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20届全国新高三开学联考 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 者。审关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 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也包括各种审美实践 场景中艺术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价值观塑造等。美育的整个过程与 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与现实中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融合 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如果忽视了文化 精神的培养,美育就是不完整的。 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芑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 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 困难和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必须要掌握各个时期、各 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要联系宗教精神来赏析;我们欣赏 中国绘画,其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 境如果不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 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 文学的鉴赏也是如此。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 和批评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菲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 来,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发展,阅读各个朝代的诗歌,都需充分考 虑诗人共同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念,才能体会诗中比兴寄托所表达的种种意味,才 能明白诗句所传达的哀怨悲欢的情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美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被作 为一个启蒙郑重提出,承載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从梁启超的“趣味教 育″理论、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鲁迅文艺“拯救国民性”的啐吁,到丰 子恺、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提倡以艺术教育推选美育的观念,都深深地融入 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責任意识。也就是说,将美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 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当时美育思想的主线。因此,孤立地谈当代美育 狭隘、庸俗地理解美育的内涵,既抛弃了百年美育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也丢失 了美育所包含的塑造中华文化精神的价值理念。 当下美育思想和美育方法存在着重技巧侍递而轻文化传承、迎合刺激体验而 忽视趣味涵育、趋附西方审美而贬抑民族审美等问题。人们对审美教育的理解 往往就是艺术技能培养,家长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学乐器、学绘画、学舞蹈等, 却很少从培育艺术潜能、提升人文素养出发来制定教育方案。 此外,当下美育还出现重西方而轻传统的倾向,我们的美育应充分吸纳传统 文化内容,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将西方的与民族的、古典的与现代的充分融 汇起来,从民族角度观察世界,自现代眼光观照传统,形成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
河北省衡水市 2020 届全国新高三开学联考 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美育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美术教育,一种是审美教育,后者大体可以涵盖前 者。审关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素养的培育,还包括日常 生活中的各种审美教育;不仅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教育,也包括各种审美实践 场景中艺术技巧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价值观塑造等。美育的整个过程与 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与现实中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融合 在一起。可以说,文化是美育的底色,文化精神是美育的灵魂。如果忽视了文化 精神的培养,美育就是不完整的。 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芑术作品,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蕴涵,需要掌握一 定的文化史和艺术史知识,联系艺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精神,许多 困难和障碍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鉴赏西方绘画时,必须要掌握各个时期、各 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要联系宗教精神来赏析;我们欣赏 中国绘画,其空间留白、用笔运意、墨彩浓淡等,无不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意 境,如果不了解中国绘画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神追 求,就很难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神韵。 文学的鉴赏也是如此。从孔子论《诗》的“兴观群怨”开始,中国诗歌创作 和批评就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政治的讽喻结合起 来,儒家诗教传统深深地影响了诗歌的发展,阅读各个朝代的诗歌,都需充分考 虑诗人共同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念,才能体会诗中比兴寄托所表达的种种意味,才 能明白诗句所传达的哀怨悲欢的情感。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美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被作 为一个启蒙郑重提出,承載了爱国救亡、除弊振新的重任。从梁启超的“趣味教 育"理论、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鲁迅文艺“拯救国民性”的啐吁,到丰 子恺、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提倡以艺术教育推选美育的观念,都深深地融入 关注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責任意识。也就是说,将美育代入社会文化改造、国 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当时美育思想的主线。因此,孤立地谈当代美育, 狭隘、庸俗地理解美育的内涵,既拋弃了百年美育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也丢失 了美育所包含的塑造中华文化精神的价值理念。 当下美育思想和美育方法存在着重技巧侍递而轻文化传承、迎合刺激体验而 忽视趣味涵育、趋附西方审美而贬抑民族审美等问题。人们对审美教育的理解 往往就是艺术技能培养,家长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学乐器、学绘画、学舞蹈等, 却很少从培育艺术潜能、提升人文素养出发来制定教育方案。 此外,当下美育还出现重西方而轻传统的倾向,我们的美育应充分吸纳传统 文化内容,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将西方的与民族的、古典的与现代的充分融 汇起来,从民族角度观察世界,自现代眼光观照传统,形成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
