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髙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 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厉害,心理活动偏重意 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 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 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 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 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 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 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 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 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 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一一精神 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 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 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 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 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 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 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 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 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 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 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 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 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 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 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 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节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 为最高目的。所以追求事物的真善美,就是追求事物的最高价值。 B.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 的,但它们却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 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厉害,心理活动偏重意 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 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 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 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 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 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 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 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 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 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 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 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 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 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 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 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 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 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 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 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 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 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 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 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 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 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节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 为最高目的。所以追求事物的真善美,就是追求事物的最高价值。 B. 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 的,但它们却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C.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 的。在这种活动中,人成了自己心灵的主宰。 D.无论是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还是在美感的世界中,事物在孤立绝缘时, 都有它的意义,也都有它的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采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 的区别。 B.文章在论述时用了许多排比和对称的句式,使文章的语言产生富有节奏的音 乐美感。 C.在文中,作者认为完全的人应真善美都有,而且作者更肯定人应拥有美感的 态度。 D.文章第四段举了大量的实证,论证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都会成为过去,但只 有他们的诗歌会传承不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离开人的观点,事物都混然无别,真善 美就没有了意义 B.真和美是人精神上的需要,一个没有精神需要的人或民族,是一个心灵疾病 衰老的人或民族。 C.时光流转,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它们让我们感到亲切。 D.造壶可以贮茶,造长城可以抵御外敌,这是人的实用活动;但造壶求它形式 花样、颜色都要好看,造长城秋它外观雄浑壮美,则是人的美感活动了。 【答案】1.C2.D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无中生有 见1段,“所以追求事物的真善美,就是追求事物的最高价值”无中生有;B项, 增减限制,见2段,多了“必不可少”这一限制语:D项,曲解文意,见3段, 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在孤立绝缘时,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的世界 中,它却能孤立绝缘,体现出价值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以偏概 全,见4段,“历史上的英雄事迹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他们的诗歌会传承不朽 错,应为“历史的人和事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査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错解 事例,见3、4段,“造长城求它外观雄浑壮美”错,长城雄浑壮美的外观是意 外之得,并不是造的要求。 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 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 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瓶过期的酱油 刘琛琛 直觉得,母亲不是那么爱我。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上一瓶酱油 七岁那年,刚好是打酱油的年龄。家里来了一桌客人,母亲给我两毛钱,命令我 去打一瓶酱油
C. 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 的。在这种活动中,人成了自己心灵的主宰。 D. 无论是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还是在美感的世界中,事物在孤立绝缘时, 都有它的意义,也都有它的价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采用了对比论证,论证了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 的区别。 B. 文章在论述时用了许多排比和对称的句式,使文章的语言产生富有节奏的音 乐美感。 C. 在文中,作者认为完全的人应真善美都有,而且作者更肯定人应拥有美感的 态度。 D. 文章第四段举了大量的实证,论证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都会成为过去,但只 有他们的诗歌会传承不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离开人的观点,事物都混然无别,真善 美就没有了意义。 B. 真和美是人精神上的需要,一个没有精神需要的人或民族,是一个心灵疾病 衰老的人或民族。 C. 时光流转,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它们让我们感到亲切。 D. 造壶可以贮茶,造长城可以抵御外敌,这是人的实用活动;但造壶求它形式、 花样、颜色都要好看,造长城秋它外观雄浑壮美,则是人的美感活动了。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无中生有, 见 1 段,“所以追求事物的真善美,就是追求事物的最高价值”无中生有;B 项, 增减限制,见 2 段,多了“必不可少”这一限制语;D 项,曲解文意,见 3 段, 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在孤立绝缘时,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的世界 中,它却能孤立绝缘,体现出价值。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项,以偏概 全,见 4 段,“历史上的英雄事迹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他们的诗歌会传承不朽” 错,应为“历史的人和事都会成为过去,但只有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 项,错解 事例,见 3、4 段,“造长城求它外观雄浑壮美”错,长城雄浑壮美的外观是意 外之得,并不是造的要求。 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 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 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瓶过期的酱油 刘琛琛 一直觉得,母亲不是那么爱我。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上一瓶酱油。 七岁那年,刚好是打酱油的年龄。家里来了一桌客人,母亲给我两毛钱,命令我 去打一瓶酱油
