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天人统一”的思想有多种叫法:天人和谐,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等等,是讲 人类在大自然里面生存发展,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是个统一体,彼此之间不是隔绝 的,而是相通相依、息息相关的。这个思想在传统文化里面派生了许多的理念和 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顺应天时。中国传统文化里从来不讲征服自然,相 反非常重视顺应天时。当然,我们也有人定胜天的思想。人定胜天是天的第二种 含义,指的是天意。顺应天时的思想在诸多方面都对行为有主导作用。 ②周代官僚机构是按照天时来设置的,设置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 秋官、冬官。天官是管官吏的升迁、调配、任命;因为在奴隶社会,做官的是高 高在上的,就好比是天。地官管劳动力调配;因为劳动力是奴隶,在地上,以种 地为主。春官管皇室的祭祀及贵族子弟的培养、教育;因为春天是生发季节,希 望贵族子弟、皇室子弟能够茁壮成长。夏官管军事;因为夏天太阳很暴烈,军事 就是暴力行动。秋官管刑法,秋风扫落叶。冬官管大型建筑,因为春夏秋三季都 要种地,挖河、修堤、造城墙、挖墓等等都是冬天干的。周代的六官,一直延伸 到清代就是六部,相对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除了官僚机 构的设置以外,还有行政措施。比如说赏罚,赏必春夏,罚必秋冬。过去人判了 死刑,除了斩立决,其他都是关到监牢里秋后问斩。春天要抓农事,要种地,秋 日点兵,直到如今还有这个影子 ③经济更是如此。封建社会的经济主要是农业。农业必须靠天吃饭,事事处处要 讲天时。孟子说过一段话:“不违农时”一一不要失去耕作时机,该种就种,该 收就收,这样就“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不要用密网到池子里捕 捞,鱼鳖吃都吃不完:“斧斤以时入山林”,不要连续不断地去采伐,该封山育 林就封山育林,该采伐就采伐,则“材木不可胜用也”。现在,这段话在全世界 非常走红,因为涉及正确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问题。顺应天时必然要 逻辑地和生态学说、环保学说发生关系,客观上必须起到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 用资源的作用。天人和谐,即现在讲的和谐社会,有一个内容就是要和自然相处 和谐,就是要顺应天时。 ④中国的各种民俗都和天时有关系。民俗里面有节日活动,例如春节。大家都知 道春节是家庭团聚、凝聚家族的日子,大学生、打工的……都回家,所以春运特 别紧张,这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一除旧布新。在旧社会,新年真给人新 的感觉,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满街都贴上对联,新帽子、新衣服、新鞋,新的 时间开始,新的希望来临……一切都是新的。王安石写得好:“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必须要经常更新,要 不然就没有活力了 (选自金开诚《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 1.与“顺应天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顺应天时是“天人统一”的思想在传统文化中所派生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
2015 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天人统一”的思想有多种叫法:天人和谐,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等等,是讲 人类在大自然里面生存发展,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是个统一体,彼此之间不是隔绝 的,而是相通相依、息息相关的。这个思想在传统文化里面派生了许多的理念和 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顺应天时。中国传统文化里从来不讲征服自然,相 反非常重视顺应天时。当然,我们也有人定胜天的思想。人定胜天是天的第二种 含义,指的是天意。顺应天时的思想在诸多方面都对行为有主导作用。 ②周代官僚机构是按照天时来设置的,设置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 秋官、冬官。天官是管官吏的升迁、调配、任命;因为在奴隶社会,做官的是高 高在上的,就好比是天。地官管劳动力调配;因为劳动力是奴隶,在地上,以种 地为主。春官管皇室的祭祀及贵族子弟的培养、教育;因为春天是生发季节,希 望贵族子弟、皇室子弟能够茁壮成长。夏官管军事;因为夏天太阳很暴烈,军事 就是暴力行动。秋官管刑法,秋风扫落叶。冬官管大型建筑,因为春夏秋三季都 要种地,挖河、修堤、造城墙、挖墓等等都是冬天干的。周代的六官,一直延伸 到清代就是六部,相对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除了官僚机 构的设置以外,还有行政措施。比如说赏罚,赏必春夏,罚必秋冬。过去人判了 死刑,除了斩立决,其他都是关到监牢里秋后问斩。春天要抓农事,要种地,秋 日点兵,直到如今还有这个影子。 ③经济更是如此。封建社会的经济主要是农业。农业必须靠天吃饭,事事处处要 讲天时。孟子说过一段话:“不违农时”——不要失去耕作时机,该种就种,该 收就收,这样就“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不要用密网到池子里捕 捞,鱼鳖吃都吃不完;“斧斤以时入山林”,不要连续不断地去采伐,该封山育 林就封山育林,该采伐就采伐,则“材木不可胜用也”。现在,这段话在全世界 非常走红,因为涉及正确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问题。顺应天时必然要 逻辑地和生态学说、环保学说发生关系,客观上必须起到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 用资源的作用。天人和谐,即现在讲的和谐社会,有一个内容就是要和自然相处。 和谐,就是要顺应天时。 ④中国的各种民俗都和天时有关系。民俗里面有节日活动,例如春节。大家都知 道春节是家庭团聚、凝聚家族的日子,大学生、打工的……都回家,所以春运特 别紧张,这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除旧布新。在旧社会,新年真给人新 的感觉,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满街都贴上对联,新帽子、新衣服、新鞋,新的 时间开始,新的希望来临……一切都是新的。王安石写得好:“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必须要经常更新,要 不然就没有活力了。 (选自金开诚《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 1.与“顺应天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顺应天时是“天人统一”的思想在传统文化中所派生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
