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戗风/戗牌胸脯/果脯着迷/着手成春的士/一语中的 B.熏陶/陶醉模样/楷模甲壳/金蝉脱壳比兴/兴味索然 C.床笫/姊妹引擎/掣肘辑录/开门揖盗绮丽/倚马可待 D.刹那/铩羽蠕动/濡染菡萏/胁肩谄笑泔水/钳口结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遭遇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还 须切实扩大楼市供应量以及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B.前几年的高铁大跃进已难以为继,铁道部有关负责人承认,以往铁路建设中 存在的规模过大、标准过高、盲目压缩工期等问题,如火如荼的铁路投资急需冷 却 C.清明小长假,人们纷纷祭扫、踏青,我市迎来了春节后第一个旅游高峰。记 者从园林部门了解到,小长假3天,扬州6景点迎客量达37万人次。 D.从现在至2015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将可能出现石油供应 紧缺并由此引发油价飙升的情况 3.下面是某办公室内的一段对话,请根据语境在“丙”处填上合适的表情,并 写出划线句子的潜台词。(4分) 甲(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乙):“某某,你每天的着装搭配得多协调啊,让人看了 很舒服 乙(谦虚地):“哪里哪里,只是随便穿穿,从来没想到要刻意搭配。” 丙(▲):“她皮肤好,无论穿什么都好看。唉!” 潜台词:▲ 4.2011年12月14日,经过4个多月的海选、初选和复选以及网络投票等步骤 山西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公开征集活动圆满落幕,“晋善晋美”从参赛的13018 个口号中脱颖而出。试分析“晋善晋美”入选的原因。(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 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 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 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 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 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 京,转中书舍人,学十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 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其文章才器 不迨贽,而能交结 杈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 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 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
最后一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戗风/戗牌 胸脯/果脯 着迷/着手成春 的士/一语中的 B.熏陶/陶醉 模样/楷模 甲壳/金蝉脱壳 比兴/兴味索然 C.床笫/姊妹 引擎/掣肘 辑录/开门揖盗 绮丽/倚马可待 D.刹那/铩羽 蠕动/濡染 菡萏/胁肩谄笑 泔水/钳口结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遭遇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还 须切实扩大楼市供应量以及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B.前几年的高铁大跃进已难以为继,铁道部有关负责人承认,以往铁路建设中 存在的规模过大、标准过高、盲目压缩工期等问题,如火如荼的铁路投资急需冷 却。 C.清明小长假,人们纷纷祭扫、踏青,我市迎来了春节后第一个旅游高峰。记 者从园林部门了解到,小长假 3 天,扬州 6 景点迎客量达 37 万人次。 D.从现在至 2015 年这段时间内,国际能源机构认为,世界将可能出现石油供应 紧缺并由此引发油价飙升的情况。 3.下面是某办公室内的一段对话,请根据语境在“丙”处填上合适的表情,并 写出划线句子的潜台词。(4 分) 甲(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乙):“某某,你每天的着装搭配得多协调啊,让人看了 很舒服。” 乙(谦虚地):“哪里哪里,只是随便穿穿,从来没想到要刻意搭配。” 丙( ▲ ):“她皮肤好,无论穿什么都好看。唉!” 潜台词: ▲ 4.2011 年 12 月 14 日,经过 4 个多月的海选、初选和复选以及网络投票等步骤, 山西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公开征集活动圆满落幕,“晋善晋美”从参赛的 13018 个口号中脱颖而出。试分析“晋善晋美”入选的原因。(5 分) ▲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孤。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 学宏词登科,授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 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 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 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选授渭南县主簿,迁监察御史。 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 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 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 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贬黜,始敢上书 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其文章才器 不迨贽,而能交结 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 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 名流,无不推挹。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俄丁母忧
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 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 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罢秩,东归省母秩:俸禄。 B.及辞,遗贽钱百万遗:遗留 C.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害:忌妒 D.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爱:爱惜。 6.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贽忠诚的一组是(3分 ①贽性忠荩②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 ③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④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 如神 ⑤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⑥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A.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⑤⑥D.①②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贽少时学习勤苦,才能突出而与众不同,后来得到寿州刺史张镒的赞赏, 并结下深厚情谊。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做翰林学士,为报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在政治上意图尽心 竭力,有所作为,他能指出朝廷政事的缺漏,得到皇帝的厚待。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 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的勤政和直率的作风引来朋友的告诫,但陆贽坚持正道,毫不动摇,决 心以实际行动不负天子和自己平生所学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3分) (2)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4分) (3)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3分)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 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 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4分)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3 分)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受人主殊 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 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它。”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罢秩,东归省母 秩:俸禄。 B.及辞,遗贽钱百万 遗:遗留 C.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 害:忌妒 D.初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 爱:爱惜。 6.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陆贽忠诚的一组是(3 分) ①贽性忠荩 ②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 ③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搢绅荣之 ④其于议论应对,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 如神 ⑤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⑥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A. 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⑤⑥ D.①②⑥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陆贽少时学习勤苦,才能突出而与众不同,后来得到寿州刺史张镒的赞赏, 并结下深厚情谊。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做翰林学士,为报皇帝的知遇之恩,他在政治上意图尽心 竭力,有所作为,他能指出朝廷政事的缺漏,得到皇帝的厚待。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 帝欢心,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的勤政和直率的作风引来朋友的告诫,但陆贽坚持正道,毫不动摇,决 心以实际行动不负天子和自己平生所学。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德宗还京,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3 分) (2)其文章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4 分) (3)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①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②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之《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 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 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4 分)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3 分)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3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庄子·逍遥游》)
