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两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江西,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江西人,同时也孕 育了独具一格的赣菜文化 赣菜有着悠远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史料中有关赣菜的记载,目前可以考证到的, 最早见于《汉书》和《后汉书》,在《豫章记》中有这样的表述:“饭稻羹鱼”, “嘉蔬精稻,擅味八方”。现在人民大会堂将好几道赣菜列入了国宴菜谱。2008 年北京奥运,“藜蒿炒腊肉”也作为江西菜的代表进入了奥运食谱。 “原汁原味是赣菜最大特色,这是所有赣菜厨师和硏究者的共识。”赣菜所选用 的原料,大都产于本地,江西丰富的物产为赣菜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山 清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没有冻米自然也就没 有“遂川冻米鸡”,没有好米磨出的粉,哪里会有粉蒸肉、粉蒸鱼的香?江西的 菜品原料据统计不下500种,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乌鸡、黑鸡、三黄鸡 鸡的种类也多,还有各种野味。至于特产,那就更丰富了,安福的火腿,南安的 板鸭,还有庐山的石鱼、石耳、石鸡,萍乡的烟熏肉……真正是“物华天宝”! 赣菜之所以受到欢迎,其选料之广泛和精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赣菜讲究“因 料施艺,物尽其用”,能够把各种最好的原料用得恰到好处。赣菜另一大特色就 是味道较重,酱油和盐都放得多 杨西璘对赣菜风味特点的形成有过精炼的分析,他认为,赣人因近山靠水的地理 环境和气候特点,雨季长,降水量大,湿气重,饮食口味喜香辣,偏咸鲜,味道 重,佐料喜欢多,尤其喜用酱油、辣椒、豆豉等调料,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家 乡菜”。取料以地方特产原料为主,配制上讲究选料严实,刀工精细,突出主料, 分色配料。烹饪方法上讲究火工,擅用烧、炒、炖、焖、蒸等方法。在质感上, 讲究原汁鲜味,酥、烂、脆,油而不腻,味重偏辣 同时,赣菜也受到了江西民风较大的影响,我省民风善纳,具包容性,菜品风格 也多姿多彩,一些地方的菜肴特色接近邻省,如九江与安徽、湖北一衣带水,烹 饪上又有些许鄂菜和徽菜的影子。江西的婺源更是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粉蒸、 清蒸、糊菜为鲜明特色,进而影响整个赣菜体系,使赣菜显现出兼容并蓄、荟萃 精华、海纳百川的特点。藜蒿炒腊肉、井冈山 烟笋、南昌狮子头、南 安板鸭、贵溪捺菜、萍乡熏肉等都极富特色,各具风味。 当然,新派赣菜正在脱颖而岀,但调料中使用酱油、辣椒和选料、烹制方法的技 艺精华一脉相承,它仍然是在继承中创新,仍然保持赣菜技术的基本特色,否则 绝不能成其为正宗的赣菜。 正是地方性和民风数千年的影响,方才形成了如今赣菜主要的五大流派 (选自《江南都市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赣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赣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最早在《汉书》和《后汉书》等史料中 就有关于赣菜的记载,在现代更是荣登国宴菜谱。 B、赣菜之所以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选料广泛精细,讲究“因料施艺,物尽其 用”,能够把各种最好的原料用得恰到好处
湖南省岳阳市两校 2016 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江西,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江西人,同时也孕 育了独具一格的赣菜文化。 赣菜有着悠远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史料中有关赣菜的记载,目前可以考证到的, 最早见于《汉书》和《后汉书》,在《豫章记》中有这样的表述: “饭稻羹鱼”, “嘉蔬精稻,擅味八方”。现在人民大会堂将好几道赣菜列入了国宴菜谱。2008 年北京奥运,“藜蒿炒腊肉”也作为江西菜的代表进入了奥运食谱。 “原汁原味是赣菜最大特色,这是所有赣菜厨师和研究者的共识。”赣菜所选用 的原料,大都产于本地,江西丰富的物产为赣菜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山 清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没有冻米自然也就没 有“遂川冻米鸡”,没有好米磨出的粉,哪里会有粉蒸肉、粉蒸鱼的香?江西的 菜品原料据统计不下500种,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乌鸡、黑鸡、三黄鸡…… 鸡的种类也多,还有各种野味。至于特产,那就更丰富了,安福的火腿,南安的 板鸭,还有庐山的石鱼、石耳、石鸡,萍乡的烟熏肉……真正是“物华天宝”! 赣菜之所以受到欢迎,其选料之广泛和精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赣菜讲究“因 料施艺,物尽其用”,能够把各种最好的原料用得恰到好处。赣菜另一大特色就 是味道较重,酱油和盐都放得多。 杨西璘对赣菜风味特点的形成有过精炼的分析,他认为,赣人因近山靠水的地理 环境和气候特点,雨季长,降水量大,湿气重,饮食口味喜香辣,偏咸鲜,味道 重,佐料喜欢多,尤其喜用酱油、辣椒、豆豉等调料,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家 乡菜”。