B.顺应天时的思想与人定胜天的思想并不矛盾,因为两者中“天”的含义不同。 C.顺应天时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在很多方面都对行为产生主导作用。 D.顺应天时就是要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做到天人和谐、社会和谐。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②段从“天人统一”思想的名称和内涵人手,揭示顺应天时的思想的来源, 进而论述它在官僚机构设置以及行政措施方面的影响。 B.第③段引用孟子的言论论述顺应天时的思想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揭示它与生 态学说、环保学说的联系,指出它与和谐社会本质相同。 C.第④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述中国的各神民俗与天时的密切关系,着重 揭示春节的丰富内涵,并把它与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 D.全文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简述“天人统一”的思想,引出顺应天时的思 想;再从不同方面具体论述其影响。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人统一”的思想强调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两者是个统一 体,不分彼此,相通相依、息息相关。 B.按照天时来设置官僚机构和施行行政措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惯例,从周朝 到清朝都是如此,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C.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而农业跟天时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顺 应天时的思想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更大。 D.在旧社会,新年真给人新的感觉,是因为顺应天时的思想影响大;如今,年 味变淡了,是因为受人定胜天的思想影响。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 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 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 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 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 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 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 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 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 “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 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 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 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 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 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 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 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 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
B.顺应天时的思想与人定胜天的思想并不矛盾,因为两者中“天”的含义不同。 C.顺应天时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在很多方面都对行为产生主导作用。 D.顺应天时就是要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做到天人和谐、社会和谐。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①②段从“天人统一”思想的名称和内涵人手,揭示顺应天时的思想的来源, 进而论述它在官僚机构设置以及行政措施方面的影响。 B.第③段引用孟子的言论论述顺应天时的思想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揭示它与生 态学说、环保学说的联系,指出它与和谐社会本质相同。 C.第④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述中国的各神民俗与天时的密切关系,着重 揭示春节的丰富内涵,并把它与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 D.全文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简述“天人统一”的思想,引出顺应天时的思 想;再从不同方面具体论述其影响。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天人统一”的思想强调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两者是个统一 体,不分彼此,相通相依、息息相关。 