(2)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3)▲,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皇览揆余初度兮,▲。(屈原《离骚》) (5)▲,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7)知我罪我, 《孟子·滕文公下》) (8)长恨人心不如水 (刘禹锡《竹枝词》)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窗 钱钟书 (1)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 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 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 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 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2)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 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 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 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 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 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3)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 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 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 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4)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 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 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 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 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 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 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 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一一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 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 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 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5)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煕《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 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 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 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 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2)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3) ▲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皇览揆余初度兮, ▲ 。(屈原《离骚》) (5) ▲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7)知我罪我, ▲ 。(《孟子·滕文公下》) (8)长恨人心不如水, ▲ 。(刘禹锡《竹枝词》)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窗 钱钟书 (1)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 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 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 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 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2)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 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 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 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 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 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3)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 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 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 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4)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 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 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 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 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 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 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 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 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 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 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5)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 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 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 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 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6)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 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 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 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 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 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 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 关的 1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春天和窗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综观全文,窗的作用有哪些?请概括。(4分) 13.本文题为“窗”,但讲窗的时候,总会先说“门”。文中“门”和“窗”构 成了哪几层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14.作者借“窗”,从哪几个层面阐发哲理?试探究之。(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艺术三味 丰子恺 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各笔划,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 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单看时觉得 不好的地方,全体看时都变好,非此反不美了。 原来艺术品的这幅字,不是笔笔、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个融合不可分解的 全体。各笔各字各行,对于全体都是有机的,即为全体的一员。字的或大或小, 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浓或淡,或刚或柔,都是全体构成上的必要,决不是偶 然的。所以单看一笔、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这是伟大的艺术的特点。在绘画 也是如此。中国画论中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这个意思。西洋印象画派的持论: “以前的西洋画都只是集许多幅小画而成一幅大画,毫无生气。艺术的绘画,非 画面浑然融合不可。”在这点上想来,印象派的创生确是西洋绘 画的进步。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的三昧境。在一点里可以窥见全体,而在全体中只见 个个体。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多 样的统一”,很可明了地解释。其意义:譬如有三只苹果,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 规则地并列起来,就是“统一”。只有统一是板滞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们触 乱,东西滚开,就是“多样”。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最后来了一个画家 要照着它们写生,给它们安排成一个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一一两个靠拢在后方 边,余一个稍离开在前方,一一望去恰好的时候,就是所谓“多样的统 是 美的。 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 中有多,多中有一。这是艺术的三昧境! 宇宙是一大艺术。人何以只知鉴赏书画的小艺术,而不知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呢 何以不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呢?如果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必可发现更大的 三昧境。宇宙是一个浑然融合的全体,万象都是这全体的多样而统一的诸相。在 万象的一点中,必可窥见宇宙的全体;而森罗的万象,只是一个个体。勃雷克的 “一粒沙里见世界”,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就是当作一大艺术而看宇宙的
