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在介质1和介质2分界面上取一个面元dS,在分界面两侧取一定厚度的薄层,使分界面包含在薄层内。>推导:通过薄层上侧进入12dsP介质2的正电荷为P·dS由介质1通过薄层下侧面进介质2入薄层的正电荷为P·dS,介质1△hP因此薄层出现的净余电荷为 -(β-P).ds用面电荷密度表示,有pdS=-(P-P)dso,=--(β-P),ndS任意n由介质1指向介质2
➢模型:在介质1和介质2分界面上取一个面元 ,在分界 面两侧取一定厚度的薄层,使分界面包含在薄层内。 dS n ˆ ds h P1 介质 1 介质2 P2 ➢推导:通过薄层上侧进入 介质2的正电荷为 , 由介质1通过薄层下侧面进 入薄层的正电荷为 , 因此薄层出现的净余电荷 为 P dS 2 P dS 1 (P P ) dS − − 2 1 用面电荷密度表示,有 P dS (P P ) dS = − − 2 1 P (P P ) n = − − 2 1 dS任意 n由介质1指向介质2
5)极化电流密度与极化强度的关系:>极化电流:当电场变化时,介质的极化强度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电流称为极化电流。极化电流和极化电荷也满足连续性方程:0app东博电荷守恒V.p>推导: pp=-V.p求导数atatapap1VVatat3.介质的磁化(magnetizationofdielectric1)介质的磁化:介质分子内带电粒子的运动形成微观分子电流;有外场作用时,分子电流出现规则取向,形成宏观电流
5)极化电流密度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极化电流:当电场变化时,介质的极化强度发生变化 ,由此产生的电流称为极化电流。极化电流和极化电 荷也满足连续性方程: ➢推导: P P = − P t t P = − t P J = t P J = 束 缚 电 荷 守 恒 求导数 3.介质的磁化(magnetization of dielectric) 1)介质的磁化:介质分子内带电粒子的运动形成微观 分子电流;有外场作用时,分子电流出现规则取向, 形成宏观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