抱着打好的酱油快走到家门口时,我学人家玩三棒鼓,一抛,接住了,再一抛, 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手指缝漏了下去 我蹲在碎掉的酱油瓶旁边,无助地哭泣。哭声把母亲和一位女客招出来了 女客拉起我,笑眯眯地说,哎哟,酱油瓶打破了呀,没事,让妈妈再买一瓶。 我仰起头,小心翼翼地看着母亲,母亲比女客更笑眯眯地说:“哭啥呀,不就是 两毛钱吗?再打一瓶就是。” 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那天在饭桌上,表现得格外活泼。以至于客人都走 了,我还沉浸在那种被赦免的狂喜中 这种赦免是假象。 事后,我挨了一顿胖揍,母亲大骂我是败家子。 上班没多久,父亲去世,我无可奈何地接了母亲来散心。母亲一进家门,那种儿 时的压抑感便伴随着她一同袭上了我心头。 她打量着我的家,不停地絮叨着:“你看你,东西乱摆乱放,哪像有人住的样子! 有母亲的话撑腰,那些乱摆乱放的东西一个个闯进我眼帘。 母亲撸起袖子,系上围巾,大干特干起来。扔掉了我收藏许久的造型可爱的空酒 瓶。扯掉了挂在浴室里的裸女出浴图。把放在室内的花花草草都移到室外,说植 物招蚂蚁。甚至把毛绒绒的马桶垫也拆了下来,说:“屁股能有多尊贵? “妈,你准备呆多久?”我耐着性子问。 “这个嘛,要看你的表现,对我好,我就多呆一阵。对我不好,我扭头走人,别 以为我没地方伸脚!”母亲满意地拍着手,看着被她整理的焕然一新的卧室。 母亲有了地方伸脚,我却没了地方伸手 插不上手的我冷冷看着母亲自以为是地忙东忙西。 厨柜的角落里,母亲找出一个黑乎乎的瓶子 哪壶不开提哪壶。瓶子里,装的不知道是哪年哪月遗留下来的酱油。 这么好的酱油,就被你放过期了,和小时候一样,真是个败家子!”母亲劈头 盖脸地骂我。 在她心里,我依旧比不上一瓶酱油。 随便她!我出门上班去了。 晚上,母亲忽然上吐下泻,折腾了一宿。 我问她:“要不要上医院?” 她说:“不去,抗一抗就好了。” 母亲的身体一向硬朗,便喂了她几颗感冒药,赶紧去休息。 明早,还有个大案子要查,由我牵头主办的,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第二天一早,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起来准备早餐。喊了母亲好几声,都没答应。 到房间一瞧,她脸色苍白,头冒冷汗,人已经昏迷不醒。 我中断所有工作,紧急将她送到医院,陪护了整整一星期 好在,抢救及时,医生将她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食物中毒。”医生诊断说。 “瞎吃什么了?”我咆哮着问母亲。 “见你忙得没空回家吃饭,我一个人就炒了些剩饭剩菜,顺便搁了点酱油。”母 亲轻描淡写地说 “那瓶过期的酱油?”我虎着脸问。 “你败家,我得替你节省啊!”母亲到这会了还振振有词
抱着打好的酱油快走到家门口时,我学人家玩三棒鼓,一抛,接住了,再一抛, 眼睁睁地看着它从手指缝漏了下去。 我蹲在碎掉的酱油瓶旁边,无助地哭泣。哭声把母亲和一位女客招出来了。 女客拉起我,笑眯眯地说,哎哟,酱油瓶打破了呀,没事,让妈妈再买一瓶。 我仰起头,小心翼翼地看着母亲,母亲比女客更笑眯眯地说:“哭啥呀,不就是 两毛钱吗?再打一瓶就是。” 我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那天在饭桌上,表现得格外活泼。以至于客人都走 了,我还沉浸在那种被赦免的狂喜中。 这种赦免是假象。 事后,我挨了一顿胖揍,母亲大骂我是败家子。 上班没多久,父亲去世,我无可奈何地接了母亲来散心。母亲一进家门,那种儿 时的压抑感便伴随着她一同袭上了我心头。 她打量着我的家,不停地絮叨着:“你看你,东西乱摆乱放,哪像有人住的样子!” 有母亲的话撑腰,那些乱摆乱放的东西一个个闯进我眼帘。 母亲撸起袖子,系上围巾,大干特干起来。扔掉了我收藏许久的造型可爱的空酒 瓶。扯掉了挂在浴室里的裸女出浴图。把放在室内的花花草草都移到室外,说植 物招蚂蚁。甚至把毛绒绒的马桶垫也拆了下来,说:“屁股能有多尊贵?” “妈,你准备呆多久?”我耐着性子问。 “这个嘛,要看你的表现,对我好,我就多呆一阵。对我不好,我扭头走人,别 以为我没地方伸脚!”母亲满意地拍着手,看着被她整理的焕然一新的卧室。 母亲有了地方伸脚,我却没了地方伸手。 插不上手的我冷冷看着母亲自以为是地忙东忙西。 厨柜的角落里,母亲找出一个黑乎乎的瓶子。 哪壶不开提哪壶。瓶子里,装的不知道是哪年哪月遗留下来的酱油。 “这么好的酱油,就被你放过期了,和小时候一样,真是个败家子!”母亲劈头 盖脸地骂我。 在她心里,我依旧比不上一瓶酱油。 随便她!我出门上班去了。 晚上,母亲忽然上吐下泻,折腾了一宿。 我问她:“要不要上医院?” 她说:“不去,抗一抗就好了。” 母亲的身体一向硬朗,便喂了她几颗感冒药,赶紧去休息。 明早,还有个大案子要查,由我牵头主办的,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第二天一早,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起来准备早餐。喊了母亲好几声,都没答应。 到房间一瞧,她脸色苍白,头冒冷汗,人已经昏迷不醒。 我中断所有工作,紧急将她送到医院,陪护了整整一星期。 好在,抢救及时,医生将她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食物中毒。”医生诊断说。 “瞎吃什么了?”我咆哮着问母亲。 “见你忙得没空回家吃饭,我一个人就炒了些剩饭剩菜,顺便搁了点酱油。”母 亲轻描淡写地说。 “那瓶过期的酱油?”我虎着脸问。 “你败家,我得替你节省啊!”母亲到这会了还振振有词
“谁才是败家子?为了节省一瓶酱油,你知道医疗费花了多少钱吗?你知道我好 不容易争到的大案子,移交给了别人吗?” 我的质问像连梭子弹,突突地向母亲射去 出院那天,坐在副驾驶上的母亲对我说:“送我回乡下吧!” 我一怔:“谁赶你走了?” 母亲口气怏怏地:“留在你家里,我就是一瓶过期的酱油,除了添乱,啥也不成。” 从后视镜里,我看见母亲的脸大了一圈,像泄了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7·11,原载《羊城晚报》2017年04月03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几个故事片段都是围绕着一瓶酱油来选材组成的,以物为线,串联 全文。一瓶酱油使小说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折射出人物的生活态度。 B.“我”七岁打酱油挨揍的往事与主体情节点面结合,塑造了母亲的形象,同 时照应下文,为母亲吃过期酱油埋下伏笔,使母亲的食物中毒在意料之外又在意 料之中。 C.母亲为“我”操持家务,自以为是地忙东忙西,为一瓶过期酱油因小失大, 越忙越乱,最后泄了气。可见她的思想行动是不合时宜的。 D.作者从神态、行为、语言等方面多角度描写人物,形象丰满;多用短句,叙 事简洁;灵活运用夸张、比拟、比喻德国修辞格,生动传神。 5.小说先后写到“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上一瓶酱油”“在她心里,我依旧比 不上一瓶酱油”,有何用意? 6.小说以“一瓶过期的酱油”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4.C 1)开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2) 反复强调“我”和母亲深深的隔膜。(3)通过“我”的感受侧面描写母亲生活 的节俭和教子的严格 6.(1)“一瓶过期的酱油”引出了小说主体内容,并推动情节发展。(2) 瓶过期的酱油”刻画了母亲节俭的形象,又是母亲的语言描写,这一比喻表现 了母亲自尊要强的性格。