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1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期中考试)语文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审题人:高三语文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学的教化 现代化过程中伴生的人的精神生活的贫困,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的关 注。毋庸讳言,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期社会里,物质功利追求的过甚与精神生活的 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共进。面对并 不乐观的生存境况,我们迫切需要的也许不是物质功利世界的单向度发展,而恰 恰是一种被称为人文智慧的东西。一个社会的发展既需要以功利目标为导引的动 力系统,也需要以人文情怀和审美超越为内容的规范系统。从物质的、技术的和 功利的追求中“拯救精神”就成了包括美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理应肩负起来的责 任。在这个背景下,美学的教化功能被凸显出来了。 美学认为,审美是人超越人生有限性的精神活动,审美的根据不能从物质的功利 世界中去说明。尽管物质的功利活动是人的审美活动得以可能的基础和前提,但 是物质的功利活动不能给人提供精神的完满性,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 人。心理学认为,人的需要既包括摆脱饥饿和摆脱危险等生存生理的需要,也包括 对于爱、探索、创造、美和艺术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这两类的需要都是人所不可 缺少的。我们难以设想在一个基本生存活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会形成人的更 高级的需要。人的高级的精神需要不仅是在解决了物质生存生理需要的基础上产 生的,而且,人的高级的精神需要的满足还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但是,人的精神 的提升主要不在于生存生理需要的满足上,而在于人的丰富性的需要的实现。在 个生活水平并不发达的社会里,侈谈人的自我实现,也许有几分滑稽,但人却不 能为世俗所累以至于面对他所生活的世界而丢弃精神的向度。美学的教化,就是 要通过标举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等来导引人的审美文化行 为,以提醒人们在对现实顺应认同当中,也保持一份批判的激情和反思的能力,保 持一种面对流俗敢于说“不”的姿态 美学的教化建立在对个体生命高度尊重的基础上。真正富有人文精神的美学,并 不将人的感性欲求排除在审美活动之外。审美活动并不是远离肉身的纯粹的精神 活动,不是禁欲主义的,而是灵肉一致、身心俱爽,指向人的感性存在与理性存在 在瞬间统一的生命活动。只是,在一个充满欲望化生存的社会里,美学强调,审美 不能黏滞于感官的层面,还应当向纵深发展,追求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审美 精神是美学教化的功能的重要指标,审美精神的核心是审美态度。成熟的审美态 度实际是对待人生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一种最佳的张力。因为,没有现实主 义,就不可能深情地眷恋生活;现实主义使我们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有了厚重的 根基;然而,对待人生的现实主义态度如果没有理想的烛照,就会成为一种没有原 则,除了认同现实、接受现实以外再也没有任何积极的情感的彻头彻尾的庸俗
湖南省株洲市 2016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期中考试)语文卷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命题人 审题人:高三语文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 I 卷 (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美学的教化 现代化过程中伴生的人的精神生活的贫困,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的关 注。毋庸讳言,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期社会里,物质功利追求的过甚与精神生活的 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同共进。面对并 不乐观的生存境况,我们迫切需要的也许不是物质功利世界的单向度发展,而恰 恰是一种被称为人文智慧的东西。一个社会的发展既需要以功利目标为导引的动 力系统,也需要以人文情怀和审美超越为内容的规范系统。从物质的、技术的和 功利的追求中“拯救精神”就成了包括美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理应肩负起来的责 任。在这个背景下,美学的教化功能被凸显出来了。 美学认为,审美是人超越人生有限性的精神活动,审美的根据不能从物质的功利 世界中去说明。尽管物质的功利活动是人的审美活动得以可能的基础和前提,但 是物质的功利活动不能给人提供精神的完满性,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 人。心理学认为,人的需要既包括摆脱饥饿和摆脱危险等生存生理的需要,也包括 对于爱、探索、创造、美和艺术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这两类的需要都是人所不可 缺少的。我们难以设想在一个基本生存活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会形成人的更 高级的需要。人的高级的精神需要不仅是在解决了物质生存生理需要的基础上产 生的,而且,人的高级的精神需要的满足还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但是,人的精神 的提升主要不在于生存生理需要的满足上,而在于人的丰富性的需要的实现。在 一个生活水平并不发达的社会里,侈谈人的自我实现,也许有几分滑稽,但人却不 能为世俗所累以至于面对他所生活的世界而丢弃精神的向度。美学的教化,就是 要通过标举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等来导引人的审美文化行 为,以提醒人们在对现实顺应认同当中,也保持一份批判的激情和反思的能力,保 持一种面对流俗敢于说“不”的姿态。 美学的教化建立在对个体生命高度尊重的基础上。真正富有人文精神的美学,并 不将人的感性欲求排除在审美活动之外。审美活动并不是远离肉身的纯粹的精神 活动,不是禁欲主义的,而是灵肉一致、身心俱爽,指向人的感性存在与理性存在 在瞬间统一的生命活动。只是,在一个充满欲望化生存的社会里,美学强调,审美 不能黏滞于感官的层面,还应当向纵深发展,追求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审美 精神是美学教化的功能的重要指标,审美精神的核心是审美态度。成熟的审美态 度实际是对待人生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一种最佳的张力。因为,没有现实主 义,就不可能深情地眷恋生活;现实主义使我们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有了厚重的 根基;然而,对待人生的现实主义态度如果没有理想的烛照,就会成为一种没有原 则,除了认同现实、接受现实以外再也没有任何积极的情感的彻头彻尾的庸俗