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风貌的 审美教育体系。 总之,培养健康自信的文化精神,不仅是推进美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美育 最终的目标之我们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传世工程,接续中华 文脉,延续百年美育思 潮,将美育推向社会每个角落,让美育产生润化人心的力量,守护每个人的精神 健康,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黄仲山《美育重在培养文化 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育包括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不能忽视文化精 神的培养。 B欣赏中国绘画,应该了解其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 神追求。 C美育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直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 新的重任。 D.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融汇西方与民族、古典与现代的文化,形成好的 审美教育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的,在逻辑上呈 现递进式 B.谈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文章采用引用论证说明了鉴赏中西方绘 画的区别。 C.文章列举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的例子启迪了我们美育要与时代责任 联系起来 D.本文论证兼顾历史与当下,既有对美育历程的相关分析,又有对当下美育弊 端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儒家诗教传统注重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 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 B.将美育代人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五四新文化运 动时期美育思想的主线。 C.我国审美教育体系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 文化特色,实现兼收并蓄。 D.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工程,将其推向社会每个角落,以 期提升社会的文化素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 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 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
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风貌的 审美教育体系。 总之,培养健康自信的文化精神,不仅是推进美育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美育 最终的目标之我们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传世工程,接续中华 文脉,延续百年美育思 潮,将美育推向社会每个角落,让美育产生润化人心的力量,守护每个人的精神 健康,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摘编自黄仲山《美育重在培养文化 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美育包括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文化是美育的底色和灵魂,不能忽视文化精 神的培养。 B.欣赏中国绘画,应该了解其中计白当黑、浓淡生趣意境天成等艺术手法和精 神追求。 C.美育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直承载了爱国救亡、除弊振 新的重任。 D.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融汇西方与民族、古典与现代的文化,形成好的 审美教育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的,在逻辑上呈 现递进式 B.谈欣赏人类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文章采用引用论证说明了鉴赏中西方绘 画的区别。 C.文章列举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人的例子启迪了我们美育要与时代责任 联系起来。 D.本文论证兼顾历史与当下,既有对美育历程的相关分析,又有对当下美育弊 端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儒家诗教传统注重将个人情志的抒发与社会风俗民情的描摹乃至现实 政治的讽喻结合起来。 B.将美育代人社会文化改造、国民精神重塑这一宏大目标,成为五四新文化运 动时期美育思想的主线。 C.我国审美教育体系既能包容人类文明的所有优秀成果,又能彰显我们民族 文化特色,实现兼收并蓄。 D.应将美育当作传承文化、培养国民精神的工程,将其推向社会每个角落,以 期提升社会的文化素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 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 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
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 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 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 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 者问津;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 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沮 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 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 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 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 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 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 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 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 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 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 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 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 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 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 的
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 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 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 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 者问津;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 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洹 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 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 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 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 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 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 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 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 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 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 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 国上报 35 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 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 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 展》) 4.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3分)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C.“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 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家(节选)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第一段就“出场”的翻译小说《前夜》,是文中重要的道具,觉慧朗读该作 品的举动不仅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自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巴金小说擅长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本文主要从高家几 个兄弟的生活。 C.小说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笔法细腻,尤其用 墨较多的是觉新和觉慧,他们虽然性格迥异却又手足情深 D.巴金小说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热烈、明快而朴素的,本文就是鲜明的代表 三兄弟的对话富有亲人的温暖和青春的激情,感染力很强 8.