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奉贤区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完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由于“食洋不化”,晦涩、繁琐而又不知所云的文字在当代中国美术理论中泛 滥成灾。吴冠中以他特有的简洁、锐利和明晰,展示了另一种写作方式和另一种 文风,其核心正是所谓“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吴冠中之提出“风筝不断 线”,质疑“内容决定形式”,为“抽象美”辩护,以及冒天下之大不韪抨击以 笔墨为评鉴绘画的唯一标准……都是他在艺术实践基础上深入思考的结果,“都 是在一定情况下感到非写不可的,不吐不快,嬉笑怒骂,皆是真情流露,几乎忘 却了自身的安危”。由于他所关切的这些问题牵涉当代美术的基本规范和基本价 值,必然引起有关方面的激烈反应。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当时引发轩然大波,被 认为大逆不道的那些主张,早已成为艺术界的常识。时间相隔较近的争论(如关 “笔墨等于零”)有些老人还在耿耿于怀,而新一代美术家却对这一话题感觉 不到任何剌激性,甚夲认为翻来覆去谈 是浪费时间 ②吴冠中的艺术思想以他的创作实践为基础,而他的创作实践又与近数十年中国 社会文化共生。作为一个画家,他的文章有助于对他绘画作品的理解,他的绘画 作品则印证了他理论主张的现实可行性。在研读《石涛画语录》时,他为石涛的 段话所吸引:“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这 些话刚好点明了吴冠中数十年感受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 ③吴冠中论说艺术的文章不是学院派引经据典的“论文”,而是针对当代中国艺 术的现实境况对同行提出的“忠告”。他关于现代绘画的存在理由、艺术的传统 与创新、形式对于绘画的意义等方面的论述,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在掌 握世界艺术潮汛的基础上,立足现代中国,清醒估量当代中国艺术的得失,企求 中国艺术生面新开。由此出发,他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开拓和挺进”大声疾呼 例如他关于在美术创作中“内容决定形式”的质疑和对“形式美”的提倡,(1) 他提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2);他对中国现 代绘画名家的直率评说,(3):他逐字逐句译述《石涛画语录》,(4)……这 些出自艺术实践的见解,包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职业艺术家自己提出问题, 证明是艺术实践自身遇到的迫切问题;而争论的激烈和广泛性(仅以在《美术 上发表的文章计,便有六七十位美学、艺术史论家参加)则表明了问题的重要理 论意义”。在涉及现实问题的时候,吴冠中总是质言无华,以致引起有些人的反 感。如果排除感情因素,把他的这些言论放到现代中国绘画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 审视,就会看到吴冠中在198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界寻求自主性过程中的重要位 置。不能不承认他的主张确实是“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的针砭之言,不 能不承认他直指极左教条的大声疾呼“是破冰之举”。 ④在中国绘画史上,吴冠中的特殊意义是开辟了一条跨越传统程式,融汇中西艺 术的道路。他不以文人画的继承者自居,但在深层艺术观念上却与开创文人画传 统的文人声气相通;他不崇拜传统笔墨程式,但他是当代水墨画家中最能发挥水 墨语言的多样表现性的画家之一,在无所顾忌、无所约束的心态下画出了具有中 国艺术精神,而非传统形式的作品。虽然在中国画圈内有许多人对他的创新实验 心存疑忌,但在圈外人看来,他是极具中国文化风神情趣的现代中国画家。他认 为只有不断发展变化,才谈得上保留传统,将笔墨等同于传统,是“保留文物
2014 学年奉贤区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完成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阅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6 分) ①由于“食洋不化”,晦涩、繁琐而又不知所云的文字在当代中国美术理论中泛 滥成灾。吴冠中以他特有的简洁、锐利和明晰,展示了另一种写作方式和另一种 文风,其核心正是所谓“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吴冠中之提出“风筝不断 线”,质疑“内容决定形式”,为“抽象美”辩护,以及冒天下之大不韪抨击以 笔墨为评鉴绘画的唯一标准……都是他在艺术实践基础上深入思考的结果,“都 是在一定情况下感到非写不可的,不吐不快,嬉笑怒骂,皆是真情流露,几乎忘 却了自身的安危”。由于他所关切的这些问题牵涉当代美术的基本规范和基本价 值,必然引起有关方面的激烈反应。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当时引发轩然大波,被 认为大逆不道的那些主张,早已成为艺术界的常识。时间相隔较近的争论(如关 于“笔墨等于零”)有些老人还在耿耿于怀,而新一代美术家却对这一话题感觉 不到任何刺激性,甚至认为翻来覆去谈“笔墨”是浪费时间。 ②吴冠中的艺术思想以他的创作实践为基础,而他的创作实践又与近数十年中国 社会文化共生。作为一个画家,他的文章有助于对他绘画作品的理解,他的绘画 作品则印证了他理论主张的现实可行性。在研读《石涛画语录》时,他为石涛的 一段话所吸引:“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这 些话刚好点明了吴冠中数十年感受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 ③吴冠中论说艺术的文章不是学院派引经据典的“论文”,而是针对当代中国艺 术的现实境况对同行提出的“忠告”。