(3)“一瓶过期的酱油”以小见大,展现了两代人之 间存在代沟的社会现象。(4)“一瓶过期的酱油”发人深思,过期的是酱油, 不过期的是节俭的传统,深化了主题。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査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项“可见她的思 想行动是不合时宜的”说法错误,母亲节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具体体 现,并非不合时宜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文本的结构安排。小说开篇说“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 上一瓶酱油”,开篇就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得兴趣。在小说中间部分又说“在 她心里,我依旧比不上一瓶酱油”,反复强调,体现了“我”和母亲深深的隔膜。 通过“我”的感受,也表现了母亲生活的节俭和对“我”的严格要求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 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瓶过期的酱油”贯穿全文,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 瓶过期的酱油”刻画了母亲节俭的形象。从小说主旨方面考虑,“一瓶过期的酱 油”,展现了“我”与母亲两代人之间存在代沟的社会现象。同时,过期的是酱 油,不过期的是节俭的传统
“谁才是败家子?为了节省一瓶酱油,你知道医疗费花了多少钱吗?你知道我好 不容易争到的大案子,移交给了别人吗?” 我的质问像连梭子弹,突突地向母亲射去。 出院那天,坐在副驾驶上的母亲对我说:“送我回乡下吧!” 我一怔:“谁赶你走了?” 母亲口气怏怏地:“留在你家里,我就是一瓶过期的酱油,除了添乱,啥也不成。” 从后视镜里,我看见母亲的脸大了一圈,像泄了气。 (《微型小说选刊》2017·11,原载《羊城晚报》2017 年 04 月 03 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几个故事片段都是围绕着一瓶酱油来选材组成的,以物为线,串联 全文。一瓶酱油使小说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折射出人物的生活态度。 B. “我”七岁打酱油挨揍的往事与主体情节点面结合,塑造了母亲的形象,同 时照应下文,为母亲吃过期酱油埋下伏笔,使母亲的食物中毒在意料之外又在意 料之中。 C. 母亲为“我”操持家务,自以为是地忙东忙西,为一瓶过期酱油因小失大, 越忙越乱,最后泄了气。可见她的思想行动是不合时宜的。 D. 作者从神态、行为、语言等方面多角度描写人物,形象丰满;多用短句,叙 事简洁;灵活运用夸张、比拟、比喻德国修辞格,生动传神。 5. 小说先后写到“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上一瓶酱油”“在她心里,我依旧比 不上一瓶酱油”,有何用意? 6. 小说以“一瓶过期的酱油”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4. C 5. (1)开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2) 反复强调“我”和母亲深深的隔膜。(3)通过“我”的感受侧面描写母亲生活 的节俭和教子的严格。 6. (1)“一瓶过期的酱油” 引出了小说主体内容,并推动情节发展。(2)“一 瓶过期的酱油” 刻画了母亲节俭的形象,又是母亲的语言描写,这一比喻表现 了母亲自尊要强的性格。(3)“一瓶过期的酱油”以小见大,展现了两代人之 间存在代沟的社会现象。(4)“一瓶过期的酱油”发人深思,过期的是酱油, 不过期的是节俭的传统,深化了主题。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 项“可见她的思 想行动是不合时宜的”说法错误,母亲节俭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具体体 现,并非不合时宜。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结构安排。小说开篇说“在她心里,我甚至比不 上一瓶酱油”,开篇就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得兴趣。在小说中间部分又说“在 她心里,我依旧比不上一瓶酱油”,反复强调,体现了“我”和母亲深深的隔膜。 通过“我”的感受,也表现了母亲生活的节俭和对“我”的严格要求。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 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瓶过期的酱油”贯穿全文,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一 瓶过期的酱油”刻画了母亲节俭的形象。从小说主旨方面考虑,“一瓶过期的酱 油”,展现了“我”与母亲两代人之间存在代沟的社会现象。同时,过期的是酱 油,不过期的是节俭的传统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 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 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 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 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此题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2010年6月,中国ICT产业权威的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计世资讯( CCW Research) 发布《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白皮书。计世资讯观点认为:具备两化融合、 协同增效以及品牌价值提升特征的中国智造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必 经的过渡阶段,要实现中国创造,首先要实现中国智造。