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6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六章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点训练一三项重要内容的筛选、整合和概括 [目标解说] 论述类文本阅读要关注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通过筛选、整合和 概括有关信息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是阅读的首要任务。文章的重要内容指以下三 点:①关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②文章的主要观点,③文章主要观点建 立的理由或依据。考生可围绕这三项内容,整体把握全文,提取、概括出文章的 重要内容。 【真题回做】 (2013·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时尚浅说 黄毓璜 辞典上“时尚”直白的释义就是“一时风尚”。作为社会流变、生活迁移、价值 更迭驱动下的潮汐式性相,主要是审美旨意、心理趋向在公众与日常的表征。 其公众性、盲动性、愉悦性以及可仿效性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它浪打浪般的生长, 成就其推进演化的广度、强度和速率;还不妨说,时尚作为时代的情感表征,乃 是一个时代的种种合力使然。虽然其行也不远,此起彼落,时有变更,却不随 己好恶而兴废,不因拒之纳之而行止,称得上是一位无翼而飞、天生天杀的主儿 同时,时尚也并非可以简单地一面而论。其本身也具备种种包容的可能:既可孕 育诞生之契机,亦可成为溃靡之温床,事情确实存在两面性。“因势利导”因而 成为可能,“圣者时也”的名言,“我行我素”的标榜,也因而都在大本大宗的 道理之内,是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在“自然化”了的客体面前的主观选择和临世 态度。 不妨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ok”、“ bye bye”也不至于那么 频频挂到男男女女的嘴边。这一方面说明人的“顺变”能力,另一方面呢,也就 说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一一他那样说的时候,未见得自己多么酷爱英语。可见 “趋时”大体指向外部关涉,关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内心的好恶关系是不 太大的。这原本毋庸置疑,须得一议的是:这里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压 迫人们划一了心志和产生超水平的企求。诸如就业上某些职岗的过冷过热,诸如 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一一面对种种时尚如鹜趋之或心理失衡,人们 有理由拒绝“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的慰勉,也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 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 如果说人除了是一种“物质”存在还分明是一种“精神”存在,那么,“与时俱 进”跟“顺时迁变”就不能是一回事。而且,执著于精神性的人还往往抱持跟时 尚“对视”的姿态,所谓“不随俗沉浮”,大体描述了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时尚面 前保持一份心灵的高傲。 “不合时宜”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抗尘走俗”与“超尘脱俗”的起始 点。我们无法在普遍的层面上要求人们都成就为精神上的“庞然大物”,可以肯 定的则是:一个精神强健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不失尊严的人,无论是在
2014 高考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专题 6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六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点训练一 三项重要内容的筛选、整合和概括 [目标解说] 论述类文本阅读要关注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通过筛选、整合和 概括有关信息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是阅读的首要任务。文章的重要内容指以下三 点:①关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②文章的主要观点,③文章主要观点建 立的理由或依据。考生可围绕这三项内容,整体把握全文,提取、概括出文章的 重要内容。 【真题回做】 (2013·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时尚浅说 黄毓璜 辞典上“时尚”直白的释义就是“一时风尚”。作为社会流变、生活迁移、价值 更迭驱动下的潮汐式性相①,主要是审美旨意、心理趋向在公众与日常的表征。 其公众性、盲动性、愉悦性以及可仿效性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它浪打浪般的生长, 成就其推进演化的广度、强度和速率;还不妨说,时尚作为时代的情感表征,乃 是一个时代的种种合力使然。虽然其行也不远,此起彼落,时有变更,却不随一 己好恶而兴废,不因拒之纳之而行止,称得上是一位无翼而飞、天生天杀的主儿。 同时,时尚也并非可以简单地一面而论。其本身也具备种种包容的可能:既可孕 育诞生之契机,亦可成为溃靡之温床,事情确实存在两面性。“因势利导”因而 成为可能,“圣者时也”的名言,“我行我素”的标榜,也因而都在大本大宗的 道理之内,是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在“自然化”了的客体面前的主观选择和临世 态度。 不妨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ok”、“bye bye”也不至于那么 频频挂到男男女女的嘴边。这一方面说明人的“顺变”能力,另一方面呢,也就 说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他那样说的时候,未见得自己多么酷爱英语。