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制卷人:黄蔚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 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 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 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 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 字相对浅近。 令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 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 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 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 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 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 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 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 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 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 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 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 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 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 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儳言 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 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 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 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 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 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 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 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 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 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省衡阳县 2018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制卷人:黄蔚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 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 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 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 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 字相对浅近。 令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 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 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 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 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 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 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 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 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 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 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 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 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 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 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儳言”, 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 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 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 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 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 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 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 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 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 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 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 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 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D.《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泂的议论,其中 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 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 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 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D.《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 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 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 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 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 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 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 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 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 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 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 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 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 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 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 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 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 刃有余,如同他晩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硏究中国绘画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 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 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 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D.《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 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 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 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 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D.《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 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 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 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 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 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 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 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 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 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 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 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 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 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 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 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 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 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 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
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 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 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 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 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 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 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 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 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 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 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 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 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 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 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 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 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 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 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 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 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 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 够晢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 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 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 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与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有一定关系,而他的 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 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 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 世纪 30 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 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 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 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 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 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 40 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 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 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 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 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 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 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 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 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 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 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 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 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 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 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 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 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 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 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 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 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 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与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有一定关系,而他的 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 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 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E.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 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 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 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 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硏究成果, D.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 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6.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奖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 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 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寒 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 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 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却一直 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 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冬日里 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 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 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 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 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 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 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 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 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 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 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 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可
E.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 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 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 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 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 D.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 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6.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奖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 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 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寒 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 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 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却一直 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 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冬日里 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 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 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 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 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 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 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 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 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 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 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 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可
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 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他 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 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 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谢您 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 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小娜 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 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一一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他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我望着 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 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己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出 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棒, 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 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 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一一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 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是怪我 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小 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心矛盾而本性善良 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表现了他们的纯真、 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她学习刻苦优秀, 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呆一年,是因为“我” 的心灵受到了触动。 8.简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5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呆下去,并谈谈理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 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他 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 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 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谢您 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 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小娜 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 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他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我望着 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 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已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出 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棒, 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 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 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 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是怪我 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小 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心矛盾而本性善良 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表现了他们的纯真、 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她学习刻苦优秀, 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呆一年,是因为“我” 的心灵受到了触动。 8.简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5 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呆下去,并谈谈理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35 分)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