取料以地方特产原料为主,配制上讲究选料严实,刀工精细,突出主料, 分色配料。烹饪方法上讲究火工,擅用烧、炒、炖、焖、蒸等方法。在质感上, 讲究原汁鲜味,酥、烂、脆,油而不腻,味重偏辣。 同时,赣菜也受到了江西民风较大的影响,我省民风善纳,具包容性,菜品风格 也多姿多彩,一些地方的菜肴特色接近邻省,如九江与安徽、湖北一衣带水,烹 饪上又有些许鄂菜和徽菜的影子。江西的婺源更是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粉蒸、 清蒸、糊菜为鲜明特色,进而影响整个赣菜体系,使赣菜显现出兼容并蓄、荟萃 精华、海纳百川的特点。藜蒿炒腊肉、井冈山 烟笋、南昌狮子头、南 安板鸭、贵溪捺菜、萍乡熏肉等都极富特色,各具风味。 当然,新派赣菜正在脱颖而出,但调料中使用酱油、辣椒和选料、烹制方法的技 艺精华一脉相承,它仍然是在继承中创新,仍然保持赣菜技术的基本特色,否则 绝不能成其为正宗的赣菜。 正是地方性和民风数千年的影响,方才形成了如今赣菜主要的五大流派。 (选自《江南都市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赣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赣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最早在《汉书》和《后汉书》等史料中 就有关于赣菜的记载,在现代更是荣登国宴菜谱。 B、赣菜之所以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选料广泛精细,讲究“因料施艺,物尽其 用”,能够把各种最好的原料用得恰到好处
C、江西人具有包容性,民风善纳,使一些地方菜肴受邻省较大影响,赣菜因而 风格多姿多彩,呈现出兼容并蓄、荟萃精华、海纳百川的特点。 D、赣菜最大的特色是原汁原味,它讲究选料严实,所选用的原料都产自江西本 地,且讲究火工,追求质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丰富的物产,为赣菜得以声名远播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据统计,江西的菜品原料就不少于500种。 B、江西近山靠水,且雨季较长,湿气重,赣人因而味喜香辣,偏咸鲜,烹饪时 佐料放得多,形成了赣菜味道较重的特色。 C、正是因为赣菜的制作,在选料、配料、刀工、火工等几个环节上都非常讲究, 才形成了江西独具地方特色的“家乡菜” D、鱼米乃菜之基,江西又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多米好,赣菜中有很多以 鱼米为主料的特色菜肴,如“遂川冻米鸡”、“粉蒸肉 粉蒸鱼”等。 3、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是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对赣菜的特色等方面的介绍,第二段介绍赣 菜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成就。 B、第三段主要说明赣菜的两大特色:一是原汁原味,二是味道较重 C、第四、五段分析赣菜形成的两大原因:一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二是江西 善纳的民风。 D、第六段展望赣菜发展的远景,第七段总结赣菜的成因:地方性和民风的影响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进土,授户科给事中。景帝监国,陈简将才、 募民壮、用战车三事。也先逼京师,议者欲焚城外马草。侃言敌轻剽,无持久心, 乞勿焚,免复敛为民累。皆报许。时父母在容城,侃晓夜悲泣,乞假,冒险迎之 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 刘福等言礼宜从厚。忤旨,被诘,尚书胡濙为解,乃已。 再迁都给事中。军兴,减天下学校师儒俸廪。侃奏复之。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 侃论濂,下之吏。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 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帝宥亨、彪,余如其请。时给事中敢言者,林聪称首,侃 亦矫抗有直声。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 不可,时议壮之。擢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太常丞,进太仆卿。明年复设山西巡抚,迁侃右佥都御史任之。奏言: “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非生长其间者,未有能宁居而狎敌者也。今南人戍西 北边,怯风寒,闻寇股栗。而北人戍南,亦不耐暑,多潜逃。宜令南北清勾之军, 各就本土补伍,人情交便,戎备得修。”时不能用。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 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六年考察属吏,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 以下百六十人。因言:“诸臣年与臣若、不堪任事者,臣悉退之,臣亦当罢。” 诏不许。侃性刚方,力振风纪,贪墨者屏迹。其年冬以母丧归,军民拥泣,至不 得行。服除,遂不出,家居十余年卒。 侃事亲孝,好学安贫,殁几不能殓。弘治初,国子生江纪等言,前祭酒胡俨,都 御史高明、李侃学行事功,彰著耳目,并乞赐谥。寝不行。侃二子:德恢,严州 知府;德仁,河东盐运使
