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温度的控制 由于微生物在生长和发酵过程中,对温度有 以上要求,在生产上,为获得较高的生产率,针 对所用菌种的特性,在发酵周期的各阶段需要进 行温度控制,提供该阶段微生物活动的最适温度。 温度还影响基质溶解度,氧在发酵液中的溶 解度也影响菌对某些基质的分解吸收。因此对发 酵过程中的温度要严格控制
5 温度的控制 由于微生物在生长和发酵过程中,对温度有 以上要求,在生产上,为获得较高的生产率,针 对所用菌种的特性,在发酵周期的各阶段需要进 行温度控制,提供该阶段微生物活动的最适温度。 温度还影响基质溶解度,氧在发酵液中的溶 解度也影响菌对某些基质的分解吸收。因此对发 酵过程中的温度要严格控制
最适温度的选择 1)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选择 微生物种类不同,所具有的酶系及其性质不同,所要 求的温度范围也不同。 如黑曲霉生长温度为370C, 谷氨酸产生菌棒状杆菌的生长温度为30~320C, 青霉菌生长温度为300C
最适温度的选择 1)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选择 微生物种类不同,所具有的酶系及其性质不同,所要 求的温度范围也不同。 如黑曲霉生长温度为370C, 谷氨酸产生菌棒状杆菌的生长温度为30~320C, 青霉菌生长温度为300C
前期菌量少,取稍高的温度,使菌生长迅速; 中期菌量已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延长 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温度要稍低一些,可以 推迟衰老。因为在稍低温度下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 核酸的正常途径关闭得比较严密有利于产物合成。 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必要, 就又提高温度,刺激产物合成到放罐
前期菌量少,取稍高的温度,使菌生长迅速; 中期菌量已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延长 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温度要稍低一些,可以 推迟衰老。因为在稍低温度下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 核酸的正常途径关闭得比较严密有利于产物合成。 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必要, 就又提高温度,刺激产物合成到放罐
如: ➢ 四环素生长阶段280C,合成期260C后期再升温; ➢ 黑曲霉生长370C,产糖化酶32~340C。 ➢ 但也有的菌种产物形成比生长温度高——谷氨酸 产生菌生长30~320C,产酸34~370C。 ➢ 最适温度选择要根据菌种与发酵阶段做试验
如: ➢ 四环素生长阶段280C,合成期260C后期再升温; ➢ 黑曲霉生长370C,产糖化酶32~340C。 ➢ 但也有的菌种产物形成比生长温度高——谷氨酸 产生菌生长30~320C,产酸34~370C。 ➢ 最适温度选择要根据菌种与发酵阶段做试验
例:林可霉素发酵的变温培养 问题的提出 接种后10h左右已进入对数生长期,随后是10h左右的加速 生长期,在40h左右对数生长期基本完成,在50h左右转入 生产期 主要问题: 如何维持适度的菌体浓度和延长分泌期? 适当降低培养温度可以延缓菌体的衰老和维持相当 数量的有强生产能力的菌丝体存在
例:林可霉素发酵的变温培养 问题的提出 接种后10h左右已进入对数生长期,随后是10h左右的加速 生长期,在40h左右对数生长期基本完成,在50h左右转入 生产期 主要问题: 如何维持适度的菌体浓度和延长分泌期? 适当降低培养温度可以延缓菌体的衰老和维持相当 数量的有强生产能力的菌丝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