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48202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英文名称:Labor Law and Security Law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学导论 二、课程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与专业主 干课。《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知识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该课程以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为基 础,结合现行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与司法实务,系统讲解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 法相关知识,并反映我国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最新 发展成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由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劳动法主要内容 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一一劳动关系与附随劳动关系概念 与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地位与作用: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 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等理论与实务问题。 社会保障法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概念、范围、功能、类型:社会保障法概念与特 征、法律关系、地位:中外社会保障立法等基本理论与实务问题。此外,通过对劳动 与社会保障法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全面学习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
1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48202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英文名称:Labor Law and Security Law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必修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学导论 二、课程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与专业主 干课。《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知识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该课程以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为基 础,结合现行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与司法实务,系统讲解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 法相关知识,并反映我国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最新 发展成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由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劳动法主要内容 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与附随劳动关系概念 与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地位与作用;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 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等理论与实务问题。 社会保障法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概念、范围、功能、类型;社会保障法概念与特 征、法律关系、地位;中外社会保障立法等基本理论与实务问题。此外,通过对劳动 与社会保障法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全面学习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强学生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同时,以点带面,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 的政治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 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劳动法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劳动法概念与属性:劳动法调整对象一一劳动 关系与附随关系的概念与特征: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体系 框架。 (二)教学内容要点 1课程简介 1.1课程的地位和属性 1.2课程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述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成 3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3.1劳动法的产生 3.2劳动法的发展 4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 4.1劳动法的概念 4.2劳动法的体系框架 4.3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2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强学生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同时,以点带面,全程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 的政治素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 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 劳动法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劳动法概念与属性;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 关系与附随关系的概念与特征;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法体系 框架。 (二) 教学内容要点 1 课程简介 1.1 课程的地位和属性 1.2 课程主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述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成 3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3.1 劳动法的产生 3.2 劳动法的发展 4 劳动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框架 4.1 劳动法的概念 4.2 劳动法的体系框架 4.3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及其适用范围
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5.1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及作用 5.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重点与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劳动法的属性及其基本原则。 (三)思考与实践 劳动领域常见有哪些纠纷或矛盾?我国劳动领域相关的立法进程是怎样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二劳动就业法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劳动就业法的概念:我国劳动就业法的立法进程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要点 1劳动就业法概述 1.1劳动就业与劳动就业法的概念 1.2劳动就业法的调整对象与体系 2我国劳动就业法的主要内容 2.1《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进程简介 2.2就业调控 2.3公平就业 2.4就业服务和管理
3 5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5.1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及作用 5.2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重点与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劳动法的属性及其基本原则。 (三)思考与实践 劳动领域常见有哪些纠纷或矛盾?我国劳动领域相关的立法进程是怎样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二 劳动就业法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劳动就业法的概念;我国劳动就业法的立法进程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要点 1 劳动就业法概述 1.1 劳动就业与劳动就业法的概念 1.2 劳动就业法的调整对象与体系 2 我国劳动就业法的主要内容 2.1 《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进程简介 2.2 就业调控 2.3 公平就业 2.4 就业服务和管理
2.5职业教育和培训 2.6就业援助 重点与难点:了解就业调控的主要措施,掌握公平就业的主要法规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 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三劳动合同法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进程,掌握劳动合同的种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 终止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要点 1劳动合同法概述 1.1劳动合同的概念和性质 1.2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1.3劳动合同的分类 2劳动合同的订立 2.1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 2.2劳动合同的形式 2.3劳动合同的内容
4 2.5 职业教育和培训 2.6 就业援助 重点与难点:了解就业调控的主要措施,掌握公平就业的主要法规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 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三 劳动合同法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劳动合同法的立法进程,掌握劳动合同的种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 终止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内容要点 1 劳动合同法概述 1.1 劳动合同的概念和性质 1.2 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1.3 劳动合同的分类 2 劳动合同的订立 2.1 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 2.2 劳动合同的形式 2.3 劳动合同的内容
2.4劳动合同的效力 3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3.1劳动合同的履行 3.2劳动合同的变更 4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41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概述 4.2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4.3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4.4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 5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 5.1劳务派遺 5.2非全日制用工 重点与难点: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务派造, (三)思考与实践 哪些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可要求经济补偿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类 四集体合同法 (一)目的与要求
5 2.4 劳动合同的效力 3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3.1 劳动合同的履行 3.2 劳动合同的变更 4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4.1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概述 4.2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4.3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4.4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 5 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 5.1 劳务派遣 5.2 非全日制用工 重点与难点: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务派遣。 (三)思考与实践 哪些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可要求经济补偿金?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本课程教学手段包括:基本教材、学习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案例分析,其中, 基本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本课程的全 部内容,学习指导书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方法性的指导以巩固和强化学生专业素 养。 四 集体合同法 (一)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