可见 “趋时”大体指向外部关涉,关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内心的好恶关系是不 太大的。这原本毋庸置疑,须得一议的是:这里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压 迫人们划一了心志和产生超水平的企求。诸如就业上某些职岗的过冷过热,诸如 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面对种种时尚如鹜趋之或心理失衡,人们 有理由拒绝“安分守己”、“安贫乐道”的慰勉,也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 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 如果说人除了是一种“物质”存在还分明是一种“精神”存在,那么,“与时俱 进”跟“顺时迁变”就不能是一回事。而且,执著于精神性的人还往往抱持跟时 尚“对视”的姿态,所谓“不随俗沉浮”,大体描述了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时尚面 前保持一份心灵的高傲。 “不合时宜”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抗尘走俗”与“超尘脱俗”的起始 点。我们无法在普遍的层面上要求人们都成就为精神上的“庞然大物”,可以肯 定的则是:一个精神强健的人,一个有作为的人,一个不失尊严的人,无论是在
春风得意中走马,还是在艰难困顿中蹒跚,都不能是一个失落自我而为时尚左右 的人。(摘编自《啄木鸟》 注①性相:梵语,“性”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相”是事物外观的表相 应如何正确面对“时尚”?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观点。 答案要点:①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不超越实际追求时尚。②在时尚面前要 有自己的选择。③要保持心灵的高傲,任何情况下都不为时尚所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观点态度。题干要求概括文章的观点,首先应划定答 题区间,即锁定作者阐述对“时尚”的态度的语句,然后分析概括。第三段最后 一句提到人们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这是态度;第四段 最后一句提到“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时尚面前保持一份心灵的髙傲”,这也是态 度;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提到“都不能是一个失落自我而为时尚左右的人”,即告 诉我们不要被时尚左右,这也是态度。 【错题回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相见以诚 郭沫若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最有普遍性而且有永远性的格言。不根据事实,或甚至 违背事实,或捏造事实的辩论,尽管怎样的花言巧语,终究骗不了人;即使能收 到一时的效果,待到事实一揭穿了,那效果会成为逆效果的。到这时言语愈花巧, 逆效果来得便愈大。 欺骗有时似乎也有必要。所谓“兵不厌诈”,便肯定了诡诈的效力。其实,尽管 你是怎样善于用兵的人,你能够出奇制胜,但总要有兵可用。所以用兵的原则依 然是忌“巧速”而贵“拙迟”。这一次世界大战,苏、德之间的旋乾转坤的战役, 便是这一原则的最具体的说明了。当希特勒对苏联突然发动了闪击战时,他是多 么“巧”,多么“速”。1942年打进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的小胡子不知道会 心地微笑了好多次,然而结果怎样了呢? 专门靠欺诈便能打胜仗,专门靠欺诈便可以收到任何大小事件的成功,天地间绝 没有那样的事情。要说靠着欺骗便可以治国平天下,那更完全是笑话。那些搞政 治的人似乎都中了些苏秦、张仪的毒,说到政治就好像只有几套骗人的纵横捭阖。 今天应该是大家相见以诚的时候了。自己拿出真正的责任心来,大胆地照明自己 的丑态,彻底地荡垢涤污。不是骂人丑便可以掩盖得了自己的丑。千层的粉饰也 把污垢掩盖不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污垢根本还是存在。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这种人,他能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正 视自己的过错,勇于接受批评,更勇于对抗外来的一切横逆、诬蔑、诱惑、冷视。 要怎样才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要全靠一个“诚” 老老实实地做人,说话,做事,不存一点损人利己的私心,这样便能产出舍己救 人的牺牲精神。这样便能够大无畏。我有什么可怕?可怕的就是自己骗自己! 没有诚意的人便没有勇气。这种人鬼鬼祟祟,专门损人利己,做不来一件堂堂正 正的事,说不来一句堂堂正正的话。一耍装腔作势,立刻便露出了自己的尾巴 但他们也有一项外来的资本,便是靠他人也没有诚意。只要你有一毫私心,有 点软弱,他们便抓到了你这项缺点。于是威胁,利诱,千层的蜘蛛网便罩到你的 身上了。这样的现象四处都是,而以黑字写在白纸上的特别明显。但今天是应该 相见以诚的时候了,拿出诚意来,大家正大光明地做些对得住人民,也对得住自 己的事。(选自《沫若文集》第十三卷,有删节)
