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发展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改善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生产能力布局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调整升级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设计制造能力。 坚持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充 分利用国内外和行业内外的创新资源,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培育原始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拓 展产品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提高市场引领能力,抢占未来产 业发展和技术竞争制高点。 -坚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在 保持经济规模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 效益,大力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 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船舶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能源资 源消耗 —坚持把推进军民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充分 利用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军民一体化的船舶科研生产体系 完善军民互动的体制机制,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大 幅提高军民结合产业基础,增强动态保军能力。 坚持把推进“两化″1深度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全面提升船舶工业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信息化 水平,夯实行业信息化技术基础,完善造船企业以及上下游企 1信息化与工业化
4 业发展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改善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生产能力布局,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调整升级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设计制造能力。 ——坚持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充 分利用国内外和行业内外的创新资源,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培育原始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拓 展产品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提高市场引领能力,抢占未来产 业发展和技术竞争制高点。 ——坚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在 保持经济规模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 效益,大力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 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船舶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能源资 源消耗。 ——坚持把推进军民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充分 利用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军民一体化的船舶科研生产体系, 完善军民互动的体制机制,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大 幅提高军民结合产业基础,增强动态保军能力。 ——坚持把推进“两化”1深度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全面提升船舶工业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信息化 水平,夯实行业信息化技术基础,完善造船企业以及上下游企 1 信息化与工业化
业之间的信息化体系建设。重点提高数字化造船能力,推动企 业现代造船模式建设和造船信息集成系统应用。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船舶工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 更趋合理,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国际造船市场 份额稳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科技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 著提升,形成5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 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具备主要高新技术船舶和深水海洋工程 装备的设计能力,全面突破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技术,海洋工程 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基础共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技术储备明显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硏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 入的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 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 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 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 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 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形成若 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修船企业。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 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
5 业之间的信息化体系建设。重点提高数字化造船能力,推动企 业现代造船模式建设和造船信息集成系统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我国船舶工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 更趋合理,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国际造船市场 份额稳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科技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 著提升,形成 50 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 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具备主要高新技术船舶和深水海洋工程 装备的设计能力,全面突破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技术,海洋工程 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基础共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技术储备明显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 入的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 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 10 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 70%以上,进入世界造 船前十强企业达到 5 家以上。培育 5-6 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 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 售收入达到 2000 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 20%。形成若 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修船企业。2015 年船舶工业销售 收入达到 12000 亿元,出口总额超过 800 亿美元
效率效益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 高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5%。船舶工业全面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数字化造船能力明显提高。骨干企业造船 效率达到15工时修正总吨,典型船舶建造周期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基本实现造船总裝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和生产 安全化。骨干企业平均钢材一次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 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 (ERP)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 -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达到 3000亿元,船舶动力和甲板机械领域形成5-10家销售收入超 百亿元的综合集成供应商。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 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品牌船用设备装船率达到30%以上。在船 舶自动化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 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1提升设计水平和能力 密切跟踪硏究国际船舶科技发展趋势和海事规则规范最新 要求,以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为目标,优化主流船
6 ——效率效益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 高 3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 15%。船舶工业全面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数字化造船能力明显提高。骨干企业造船 效率达到 15 工时/修正总吨,典型船舶建造周期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基本实现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和生产 安全化。骨干企业平均钢材一次利用率达到 90%以上;规模以 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2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 (ERP)普及率达到 80%,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 85%,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 70%。 ——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达到 3000 亿元,船舶动力和甲板机械领域形成 5-10 家销售收入超 百亿元的综合集成供应商。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平均装船率达到 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 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品牌船用设备装船率达到 30%以上。在船 舶自动化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 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 3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1.提升设计水平和能力 密切跟踪研究国际船舶科技发展趋势和海事规则规范最新 要求,以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为目标,优化主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