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2019届高三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2018年11月8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 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 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 治理过程更加优 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 智能化水平,我 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 应用好大数据 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 主体也必然发生相 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 为:社会阶层结 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 老龄化社会加速 到来,受过髙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 类型多样化特 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 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 题。另一方面, 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 个体等构成的行 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 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 过获取、传 播、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动等特征的大数据,广泛应用 于社会治理领域,更 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 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 使现代社会治理 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 短期矛盾和长期 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特别是我国基
湖北省重点高中 2019 届高三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2018 年 11 月 8 日上午 9:00-11:30 试卷满分:150 分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 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 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 治理过程更加优 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 智能化水平,我 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 应用好大数据 资源。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 主体也必然发生相 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 为:社会阶层结 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 老龄化社会加速 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 类型多样化特 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 中心城镇集聚。 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 题。另一方面, 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 个体等构成的行 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 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 过获取、传 播、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动等特征的大数据,广泛应用 于社会治理领域,更 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 现代社会处于信 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 使现代社会治理 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 短期矛盾和长期 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特别是我国基
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 主要源于抽样调 査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 有较大的局限性和 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 合各方面数据资 讯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 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 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3分) A.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 B.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 主体之 C.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为他们思想活跃、利 益诉求多样。 D.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 中心城镇集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 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 化治理的可行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大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 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 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 用好大数据资源, 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B.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 这给解决错综复 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C.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 能使社会生严与社 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面临的 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 主要源于抽样调 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 有较大的局限性和 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 合各方面数据资 讯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 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 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3 分) A.