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试卷综述】 纵观二模试卷,题目的命制基本上是严格依据了新颁布的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 的要求,淮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 较为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 度接近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注重基础考查,试卷结构稳中有变,涉及了诸多热点,也体 现了今年考纲和我省《考试说明》中的细微变化。如文言文不论从文本的选择上,还是考点 的设置(人物性格分析取代了虚词),既体现了安徽卷会将被全国卷取代的发展趋势以及今 年考试说明中例证性试题的变化,更体现命题人的一些看法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讲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随着人推理和预见能 力的提高,个体很快就会从经验中学到:假如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通常今后他也会 反过来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出于这种低水平动机,他可能会习得助人的习性。同时这种表 现仁慈行为的习性也会强化其同情心,而同情心是仁慈行为的原动力。这种习性在许多代以 后可以经过遗传而获得。” ②当然,上面的最后一句话其实是错误的。我们现在知道,父母其实是通过教导或者示 范而不是通过基因,将习性传承给子女的。事实上,任何生活经验都不会影响基因的传递。 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严格形式上讲,它最美妙的地方在于没有规定说后天习得的特性 也是会遗传的,而在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中对这一点则是有要求的。达尔 文发现了这一美妙性,并重点强调了其理论的这一方面。但是他仍然希望可以借助更多的两 可的技巧来解决让人费解的问题,例如道德情操的起源问题,特别是当他老了之后
2015 届淮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试卷综述】 纵观二模试卷,题目的命制基本上是严格依据了新颁布的 2015 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 的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 较为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 度接近 2014 年高考语文试卷。注重基础考查,试卷结构稳中有变,涉及了诸多热点,也体 现了今年考纲和我省《考试说明》中的细微变化。如文言文不论从文本的选择上,还是考点 的设置(人物性格分析取代了虚词),既体现了安徽卷会将被全国卷取代的发展趋势以及今 年考试说明中例证性试题的变化,更体现命题人的一些看法。 第Ⅰ卷 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讲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随着人推理和预见能 力的提高,个体很快就会从经验中学到:假如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通常今后他也会 反过来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出于这种低水平动机,他可能会习得助人的习性。同时这种表 现仁慈行为的习性也会强化其同情心,而同情心是仁慈行为的原动力。这种习性在许多代以 后可以经过遗传而获得。” ②当然,上面的最后一句话其实是错误的。我们现在知道,父母其实是通过教导或者示 范而不是通过基因,将习性传承给子女的。事实上,任何生活经验都不会影响基因的传递。 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严格形式上讲,它最美妙的地方在于没有规定说后天习得的特性 也是会遗传的,而在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中对这一点则是有要求的。达尔 文发现了这一美妙性,并重点强调了其理论的这一方面。但是他仍然希望可以借助更多的两 可的技巧来解决让人费解的问题,例如道德情操的起源问题,特别是当他老了之后
③1966年,乔治威廉姆斯提出了一个方法使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更 有用,即,不仅去掉最后一句,也去掉关于“”推理”和“预见”及“习得”的部分。在《适 应与自然选择》书中威廉姆斯回想起达尔文对岀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 写到:“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有意识的动机需要被纳入进来。很显然,如果自然选择青睐助 人这一行为,那帮助他人之后就有可能反过来获得他人的帮助。但是帮助行为的施予者或接 受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明显了。”他接着说:“简单地讲,如果个体放大他友善的 面,减小他的敌对性,那么他就享有进化上的优势,自然选择青睐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 系最优化的性格。 ④威廉姆斯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达尔文无疑明白,并且在其他环境中也有强调)就是 我们曾经遇到过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常常不是通过有意识地计算来完成进化的逻辑的 而是跟着感觉走。在这种情况下,威廉姆斯建议将同情和感激纳入感觉的范畴。感激可以使 人回报他人而不用太多地考虑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有时如果对某类人同情的反应更强烈 —例如对那些我们非常感激的人——这种同情的感觉又会使我们不顾事实而去回报别人 的帮助。 ⑤威廉姆斯简洁的推测被特里弗斯转变成一个成熟的理论。在1971年,正好是达尔文 在《人类的由来》中提及互利主义的100年以后,特里弗斯在《生物学季刊》上发表了 篇名为《互利主义的进化》的文章。在文章的摘要中他写道:“友情、厌恶、道德攻击、感 激、同情、信任、怀疑、可信赖性、羞愧等各种感觉以及一些形式的不诚实和虚伪可以被解 释为调节互利系统而进行的重要的适应。”今天,距这份很有勇气的声明发表已有40多年 了,仍然有多样的且仍在成长壮大的证据主体来证实它 (选自罗伯特·赖特《道德动物》,周晓林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威廉姆斯观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威廉姆斯同意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并将之更加完善