C、江西人具有包容性,民风善纳,使一些地方菜肴受邻省较大影响,赣菜因而 风格多姿多彩,呈现出兼容并蓄、荟萃精华、海纳百川的特点。 D、赣菜最大的特色是原汁原味,它讲究选料严实,所选用的原料都产自江西本 地,且讲究火工,追求质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江西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丰富的物产,为赣菜得以声名远播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据统计,江西的菜品原料就不少于 500 种。 B、江西近山靠水,且雨季较长,湿气重,赣人因而味喜香辣,偏咸鲜,烹饪时 佐料放得多,形成了赣菜味道较重的特色。 C、正是因为赣菜的制作,在选料、配料、刀工、火工等几个环节上都非常讲究, 才形成了江西独具地方特色的“家乡菜”。 D、鱼米乃菜之基,江西又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多米好,赣菜中有很多以 鱼米为主料的特色菜肴,如“遂川冻米鸡”、“粉蒸肉”、“粉蒸鱼”等。 3、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第一段是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对赣菜的特色等方面的介绍,第二段介绍赣 菜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成就。 B、第三段主要说明赣菜的两大特色:一是原汁原味,二是味道较重。 C、第四、五段分析赣菜形成的两大原因:一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二是江西 善纳的民风。 D、第六段展望赣菜发展的远景,第七段总结赣菜的成因:地方性和民风的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景帝监国,陈简将才、 募民壮、用战车三事。也先逼京师,议者欲焚城外马草。侃言敌轻剽,无持久心, 乞勿焚,免复敛为民累。皆报许。时父母在容城,侃晓夜悲泣,乞假,冒险迎之。 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 刘福等言礼宜从厚。忤旨,被诘,尚书胡濙为解,乃已。 再迁都给事中。军兴,减天下学校师儒俸廪。侃奏复之。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 侃论濂,下之吏。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 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帝宥亨、彪,余如其请。时给事中敢言者,林聪称首,侃 亦矫抗有直声。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 不可,时议壮之。擢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太常丞,进太仆卿。明年复设山西巡抚,迁侃右佥都御史任之。奏言: “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非生长其间者,未有能宁居而狎敌者也。今南人戍西 北边,怯风寒,闻寇股栗。而北人戍南,亦不耐暑,多潜逃。宜令南北清勾之军, 各就本土补伍,人情交便,戎备得修。”时不能用。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 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六年考察属吏,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 以下百六十人。因言:“诸臣年与臣若、不堪任事者,臣悉退之,臣亦当罢。” 诏不许。侃性刚方,力振风纪,贪墨者屏迹。其年冬以母丧归,军民拥泣,至不 得行。服除,遂不出,家居十余年卒。 侃事亲孝,好学安贫,殁几不能殓。弘治初,国子生江纪等言,前祭酒胡俨,都 御史高明、李侃学行事功,彰著耳目,并乞赐谥。寝不行。侃二子:德恢,严州 知府;德仁,河东盐运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 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B.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 /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C.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 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D.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 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 财政收支等 C.天顺是庙号名,庙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用 以表示年份。 D.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是古代主管教育的最高官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帝代理朝政,李侃曾上书建议选拔将才、招募士兵、使用战车等三事件。 当蒙古部落首领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事者想焚毁城外粮草,李侃独持己见,最 终得到批准。 B.户部尚书金濂、石亨的侄子石彪违反诏令,征收租税,侵占百姓产业,李侃 上书请用重法处治。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严惩了金濂 C.