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 征。 B.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 主体之一。 C.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为他们思想活跃、利 益诉求多样。 D.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 中心城镇集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 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 化治理的可行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大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 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 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 用好大数据资源, 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B.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 这给解决错综复 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C.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 能使社会生严与社 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面临的 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吸引,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 处山腰上的 那棵大樟树。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 这些都是它的 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以做不长,大部分 是因为她们思家心 切,但也有两位例外 早来的那位女孩,初中毕业。朋友们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 里路。大樟树本是 棵有名的树,那地方原本叫满溪坪。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地名的满溪坪就 没有人叫了,而 换成了大樟树。女孩来之前正在山上采荼。一见面我就问她,那棵大樟树还在不 在。女孩回答 说,在,已被列为县里重点保护的古树了。 女孩一来就明白地表示自己最多只做半年。我开始还不太在意,以为是 想家的另一种说法, 后来才发现女孩是当真的。她之所以愿意出来,是想挣钱给父亲治病。从中介绍 的朋友先前就 说过,女孩的父亲患了食道癌。所以,女孩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就委托我们替她存 起来,连一分钱 都舍不得花 正好半年的那天晚上,女孩突然对我们说,她要去汉口中山大道的某个 地方买能治食道癌的 药。女孩要买的那种灵芝做成的药,媒体上已不止一次披露,其治癌的功效是假 的。女孩言之切 切的样子,让我们不好直接提出忠告,只好答应说,我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带 她去。同时费尽心 机地将披露相关情况的文章找出来,放到她的房间里,希望她看过后,能有所转 变。在接下来的 几天里,女孩反而更加迫切地反复催问我们,何时让她去汉口买药。从汉口回来 后,她一分钟都 不肯等待,当即就要去车站。她说:“我要给我的父亲送药回去。” 送别的路上,我有些恍惚。坦率地说,这半年我们对女孩的表现不能说 是十分满意。在车站 里,上了车后,她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东湖边的那处咖啡馆里,很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邻 座的人轻声提及一个 曾经耳熟能详的名词。女孩走后不到一年,这种以灵芝为名的名噪一时的所谓特 效药,便从社会 信息传播途径中全面消失了。邻座的人说,父亲生病后一向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 不肯吃药花冤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吸引,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 处山腰上的 那棵大樟树。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 这些都是它的 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以做不长,大部分 是因为她们思家心 切,但也有两位例外。 早来的那位女孩,初中毕业。朋友们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 里路。大樟树本是一 棵有名的树,那地方原本叫满溪坪。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地名的满溪坪就 没有人叫了,而 换成了大樟树。女孩来之前正在山上采荼。一见面我就问她,那棵大樟树还在不 在。女孩回答 说,在,已被列为县里重点保护的古树了。 女孩一来就明白地表示自己最多只做半年。我开始还不太在意,以为是 想家的另一种说法, 后来才发现女孩是当真的。她之所以愿意出来,是想挣钱给父亲治病。从中介绍 的朋友先前就 说过,女孩的父亲患了食道癌。所以,女孩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就委托我们替她存 起来,连一分钱 都舍不得花。 正好半年的那天晚上,女孩突然对我们说,她要去汉口中山大道的某个 地方买能治食道癌的 药。女孩要买的那种灵芝做成的药,媒体上已不止一次披露,其治癌的功效是假 的。女孩言之切 切的样子,让我们不好直接提出忠告,只好答应说,我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带 她去。同时费尽心 机地将披露相关情况的文章找出来,放到她的房间里,希望她看过后,能有所转 变。在接下来的 几天里,女孩反而更加迫切地反复催问我们,何时让她去汉口买药。从汉口回来 后,她一分钟都 不肯等待,当即就要去车站。她说:“我要给我的父亲送药回去。” 送别的路上,我有些恍惚。坦率地说,这半年我们对女孩的表现不能说 是十分满意。在车站 里,上了车后,她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东湖边的那处咖啡馆里,很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邻 座的人轻声提及一个 曾经耳熟能详的名词。女孩走后不到一年,这种以灵芝为名的名噪一时的所谓特 效药,便从社会 信息传播途径中全面消失了。邻座的人说,父亲生病后一向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 不肯吃药花冤
枉钱,也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广告做得太诱惑人了,突然同意试试这种药。他花 了几万元买回来 的药,还没吃完,父亲就走了。其实,他明白那药是假的,可是父亲都病成那个 样子了,做儿子的 还能做什么哩!听话声十分深情,但从面容上看十分平静,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 樟树,风暴来袭 也吹不动一片叶子。 乡村的大樟树是一种活生生的哲理。在远处遥望樟树的人,内心比每天 都能享受樟树荫蔽 的人还要丰富。明白真相的时候,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格外无助; 之后来家带孩子的第二个女孩,心地十分善良,女儿和妻子十分满意 过年时,还专门开车送 她到离家最近的小路口。说好,过完年她就回来,并且将回程的车票钱都给了她 女孩穿着妻子 送给她的那件红色呢绒大衣,在冬日的原野上一路走走停停。我们一直等她到正 月底,仍没有任 何音讯。难得全家都很满意的女孩不辞而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于 是我们决定,不 再找小保姆了,家务事早前就请了钟点工来做,孩子则由自己来带。这样过了半 年之后才听说, 女孩非常想再来,却没有钱搭车,连同我们给的返程车票钱,她都给了母亲 半用作长期卧病不 起的父亲的医疗费,一半用作年后弟弟上学时的报名费。