春风得意中走马,还是在艰难困顿中蹒跚,都不能是一个失落自我而为时尚左右 的人。(摘编自《啄木鸟》) 注 ①性相:梵语,“性”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相”是事物外观的表相。 应如何正确面对“时尚”?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观点。 答案 要点:①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不超越实际追求时尚。②在时尚面前要 有自己的选择。③要保持心灵的高傲,任何情况下都不为时尚所左右。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观点态度。题干要求概括文章的观点,首先应划定答 题区间,即锁定作者阐述对“时尚”的态度的语句,然后分析概括。第三段最后 一句提到人们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这是态度;第四段 最后一句提到“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时尚面前保持一份心灵的高傲”,这也是态 度;最后一段最后一句提到“都不能是一个失落自我而为时尚左右的人”,即告 诉我们不要被时尚左右,这也是态度。 【错题回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相见以诚 郭沫若 “事实胜于雄辩”,这是最有普遍性而且有永远性的格言。不根据事实,或甚至 违背事实,或捏造事实的辩论,尽管怎样的花言巧语,终究骗不了人;即使能收 到一时的效果,待到事实一揭穿了,那效果会成为逆效果的。到这时言语愈花巧, 逆效果来得便愈大。 欺骗有时似乎也有必要。所谓“兵不厌诈”,便肯定了诡诈的效力。其实,尽管 你是怎样善于用兵的人,你能够出奇制胜,但总要有兵可用。所以用兵的原则依 然是忌“巧速”而贵“拙迟”。这一次世界大战,苏、德之间的旋乾转坤的战役, 便是这一原则的最具体的说明了。当希特勒对苏联突然发动了闪击战时,他是多 么“巧”,多么“速”。1942 年打进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的小胡子不知道会 心地微笑了好多次,然而结果怎样了呢? 专门靠欺诈便能打胜仗,专门靠欺诈便可以收到任何大小事件的成功,天地间绝 没有那样的事情。要说靠着欺骗便可以治国平天下,那更完全是笑话。那些搞政 治的人似乎都中了些苏秦、张仪的毒,说到政治就好像只有几套骗人的纵横捭阖。 今天应该是大家相见以诚的时候了。自己拿出真正的责任心来,大胆地照明自己 的丑态,彻底地荡垢涤污。不是骂人丑便可以掩盖得了自己的丑。千层的粉饰也 把污垢掩盖不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污垢根本还是存在。 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这种人,他能勇于面对现实,勇于正 视自己的过错,勇于接受批评,更勇于对抗外来的一切横逆、诬蔑、诱惑、冷视。 要怎样才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要全靠一个“诚”。 老老实实地做人,说话,做事,不存一点损人利己的私心,这样便能产出舍己救 人的牺牲精神。这样便能够大无畏。我有什么可怕?可怕的就是自己骗自己! 没有诚意的人便没有勇气。这种人鬼鬼祟祟,专门损人利己,做不来一件堂堂正 正的事,说不来一句堂堂正正的话。一耍装腔作势,立刻便露出了自己的尾巴。 但他们也有一项外来的资本,便是靠他人也没有诚意。只要你有一毫私心,有一 点软弱,他们便抓到了你这项缺点。于是威胁,利诱,千层的蜘蛛网便罩到你的 身上了。这样的现象四处都是,而以黑字写在白纸上的特别明显。但今天是应该 相见以诚的时候了,拿出诚意来,大家正大光明地做些对得住人民,也对得住自 己的事。 (选自《沫若文集》第十三卷,有删节)
注本文作于1945年年底。 1.“相见以诚”中“诚”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直面过错的诚心(或责任心),老实做人做事的诚实,不存私心的诚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 王蒙 ①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 好的态势,有可能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 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 ②什么是文化瑰宝?要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 人生智慧。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出 现有可能彪炳史册的有真正的价值的著作与艺术成果;例如,从理论、科技、体 制创新上解放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来源 学科网ZXXK ③什么是文化泡沫?愈是缺少对于文化的想象力的人,愈是容易把文化财务化、 基建化、利益化。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 文化广场…其中有做得不错了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也确有以文化的名 义占地盖楼贷款。我主张,各地应该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作一次检查清理,对于 以文化之名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基地广场公司,采取措施。 ④再如,一方面对于已有的文化遗产不加爱惜,时有破坏,一方面任意捏造制造 虚假古迹。这里有一种说法,将文化标识为一些符号,对于商标设计、旅游广告 与简明普及某种在世界上不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可能管用,如弄点长城、天坛、熊 猫、旗袍……就代表中国了,也不是坏事。但这毕竟是浅薄的认知,有时会成为 对于中华文化的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的糊弄。 ⑤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过场,求活动的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晚会举行 了,歌舞演出了,著名艺人来了,“卖点”多了;然而没有思考,没有热情,没 有爱憎,没有深度,没有教益,没有精神的营养,也没有感情的充盈与升华。这 样的文化是空心文化,是无灵魂的苍白的文化,是文化的悲哀。 ⑥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作为政府管理与文化政策,凡没 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呼唤着的期待着的是文化瑰宝而不 是文化泡沫,但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文化是智 慧,是历程,是生活,也是精神的梁柱。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越是把 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我们都不要相 信 (2012年4月6日《光明 日报》,有删改) 2.