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60403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简史 英文名称: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中国历史 二、课程简介 中国文化简史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是文化产业 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文化发 生、发展的过程、重大文化现象及内在联系性。该课程主要介绍中国文化形成的 条件与背景:中国文化发展 :文化交融:中国文化形 (语言 科技、 有,文学,艺术史学,伦理,宗教,哲学等):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基本 精神、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等。《中因文化简史》是一门内容丰 富的课程。 A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ure is the basic part of students and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 major.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this course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narrates the process of Chinese cultur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maior cultural phenomena and internal connection.The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ditions and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ulture: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the Chinese cultural patterns (lan philosophy and the types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culture Basic spirit,value system;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n short it is an informative cours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 《中国文化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60403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简史 英文名称: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中国历史 二、课程简介 中国文化简史是高等院校对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是文化产业 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文化发 生、发展的过程、重大文化现象及内在联系性。该课程主要介绍中国文化形成的 条件与背景;中国文化发展史;文化交融;中国文化形态(语言文字、科技、教 育、文学、艺术、史学、伦理、宗教、哲学等);中国文化的类型与特点、基本 精神、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等。《中国文化简史》是一门内容丰 富的课程。 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is the basic part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 major.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this course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narrates the process of Chinese cultur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major cultural phenomena and internal connection. The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ditions and background of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 the Chinese cultural patterns (language, science, education, literature, art, history, ethics,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and so on); the types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culture , Basic spirit, value system;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short it is an informative cours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文化简史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理 解“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国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及所依赖的社 会政治结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机制和发 展规律:掌握中国文化形态(语言文字、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史学、伦理 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做到将历史的梳理与逻辑的分析相结合,提高对中国 文化的理论思维能力:以达到让学生熟悉传统文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可 以对传统文化做出分析,以提高其人文素质。 在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明确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引 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 “文化”的界说: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文化的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分类: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文化的结构:文化的功能 3.问题与应用 学握文化的概念 掌握文化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能够分析文化的功能 第二节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主要内容: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学习中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 义和方法 3间颗题与应用 掌握文化的基本内容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2 中国文化简史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理 解“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国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及所依赖的社 会政治结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机制和发 展规律;掌握中国文化形态(语言文字、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史学、伦理、 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做到将历史的梳理与逻辑的分析相结合,提高对中国 文化的理论思维能力;以达到让学生熟悉传统文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可 以对传统文化做出分析,以提高其人文素质。 在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 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明确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引 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 “文化”的界说;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文化的功能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分类;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文化的结构;文化的功能 3.问题与应用 掌握文化的概念 掌握文化的分类和基本结构 能够分析文化的功能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主要内容: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学习中传统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 义和方法 3.问题与应用: 掌握文化的基本内容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文化? 2.什么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3.广义文化是由哪几个层次构成的?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历史地理环境的介绍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 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主要内容: 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地形地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民族融合与演化 3.问题与应用 掌握中国历史疆域政区变化 堂据民牌人口恋千 理解多元地形和多元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主要内容: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地理环境与中 国文化开放与封闭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 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思老与实我 1.中国文化是封闭型文化吗? 2.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3.如何认识古代各国疆域不断变化与现代领土神圣这一事实?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课堂讨论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自然经济及其长期延续的情况,了解中国古代 3
3 1.什么是文化? 2.什么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3.广义文化是由哪几个层次构成的?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历史地理环境的介绍使学生树立一种文化与环境交互影响的观念,使 其了解地理环境与文化的辨证关系,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主要内容: 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地形地貌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民族融合与演化 3.问题与应用 掌握中国历史疆域政区变化 掌握民族人口变迁 理解多元地形和多元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主要内容: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地理环境与中 国文化开放与封闭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 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 (三)思考与实践 1.中国文化是封闭型文化吗? 2.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3.如何认识古代各国疆域不断变化与现代领土神圣这一事实?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课堂讨论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自然经济及其长期延续的情况,了解中国古代