得到消息的时候,女孩 已再次来到武 汉,跟着同村的人一起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长江二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 几年之后,妻子还在提起这个女孩,想不通长江二桥离家如此近,她到 武汉后,即便不来打个 招呼,怎么就不肯来个电话呢?或许,是那张返程车票梗在中间,成了打不通的 大岭关山。女孩 一定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拿了车票钱,人却不来。 其实,真正惭愧的是我们,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得久了,用以 体察周围的智慧锈 蚀了。 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并非总是伴随命运的起承转合。有时候,它宁可 成为一张车票,或者 干脆就是一包借灵芝之名的药。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文章写“我”一见到第一个做保姆的女孩时,就向她打探大樟树的情况, 表达了作者对大樟 树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B.文章写“我”费尽心机将披露“治癌假药”的文章放在她房间,女孩却仍 然催促“我们”去买
枉钱,也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广告做得太诱惑人了,突然同意试试这种药。他花 了几万元买回来 的药,还没吃完,父亲就走了。其实,他明白那药是假的,可是父亲都病成那个 样子了,做儿子的 还能做什么哩!听话声十分深情,但从面容上看十分平静,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 樟树,风暴来袭, 也吹不动一片叶子。 乡村的大樟树是一种活生生的哲理。在远处遥望樟树的人,内心比每天 都能享受樟树荫蔽 的人还要丰富。明白真相的时候,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格外无助; 之后来家带孩子的第二个女孩,心地十分善良,女儿和妻子十分满意, 过年时,还专门开车送 她到离家最近的小路口。说好,过完年她就回来,并且将回程的车票钱都给了她。 女孩穿着妻子 送给她的那件红色呢绒大衣,在冬日的原野上一路走走停停。我们一直等她到正 月底,仍没有任 何音讯。难得全家都很满意的女孩不辞而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于 是我们决定,不 再找小保姆了,家务事早前就请了钟点工来做,孩子则由自己来带。这样过了半 年之后才听说, 女孩非常想再来,却没有钱搭车,连同我们给的返程车票钱,她都给了母亲,一 半用作长期卧病不 起的父亲的医疗费,一半用作年后弟弟上学时的报名费。得到消息的时候,女孩 已再次来到武 汉,跟着同村的人一起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长江二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 工。 几年之后,妻子还在提起这个女孩,想不通长江二桥离家如此近,她到 武汉后,即便不来打个 招呼,怎么就不肯来个电话呢?或许,是那张返程车票梗在中间,成了打不通的 大岭关山。女孩 一定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拿了车票钱,人却不来。 其实,真正惭愧的是我们,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得久了,用以 体察周围的智慧锈 蚀了。 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并非总是伴随命运的起承转合。有时候,它宁可 成为一张车票,或者 干脆就是一包借灵芝之名的药。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 )(3 分) A.文章写“我”一见到第一个做保姆的女孩时,就向她打探大樟树的情况, 表达了作者对大樟 树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B.文章写“我”费尽心机将披露“治癌假药”的文章放在她房间,女孩却仍 然催促“我们”去买
药,以此暗示女孩单纯幼稚 C.文章插入“我”在咖啡馆听到男子明知假药却仍然花几万元把药买回来给 父亲吃的故事,有 力地映衬第一个保姆的行为 D.文章开头写“灵魂开始出没”,结尾又说“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首尾 呼应,读完全文,我们 发现作者时时在剖析“灵魂”。 5.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6.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 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 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 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 纷推出了知识付费 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 费内容买单?记 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 正成为付费阅 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 络版权保护的力度, 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 吸引流量、构建 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 接而备受个体创 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产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335 50300 569 24 口因 =百百目目 如咋∂1如*如阵如1加2 20阵动1如解21年2年 袋损以上快业骨量【化件 同比 c以上快通堂亮量【元 用比 1:201006年中国快递上务量及增建 国2:2010206年中国快境业务牧入及增遠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快递行业运营态势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药,以此暗示女孩单纯幼稚。 C.文章插入“我”在咖啡馆听到男子明知假药却仍然花几万元把药买回来给 父亲吃的故事,有 力地映衬第一个保姆的行为。 D.文章开头写“灵魂开始出没”,结尾又说“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首尾 呼应,读完全文,我们 发现作者时时在剖析“灵魂”。 5.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6.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 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今年 6 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 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 行查询需要支付 40 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 纷推出了知识付费 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 费内容买单?记 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 正成为付费阅 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 络版权保护的力度, 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 吸引流量、构建 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 接而备受个体创 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产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 年 11 月 23 日 材料二: 201 7 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