作者为什么说“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 答案(1)修建主题文化公园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但有些地方却将其利益化 (2)将已有文化遗产符号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但肆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却使文 化走向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3)举行文化活动可以使民众获得教益,增加 精神营养,而走过场、求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 答案(1)对以文化之名而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建设加以规范;(2)保护已有文化 遗产,对故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的情形加强管理;(3)反对走过场、求规模的文 化活动,追求有智慧、有灵魂的文化
注 本文作于 1945 年年底。 1.“相见以诚”中“诚”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 直面过错的诚心(或责任心),老实做人做事的诚实,不存私心的诚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化瑰宝与文化泡沫 王 蒙 ①在全社会关心并期待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的情况下,文化事业有可能出现很 好的态势,有可能产生无愧于伟大时代与悠久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有可能稀里糊 涂地、或抱着侥幸心理装模作样地打造文化的泡沫。 ②什么是文化瑰宝?要看为我们的受众提供了什么样的路径、启迪、精神享受与 人生智慧。例如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并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对接;例如出 现有可能彪炳史册的有真正的价值的著作与艺术成果;例如,从理论、科技、体 制创新上解放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解放中华民族的生产力。[来源: 学科网 ZXXK] ③什么是文化泡沫?愈是缺少对于文化的想象力的人,愈是容易把文化财务化、 基建化、利益化。到处修建文化生态园、文化纪念园、文化名人园、文化基地、 文化广场……其中有做得不错了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也确有以文化的名 义占地盖楼贷款。我主张,各地应该对于已有的文化设施作一次检查清理,对于 以文化之名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基地广场公司,采取措施。 ④再如,一方面对于已有的文化遗产不加爱惜,时有破坏,一方面任意捏造制造 虚假古迹。这里有一种说法,将文化标识为一些符号,对于商标设计、旅游广告 与简明普及某种在世界上不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可能管用,如弄点长城、天坛、熊 猫、旗袍……就代表中国了,也不是坏事。但这毕竟是浅薄的认知,有时会成为 对于中华文化的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的糊弄。 ⑤更大的泡沫是走文化的过场,求活动的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晚会举行 了,歌舞演出了,著名艺人来了,“卖点”多了;然而没有思考,没有热情,没 有爱憎,没有深度,没有教益,没有精神的营养,也没有感情的充盈与升华。这 样的文化是空心文化,是无灵魂的苍白的文化,是文化的悲哀。 ⑥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作为政府管理与文化政策,凡没 有触犯法律的文化活动都是可以允许的,我们呼唤着的期待着的是文化瑰宝而不 是文化泡沫,但我们绝对不能跟着泡沫闹轰。这一点,丝毫不能含糊。文化是智 慧,是历程,是生活,也是精神的梁柱。文化不是花言巧语与抒情朗诵。越是把 常识范围内的道理说得无人能懂的,我们都不要相 信。 (2012 年 4 月 6 日《光明 日报》,有删改) 2.作者为什么说“有时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泡沫,只有一步之遥” ? 答案 (1)修建主题文化公园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但有些地方却将其利益化; (2)将已有文化遗产符号化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但肆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却使文 化走向廉价化、简易化与装饰化;(3)举行文化活动可以使民众获得教益,增加 精神营养,而走过场、求规模,却忽视了文化的灵魂。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泡沫”。 答案 (1)对以文化之名而行非文化之实的园馆建设加以规范;(2)保护已有文化 遗产,对故意破坏甚至虚构古迹的情形加强管理;(3)反对走过场、求规模的文 化活动,追求有智慧、有灵魂的文化
【核心知识回放】 1.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 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 内容。“整合”,就是将筛选岀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形成符 合试题要求的语句表述。这里所说的“信息”,一定是文中的重要信息,是指文 章的基本内容,比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对概念的阐述以及那些表明写作意图 或文章主旨的语句。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能力点多数情况下是同概括文章要点联系在一起的。 2.概括文章基本观点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论述类文本阅读对文章观点的考查要点在于对观点的提取和 概括。如何提取、概括呢?