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四星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满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桅杆/宫围 搭讪/赡养 粗犷/旷日持久 B.锁钽/弦乐 逮捕/好歹 诘难/殚精竭虑 C.着实/斟酌 殉情/徇私 鞭挞/纷至査来 D.处所/惩处 呜咽/奖掖 迸发/屏气凝神 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 分) A.《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 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B.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 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C.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 只用7家未能符合规定6%的一级资本比率。 D.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 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 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 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 《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 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 4.刘洋总结自己近三次语文考试得分情况后列了一个表格,他带着表格去向安 老师请教。下面是他们对话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对话的空缺部分。要求:符 合对话情境和表格内容,话言通顺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每处不超过30字。 (5分) 考查知识点(该题总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评 现代文阅读(9分)9分0分9分
江苏省四星高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满分:160 分 时间: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桅杆/宫闱 搭讪/赡养 粗犷/旷日持久 B.锁钥/弦乐 逮捕/好歹 诘难/殚精竭虑 C.着实/斟酌 殉情/徇私 鞭挞/纷至沓来 D.处所/惩处 呜咽/奖掖 迸发/屏气凝神 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3 分) ( ) A.《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 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B.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 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C. 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 91 家大小银行, 只用 7 家未能符合规定 6%的一级资本比率。 D. 1999~2011 年间,我国造林 6643.36 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 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 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 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 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 《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 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 25 字)(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刘洋总结自己近三次语文考试得分情况后列了一个表格,他带着表格去向安 老师请教。下面是他们对话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对话的空缺部分。要求:符 合对话情境和表格内容,话言通顺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每处不超过 30 字。 (5 分) 考查知识点(该题总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评 现代文阅读(9 分) 9 分 0 分 9 分 67%
「古诗文阅读(36分)18分 20分49% 文学、实用类阅读(25分)10分 12分45% 「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分 14分 80% 作文(60分)48分 49分82% 安老师:好啊,快进来。让我帮你分析看看。 安老师:刘洋,你这个表做得很清楚,从表上来 刘洋:我觉得这两方面都还有提高的空间,可是我并没有在这些上面多花时间啊。 安老师:学习可不仅仅是花时间多少的问题,要多揣摩其中的规 刘洋:我觉得有时候在这方面挺有把握的,真没想到那一次这个题却全都做错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土,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 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 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査,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 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 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 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 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 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 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 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 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 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 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 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 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 仁之症。④轸: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古诗文阅读(36 分) 18 分 15 分 20 分 49% 文学、实用类阅读(25 分) 10 分 12 分 12 分 45% 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 分 16 分 14 分 80% 作文(60 分) 48 分 51 分 49 分 82% 刘 洋: ① 安老师:好啊,快进来。让我帮你分析看看。 安老师:刘洋,你这个表做得很清楚,从表上来 看, ② 刘洋:我觉得这两方面都还有提高的空间,可是我并没有在这些上面多花时间啊。 安老师:学习可不仅仅是花时间多少的问题,要多揣摩其中的规 律。 ③ 刘洋:我觉得有时候在这方面挺有把握的,真没想到那一次这个题却全都做错了。 ……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 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 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 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 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 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 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 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 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 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 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 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 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 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③,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 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 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 仁之症。④轸: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陶澍就擢巡 抚 擢:提升 B.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 推举 C.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 俗 旌:表彰 D.后咸丰中乃卒行 之 卒:最终 6.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3分) ①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 捐数十万金 ③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⑥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A.①④ B.①④⑥ .②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陶澍调査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 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 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D.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 (2)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3分) (3)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后俱为名臣。(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弃疾