B.按照天时来设置官僚机构和施行行政措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惯例,从周朝 到清朝都是如此,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C.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而农业跟天时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顺 应天时的思想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更大。 D.在旧社会,新年真给人新的感觉,是因为顺应天时的思想影响大;如今,年 味变淡了,是因为受人定胜天的思想影响。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 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 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 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 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 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 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 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 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 “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 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 “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 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 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 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 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 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 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
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 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 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 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 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 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 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是逆上指指:旨意 B.迷国罔上罔:欺骗 C.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存:珍藏 D.加以年老被病被:遭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奏当上,宜何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议者皆日宜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是时之变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务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 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B.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 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 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 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7.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5分)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 故主哉?(5分) 译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之零陵郡次新亭 [南朝]范云 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己 [注]①这首诗是范云从建业(今南京)出发,赴任零陵内史(今湖南零陵)途中 止宿新亭(今南京市南)时写的。②沧:苍。水色青苍,所以流水称“沧流” 8.“浮”、。起”二字写景传神。请予以赏析。(4分) 9.结尾二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 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 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 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 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 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 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由是逆上指 指:旨意 B.迷国罔上 罔:欺骗 C.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 存:珍藏 D.加以年老被病 被:遭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今奏当上,宜何从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议者皆日宜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是时之变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务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 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B.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 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 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 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7.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5 分) 译: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 故主哉?(5 分) 译: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之零陵郡次新亭① [南朝]范云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②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注]①这首诗是范云从建业(今南京)出发,赴任零陵内史(今湖南零陵)途中 止宿新亭(今南京市南)时写的。②沧:苍。水色青苍,所以流水称“沧流”。 8.“浮”、。起”二字写景传神。请予以赏析。(4 分) 答: 9.结尾二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①,②。③,④。⑤,⑥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乙:①,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③开荒南野际,。(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④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⑤,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⑥,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最美的人 刘国星 ①草原变成矿山,毕力格老汉仗着开矿占地给的钱,在城里买房住下,也成了城 里人。在草原上他日日和牛马羊驼为伍,没觉着噪;现在和他为伍的是乌泱乌泱 的人群,他却找不到自己,不知道咋活了?六神无主的。还好,在城里左蜜右蜜, 他总算找到位置安顿下来。早晨打拳、舞剑、遛鸟,路边小摊吃根油条,喝碗豆 浆,算作早餐。再观观人家下棋、打牌,就到了中午。回家吃完饭,眯一会儿, 去打门球。晚上回来看新闻,喝二两小酒,一天也就过去了。 ②一天两天地走下来,毕力格老汉觉得总算适应了。具体表现是拳术剑术有进步, 跟他相熟的老孙头说,照这样练下去,年底就能和他过过招了。笼子中的百灵子 也让他侍候得很欢实,上蹿下跳叽叽喳喳。 ③生活有感觉,动静有致。毕力格老汉觉得日子有点日子的样了 ④那天早晨,毕力格老汉带着行头,提着鸟笼,一路小跑向公园赶去。路上却被 个包绊个跟头。他坐在地上,打开皮包一看,好家伙,里面全是一捆一捆的百 元大钞。路上也有晨练的,三三两两从他身边跑过去,好像跌倒的毕力格并不存 在。毕力格老汉大喊,谁的钱包?谁丢的钱包?立即涌上许多人,伸手呼应,我 的,我的。为首的中年男子西裝革履,喊毕力格为爷爷,说他去街角停车场开车 包就落在地上了。一个满头红发的女子尖着嗓子说,包是我的,我骑申瓶车,接 个电话,包就失落了。妈的,还有理吗?老子的包谁敢抢,谁抢,让他自刀子进 去,红刀子出来。一壮汉左冲右撞,右臂上的猛虎龇牙咧嘴。毕力格老汉一时难 决,手里的包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人声鼎沸。突然国外喊一声,闪开闪开,电视 台来人了。一个扛着摄像机,穿马甲留长发的男子走进来,大声喊,包是谁的? 是谁的?人群齐应,我的我的。长发男子打开摄像机,画面里出现了长发男子 拿着那个包,放在马路上。长发男子对着镜头说,市民朋友们,今天是第三天了, 我们还在寻找最美的人。我们寻找得很艰辛,但我们还在寻找。有谁面对金钱不 我想那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最美的人 ⑤切!人群水样地退入街道,毕力格老汉也发现,人流也挟走了他的百灵子。毕 力格老汉叫一声,四处寻找。长发男子却一把拉住他,大爷,你不能走啊!化完 妆的女主播迎上前,把话筒转向毕力格。大爷,你就是我们寻找到的最美的人 你能说说,你捡钱包,当时咋想的吗?毕力格老汉说,咋想?没咋想!明显的理
答: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 分) 甲: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乙:① ,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深追先帝遗诏。 (诸葛亮《出师表》) ③开荒南野际,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④位卑则足羞, 。 (韩愈《师说》) ⑤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⑥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最美的人 刘国星 ①草原变成矿山,毕力格老汉仗着开矿占地给的钱,在城里买房住下,也成了城 里人。在草原上他日日和牛马羊驼为伍,没觉着噪;现在和他为伍的是乌泱乌泱 的人群,他却找不到自己,不知道咋活了?六神无主的。还好,在城里左蹓右蹓, 他总算找到位置安顿下来。早晨打拳、舞剑、遛鸟,路边小摊吃根油条,喝碗豆 浆,算作早餐。再观观人家下棋、打牌,就到了中午。回家吃完饭,眯一会儿, 去打门球。晚上回来看新闻,喝二两小酒,一天也就过去了。 ②一天两天地走下来,毕力格老汉觉得总算适应了。具体表现是拳术剑术有进步, 跟他相熟的老孙头说,照这样练下去,年底就能和他过过招了。笼子中的百灵子 也让他侍候得很欢实,上蹿下跳叽叽喳喳。 ③生活有感觉,动静有致。毕力格老汉觉得日子有点日子的样了。 ④那天早晨,毕力格老汉带着行头,提着鸟笼,一路小跑向公园赶去。路上却被 一个包绊个跟头。他坐在地上,打开皮包一看,好家伙,里面全是一捆一捆的百 元大钞。路上也有晨练的,三三两两从他身边跑过去,好像跌倒的毕力格并不存 在。