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性语句是相 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 的途径。对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来说,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遗漏内容要点,考生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 层次分析,理清思路。 (3)提取精神,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性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 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章并没有相应的概括性语句。遇到这种情况时 考生就要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定向训练一筛选、整合、概括有关信息,理解关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宽以待人 ①有人说:“假如我们都知道别人在背后怎样谈论我们的话,恐怕连一个朋友也 没有了。”这并不是一句否定人与人之间友情的话。 ②要知道,人们背后一时兴之所至,谈到了你的过错或缺点,说了对你不利的话, 这是人之常情。即使他是你的朋友,偶尔一两次顺口说来的话,也并不证明他不 够朋友。 ③假如你不知道,这事情就会和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④可是,假如你时常担心别人背后对你的谈论,而要千方百计地去打听的话,传 话的人可能会把事情夸张些或歪曲些。这样一来,本是无意之间的闲谈,就会成 为相当严重的有意的中伤,当然就会影响到朋友之间的感情 ⑤我认为在这一方面是大可不必过于认真的:假如你喜欢你的朋友,在传话的人 面前,你反而应该替他辩护一下或洗白一下才对。因为这是换得朋友对你的信心 及杜绝闲话的最好办法。 ⑥朋友之间的感情本不是短时间可以建立得起来的,而在漫长的时间中朋友间难 免会出现各种小矛盾。在彼此交往期间,不计较小的恩怨,适当地消除小的误会 原谅对方有意或无意的错误等等,都是使友谊巩固和增进的最好办法。许多人 生交不到一个朋友,那就是因为他太斤斤计较了。要知道,世间有几个人没有缺 点和没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呢?假如别人也同样的来计较我们的错失的话,我们不 是也会成为孤立可怜的人了吗? ⑦我一向喜欢快乐和气的气氛。不管是家庭里,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同学同事 之间,假如大家见了面都是一团和气,彼此心中没有成见,没有意气用事的地方
【核心知识回放】 1.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 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 内容。“整合”,就是将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形成符 合试题要求的语句表述。这里所说的“信息”,一定是文中的重要信息,是指文 章的基本内容,比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对概念的阐述以及那些表明写作意图 或文章主旨的语句。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能力点多数情况下是同概括文章要点联系在一起的。 2.概括文章基本观点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论述类文本阅读对文章观点的考查要点在于对观点的提取和 概括。如何提取、概括呢?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性语句是相 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 的途径。对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来说,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遗漏内容要点,考生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 层次分析,理清思路。 (3)提取精神,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性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 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章并没有相应的概括性语句。遇到这种情况时, 考生就要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定向训练一 筛选、整合、概括有关信息,理解关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宽以待人 ①有人说:“假如我们都知道别人在背后怎样谈论我们的话,恐怕连一个朋友也 没有了。”这并不是一句否定人与人之间友情的话。 ②要知道,人们背后一时兴之所至,谈到了你的过错或缺点,说了对你不利的话, 这是人之常情。即使他是你的朋友,偶尔一两次顺口说来的话,也并不证明他不 够朋友。 ③假如你不知道,这事情就会和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④可是,假如你时常担心别人背后对你的谈论,而要千方百计地去打听的话,传 话的人可能会把事情夸张些或歪曲些。这样一来,本是无意之间的闲谈,就会成 为相当严重的有意的中伤,当然就会影响到朋友之间的感情。 ⑤我认为在这一方面是大可不必过于认真的;假如你喜欢你的朋友,在传话的人 面前,你反而应该替他辩护一下或洗白一下才对。因为这是换得朋友对你的信心 及杜绝闲话的最好办法。 ⑥朋友之间的感情本不是短时间可以建立得起来的,而在漫长的时间中朋友间难 免会出现各种小矛盾。在彼此交往期间,不计较小的恩怨,适当地消除小的误会, 原谅对方有意或无意的错误等等,都是使友谊巩固和增进的最好办法。许多人一 生交不到一个朋友,那就是因为他太斤斤计较了。要知道,世间有几个人没有缺 点和没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呢?假如别人也同样的来计较我们的错失的话,我们不 是也会成为孤立可怜的人了吗? ⑦我一向喜欢快乐和气的气氛。不管是家庭里,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同学同事 之间,假如大家见了面都是一团和气,彼此心中没有成见,没有意气用事的地方