③1966 年,乔治·威廉姆斯提出了一个方法使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更 有用,即,不仅去掉最后一句,也去掉关于“推理”和“预见”及“习得”的部分。在《适 应与自然选择》一书中,威廉姆斯回想起达尔文对出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 写到:“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有意识的动机需要被纳入进来。很显然,如果自然选择青睐助 人这一行为,那帮助他人之后就有可能反过来获得他人的帮助。但是帮助行为的施予者或接 受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明显了。”他接着说:“简单地讲,如果个体放大他友善的 一面,减小他的敌对性,那么他就享有进化上的优势,自然选择青睐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 系最优化的性格。” ④威廉姆斯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达尔文无疑明白,并且在其他环境中也有强调)就是 我们曾经遇到过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常常不是通过有意识地计算来完成进化的逻辑的, 而是跟着感觉走。在这种情况下,威廉姆斯建议将同情和感激纳入感觉的范畴。感激可以使 人回报他人而不用太多地考虑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有时如果对某类人同情的反应更强烈 ——例如对那些我们非常感激的人——这种同情的感觉又会使我们不顾事实而去回报别人 的帮助。 ⑤威廉姆斯简洁的推测被特里弗斯转变成一个成熟的理论。在 1971 年,正好是达尔文 在《人类的由来》中提及互利主义的 100 年以后,特里弗斯在《生物学季刊》上发表了一 篇名为《互利主义的进化》的文章。在文章的摘要中他写道:“友情、厌恶、道德攻击、感 激、同情、信任、怀疑、可信赖性、羞愧等各种感觉以及一些形式的不诚实和虚伪可以被解 释为调节互利系统而进行的重要的适应。”今天,距这份很有勇气的声明发表已有 40 多年 了,仍然有多样的且仍在成长壮大的证据主体来证实它。 (选自罗伯特·赖特《道德动物》,周晓林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威廉姆斯观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威廉姆斯同意达尔文关于相互支持的进化价值的思索,并将之更加完善
B.如果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他的同伴今后也会反过来帮助他,这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C.自然选择青睐个体放大他友善的一面,减小他的敌对性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最 优化的性格 D.同情的感觉可以使我们在面对那些我们非常感激的人时,不顾事实地回报别人的帮 助,因为这是应该而且有益的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项,“同意”不准确,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说明威廉姆斯并不完全同意 达尔文的观点:B项,原文中的表述为“有可能”:D项,错在“应该而且有益”,原文中 同情是一种感觉,不是有意识地计算的,“而是跟着感觉走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引用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中的一段话,介绍了达尔文对人类互利行为的认识, 从而引出本文的话题 B.②段中,作者指出①段中达尔文认为习性在许多代以后会被继承的这一观点是错误 的,与之后三段形成先破后立的论证关系 C.③④两段介绍了威廉姆斯关于相互支持的认识,他对①段中达尔文的观点进行修改, 认为相互支持常常不是一种通过有意识地计算来完成的进化,而是人在跟着感觉走的结果。 D.⑤段中,特里弗斯在达尔文提及互利主义的100年后,将威廉姆斯的观点转变成 个完全区别于达尔文观点的成熟的理论。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 综合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完全区别于”过于绝对,特里弗斯的理论也提到了同情在互利中的作用 并不是与达尔文完全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认为,人可以根据生活经验,预见自己如果帮助同伴,自己也可能会在今后 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从而习得助人习性。因此这种习性并不是遗传得来的。 B.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认为后天习得的特性也是会遗传的。 C.威廉姆斯认为,个体在帮助别人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得到回报,只是出于自身 的同情和感激。 D.文中虽然威廉姆斯不认可达尔文对出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但他 和达尔文都强调了同情和感激在互利行为中的重要性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 综合)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项,“因此这种习性并不是遗传得来的”错,第①段后面,达尔文认为 习性在很多代后是可以经遗传而获得的;C项,“只是出于自身的同情和感激”过于绝对