小说中觉新、觉民与党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请概括出三人的不同形象特 征。(6分) 9.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真”的特征。(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行人。隆庆三年擢工科给 事中。两广多盗,将史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明年正月朔,日有 食之,已而月复食。吾德言“岁首,日月并食,天之大灾,陛下宜屏斥一切玩好,应 天以实。”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官严用和切谏,报闻。帝从中官瞿敏言,命市 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执奏,不从吾德复偕已上疏曰:“伏睹 登极诏书,罢采办,蠲加派,且云各监局以缺乏为名,移文苛取,及所司阿附奉 行者,言官即时论奏,治以重典’,海内闻之,欢若更生。比者左右近习,干请纷纭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 展》) 4.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3 分)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C.“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 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C.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的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 2008 年 10 月报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35 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家(节选)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就“出场”的翻译小说《前夜》,是文中重要的道具,觉慧朗读该作 品的举动不仅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自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巴金小说擅长以家庭生活画面来折射时代的风云变幻,本文主要从高家几 个兄弟的生活。 C.小说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角度塑造人物形象,笔法细腻,尤其用 墨较多的是觉新和觉慧,他们虽然性格迥异却又手足情深。 D.巴金小说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热烈、明快而朴素的,本文就是鲜明的代表, 三兄弟的对话富有亲人的温暖和青春的激情,感染力很强。 8.小说中觉新、觉民与觉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请概括出三人的不同形象特 征。(6 分) 9.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真”的特征。(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行人。隆庆三年,擢工科给 事中。两广多盗,将史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明年正月朔,日有 食之,已而月复食。吾德言“岁首,日月并食,天之大灾,陛下宜屏斥一切玩好,应 天以实。”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官严用和切谏,报闻。帝从中官瞿敏言,命市 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执奏,不从吾德复偕已上疏曰:“伏睹 登极诏书,罢采办,蠲加派,且云‘各监局以缺乏为名,移文苛取,及所司阿附奉 行者,言官即时论奏,治以重典’,海内闻之,欢若更生。比者左右近习,干请纷纭
买玉市珠,传佔数下。人情惶骇,威成谓诏书不信,无所适从。迩时府库久虚,民 生困瘁,司度支者日夕忧危。陛下奈何以玩奸故,费款十万赀乎!崔敏等献谄营私, 罪不可宥。乞亟谴斥,以全诏书大信。”帝震怒,杖已百,锢刑部狱,斥吾德为民。 神宗嗣位起吾德兵科。万历元年进右给事中。张居正柄国谏官言事必先请 吾德独不往。未几,争成国公朱希忠赠定襄王爵,益忤居正。及慈宁宫后室灾吾 德力争出为饶州知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坐德部下 失盗滴马邑典史御史又劾其莅饶时违制讲学,用库金市学田,遂除名为民。居正 死,荐起思州推官,移宝庆同知,皆以亲老不赴。后终湖广佥事 (节选自《明史·陈吾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 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B.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盜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 获/居正客操江都徊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C.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 获/居正客操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D.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通之南京/ 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朔,月初之名也,又称“新月”,指农(夏)历每月初一。朔日的前一天称 晦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最高长官是户部侍 郎。 C.诏书,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 称。 D劾这里指检举揭发罪状;又可指审理、判决,如《说文》:“劾,法有辜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吾德借助天象,及时劝谏皇帝。隆庆三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后又出现月 食,陈吾德认为年初日月并食,是上天的大灾,皇上应当摒弃一切玩物嗜好。 B.陈吾德心系百姓,忧虑府库虚空。百姓困顿不堪,负责财政支出者整日担忧 危局,陈吾德建议皇帝不要耽于玩物,耗费资财,应谴责呵斥敏等人 C.陈吾德敢于直谏以致触怒皇帝。他认为皇帝的登基诏书令国人欢欣鼓舞 而皇帝听从侍从购买金玉珠宝的建议,有不讲信用之嫌,引得皇帝暴怒 D.陈吾德为人正直,不惧强权势力。张居正掌权时,谏官论事必先请示他唯独 陈吾德不去,后因争辨朱希忠被赠封定襄于爵号事,更加违逆张居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5分) (2)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倩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买玉市珠,传怗数下。人情惶骇,威成谓诏书不信,无所适从。迩时府库久虚,民 生困瘁,司度支者日夕忧危。陛下奈何以玩奷故,费歡十万赀乎!崔敏等献谄营私, 罪不可宥。乞亟谴斥,以全诏书大信。”帝震怒,杖已百,锢刑部狱,斥吾德为民。 神宗嗣位,起吾德兵科。万历元年,进右给事中。张居正柄国,谏官言事必先请, 吾德独不往。未几,争成国公朱希忠赠定襄王爵,益忤居正。及慈宁宫后室灾吾 德力争出为饶州知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坐德部下 失盗滴马邑典史御史又劾其莅饶时违制讲学,用库金市学田,遂除名为民。居正 死,荐起思州推官,移宝庆同知,皆以亲老不赴。后终湖广佥事。 (节选自《明史·陈吾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 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B.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盜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 获/居正客操江都徊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C.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 获/居正客操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D.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通之南京/ 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朔,月初之名也,又称“新月”,指农(夏)历每月初一。朔日的前一天称 “晦”。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最高长官是户部侍 郎。 C.诏书,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 称。 D.劾,这里指检举揭发罪状;又可指审理、判决,如《说文》:“劾,法有辜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吾德借助天象,及时劝谏皇帝。隆庆三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后又出现月 食,陈吾德认为年初日月并食,是上天的大灾,皇上应当摒弃一切玩物嗜好。 B.陈吾德心系百姓,忧虑府库虚空。百姓困顿不堪,负责财政支出者整日担忧 危局,陈吾德建议皇帝不要耽于玩物,耗费资财,应谴责呵斥敏等人 C.陈吾德敢于直谏,以致触怒皇帝。他认为皇帝的登基诏书令国人欢欣鼓舞, 而皇帝听从侍从购买金玉珠宝的建议,有不讲信用之嫌,引得皇帝暴怒。 D.陈吾德为人正直,不惧强权势力。张居正掌权时,谏官论事必先请示他,唯独 陈吾德不去,后因争辩朱希忠被赠封定襄于爵号事,更加违逆张居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5 分) (2)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倩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