嘻嘻哈哈,有说有笑,那该多好!而这种快乐气氛的造成,就是靠着每一个人从 本身做起的一种宽厚、容忍的功夫。 ⑧对人抱持一个“恕”字,欣赏别人的好处,记着别人的好处,忘掉别人的错处, 这就可以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 ⑨常见有人说话方面不饶人,你损我一句,我必定要报复你三句,认为是精神上 莫大的胜利。可是事实上,我们知道,无论所争执的事是大是小,既有争执和意 见,心里就不会舒服,无论自己是胜是败,精神上总难免受相当的损失。为琐屑 小事争强好胜的结果,必定会把无意变为有意,把小事扩大为大事,以后就更难 和平相处了。 ⑩0“恕”并非软弱,一个懂得“恕”字用处的人,“恕”会成为他的无形武器 它消极的可以避免卷入无益争论的漩涡,积极的可以克服对他有所不利的敌人, 而且可以更进一步把敌人化为朋友。 1.作者提出的“恕”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1)欣赏别人的好处,忘掉别人的坏处;(2)不争强好胜;(3)并不意味着 软弱 对于关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词语)的理解,首先要掌握基本的要求:① 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来思考,选准准确的词义,理解临时意 义;②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同时兼顾词语的本义 ③从词的词性、语法结构分析、斟酌词义。 其次,理解这样的概念(词语),必须筛选、整合有关信息。筛选,自然会把文中 直接、明显的信息筛选出来。可是,因为要理解的这个概念,不是仅靠一段中的 几个句子就能完事,而是涉及较大的区域范围,所以,必须能筛选出一些散见的、 间接的、含蓄的信息,并对之进行整合、揣摩、概括。怎样筛选出这样的信息呢? ①切分层次,能筛选出散见信息。分层,尤其会对段内文字、句内文字分层,是 筛选信息、保证信息不遗漏的重要手法。 ②抓住分析文字,能筛选出间接信息。论述类文本有论点,有论据,还有论证 这论证,就是分析文字。有些信息就藏在其中,应注意对分析文字中信息的提取。 ③抓隐含式词语,能筛选出含蓄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化的偏见是没有价值的 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判断 老舍 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 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地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 能够客观地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 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 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 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
嘻嘻哈哈,有说有笑,那该多好!而这种快乐气氛的造成,就是靠着每一个人从 本身做起的一种宽厚、容忍的功夫。 ⑧对人抱持一个“恕”字,欣赏别人的好处,记着别人的好处,忘掉别人的错处, 这就可以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 ⑨常见有人说话方面不饶人,你损我一句,我必定要报复你三句,认为是精神上 莫大的胜利。可是事实上,我们知道,无论所争执的事是大是小,既有争执和意 见,心里就不会舒服,无论自己是胜是败,精神上总难免受相当的损失。为琐屑 小事争强好胜的结果,必定会把无意变为有意,把小事扩大为大事,以后就更难 和平相处了。 ⑩“恕”并非软弱,一个懂得“恕”字用处的人,“恕”会成为他的无形武器; 它消极的可以避免卷入无益争论的漩涡,积极的可以克服对他有所不利的敌人, 而且可以更进一步把敌人化为朋友。 1.作者提出的“恕”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1)欣赏别人的好处,忘掉别人的坏处;(2)不争强好胜;(3)并不意味着 软弱。 对于关乎主旨、作者主张的重要概念(词语)的理解,首先要掌握基本的要求:① 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来思考,选准准确的词义,理解临时意 义;②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同时兼顾词语的本义; ③从词的词性、语法结构分析、斟酌词义。 其次,理解这样的概念(词语),必须筛选、整合有关信息。筛选,自然会把文中 直接、明显的信息筛选出来。可是,因为要理解的这个概念,不是仅靠一段中的 几个句子就能完事,而是涉及较大的区域范围,所以,必须能筛选出一些散见的、 间接的、含蓄的信息,并对之进行整合、揣摩、概括。怎样筛选出这样的信息呢? ①切分层次,能筛选出散见信息。分层,尤其会对段内文字、句内文字分层,是 筛选信息、保证信息不遗漏的重要手法。 ②抓住分析文字,能筛选出间接信息。论述类文本有论点,有论据,还有论证。 这论证,就是分析文字。有些信息就藏在其中,应注意对分析文字中信息的提取。 ③抓隐含式词语,能筛选出含蓄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化的偏见是没有价值的 ——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判断 老 舍 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 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地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 能够客观地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 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 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 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