天顺六年,李侃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并请求 皇帝将自己罢免。当他因母亲去世归家服丧,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 D.李侃安贫乐道,死后几乎无法装殓。到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上书 认为应该赐给像他这样的人谥号。但这种建议被压下,最终也没有执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 议壮之。(5分) 文 (2)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 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B.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 /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C.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 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D.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 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 财政收支等 。 C.天顺是庙号名,庙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用 以表示年份。 D.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是古代主管教育的最高官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景帝代理朝政,李侃曾上书建议选拔将才、招募士兵、使用战车等三事件。 当蒙古部落首领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事者想焚毁城外粮草,李侃独持己见,最 终得到批准。 B.户部尚书金濂、石亨的侄子石彪违反诏令,征收租税,侵占百姓产业,李侃 上书请用重法处治。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严惩了金濂。 C.天顺六年,李侃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并请求 皇帝将自己罢免。当他因母亲去世归家服丧,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 D.李侃安贫乐道,死后几乎无法装殓。到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上书, 认为应该赐给像他这样的人谥号。但这种建议被压下,最终也没有执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 议壮之。(5 分) 译 文: (2)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5 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 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 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8)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民易《琵琶行》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 闷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 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 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8)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 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内容分析。(6 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 (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民易《琵琶行》 “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 闷。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陌生电话 黄思远 这是发生在上星期的事了。星期四那天早上,老王起了一个早床,正准备赶往厕 所方便时,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他看了看来电显示:134**5914,顿时感 觉怪怪的,于是他不紧不慢的按了下接听键道:“喂,你哪位?”这时,电话那 端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救声。 “爸,我是小明,快来救我,我被绑架了!”紧接着电话那端便“嘟嘟”声地响 个不停。 “应该就是儿子小明的声音。”老王一听,顿时一下子心惊肉跳起来。可是仔细 想想,又觉得有些蹊跷,一般绑匪是不会这样做的呀,既然是绑架,那为何又没 朝我狮子大开口呢?而且又没有具体交易地点。这一连串的问号不得不引起老王 的怀疑。 于是,老王迅速地给远在北京念书的儿子拨去了电话,“您好,您所拨打的用户 已关机,请稍后再拨。”