理想主义使我们获得了一个指向未来的维面,保持住了对现实的挑剔、批判,按照 “应然”的样式设计人生,选择生活的方式。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最佳张力, 使我们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既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又从现实的土壤之中培植出超 越的情愫。 (选自《文艺美学研究》,邢建昌著,有删改) 1.下列关于“美学的教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学的教化功能被凸显是时代的要求,当今社会亟须包括美学在内的人文学科 把人们从物质的、技术的和功利的追求中拯救出来 B.美学的教化能从审美理想、审美格调等多方面指导人的审美文化行为,提醒人 们在顺应现实的同时保持批判的激情和反思的能力。 C.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存在与理性存在在瞬间统一的生命活动,一般的美学都不 排斥人的感性欲求,而美学的教化高度尊重个体生命。 D.美学的教化以审美精神为重要指标,注重成熟的审美态度的养成,成熟的审美 态度是对待人生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一种最佳张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社会发展离不开以人文情怀和审美超越为内容的规范系统,我们现在的生存境 况并不乐观,我们亟须人文智慧来解除生存困境。 B.人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单有物质的功利活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有 超越人生有限性的审美活动,从而获得精神的完满 C.在生活水平不发达的社会,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的人实现自我是有困难的,但这 样的人如果为世俗所累而抛弃精神追求,那就太可惜了。 D.我们对生活的审美态度应既植根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所以美学强调,审美应超 越感官层面,向追求情感的净化和精神提升的层面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物质功利追求过甚,精神生活相对薄弱,这使社 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出现不协调。 B.从美学的角度看,摆脱饥饿和危险属于生存生理需要,而爱、探索、创造、美等 是精神需要,而两类需求都是人所必需的。 C.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产生于物质生存需要的基础上并受其制约;人提升精神,主 要是要实现丰富的精神需要,而非仅为满足生存生理需要 D.没有理想指引的人,是彻头彻尾的庸俗的人。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能面向未来, 批判现实,按照理想的样式设计人生,选择生活的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 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 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 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 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 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利岁出内几何,谞 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 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
理想主义使我们获得了一个指向未来的维面,保持住了对现实的挑剔、批判,按照 “应然”的样式设计人生,选择生活的方式。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最佳张力, 使我们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既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又从现实的土壤之中培植出超 越的情愫。 (选自《文艺美学研究》,邢建昌著,有删改) 1.下列关于“美学的教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学的教化功能被凸显是时代的要求,当今社会亟须包括美学在内的人文学科 把人们从物质的、技术的和功利的追求中拯救出来。 B.美学的教化能从审美理想、审美格调等多方面指导人的审美文化行为,提醒人 们在顺应现实的同时保持批判的激情和反思的能力。 C.审美活动是人的感性存在与理性存在在瞬间统一的生命活动,一般的美学都不 排斥人的感性欲求,而美学的教化高度尊重个体生命。 D.美学的教化以审美精神为重要指标,注重成熟的审美态度的养成,成熟的审美 态度是对待人生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一种最佳张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社会发展离不开以人文情怀和审美超越为内容的规范系统,我们现在的生存境 况并不乐观,我们亟须人文智慧来解除生存困境。 B.人想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单有物质的功利活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有 超越人生有限性的审美活动,从而获得精神的完满。 C.在生活水平不发达的社会,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的人实现自我是有困难的,但这 样的人如果为世俗所累而抛弃精神追求,那就太可惜了。 D.我们对生活的审美态度应既植根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所以美学强调,审美应超 越感官层面,向追求情感的净化和精神提升的层面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物质功利追求过甚,精神生活相对薄弱,这使社 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出现不协调。 B.从美学的角度看,摆脱饥饿和危险属于生存生理需要,而爱、探索、创造、美等 是精神需要,而两类需求都是人所必需的。 C.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产生于物质生存需要的基础上并受其制约;人提升精神,主 要是要实现丰富的精神需要,而非仅为满足生存生理需要。 D.没有理想指引的人,是彻头彻尾的庸俗的人。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能面向未来, 批判现实,按照理想的样式设计人生,选择生活的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 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 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 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 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 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 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 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