B.如果一个人帮助了他的同伴,那么他的同伴今后也会反过来帮助他,这是自然选择 的结果。 C.自然选择青睐个体放大他友善的一面,减小他的敌对性这种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最 优化的性格。 D.同情的感觉可以使我们在面对那些我们非常感激的人时,不顾事实地回报别人的帮 助,因为这是应该而且有益的。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 项,“同意”不准确,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话说明威廉姆斯并不完全同意 达尔文的观点;B 项,原文中的表述为“有可能”;D 项,错在“应该而且有益”,原文中 同情是一种感觉,不是有意识地计算的,“而是跟着感觉走”。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①段引用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中的一段话,介绍了达尔文对人类互利行为的认识, 从而引出本文的话题。 B.②段中,作者指出①段中达尔文认为习性在许多代以后会被继承的这一观点是错误 的,与之后三段形成先破后立的论证关系。 C.③④两段介绍了威廉姆斯关于相互支持的认识,他对①段中达尔文的观点进行修改, 认为相互支持常常不是一种通过有意识地计算来完成的进化,而是人在跟着感觉走的结果。 D.⑤段中,特里弗斯在达尔文提及互利主义的 100 年后,将威廉姆斯的观点转变成一 个完全区别于达尔文观点的成熟的理论。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 综合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完全区别于”过于绝对,特里弗斯的理论也提到了同情在互利中的作用, 并不是与达尔文完全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达尔文认为,人可以根据生活经验,预见自己如果帮助同伴,自己也可能会在今后 得到这个同伴的帮助,从而习得助人习性。因此这种习性并不是遗传得来的。 B.让·巴提斯特·拉马克等先前的进化理论认为后天习得的特性也是会遗传的。 C.威廉姆斯认为,个体在帮助别人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得到回报,只是出于自身 的同情和感激。 D.文中虽然威廉姆斯不认可达尔文对出于期望回报的助人的“低动机”的偏爱,但他 和达尔文都强调了同情和感激在互利行为中的重要性。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 综合)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A 项,“因此这种习性并不是遗传得来的”错,第①段后面,达尔文认为 习性在很多代后是可以经遗传而获得的; C 项,“只是出于自身的同情和感激”过于绝对
原文是“但是帮助行为的施予者或接受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明显了”;D项,达尔 文的观点见第①段,他没有提到“感激” 【试题述评】从命题的角度看,本大题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较好,题目知识点的考查、设问 形式与2014年安徽卷前两题一样,第3题不一样,难度也基本一致。但选项的编制、选项 的字数与安徽卷的要求有差别。作为高考试卷的第一大题,该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该 题不仅考查读懂文本的能力,更侧重于细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具备细致辨析的能力,在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玩的就是“文字游戏”。建议考生一开考不要先做该大题,更不要超过 12分钟的时间。“两读一比对”,语感及阅读能力好的考生不妨就“跟着感觉走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石煕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周显德中,进土登第。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宋初,太宗以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制,辟为掌书记。及尹京邑,表为开封府推官。授右拾 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太宗即位,复以左补阙召 同知贡举。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召还,擢为兵部员外郎,领枢密直学土。未 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太平兴国四年,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还,迁刑部侍郎。五年,拜户部 尚书、枢密使,以病足在告,寝疾久之未愈。八年,上表求解职,诏加慰抚,授尚书右仆射。 九年,卒,年五十七。赠侍中,谥元懿。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适当 委用,而奄忽至此,深为可惜。国朝大臣谢事而卒,车驾临视者,唯煕载焉 熙载性忠实,遇事尽言,是非好恶,无所顾避。人有善,即推荐之,时论称其长者。初 微时,为养负米。尝行嵩阳道中,遇一叟,熟视熙载日:“真人将兴,子当居辅弼之位。“言 讫不见。及居太宗幕下,颇尽诚节。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俄遘疾不起。 熙载事继母牛氏以孝闻。弟熙导,牛氏前夫子,随母归石氏。以熙载故,奏补殿直。从弟熙 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土第,熙载抚之如一。熙载卒时,子中孚、中立皆幼,熙政患熙导以 异姓居己上,乃诈传上旨,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有司归罪熙导,上召问中孚、中立, 令有司再鞫得实。熙导还本姓,熙政坐除名。上素知煕载以母故育煕导甚厚,虽令还宗,而
原文是“但是帮助行为的施予者或接受者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明显了”;D 项,达尔 文的观点见第①段,他没有提到“感激”。 【试题述评】从命题的角度看,本大题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较好,题目知识点的考查、设问 形式与 2014 年安徽卷前两题一样,第 3 题不一样,难度也基本一致。但选项的编制、选项 的字数与安徽卷的要求有差别。作为高考试卷的第一大题,该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该 题不仅考查读懂文本的能力,更侧重于细读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具备细致辨析的能力,在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玩的就是“文字游戏”。建议考生一开考不要先做该大题,更不要超过 12 分钟的时间。“两读一比对”,语感及阅读能力好的考生不妨就“跟着感觉走”。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石熙载,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周显德中,进士登第。