电话那端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声音。 老王一下子傻了。“莫非儿子真的出事了?”此时,他的眼前一片黑暗,心里也 陡然跳得厉害,似乎天很快就要蹋了下来。惊吓之余,老王又朝那个陌生电话拨 了过去,想试着与那人和解,可是电话那端却又传来这样的声音,“您好,您所 拨的号码是空号。” 原本去厕所方便的老王,这时一下子全都憋了回来。于是他战战兢兢地回到屋子 对妻子说道:“孩子他妈,好像我们小明出事了。” “啥,出啥事了?”妻子焦急地问。 你先别着急,我也只是一种猜测。”接着,老王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妻子逐 讲了去。 什么,小明被人绑架了?”妻子一听见儿子遭人绑架,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 “我不是话还没说完吗?”老王说。接着,老王又把其中的疑惑给妻子讲了下去。 “听说四月有个什么节,好像是捉弄人的,是不是小明这孩子故意让我们二老为 他担心一回呢?因为小的时候,我们都照看的少,一直以来都是由他爷爷奶奶照 看,我们也确实很少尽到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该不会是他现在怪罪我们而搞的 些恶作剧吧 听妻子这么一说,老王感觉妻子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于是他顺手翻看了一下当天 的日历,4月17日。“不对呀,愚人节早都过了,儿子都这么大了,而且又是 髙等学府的一名高材生,他又怎么会跟我们玩这个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是不 是显得有些过份了呢?” 那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妻子问。 “唉,我也不清楚,明天还是去北京看看就一清二楚了。”老王叹了口气道 “那你现在就去呀!”妻子说 “不,呆会我再给小明打几个电话,看他有没有开机。另一方面,我还要看那个 陌生电话有没有消息 “对对对,这样会比较好一些,免得花上一些冤枉钱。” 可是令老王伤心的是,一天的等待都是徒劳的。无论他怎么拨打,电话的两端总 是重复着前面同样的话语。 第二天一大早,老王便乘车去了北京。经过一日一夜的奔波,老王终于来到了儿 子就读的那所学校。当老王见到儿子时,儿子正和其他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着他
陌生电话 黄思远 这是发生在上星期的事了。星期四那天早上,老王起了一个早床,正准备赶往厕 所方便时,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他看了看来电显示:134****5914,顿时感 觉怪怪的,于是他不紧不慢的按了下接听键道:“喂,你哪位?”这时,电话那 端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救声。 “爸,我是小明,快来救我,我被绑架了!”紧接着电话那端便“嘟嘟”声地响 个不停。 “应该就是儿子小明的声音。”老王一听,顿时一下子心惊肉跳起来。可是仔细 想想,又觉得有些蹊跷,一般绑匪是不会这样做的呀,既然是绑架,那为何又没 朝我狮子大开口呢?而且又没有具体交易地点。这一连串的问号不得不引起老王 的怀疑。 于是,老王迅速地给远在北京念书的儿子拨去了电话,“您好,您所拨打的用户 已关机,请稍后再拨。”电话那端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声音。 老王一下子傻了。“莫非儿子真的出事了?”此时,他的眼前一片黑暗,心里也 陡然跳得厉害,似乎天很快就要蹋了下来。惊吓之余,老王又朝那个陌生电话拨 了过去,想试着与那人和解,可是电话那端却又传来这样的声音,“您好,您所 拨的号码是空号。” 原本去厕所方便的老王,这时一下子全都憋了回来。于是他战战兢兢地回到屋子 对妻子说道:“孩子他妈,好像我们小明出事了。” “啥,出啥事了?”妻子焦急地问。 “你先别着急,我也只是一种猜测。”接着,老王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妻子逐 一讲了去。 “什么,小明被人绑架了?”妻子一听见儿子遭人绑架,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 “我不是话还没说完吗?”老王说。接着,老王又把其中的疑惑给妻子讲了下去。 “听说四月有个什么节,好像是捉弄人的,是不是小明这孩子故意让我们二老为 他担心一回呢?因为小的时候,我们都照看的少,一直以来都是由他爷爷奶奶照 看,我们也确实很少尽到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该不会是他现在怪罪我们而搞的一 些恶作剧吧?” 听妻子这么一说,老王感觉妻子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于是他顺手翻看了一下当天 的日历,4 月 17 日。“不对呀,愚人节早都过了,儿子都这么大了,而且又是 高等学府的一名高材生,他又怎么会跟我们玩这个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是不 是显得有些过份了呢?” “那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妻子问。 “唉,我也不清楚,明天还是去北京看看就一清二楚了。”老王叹了口气道。 “那你现在就去呀!”妻子说。 “不,呆会我再给小明打几个电话,看他有没有开机。另一方面,我还要看那个 陌生电话有没有消息。” “对对对,这样会比较好一些,免得花上一些冤枉钱。” 可是令老王伤心的是,一天的等待都是徒劳的。无论他怎么拨打,电话的两端总 是重复着前面同样的话语。 第二天一大早,老王便乘车去了北京。经过一日一夜的奔波,老王终于来到了儿 子就读的那所学校。当老王见到儿子时,儿子正和其他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