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己,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 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 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禁屠杀,尚父郭子 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 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 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 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 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夲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 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节选自《新唐书·列 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 que gu):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 (cha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 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B.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 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C.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 /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D.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 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 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 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废除。被推举者须 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 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 “社稷”来代表国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 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平定叛贼 后朝廷授予他官职。 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深得皇帝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 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立即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劝谏,代宗深为感动,并多次向他 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授官左司郎中
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 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 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 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 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 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 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 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 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节选自《新唐书·列 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 (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 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B.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 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C.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 /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D.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 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 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 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废除。被推举者须 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 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 “社稷”来代表国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 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平定叛贼 后朝廷授予他官职。 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深得皇帝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 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立即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劝谏,代宗深为感动,并多次向他 征询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授官左司郎中
C.裴谞做事机警变通,智保郭子仪。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 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 用心。 D.裴谞反对集中办案,建议取消击登闻鼓。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如今 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5分) (2)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小题。 水边偶题罗隐①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②休叹息,达如周召③亦尘埃。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④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②丘轲:孔丘、孟轲③周召:周公、 召公 ④蒙邑先生:庄子 8.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略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可用“忠”“恕”二字来概括,其中“恕”可用《孔 子语录》中孔子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 来诠释。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两句, 将英雄刘裕成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3)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 相同的两句话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八月骄阳 汪曾祺 张百顺年轻时拉过洋车,后来卖了多年烤白薯。德胜门豁口内外没有吃过张百顺 的烤白薯的人不多。后来取缔了小商小贩,许多做小买卖的都改了行,张百顺托 人谋了个事由儿,到太平湖公园来看门。一晃,十来年了。 每天到园子里来遛早的,都是熟人。 来得最早的是刘宝利。他是个唱戏的。剧团演开了革命现代戏,台上没有他的活 儿,领导动员他提前退了休。 跟他差不多时候进园子遛弯的叫顾止庵,早年教私塾,后来给人抄书,抄稿子, 代写家信。解放后,又添了一项业务:代写检讨。后来搁了笔。每天就是遛遛弯 儿
C.裴谞做事机警变通,智保郭子仪。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 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 用心。 D.裴谞反对集中办案,建议取消击登闻鼓。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如今 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5 分) (2)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小题。 水边偶题 罗隐①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②休叹息,达如周召③亦尘埃。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④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 ②丘轲:孔丘、孟轲 ③周召:周公、 召公。 ④蒙邑先生:庄子。 8.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略作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可用“忠”“恕”二字来概括,其中“恕”可用《孔 子语录》中孔子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 , ”来诠释。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 ,__ __”两句, 将英雄刘裕成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前。 (3)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 相同的两句话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 B 铅笔 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八月骄阳 汪曾祺 张百顺年轻时拉过洋车,后来卖了多年烤白薯。德胜门豁口内外没有吃过张百顺 的烤白薯的人不多。后来取缔了小商小贩,许多做小买卖的都改了行,张百顺托 人谋了个事由儿,到太平湖公园来看门。一晃,十来年了。 每天到园子里来遛早的,都是熟人。 来得最早的是刘宝利。他是个唱戏的。剧团演开了革命现代戏,台上没有他的活 儿,领导动员他提前退了休。 跟他差不多时候进园子遛弯的叫顾止庵,早年教私塾,后来给人抄书,抄稿子, 代写家信。解放后,又添了一项业务:代写检讨。后来搁了笔。每天就是遛遛弯 儿
这天他进了太平湖,公园看门的张百顺正在湖边淘洗螺蛳。 “顾先生,您说这文化大革命,它是怎么一回子事?” “您问我?一一这谁知道。” “这红卫兵,呼啦一一全起来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们怎么有这么大的权? 谁给他们的权?” 刘宝利来了。 “昨儿,我可瞧了一场热闹!” “什么热闹?” “烧行头。嗬!堆成一座小山哪!大红官衣、青褶子,这没什么!帅盔、八面威 相貂、驸马套……这也没有什么!大蟒大靠,苏绣平金,都是新的,太可惜了! 这值多少钱哪!一把火,全烧啦!火苗儿蹿起老髙。烧煳了的碎绸子片飞得哪儿哪 儿都是。” 唉 “火边上还围了一圈人,都是文艺界的头头脑脑。有跪着的,有撅着的。有的挂 着牌子,有的脊背贴了一张大纸,写着字。都是满头大汗。您想想:这么热的天, 又烤着大火,能不出汘吗?一群红卫兵,攥着宽皮带,挨着个抽他们。劈头盖脸! 有的,一皮带下去,登时,脑袋就开了,血就下来了 皮带上带着大铜头子 哪! 唉 这工夫,园门口进来一个人。六十七八岁,戴着眼镜,一身干干净净的藏青制服, 自家纳的千层底布鞋,拄着一根角把棕竹手杖。这人见了顾止庵,略略点了点头, 往后面走去了。这人眼神有点直勾勾的,脸上气色也不大好。这人走到靠近后湖 的一张长椅旁边,坐下来,望着湖水。 顾止庵说:“茶也喝透了,咱们也该散了。” 张百顺把螺蛳送回家。回来,那个人还在长椅上坐着,望着湖水。 柳树上知了叫得非常欢势。天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赛着叫。整个太平湖全归了 它们了 张百顺回家吃了中午饭。回来,那个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粉蝶儿、黄蝴蝶乱 起,忽 蝴蝶 蝶。白蝴蝶 蝴 天黑了。张百顺要回家了。那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蛐蛐、油葫芦叫成一片。还有金铃子。野苿莉散发着阵一阵的清香。一条大鱼 跃出了水面,欻(xu)的一声,又没到水里。星星出来了。 第二天天一亮,刘宝利到太平湖练功。发现有人投湖啦!他叫了两个打鱼的人, 把尸首捞了上来,放在湖边草地上。这工夫,顾止庵和张百顺也赶了过来。 顾止庵四下里看看,说:“这人想死的心是下铁了的。他投湖的时候,神智很清 醒,你们看,他的上衣还整整齐齐地搭在椅背上,手杖也好好地靠在一边。咱们 掏掏他的兜儿,看看有什么,好知道死者是谁呀。 顾止庵从死者的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工作证,是北京市文联发的 姓名;舒舍予职务:主席 顾止庵看看工作证上的相片,又看看死者的脸,拍了拍工作证: “这人,我认得!怪不得昨儿他进园子的时候,好像跟我招呼了一下。我还上他 那儿聊过几次。人挺好,有学问!” “您等等!他到底是谁呀?
