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2 第Ⅰ卷阅读题(A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 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明清 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 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 较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不同。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 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则是借助于实物构成的。但是园林和诗境、画境都不 是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要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同样,园林的意境,也不是 个孤立的物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不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这比之一个孤立的物象,能够给予游览者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为了创造园林的意境,明清园林美学强调,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 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 沈复的《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 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 多徒烦工费。 沈复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 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 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 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分景、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空间本来是小的,通 过分隔,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这样,在观赏者的心理上, 空间的容量就增大了 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 限的空间。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就是借景的一例, 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又说:“萧寺可以卜邻, 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他的《园冶》中专设一节讲借景,可见 他对借景的重视
2014 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试卷 2 第Ⅰ卷 阅读题(A 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 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明清 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 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 较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不同。诗歌、绘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 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则是借助于实物构成的。但是园林和诗境、画境都不 是局限于有限的物象,而是要在有限中见出无限。同样,园林的意境,也不是一 个孤立的物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不是一片有限的风景,而是要有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这比之一个孤立的物象,能够给予游览者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为了创造园林的意境,明清园林美学强调,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 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的感受。 沈复的《浮生六记》谈到虚实相生的手法: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 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 多徒烦工费。 沈复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 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 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可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都是为 了在观赏者的心理上扩大空间感。 分景、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空间本来是小的,通 过分隔,可以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这样,在观赏者的心理上, 空间的容量就增大了。 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 限的空间。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就是借景的一例, 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又说:“萧寺可以卜邻, 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他的《园冶》中专设一节讲借景,可见 他对借景的重视
