错位,是“在不久的将来”而不是“现 ※选修延伸 答案:1、D(A项“哺”应为bB项“歼”应为 jian C项“拓”t) 2、B(A项“气宇轩昂”用于指人。C项“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D项“巧舌如簧”含贬义。) 3、B 「解析]A项说网上的“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主谓搭配 不当。C项“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并列不合逻辑,成分残缺,应在“政治 常识”后加上“教学”:D项“还是先例”动宾搭配不当,“先例”一词,只能和表示否定的谓语结 合使用。应改为“还没有先例”或“还是首例” 4、答案:本题可根据事理逻辑来推断。前语境是″培养科学精″,这就必先″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 是的风格",排除A、D,剩下B、C。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 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造力,选C 5、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4 9、 ①没有简单肯定或否定其是否属于某一范畴的明确标准。 ②不能用具体数值予以确定的表示和划分。 (意思答对即可) 10、略。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答案 一、自学评价 1、答案:A 纤维 xiān 2、答案:C A 度假村 B 诊断 D 奥秘 3、答案:A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 4 答案 A(B 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改善所致”。C“一边站着一排”有歧 义。D 搭配不当,“带领”不能和“慰问品”搭配)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一、(1-2)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 二、(3-10)这一计划的意义(六个方面) 三、(11-18)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 的。总分结构,条理清楚,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 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2、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以测定组成人类基因组的 30 亿个核苷酸序列,从而奠定阐明人类基因组及所 有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解读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揭开人体奥秘的基础为科学宗旨和具体目标的人 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本文是一篇科普报告,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量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 的科普效果。 3、(1)D。考查词语的指代义,根据上下文作出推断概括即可。 (2)A (B 项将“或然”当作“必然”,原文系“可能很早”; C 项病因同 B,原文中提到“可 能使”“如果不知病因与抢救不及时的话”; D 项时间错位,是“在不久的将来”而不是“现 在”。) ※选修延伸 答案:1、D(A 项“哺”应为 bǔ B 项“歼”应为 jiān C 项“拓”tà) 2、B(A 项“气宇轩昂”用于指人。C 项“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D 项“巧舌如簧”含贬义。) 3、B [解析] A 项说网上的“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主谓搭配 不当。C 项“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并列不合逻辑,成分残缺,应在“政治 常识”后加上“教学”;D 项“还是先例”动宾搭配不当,“先例”一词,只能和表示否定的谓语结 合使用。应改为“还没有先例”或“还是首例”。 4、答案:本题可根据事理逻辑来推断。前语境是"培养科学精",这就必先"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 是的风格",排除 A、D,剩下 B、C。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 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造力,选 C。 5、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6、(1)物质生产能力(2)社会组织形式(3)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 7、(1)时代特征(2)地域风格(3)民族样式(答对一个给一分,全对给4分) 8、BC(A项在“文明的价值也原本没有高低之分”, 原文最后一段说:文明的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D项错在“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文 第三段说:“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E项错在“可以消除这种外在差异,设计 出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因为没有可以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 ⊙奇异的自然 南州六月荔枝丹答案 答案 自学评价 1.A点拨:B项“背”读bei,C项“龟”读jn,D项“绡”读xiao,前二者系多音字,D项 系与形近字而误。 2.C点拨:皆因形、音都相近或相同而误。A项“呕”应为“怄”,B项“希”应为“稀”,D项“侯” 应为“候” 3.C点拨:A项“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程,B项“酪”:用乳汁制的半凝固状食品,D项“次第 依次。 4、答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1节)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 第二部分:(2-11节)荔枝的生态(说明荔枝本身) 果实外部形态(2-5) 2节:果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3节:果色,深红色或紫色 4节:果形,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5节: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果实内部组织(6-11) 6节:果膜,白、薄 7节:果肉,白色半透明(颜色)、味甜微酸(味道)、制作方法 8节: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9节: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 10,11节: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第三部分:(12-15)荔枝的生产(说明荔枝问题) 12节:产地,中国南部 13节:果谱,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14节:移植,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 15节:产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2)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 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
5 6、(1)物质生产能力(2)社会组织形式(3)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 7、(1)时代特征(2)地域风格(3)民族样式(答对一个给一分,全对给 4 分) 8、 B C(A 项在“文明的价值也原本没有高低之分”, 原文最后一段说:文明的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D 项错在“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原文 第三段说:“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E 项错在“可以消除这种外在差异,设计 出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因为没有可以超越时空的文化产品) ⊙奇异的自然 南州六月荔枝丹答案 答案 一、自学评价 1.A 点拨:B 项“背”读 bēi, C 项 “龟”读 jūn ,D 项“绡”读 xiāo,前二者系多音字,D 项 系与形近字而误。 2.C 点拨:皆因形、音都相近或相同而误。 A 项“呕”应为“怄”,B 项“希”应为“稀”,D 项“侯” 应为“候” 3.C 点拨:A 项“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程,B 项“酪”:用乳汁制的半凝固状食品,D 项“次第”: 依次。 4、答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略 二、文本研习 1、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1 节)介绍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壳、膜、肉、浆” 第二部分:(2-11 节)荔枝的生态 (说明荔枝本身) 果实外部形态(2-5) 2 节:果壳,龟裂片、片峰(粗糙) 3 节:果色,深红色或紫色 4 节:果形,心脏形、卵圆形、圆形 5 节:大小,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果实内部组织(6-11) 6 节:果膜,白、薄 7 节:果肉,白色半透明(颜色)、味甜微酸(味道)、制作方法 8 节:贮藏,不耐贮藏(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9 节:果核,长圆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绿色 10,11 节: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第三部分:(12-15) 荔枝的生产 (说明荔枝问题) 12 节:.产地,中国南部 13 节:果谱,种类、内容、荔枝品种 14 节:移植,习性、古荔枝移植情况 15 节:产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满足需要 (2) 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 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 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