(6)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 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 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 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 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 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 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 关的。 1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春天和窗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2.综观全文,窗的作用有哪些?请概括。(4 分) 13.本文题为“窗”,但讲窗的时候,总会先说“门”。文中“门”和“窗”构 成了哪几层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14.作者借“窗”,从哪几个层面阐发哲理?试探究之。(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艺术三昧 丰子恺 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各笔划,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 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单看时觉得 不好的地方,全体看时都变好,非此反不美了。 原来艺术品的这幅字,不是笔笔、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个融合不可分解的 全体。各笔各字各行,对于全体都是有机的,即为全体的一员。字的或大或小, 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浓或淡,或刚或柔,都是全体构成上的必要,决不是偶 然的。所以单看一笔、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这是伟大的艺术的特点。在绘画 也是如此。中国画论中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这个意思。西洋印象画派的持论: “以前的西洋画都只是集许多幅小画而成一幅大画,毫无生气。艺术的绘画,非 画面浑然融合不可。”在这点上想来,印象派的创生确是西洋绘 画的进步。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的三昧境。在一点里可以窥见全体,而在全体中只见一 个个体。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多 样的统一”,很可明了地解释。其意义:譬如有三只苹果,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 规则地并列起来,就是“统一”。只有统一是板滞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们触 乱,东西滚开,就是“多样”。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最后来了一个画家, 要照着它们写生,给它们安排成一个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两个靠拢在后方一 边,余一个稍离开在前方,——望去恰好的时候,就是所谓“多样的统一”,是 美的。 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 一中有多,多中有一。这是艺术的三昧境! 宇宙是一大艺术。人何以只知鉴赏书画的小艺术,而不知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呢? 何以不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呢?如果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必可发现更大的 三昧境。宇宙是一个浑然融合的全体,万象都是这全体的多样而统一的诸相。在 万象的一点中,必可窥见宇宙的全体;而森罗的万象,只是一个个体。勃雷克的 “一粒沙里见世界”,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就是当作一大艺术而看宇宙的
吧!艺术的字画中,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笔。即宇宙间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事 物。倘不为全体,各个体尽是虚幻而无意义了。那么这个“我”怎样呢?自然不 是独立存在的小我,应该融入于宇宙全体的大我中,以造成这一大艺术 (选自《丰子恺散文选》,有删节)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6.结合摆放苹果的事例,说说在审美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多样”和“统 的矛盾。(8分) 17.丰子恺在文章结尾提出的“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包含哪些深意?(6分) 七、作文题(70分) 8.大千世界,异彩纷呈。平凡的人和事,自有其独特的美。请以“平凡之美”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附加题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列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 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 料其卑贱,见主 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 虽古名将不过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20.所谓“李陵之祸”是指什么?(2分) 21.司马迁认为李陵“能得人之死力”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 等均是“半旧”的,这“半旧”表明贾家的荣华富贵由来已久 B.“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对母亲在厄运面前表现出的屈从 加以揶揄,涵盖了女性在命运面前常常表现出的脆弱的性格弱点,这成为不少世 人对女性的共性认识 C.《三国演义》里有个著名的章节“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 遂采用周瑜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赴宴。关羽单刀赴会,最 终安全脱身。 D.《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同时也批判了当地民 俗的落后、愚昧 E.《女神》是反映“五四”精神的一部新诗集,以《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 生》最有代表性。《凤凰涅槃》以风凰经大火而新生的壮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 光明与理想的向往。 23.简答题(10分)
吧!艺术的字画中,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笔。即宇宙间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事 物。倘不为全体,各个体尽是虚幻而无意义了。那么这个“我”怎样呢?自然不 是独立存在的小我,应该融入于宇宙全体的大我中,以造成这一大艺术。 (选自《丰子恺散文选》,有删节)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 分) 16.结合摆放苹果的事例,说说在审美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多样”和“统一” 的矛盾。(8 分) 17.丰子恺在文章结尾提出的“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包含哪些深意?(6 分) 七、作文题(70 分) 18.大千世界,异彩纷呈。平凡的人和事,自有其独特的美。请以“平凡之美”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附 加 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用斜线“∕”给下列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陵 未 没 时 使 有 来 报 汉 公 卿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 后 数 日 陵 败 书 闻 主 上 为 之 食 不甘 味 听 朝 不 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 料其卑贱,见主 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 虽古名将不过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20.所谓“李陵之祸”是指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1.司马迁认为李陵“能得人之死力”的原因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 等均是“半旧”的,这“半旧”表明贾家的荣华富贵由来已久。 B.“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哈姆雷特对母亲在厄运面前表现出的屈从 加以揶揄,涵盖了女性在命运面前常常表现出的脆弱的性格弱点,这成为不少世 人对女性的共性认识。 C.《三国演义》里有个著名的章节“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 遂采用周瑜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赴宴。关羽单刀赴会,最 终安全脱身。 D.《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同时也批判了当地民 俗的落后、愚昧。 E.《女神》是反映“五四”精神的一部新诗集,以《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 生》最有代表性。《凤凰涅槃》以凤凰经大火而新生的壮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 光明与理想的向往。 23.简答题(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