A.陶澍就擢巡 抚 擢:提升 B.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 推举 C.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 俗 旌:表彰 D.后咸丰中乃卒行 之 卒:最终 6.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3 分) ( ) ① 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 捐数十万金 ③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⑥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A. ①④⑤ B. 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 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 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D.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 分) (2)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3 分) (3)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后俱为名臣。(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辛 弃疾
柳边飞輊[注],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飞輊,輕是马勒。飞輊,即纵马疾驰。 (1)词的上阕着重写景,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2)本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3)词的下阕刻画出一位什么样的浣纱女子形象?请简要赏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 (刘禹锡《陋室铭》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苟子《劝学》) (3)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爱其子, ,于其身 也, ,惑矣!(韩愈《师说》) (5)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 聿》) (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论 语子路》)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柴禾 刘亮程 ①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 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②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 根又粗又长的刹车绳,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凑巧对在一起了就
柳边飞鞚[注],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飞鞚,鞚是马勒。飞鞚,即纵马疾驰。 (1)词的上阕着重写景,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2 分) 。 (2)本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 分) 。 (3)词的下阕刻画出一位什么样的浣纱女子形象?请简要赏析。(4 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 , 。(刘禹锡《陋室铭》)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苟子《劝学》) (3)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爱其子, ,于其身 也, ,惑矣!(韩愈《师说》) (5)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 聿》) (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论 语子路》)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柴禾 刘亮程 ①我们搬离黄沙梁时,那垛烧剩下一半的梭梭柴,也几乎一根不留地装上车,拉 到了元兴宫村。元兴宫离煤矿很近,取暖做饭都烧煤,那些柴禾因此留了下来。 ②柴垛是家力的象征。有一大垛柴禾的人家,必定有一头壮牲口、一辆好车、一 根又粗又长的刹车绳,当然,还有几个能干的人,这些好东西凑巧对在一起了就
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对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 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满车的东西扔掉,让牛拉着空车逛荡回来。 有的人家正好相反,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拉半车干 柴都打摆子。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刹车绳也是新的,人却不行了 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③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 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 柴垛。先是后父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 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 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髙,劈一根柴 就能烧半天。 ④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 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 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 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 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 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 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 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⑤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20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 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 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 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 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 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⑥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 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样,丛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 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 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 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 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 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 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 ⑧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⑨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11.第3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4 分)
能成大事、出大景象。可是,这些好东西又很难全对在一起。有的人家有一头壮 牛,车却破破烂烂,经常坏在远路上,满车的东西扔掉,让牛拉着空车逛荡回来。 有的人家正好相反,置了辆新车,能装几千斤东西,牛却体弱得不行,拉半车干 柴都打摆子。还有的人家,车、马都配地道了,刹车绳也是新的,人却不行了—— 死了,或者老得干不动活。 ③我们刚到父亲的住处时,家里的牛、车还算齐备,只是牛稍老了些。柴垛虽不 高,柴禾底子却很厚大排场。不像一般人家的柴禾,小小气气的一堆,都不敢叫 柴垛。先是后父带我们进沙漠拉柴,接着大哥单独赶车进沙漠拉柴,接着是我、 三弟,等到四弟能单独进沙漠拉柴时,我们已另买了头黑母牛,车轱辘也换成新 的,柴垛更是没有哪家可比,全是梭梭柴,大棵的,码得跟房一样高,劈一根柴 就能烧半天。 ④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我们把它们当没用的东西乱扔在院子,却又 舍不得送人或扔掉。我们想,或许哪一天没有煤了,没有暖气了,还要靠它烧饭 取暖。只是到了那时我们已不懂得怎样烧它。劈柴的那把斧头几经搬家已扔得不 见,家里已没有可以烧柴禾的炉子。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扔掉那些柴禾,再搬一次 家还会带上它们,它们是家的一部分。那个墙根就应该码着柴禾,那个院角垛着 草,中间停着车,柱子上拴着牛和驴。一个完整的家院就应该是这样的。许多个 冬天,那些柴禾埋在深雪里,尽管从没人去动它们。但我们知道那堆雪中埋着柴 禾,我们在心里需要它们,它让我们放心地度过一个个寒冬。 ⑤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 20 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有一年扩菜地, 往墙角移过一次,比以前轻多了,扔过去便断成几截子,颜色也由原来的铁青变 成灰黑。另一年一棵葫芦秧爬到柴堆上,肥大的叶子几乎把柴禾全遮盖住,那该 是它们最凉爽的一个夏季了,秋天我们为摘一棵大葫芦走到这个墙角,葫芦卡在 横七竖八的柴堆中,搬移柴禾时我又一次感觉到它们腐朽的程度,除此之外似乎 再没有人动过。在那个墙角里它们独自过了许多年,静悄悄地自己朽掉了。 ⑥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们自己变成这样的。 我们一直看着它们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 裂我们就看见了。它们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 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⑦当我死的时候,人们一样可以坦然地说,他是自己死掉的。墙说,我们只为他 挡风御寒,从没堵他的路。坑说,我没陷害他,每次他都绕过去。风说,他的背 不是我刮弯的。他的脸不是我吹旧的。眼睛不是我吹瞎的。雨说,我只淋湿他的 头发和衣服,他的心是干燥的,雨下不到他心里。土说,我们埋不住这个人,梦 中他飞得比所有尘土都高。 ⑧可是,我不会说。没谁听见一个死掉的人怎么说。 ⑨我一样没听见一堆成灰的梭梭柴,最后说了什么。 11.第 3 自然段主要叙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