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一中襄州一中 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宜城一中曾都一中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主命题学校:枣阳一中 分值:150分 命题老师: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3小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请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案写在试题 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卷 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霑衿被衾矜持怀瑾握瑜襟怀坦白 B.斋叟消瘦禁受精神抖擞抱残守缺 C.孺子儒雅濡湿含辛茹苦繁文缛节 D.鹧鸪姑且辜负鳏寡孤独呱呱坠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潺湲古懂憔悴损前合后偃遥岑远目 B.栖惶罪孽辩论稿冠冕堂皇插科打诨 C.绸缪洋火雨淋铃阿谀献媚错落有致 D.踯躅包涵汗涔涔舞榭歌台残羹冷灸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浩叹时间流失的惆怅和无奈,依然引起今人的共鸣。时间也真是莫名其妙:无形 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然而,时间却又无处不在,无往而不在 B.朱光潜在《谈美》一文中探讨了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问题,认为必须抛开实际生活 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 C.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流倜傥。显得轻灵飞动的小令,便于写景、叙事 和抒情的交互融合的长调,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D.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填补匆匆流逝 的光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长恨歌》后半部分对李、杨爱情的描写虽然很感人,但是由于悲剧正是由他们自己 造成的,所以作者和读者的同情心也就容易与鉴戒之心和批判之意冲突。 B.在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中,以相感相通和相生相克的整体思维,考察自然现象的性能及 其变化过程,从而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等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C.以责任的名义问责,应该是对所有负有责任的人的问责,而不是对某一个人,甚至是 对某几个人的蜻蜓点水式的抽样问责
一、语文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霑衿. 被衾. 矜.持 怀瑾.握瑜 襟.怀坦白 B.斋叟. 消瘦. 禁受. 精神抖擞. 抱残守.缺 C.孺.子 儒.雅 濡.湿 含辛茹.苦 繁文缛.节 D.鹧鸪. 姑.且 辜.负 鳏寡孤.独 呱呱.坠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潺湲 古懂 憔悴损 前合后偃 遥岑远目 B.栖惶 罪孽 辩论稿 冠冕堂皇 插科打诨 C.绸缪 洋火 雨淋铃 阿谀献媚 错落有致 D.踯躅 包涵 汗涔涔 舞榭歌台 残羹冷灸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浩叹时间流失的惆怅和无奈,依然引起今人的共鸣。时间也真是莫名其妙 ....:无形 无影,无声无息,无光无色;然而,时间却又无处不在,无往而不在。 B.朱光潜在《谈美》一文中探讨了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问题,认为必须抛开实际生活 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 ....,暴殄天物。 C.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流倜傥 ....。显得轻灵飞动的小令,便于写景、叙事 和抒情的交互融合的长调,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D.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填补..匆匆流逝 的光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长恨歌》后半部分对李、杨爱情的描写虽然很感人,但是由于悲剧正是由他们自己 造成的,所以作者和读者的同情心也就容易与鉴戒之心和批判之意冲突。 B.在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中,以相感相通和相生相克的整体思维,考察自然现象的性能及 其变化过程,从而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等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C.以责任的名义问责,应该是对所有负有责任的人的问责,而不是对某一个人,甚至是 对某几个人的蜻蜓点水式的抽样问责
D.中国话剧在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乃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设计诸多方面在酝酿、发展和 产生的过程中受到的西方话剧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很大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制的新诗体是楚辞,“歌、行”是初唐时在汉魏 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体裁。词代表了宋代的文学成就,《望海潮》《声 声慢》分别是柳永、李清照创制的婉约风格作品。 B.末、旦、净、丑是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窦娥冤》中的张驴儿就是丑角,旦角窦娥 和《雷雨》的主人公鲁侍萍都是女性:不过,前者控诉的是官府草菅人命,后者揭露 的是家庭成员的虚伪、自私 C.《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分为本纪、表、志、世家、列传,与《汉书》《后汉书》《三 国志》为前四史:不过后三部史书取消了“世家”,有的还取消了“表”“志”。从选 自后三部史书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不难看出“传”留了下来。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主要以38部无韵体诗剧名 垂青史。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 莎士比亚艺术的巅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蚁族″指的是那些聚居于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ˆ高校毕业生低收入 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而在全国这一群体拥有上百 万规模和数量 在这群怀揣理想、面对现实的“蚂蚁”面前,讲励志故事谈成功之道,没有多少意 义,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加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在他们面前,剖析高等教育弊端、指 责房价飙升、感慨工作难找,也特别不合时宜,他们正是这一切的目击者和“受害者 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 人所走的道路。从这个角度看,“蚁族”并非—个彷徨无助、盲目漂泊的群体。他们只 是在各种现实考量与利益权衡中,作岀相对来讲最不坏的选择。据调査,这群人绝大多 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人是从外地高校毕业后到大城市找工作。在城市化进程 中,为了登上时代的列车,这就是他们所必须跨出的艰难一步 虽然目前他们工作不稳定、生活几近无着,但未来却还有着很多可能。但如果返回