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宋初,太宗以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制,辟为掌书记。及尹京邑,表为开封府推官。授右拾 遗,迁左补阙。丁艰,将起复,以谗出为忠武、崇义二军掌书记。太宗即位,复以左补阙召, 同知贡举。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召还,擢为兵部员外郎,领枢密直学士。未 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太平兴国四年,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还,迁刑部侍郎。五年,拜户部 尚书、枢密使,以病足在告,寝疾久之未愈。八年,上表求解职,诏加慰抚,授尚书右仆射。 九年,卒,年五十七。赠侍中,谥元懿。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适当 委用,而奄忽至此,深为可惜。国朝大臣谢事而卒,车驾临视者,唯熙载焉。 熙载性忠实,遇事尽言,是非好恶,无所顾避。人有善,即推荐之,时论称其长者。初, 微时,为养负米。尝行嵩阳道中,遇一叟,熟视熙载曰:“真人将兴,子当居辅弼之位。“言 讫不见。及居太宗幕下,颇尽诚节。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俄遘疾不起。 熙载事继母牛氏以孝闻。弟熙导,牛氏前夫子,随母归石氏。以熙载故,奏补殿直。从弟熙 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熙载抚之如一。熙载卒时,子中孚、中立皆幼,熙政患熙导以 异姓居己上,乃诈传上旨,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有司归罪熙导,上召问中孚、中立, 令有司再鞫得实。熙导还本姓,熙政坐除名。上素知熙载以母故育熙导甚厚,虽令还宗,而
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子中立,性疏旷,好谐谑,人不以为怒。以父荫初补西头供奉 官,后五年,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 陈越相厚善。校雠秘书,凡更中立者,人皆传之。中立喜实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 初,家产岁入百万钱,末年费几尽。帝闻其病,赐白金三百两。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知:主管 B.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籍:没收入官 C.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鞫:审问 D.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爱:喜欢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 解)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注意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A、知:主持,管理。“知”后面跟地名 时,通常翻译为“担任……知州”或“管理主持……的政事”:B、籍:没收入官:C、鞫 审问,拷问;D、爱:吝啬,舍不得。《过秦论》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 士”,《六国论》有“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熙载深得太宗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②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③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 ④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 ⑤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 ⑥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⑤⑥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是说石熙载品行才能, ⑥是说石熙载弟弟的事情,用排除法可知选C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不夺其官,复以财产量给之。子中立,性疏旷,好谐谑,人不以为怒。以父荫初补西头供奉 官,后五年,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擢直集贤院,与李宗谔、杨亿、刘筠、 陈越相厚善。校雠秘书,凡更中立者,人皆传之。中立喜实客,客至必与饮酒,醉乃得去。 初,家产岁入百万钱,末年费几尽。帝闻其病,赐白金三百两。既死,其家至不能办丧。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梅山洞蛮屡为寇,以熙载知潭州 知:主管 B.令己籍熙导家财,由是交讼 籍:没收入官 C.上召问中孚、中立,令有司再鞫得实。 鞫:审问 D.改光禄寺丞。家财悉推与诸父,无所爱 爱:喜欢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 解)。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注意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A、知:主持,管理。“知”后面跟地名 时,通常翻译为“担任……知州”或“管理主持 ……的政事”;B、籍:没收入官;C、鞫: 审问,拷问; D、爱:吝啬,舍不得。《过秦论》有“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 士”,《六国论》有“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熙载深得太宗器重的一组是( )。(3 分) ①疏俊有量,居家严谨,有礼法。 ②未几,签书枢密院事,诏赐官第一区 ③亲征河东,以给事中充枢密副使从行 ④上为悲叹累日,且谓其事君之心,纯正无他 ⑤典枢务日,上眷注甚笃,方将倚以为相 ⑥从弟熙古、幼弟熙政,皆登进士第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⑤⑥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理解)。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是说石熙载品行才能, ⑥是说石熙载弟弟的事情,用排除法可知选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