毕力格老汉大喊,谁的钱包?谁丢的钱包?立即涌上许多人,伸手呼应,我 的,我的。为首的中年男子西装革履,喊毕力格为爷爷,说他去街角停车场开车, 包就落在地上了。一个满头红发的女子尖着嗓子说,包是我的,我骑电瓶车,接 个电话,包就失落了。妈的,还有理吗?老子的包谁敢抢,谁抢,让他白刀子进 去,红刀子出来。一壮汉左冲右撞,右臂上的猛虎龇牙咧嘴。毕力格老汉一时难 决,手里的包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人声鼎沸。突然国外喊一声,闪开闪开,电视 台来人了。一个扛着摄像机,穿马甲留长发的男子走进来,大声喊,包是谁的? 是谁的?人群齐应,我的我的。长发男子打开摄像机,画面里出现了长发男子, 拿着那个包,放在马路上。长发男子对着镜头说,市民朋友们,今天是第三天了, 我们还在寻找最美的人。我们寻找得很艰辛,但我们还在寻找。有谁面对金钱不 动心?我想那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最美的人…… ⑤切!人群水样地退入街道,毕力格老汉也发现,人流也挟走了他的百灵子。毕 力格老汉叫一声,四处寻找。长发男子却一把拉住他,大爷,你不能走啊!化完 妆的女主播迎上前,把话筒转向毕力格。大爷,你就是我们寻找到的最美的人。 你能说说,你捡钱包,当时咋想的吗?毕力格老汉说,咋想?没咋想!明显的理
在那搁着呢,不是咱的东西咱不要。女主播立即兴奋地对着镜头说,这座城市最 美的人,大爷真是受之无愧,他的行动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切。好思想早就铸 造了他的好行动,甚至想都不想,下意识就行动了……长发男子几个人啪啪地鼓 起掌来。采访结束,长发男子还留下毕力格老汉的电话号码,说有事再联系。 ⑥一大早,毕力格老汉闷闷不乐,百灵子丢了,没心思打拳舞剑,早餐也仅喝了 碗豆浆,就折回家。中午老孙头打来电话,说下午去打门球。毕力格老汉说不 去了,血压有点高。老孙头说,那就赶紧吃药,开了口子,就不好办喽!毕力格 老汉心里一暖,说:谢谢,谢谢 ⑦第二天一大早,毕力格老汉带着行头,来到公园。老头老太太们早就练开了。 毕力格老汉挨着老孙头,也一拳一脚地比划着。谁知,老孙头看见他,却转身提 着鸟笼走开了。毕力格老汉吃完早餐,去看人家打牌、下棋,里面的怪话也让他 心里不踏实,算哪瓣蒜呢,脱了裤子都一样,还最美的人,嘿嘿嘿嘿!毕力格老 汉最后问老孙头咋回事?老孙头说,你美呀,你好呀。出那个风头干啥?我们都 向你学习。你模心窝子说,你是不是我罩着呢!还最美的人?毕力格老汉说,是 电视台做的。老孙头更来气了,你骗谁?电视台录讲话,旁边都有举稿子的,你 以为我们不知道啊? ⑧毕力格老汉回到家,一阵铃声响起来,他惊得一哆嗦,电话是长发男子打来的, 说要做期节目,是专访,深挖一下子大爷生活的点点滴滴。没等他说完,毕力格 老汉就挂了手机 ⑨第三天凌晨,毕力格老汉没有去公园,他窝在被子里,眼盯天花板,呆若木鸡。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 11.第④段面线的语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简要分析毕力格老汉的性格特点。(6分) 答 13.文中的对比手法运用非常成功。请举出两例加以赏析。(6分) 答 1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从两个方面谈 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赝品(yin)绮丽(qi)弱不禁风(jn)瞠目结舌( cheng) B.按捺(ndi)内讧(hong)半身不遂(su)殒身不恤(x) C.忖度(duo)渣滓(zi)获益匪浅(fdi)病人膏肓( muang) D.稼穑(se)熟稔(rn)踽踽独行(j)沁人心脾(qin)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缅怀煞有介事旁征博引焕然一新 B.编辑独当一面对簿公堂改弦更章 C.暮霭筚路蓝缕赔理道歉变幻莫测 D.发韧举一返三前倨后恭雷厉风行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那搁着呢,不是咱的东西咱不要。女主播立即兴奋地对着镜头说,这座城市最 美的人,大爷真是受之无愧,他的行动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切。好思想早就铸 造了他的好行动,甚至想都不想,下意识就行动了……长发男子几个人啪啪地鼓 起掌来。采访结束,长发男子还留下毕力格老汉的电话号码,说有事再联系。 ⑥一大早,毕力格老汉闷闷不乐,百灵子丢了,没心思打拳舞剑,早餐也仅喝了 一碗豆浆,就折回家。中午老孙头打来电话,说下午去打门球。毕力格老汉说不 去了,血压有点高。老孙头说,那就赶紧吃药,开了口子,就不好办喽!毕力格 老汉心里一暖,说:谢谢,谢谢。 ⑦第二天一大早,毕力格老汉带着行头,来到公园。老头老太太们早就练开了。 毕力格老汉挨着老孙头,也一拳一脚地比划着。谁知,老孙头看见他,却转身提 着鸟笼走开了。毕力格老汉吃完早餐,去看人家打牌、下棋,里面的怪话也让他 心里不踏实,算哪瓣蒜呢,脱了裤子都一样,还最美的人,嘿嘿嘿嘿!毕力格老 汉最后问老孙头咋回事?老孙头说,你美呀,你好呀。出那个风头干啥?我们都 向你学习。你模心窝子说,你是不是我罩着呢!还最美的人?毕力格老汉说,是 电视台做的。老孙头更来气了,你骗谁?电视台录讲话,旁边都有举稿子的,你 以为我们不知道啊? ⑧毕力格老汉回到家,一阵铃声响起来,他惊得一哆嗦,电话是长发男子打来的, 说要做期节目,是专访,深挖一下子大爷生活的点点滴滴。没等他说完,毕力格 老汉就挂了手机。 ⑨第三天凌晨,毕力格老汉没有去公园,他窝在被子里,眼盯天花板,呆若木鸡。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 年) 11.第④段面线的语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12.简要分析毕力格老汉的性格特点。(6 分) 答: 13.文中的对比手法运用非常成功。请举出两例加以赏析。(6 分) 答: 14.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从两个方面谈 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赝品(yìn) 绮丽(qǐ) 弱不禁风(jīn) 瞠目结舌(chēng) B.按捺(nài) 内讧(hòng) 半身不遂(suí) 殒身不恤(xù) C.忖度(duó) 渣滓(zǐ) 获益匪浅(fěi) 病人膏肓(muáng) D.稼穑(sè) 熟稔(rěn) 踽踽独行(jǔ) 沁人心脾(qìn)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 A.缅怀 煞有介事 旁征博引 焕然一新 B.编辑 独当一面 对簿公堂 改弦更章 C.暮霭 筚路蓝缕 赔理道歉 变幻莫测 D.发韧 举一返三 前倨后恭 雷厉风行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