D.中国话剧在把握剧中的主要矛盾乃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设计诸多方面在酝酿、发展和 产生的过程中受到的西方话剧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很大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制的新诗体是楚辞,“歌、行”是初唐时在汉魏 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体裁。词代表了宋代的文学成就,《望海潮》《声 声慢》分别是柳永、李清照创制的婉约风格作品。 B.末、旦、净、丑是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窦娥冤》中的张驴儿就是丑角,旦角窦娥 和《雷雨》的主人公鲁侍萍都是女性;不过,前者控诉的是官府草菅人命,后者揭露 的是家庭成员的虚伪、自私。 C.《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分为本纪、表、志、世家、列传,与《汉书》《后汉书》《三 国志》为前四史;不过后三部史书取消了“世家”,有的还取消了“表”“志”。从选 自后三部史书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不难看出“传”留了下来。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主要以 38 部无韵体诗剧名 垂青史。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 莎士比亚艺术的巅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蚁族”指的是那些聚居于城中村,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低收入 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 10 万“蚁族”,而在全国这一群体拥有上百 万规模和数量。 在这群怀揣理想、面对现实的“蚂蚁”面前,讲励志故事谈成功之道,没有多少意 义,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加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在他们面前,剖析高等教育弊端、指 责房价飙升、感慨工作难找,也特别不合时宜,他们正是这一切的目击者和“受害者”。 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 人所走的道路。从这个角度看,“蚁族”并非一个彷徨无助、盲目漂泊的群体。他们只 是在各种现实考量与利益权衡中,作出相对来讲最不坏的选择。据调查,这群人绝大多 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人是从外地高校毕业后到大城市找工作。在城市化进程 中,为了登上时代的列车,这就是他们所必须跨出的艰难一步。 虽然目前他们工作不稳定、生活几近无着,但未来却还有着很多可能。但如果返回
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这是商业社会的一个赤裸裸、 硬邦邦的生存逻辑。正因如此,许多“蚂蚁”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家乡太小,放不 下我的理想”这句话想必道出了大部分“蚂蚁”的心声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产生的“蚁族”现象,关涉地区差异、高等教 育、大学生就业、房地产价格等诸多社会问题。而一个城市怎样对待外来人员,既能够 体现这个城市的襟怀与底蕴,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城市管理者首先应设法让 这些群体获得相对低廉、卫生的居住环境,条件允许的话,还应当建造若干廉价公寓, 使之成为“蚁族”居住和工作的“中转站"。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有责任为这个群体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这是“蚁族 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力量来源。生活条件差一些,工资收入低一些,这些困难都不足以让 蚂蚁”们退缩。但是,倘若一个城市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动辄对外来人员刻意抬高 就业门槛,这将轻易地击败他们的信心底线,使他们不得不黯然面对灰色的人生 调查显示,2927%的受访者把“平等的工作机会”列为希望政府提供帮助的首选 在现实世界中,固然不可能存在理想的、完全平等的就业环境,然而,取消户籍、学历、 性别等多方面人为限制,则是具有现代眼光的城市管理者所必须做的功课 6.下列对“蚁族”的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蚁族是一个怀揣理想、面对现实的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未来从没有想过放弃。 B.蚁族是产生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一种现象 C.蚁族是居住于城市中心,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 D.蚁族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彷徨无助、盲目漂泊的群体 7.“蚁族”现象的产生关涉“地区差异、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房地产价格等诸多社会 问题”,下列不属于文中所提的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建议的一项是 A.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建造廉价公寓,使之成为这个群体居住和工作的“中 转站”。 B.“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的“蚂蚁”不该嫌家乡太小,回乡创业也不失为一个 正确的决定。 C.设法让这些群体获得既相对低廉又卫生的居住环境
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这是商业社会的一个赤裸裸、 硬邦邦的生存逻辑。正因如此,许多“蚂蚁”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家乡太小,放不 下我的理想”这句话想必道出了大部分“蚂蚁”的心声。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产生的“蚁族”现象,关涉地区差异、高等教 育、大学生就业、房地产价格等诸多社会问题。而一个城市怎样对待外来人员,既能够 体现这个城市的襟怀与底蕴,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城市管理者首先应设法让 这些群体获得相对低廉、卫生的居住环境,条件允许的话,还应当建造若干廉价公寓, 使之成为“蚁族”居住和工作的“中转站”。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有责任为这个群体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这是“蚁族” 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力量来源。生活条件差一些,工资收入低一些,这些困难都不足以让 “蚂蚁”们退缩。但是,倘若一个城市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动辄对外来人员刻意抬高 就业门槛,这将轻易地击败他们的信心底线,使他们不得不黯然面对灰色的人生。 调查显示,29.27%的受访者把“平等的工作机会”列为希望政府提供帮助的首选。 在现实世界中,固然不可能存在理想的、完全平等的就业环境,然而,取消户籍、学历、 性别等多方面人为限制,则是具有现代眼光的城市管理者所必须做的功课。 6.下列对“蚁族”的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蚁族是一个怀揣理想、面对现实的群体,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未来从没有想过放弃。 B.蚁族是产生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一种现象。 C.蚁族是居住于城市中心,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高校毕业生。 D.蚁族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彷徨无助、盲目漂泊的群体。 7.“蚁族”现象的产生关涉“地区差异、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房地产价格等诸多社会 问题”,下列不属于文中所提的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建议的一项是 A.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建造廉价公寓,使之成为这个群体居住和工作的“中 转站”。 B.“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的“蚂蚁”不该嫌家乡太小,回乡创业也不失为一个 正确的决定。 C.设法让这些群体获得既相对低廉又卫生的居住环境