可以预见,工业化与信 息化的融合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在政府两化融合政策驱动 以及企业主动转型的迫切需求下,金蝶K/3将持续聚焦于中国智造的信息化路 径,相信中国制造摆脱低端代工模式,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良好愿望可期实现 (摘自《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材料二: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签过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 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 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包括:高档数 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制造智能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传感器、 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候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 材料三: 中国制2 器工业 以信息物理歇合系统(CS)为础 内满工业化和信息化汉度融会 双生产高度数字化、用化、机器自组 为标志的系四次二业革命 在一轮工生革命中占先 创意驱动质量为先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 抛构优化人才为本 究全入工3①时代,“联已实现1020这正在 农业现代化步支展,也是2.03.亿接化、农业既代化生息化依次 4.0步发展 发展 (资料来源:祁同晖《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 注: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15时”,即被公认为是中国版的工业4.0,与“德 国工业40”相比,二者表层含义都是推进本国工业的发展,但有各自的特点。 材料四 “浙江之前是山寨大省,但现在我们不仅要推动浙江智造的发展,更要促进淅江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17年9月19日,在浙江恒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设 计智造大奖”(下称“大奖”)全球发布会上,大奖组委会主席宋建明如是说。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中国企业完成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已成为 这个时代的最强音。9月中旬,浙江发出了打造产业、企业、产品和创新这四个 新优势的呼声,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浙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上。“设计就是国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 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 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 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 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此题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0 年 6 月,中国 ICT 产业权威的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计世资讯(CCW Research) 发布《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白皮书。计世资讯观点认为:具备两化融合、 协同增效以及品牌价值提升特征的中国智造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必 经的过渡阶段,要实现中国创造,首先要实现中国智造。可以预见,工业化与信 息化的融合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小企业的普遍特征。在政府两化融合政策驱动 以及企业主动转型的迫切需求下,金蝶 K/3 将持续聚焦于中国智造的信息化路 径,相信中国制造摆脱低端代工模式,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良好愿望可期实现。 (摘自《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材料二: 2015 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签过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 动纲领,并随后出台了 11 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顶层 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全面转入实施阶段。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包括:高档数 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制造智能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传感器、 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候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 材料三: (资料来源:祁同晖《中国制造 2025 和工业 4.0》) 注: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 2015 时”,即被公认为是中国版的工业 4.0,与“德 国工业 4.0”相比,二者表层含义都是推进本国工业的发展,但有各自的特点。 材料四: “浙江之前是山寨大省,但现在我们不仅要推动浙江智造的发展,更要促进浙江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17 年 9 月 19 日,在浙江恒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设 计智造大奖” (下称“大奖”)全球发布会上,大奖组委会主席宋建明如是说。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中国企业完成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已成为 这个时代的最强音。9 月中旬,浙江发出了打造产业、企业、产品和创新这四个 新优势的呼声,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浙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上。“设计就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