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虚景。月影、花影、云影、风声、水声、鸟声……这种 种虚景,在构成园林意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历代诗人一些咏园林的名句,如 “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 安春雨初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柳 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粉墙花影自重重,帘 卷残荷水殿风”(高濂《玉簪记·琴挑》)等等,也可以说明中国园林意境的这 个特点 (摘编自上海人民版社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和欣赏,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因此,中国古 典园林的美不仅仅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 B.园林艺术与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比较,其意境的独特性和内涵显得更为明 显,也更加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C.园林艺术的意境不同于诗歌和绘画艺术的意境之处,就是它能够于有限中见 出无限,而且其意境是借助实物构成的 D.园林艺术之所以能够给予游览者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就在于它创造的意境不 是孤立的物象,而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复认为创造园林的意境要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这样既突破了一般园林建 筑讲究的“周回曲折”四字,也省了土石和工费。 B.与虚实相生不同的是,分景、隔景可以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这样可 以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并增大空间的容量。 C.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的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借景 使建筑具有了突破性,大大地拓展了观赏的空间 D.历代诗人都有很多歌咏园林的名句,从他们的诗句中可以体会到园林艺术除 了讲究实景外,也讲究虚景,如光影和声音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为此,明清园林美学强调 要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 B.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创造的 物象不孤立是同,借助的表现手法是异
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虚景。月影、花影、云影、风声、水声、鸟声……这种 种虚景,在构成园林意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历代诗人一些咏园林的名句,如: “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 安春雨初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柳 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粉墙花影自重重,帘 卷残荷水殿风”(高濂《玉簪记·琴挑》)等等,也可以说明中国园林意境的这 个特点。 (摘编自上海人民版社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和欣赏,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因此,中国古 典园林的美不仅仅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 B.园林艺术与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比较,其意境的独特性和内涵显得更为明 显,也更加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 C.园林艺术的意境不同于诗歌和绘画艺术的意境之处,就是它能够于有限中见 出无限,而且其意境是借助实物构成的。 D.园林艺术之所以能够给予游览者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就在于它创造的意境不 是孤立的物象,而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复认为创造园林的意境要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这样既突破了一般园林建 筑讲究的“周回曲折”四字,也省了土石和工费。 B.与虚实相生不同的是,分景、隔景可以在观赏者心理上扩大空间感,这样可 以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并增大空间的容量。 C.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的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借景 使建筑具有了突破性,大大地拓展了观赏的空间。 D.历代诗人都有很多歌咏园林的名句,从他们的诗句中可以体会到园林艺术除 了讲究实景外,也讲究虚景,如光影和声音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为此,明清园林美学强调 要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 B.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创造的 物象不孤立是同,借助的表现手法是异
C.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中体现得十分独特和到位, 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 D.在园林美学的意境中,分景、隔景、借景是实景,恰当的光影运用是虚景 虚实相生、互为补充才充分地创造出美的境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幼有文名,登弘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 事中。以忧去。正德初,服阕至京,刘瑾中以罪,谪亳州判官,量移髙淳知县 召为御史,疏言:“大盗四起,将帅未能平。由将权轻,不能御敌:兵机疏,不 能扼险也。盗贼所至,乡民奉牛酒,甚者为效力。盗有生杀权,而将帅反无之, 故兵不用命。宜假便宜,退却者必斩。”帝切责总督诸臣,悉从其议。屡迁四川 佥事、山东副使,皆提督学校。 居二年,加兵部尚书兼前官,提督团营,仍理院事。两考满,加太子少保。畿民 盗天寿山陵树,巡按杨绍芳引盗大祀神御物律斩。廷相言:“大祀神御物者,指 神御在内祭器帷帐之物而言。律文盜陵木者,止杖一百,徒三年。今舍本律,非 刑之平。”忤旨,罚俸一月。帝将幸承天,廷相与诸大臣谏,不纳。扈从还,以 九年满,加太子太保。雷震奉先殿,廷相言:“人事修而后天道顺,大臣法而后 小臣廉。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大臣污则 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臣职宪纪,不能绝其弊,乞先罢斥。”用以刺尚 书严嵩、张瓚辈。帝但谕留而已。 廷相掌内台最久,有威重。督团营,与郭勋共事,逡巡其间,不能有所振饬。给 事中李凤来等论权贵夺民利,章下都察院,廷相檄五城御史核实,迟四十余日, 给事中章允贤遂劾廷相徇私慢上。帝方诘责,而廷相以御史所核闻,惟郭勋侵最 多。帝令勋自奏,于是劾勋者群起。勋复以领敕稽留,触帝怒,下狱。责廷相朋 比阿党,斥为民。越三年,卒。 廷相博学妤议论,以经术称,然其说颇乖僻。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肃敏。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忧去 忧:疾病 B.服阕至京 阕:结束