商业、手工业长期束缚与封建肌体、其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事实,进而对中国 文化所植根的经济基础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一)物学内声 第一节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唐中期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魏晋以来随着大批中原人口的南迁, 江南得到开发。唐安史之乱之后,江淮地区成为重要的经济区,宋代以来,南方 已经取代北方 成为经济中心 对江南的开发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垒与融合 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经济成分 重点介绍商业、手工业在西汉前期的发展状况,以及汉武帝的盐铁官营等官方垄 断重要商品的制度,讲透这种制度之下,商业已经完全被束缚在封建肌体之上, 形成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商业运作模式。联系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续的问题。可 以将第三、 四节有关内容放在该处讲。 较为全面地介绍古代的经济情况 四、内敛的海洋贸易 第二节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地主、自耕农、皇帝三阶层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地主与皇帝在特权、地位上的相互依赖与对地租的争夺 (二)自耕农与地主的矛盾主要在于对于土地的控制,打破相对平衡,就会造 成流民泛滥,引起动乱。 (三)自耕农与皇帝的矛盾与依赖。清官好皇帝的经济根源 (四) 种力量的平 失衡是造成周期性治乱的原庆 所在 (五)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从这种力量的动态平衡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周期性及 其延续性。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菱缩 (一))大一统的政治环境、多样的自然条件是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汉武帝的垄断政策与商品经济的编 (三)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对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 介绍学界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介绍明清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概况 以下内容自学 土会既早熟又不成 二、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三、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 4
4 商业、手工业长期束缚与封建肌体、其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事实,进而对中国 文化所植根的经济基础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唐中期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魏晋以来随着大批中原人口的南迁, 江南得到开发。唐安史之乱之后,江淮地区成为重要的经济区,宋代以来,南方 已经取代北方成为经济中心。对江南的开发。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垒与融合 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经济成分 重点介绍商业、手工业在西汉前期的发展状况,以及汉武帝的盐铁官营等官方垄 断重要商品的制度,讲透这种制度之下,商业已经完全被束缚在封建肌体之上, 形成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商业运作模式。联系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续的问题。可 以将第三、四节有关内容放在该处讲。 较为全面地介绍古代的经济情况 四、内敛的海洋贸易 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一、地主、自耕农、皇帝三阶层之间的经济关系 (一) 地主与皇帝在特权、地位上的相互依赖与对地租的争夺 (二) 自耕农与地主的矛盾主要在于对于土地的控制,打破相对平衡,就会造 成流民泛滥,引起动乱。 (三) 自耕农与皇帝的矛盾与依赖。清官好皇帝的经济根源。 (四) 三种力量的平衡与失衡是造成周期性治乱的原因所在。 (五) 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从这种力量的动态平衡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周期性及 其延续性。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萎缩 (一)大一统的政治环境、多样的自然条件是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汉武帝的垄断政策与商品经济的萎缩 (三)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对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 介绍学界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观点,介绍明清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概况。 以下内容自学: 一、社会既早熟又不成熟 二、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三、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
第四节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一影响 本节内容自学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力 农耕经济的多 洁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三、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三)思若与实到 1、中国周期性治乱的经济原因。 2、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3、汉武帝的政策与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小组讨论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中国古代社会 改治结构的特 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思 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因此在介绍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 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是本章的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上家注中统社会的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宗法观念对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渗透 2.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文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 节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所谓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解决政治权力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 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制 度的完备和确立,是西周建立以后的事情。创立者是周公。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只有天子的正妻之长子,即嫡长子有王位的继承权。嫡 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封邦建国 即分封制。这是古代国君分封王族成员到各地做诸侯,使他们“受民受哥土”,对 地方讲行分区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宗庙是 2在内的各级大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 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第二节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1.家天下的延续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政治化。在中国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确立,一直延
5 第四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一影响 本节内容自学 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力 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三、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三)思考与实践 1、中国周期性治乱的经济原因。 2、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3、汉武帝的政策与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讲授;小组讨论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一) 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中国古代社会 政治结构的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思 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因此在介绍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其 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是本章的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1.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2.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宗法观念对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渗透 2.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文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所谓宗法制度即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解决政治权力和财产分配,维护世袭 统治秩序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制 度的完备和确立,是西周建立以后的事情。创立者是周公。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只有天子的正妻之长子,即嫡长子有王位的继承权。嫡 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2.封邦建国 即分封制。这是古代国君分封王族成员到各地做诸侯,使他们"受民受疆土",对 地方进行分区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3.宗庙祭祀制 宗庙是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 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第二节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1.家天下的延续 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政治化。在中国古代,家天下自周代确立,一直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