取消户籍、学历、性别等人为限制,为这个群体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 8.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是“蚁族”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力量来源,但是,现在城市中存 在的严重的就业歧视,已轻易地击败了他们的信心底线 B.“蚁族”之所以走上这样的人生道路,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 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 C.根据商业社会的赤裸裸、硬邦邦的生存逻辑,如果返回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 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然而目前虽为“蚁族”,但未来却还有着很多可能。 D.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理想的、完全平等的就业环境,所以对“蚁族”讲励志 故事谈成功之道,没有多少意义。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遺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 酌之,曰:“毋盜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 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聚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 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日:“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 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門卖酒者曰:“几何数?″日:“子 母四百金。”卖酒者日:“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 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 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 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日:“吾往 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
D.取消户籍、学历、性别等人为限制,为这个群体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 ] 8.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机会均等的就业环境,是“蚁族”一切努力与奋斗的力量来源,但是,现在城市中存 在的严重的就业歧视,已轻易地击败了他们的信心底线。 B.“蚁族”之所以走上这样的人生道路,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长环境、教育背景及个人 禀赋、理想追求、人生际遇。 C.根据商业社会的赤裸裸、硬邦邦的生存逻辑,如果返回农村或小城,也许他们这辈子 就只能成为时代的旁观者,然而目前虽为“蚁族”,但未来却还有着很多可能。 D.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理想的、完全平等的就业环境,所以对“蚁族”讲励志 故事谈成功之道,没有多少意义。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 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 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聚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 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 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 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 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 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 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③,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 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
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 也『其坦然如是。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闫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孑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日:“儿 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土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 B.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责:责备,责罚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舍去 D.贫者立券还之 立:立即,当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量酌之 ②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③吾侪保甲贷乙金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⑥尽取所偿负还之 A.②⑤⑥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 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担心因为甲、乙二人的借货而跟着吃官司,卖酒者急人 之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卖酒者不迷信术者,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仍然坦然地处理事情,他尽量让利 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 D.本文构思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 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3分) (2)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分) 译文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 译文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选自《论 语》)
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 也!”其坦然如是。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 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 B.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责:责备,责罚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舍去 D.贫者立.券还之 立:立即,当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① 量酌之 ② 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③ 吾侪保甲贷乙金 ④ 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⑥ 尽取所偿负还之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 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担心因为甲、乙二人的借货而跟着吃官司,卖酒者急人 之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卖酒者不迷信术者,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仍然坦然地处理事情,他尽量让利 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 D.本文构思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 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3 分) 译文: (2)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 分) 译文: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 分) 译文: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选自《论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