C.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中体现得十分独特和到位, 甚至可以说,超过了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 D.在园林美学的意境中,分景、隔景、借景是实景,恰当的光影运用是虚景, 虚实相生、互为补充才充分地创造出美的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幼有文名,登弘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兵科给 事中。以忧去。正德初,服阕至京,刘瑾中以罪,谪亳州判官,量移高淳知县。 召为御史,疏言:“大盗四起,将帅未能平。由将权轻,不能御敌;兵机疏,不 能扼险也。盗贼所至,乡民奉牛酒,甚者为效力。盗有生杀权,而将帅反无之, 故兵不用命。宜假便宜,退却者必斩。”帝切责总督诸臣,悉从其议。屡迁四川 佥事、山东副使,皆提督学校。 居二年,加兵部尚书兼前官,提督团营,仍理院事。两考满,加太子少保。畿民 盗天寿山陵树,巡按杨绍芳引盗大祀神御物律斩。廷相言:“大祀神御物者,指 神御在内祭器帷帐之物而言。律文盗陵木者,止杖一百,徒三年。今舍本律,非 刑之平。”忤旨,罚俸一月。帝将幸承天,廷相与诸大臣谏,不纳。扈从还,以 九年满,加太子太保。雷震奉先殿,廷相言:“人事修而后天道顺,大臣法而后 小臣廉。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大臣污则 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无畏。臣职宪纪,不能绝其弊,乞先罢斥。”用以刺尚 书严嵩、张瓚辈。帝但谕留而已。 廷相掌内台最久,有威重。督团营,与郭勋共事,逡巡其间,不能有所振饬。给 事中李凤来等论权贵夺民利,章下都察院,廷相檄五城御史核实,迟四十余日, 给事中章允贤遂劾廷相徇私慢上。帝方诘责,而廷相以御史所核闻,惟郭勋侵最 多。帝令勋自奏,于是劾勋者群起。勋复以领敕稽留,触帝怒,下狱。责廷相朋 比阿党,斥为民。越三年,卒。 廷相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然其说颇乖僻。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肃敏。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以忧去 忧:疾病 B. 服阕至京 阕:结束
C.量移高淳知县 量:酌量 D.宜假便宜 假:给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廷相直言时政之过的一组是(3 分) ①而将帅反无之,故兵不用命 ②律文盗陵木者,止杖一百 ③今舍本律,非刑之平 ④人事修而后天道顺 ⑤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 ⑥不能绝其弊,乞先罢 斥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御史,王廷相敢于直言。他上疏指出,大盗之所以从四方兴起,将帅不能 平叛的原因是:将帅权轻,不能抵御敌人:军机不严密,不能扼守险要。 B.王廷相重视法律的公正性。在京郊的老百姓偷盗天寿山陵墓的树木这件事上 他援引法律条文,指出了巡按杨绍芳引用盗大祀神御物条律判处斩刑的错误 C.王廷相敢于针砭时弊。他认为大臣守法小臣才廉洁,当前的现状是端正不苟的 品性不立,贿赂盛行,以自己在职有过要求罢免来讥刺严嵩、张瓒之流。 D.王廷相敢于承担责任。给事中李凤来等检举权贵夺占民利,奏章下发都察院, 王廷相故意拖沓,等到皇帝诘责,才把御史核实的情况奏上,他被罢免为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 (2)与郭勋共事,逡巡其间,不能有所振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潜山道中①(清)祁寯藻② 青山缺处树弥缝,水外人家绿几重。 白鸟一群栖不定,恰疑春雪下长松
C. 量移高淳知县 量:酌量 D. 宜假便宜 假:给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廷相直言时政之过的一组是(3 分) ①而将帅反无之,故兵不用命 ②律文盗陵木者,止杖一百 ③今舍本律,非刑之平 ④人事修而后天道顺 ⑤今廉隅不立,贿赂盛行 ⑥不能绝其弊,乞先罢 斥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御史,王廷相敢于直言。他上疏指出,大盗之所以从四方兴起,将帅不能 平叛的原因是:将帅权轻,不能抵御敌人;军机不严密,不能扼守险要。 B.王廷相重视法律的公正性。在京郊的老百姓偷盗天寿山陵墓的树木这件事上, 他援引法律条文,指出了巡按杨绍芳引用盗大祀神御物条律判处斩刑的错误。 C.王廷相敢于针砭时弊。他认为大臣守法小臣才廉洁,当前的现状是端正不苟的 品性不立,贿赂盛行,以自己在职有过要求罢免来讥刺严嵩、张瓒之流。 D.王廷相敢于承担责任。给事中李凤来等检举权贵夺占民利,奏章下发都察院, 王廷相故意拖沓,等到皇帝诘责,才把御史核实的情况奏上,他被罢免为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则白日之攫。 (2)与郭勋共事,逡巡其间,不能有所振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潜山道中① (清)祁寯藻② 青山缺处树弥缝,水外人家绿几重。 白鸟一群栖不定,恰疑春雪下长松
[注]①潜山,安徽潜山。②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 阳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8.“水外人家绿几重”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句子描 写的情景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斯楼 也 ,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 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2)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 (苏轼《赤壁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 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
[注]①潜山,安徽潜山。②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山西寿 阳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8.“水外人家绿几重”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句子描 写的情景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9.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登斯楼 也, , ,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 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⑵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 , 。 (苏轼《赤壁赋》) ⑶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 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 时请在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头上是一片宁静的蓝天 聂鑫森 春二月,天是蓝的,地是绿的,风暖暖地吹过来,扑得人脸颊痒痒的。 护城的小河上,横着一架古朴的木桥,出城、进城的人,流水般淌来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