这天他进了太平湖,公园看门的张百顺正在湖边淘洗螺蛳。 “顾先生,您说这文化大革命,它是怎么一回子事?” “您问我?——这谁知道。” “这红卫兵,呼啦——全起来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们怎么有这么大的权? 谁给他们的权?” 刘宝利来了。 “昨儿,我可瞧了一场热闹!” “什么热闹?” “烧行头。嗬!堆成一座小山哪!大红官衣、青褶子,这没什么!帅盔、八面威、 相貂、驸马套……这也没有什么!大蟒大靠,苏绣平金,都是新的,太可惜了! 这值多少钱哪!一把火,全烧啦!火苗儿蹿起老高。烧煳了的碎绸子片飞得哪儿哪 儿都是。” “唉!” “火边上还围了一圈人,都是文艺界的头头脑脑。有跪着的,有撅着的。有的挂 着牌子,有的脊背贴了一张大纸,写着字。都是满头大汗。您想想:这么热的天, 又烤着大火,能不出汗吗?一群红卫兵,攥着宽皮带,挨着个抽他们。劈头盖脸! 有的,一皮带下去,登时,脑袋就开了,血就下来了。——皮带上带着大铜头子 哪! “唉!” 这工夫,园门口进来一个人。六十七八岁,戴着眼镜,一身干干净净的藏青制服, 自家纳的千层底布鞋,拄着一根角把棕竹手杖。这人见了顾止庵,略略点了点头, 往后面走去了。这人眼神有点直勾勾的,脸上气色也不大好。这人走到靠近后湖 的一张长椅旁边,坐下来,望着湖水。 顾止庵说:“茶也喝透了,咱们也该散了。” 张百顺把螺蛳送回家。回来,那个人还在长椅上坐着,望着湖水。 柳树上知了叫得非常欢势。天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赛着叫。整个太平湖全归了 它们了。 张百顺回家吃了中午饭。回来,那个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粉蝶儿、黄蝴蝶乱飞。忽上,忽下。忽起,忽落。黄蝴蝶,白蝴蝶。白蝴蝶,黄 蝴蝶…… 天黑了。张百顺要回家了。那人还在椅子上坐着,望着湖水。 蛐蛐、油葫芦叫成一片。还有金铃子。野茉莉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一条大鱼 跃出了水面,歘(xū)的一声,又没到水里。星星出来了。 第二天天一亮,刘宝利到太平湖练功。发现有人投湖啦!他叫了两个打鱼的人, 把尸首捞了上来,放在湖边草地上。这工夫,顾止庵和张百顺也赶了过来。 顾止庵四下里看看,说:“这人想死的心是下铁了的。他投湖的时候,神智很清 醒,你们看,他的上衣还整整齐齐地搭在椅背上,手杖也好好地靠在一边。咱们 掏掏他的兜儿,看看有什么,好知道死者是谁呀。” 顾止庵从死者的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工作证,是北京市文联发的: 姓名;舒舍予 职务:主席 顾止庵看看工作证上的相片,又看看死者的脸,拍了拍工作证: “这人,我认得!怪不得昨儿他进园子的时候,好像跟我招呼了一下。我还上他 那儿聊过几次。人挺好,有学问!” “您等等!他到底是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