他关于现代绘画的存在理由、艺术的传统 与创新、形式对于绘画的意义等方面的论述,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在掌 握世界艺术潮汛的基础上,立足现代中国,清醒估量当代中国艺术的得失,企求 中国艺术生面新开。由此出发,他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开拓和挺进”大声疾呼。 例如他关于在美术创作中“内容决定形式”的质疑和对“形式美”的提倡,(1); 他提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2);他对中国现 代绘画名家的直率评说,(3);他逐字逐句译述《石涛画语录》,(4)……这 些出自艺术实践的见解,包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职业艺术家自己提出问题, 证明是艺术实践自身遇到的迫切问题;而争论的激烈和广泛性(仅以在《美术》 上发表的文章计,便有六七十位美学、艺术史论家参加)则表明了问题的重要理 论意义”。在涉及现实问题的时候,吴冠中总是质言无华,以致引起有些人的反 感。如果排除感情因素,把他的这些言论放到现代中国绘画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 审视,就会看到吴冠中在 1980 年代以来中国艺术界寻求自主性过程中的重要位 置。不能不承认他的主张确实是“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的针砭之言,不 能不承认他直指极左教条的大声疾呼“是破冰之举”。 ④在中国绘画史上,吴冠中的特殊意义是开辟了一条跨越传统程式,融汇中西艺 术的道路。他不以文人画的继承者自居,但在深层艺术观念上却与开创文人画传 统的文人声气相通;他不崇拜传统笔墨程式,但他是当代水墨画家中最能发挥水 墨语言的多样表现性的画家之一,在无所顾忌、无所约束的心态下画出了具有中 国艺术精神,而非传统形式的作品。虽然在中国画圈内有许多人对他的创新实验 心存疑忌,但在圈外人看来,他是极具中国文化风神情趣的现代中国画家。他认 为只有不断发展变化,才谈得上保留传统,将笔墨等同于传统,是“保留文物
而非保留传统。“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失足的,是模仿” 但他并没有抛弃传统笔墨的精神。他在传统笔墨形式如皴法之外,对线和点的表 现力做了新的拓展,他创造出了新的水墨画节奏,因此也就拓展了现代观众的审 美趣味。这种新节奏的核心是表现生命的运动。他以自己多样化的实践给后来者 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一不刻意摹古,不刻意追随历史上的大师,也有可能创 作出有十足中国风味的绘画。而我们从来认为离开古代大师创树的规范和程式 我们就会失去艺术的传统精神,失去绘画的民族特性。(有删改) 1.第①段画直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分析第①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3分) 3.推敲作者行文思路,概括第②段的内容(限20字,超过不给分)。(2分) 4根据文意,第③段画线处依次应该填入的是()(3分) ①是针对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的欠缺和中国文人“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的痼疾 ②是针对今天的泥古不化,寄希望于借古开今,重振中国艺术的创造精神 ③是针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图解、说教代替艺术而形成的流弊 ④是针对许多中国画家以技法程式的模仿代替“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 的精神追求 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③②①④ 5.对文章内容分享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对“泥古不化”,“食洋不化”是造成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落后的更关 键原因 B.吴冠中有“笔墨等于零”的说法,意味着在内容和形式之间,他更看重内容的 价值。 C.说吴冠中论说艺术的文章是“忠告”是因为行文质言无华,甚至引起有些人的 反感。 D.吴冠中所跨越的只是传统程式,却依然在传统中获得启发,并不失鲜明的民族 特色 6.1990年5月,新加坡电视台专访并拍摄艺术专题片,介绍时年71岁的当代著 名画家吴冠中,所取名“风筝不断线”,正出自吴冠中本人。请结合选文内容, 对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的理念进行探究。(3分) 二、阅读下午,完成7-12题。(22分) 我吻天使的羽毛 陈奕纯 ①是一排排碎草般的天空呢! ②切割天空的,是一排排密匝匝的水杉树,水杉仿佛是水做的,玉立,不敢呼吸, 太多太多的爱,也难怪她们扬扬其香了。我喜欢仰望这天空,到处充满了碎草的 颜色,很不规则的,从头顶一直漫卷过天边,这景致,像极了旷野上的一块绿翡 翠,令人心疼地从高处摔下来,“啪”,清清亮亮的,摔了个粉碎。刹那间,水 就蔓延开来,一滴 就飞翔开来,一脉一脉,千里万里… ③偶然,偶遇,一个“偶”,孤独,爱别离。想起一首词,叫《幽兰操》,在词 里,韩愈说:“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採而佩,于兰何伤?”他说的是兰,想 那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 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不过此刻,我偶遇的是水杉,柔美可人的江北女子、小小的 水杉罢了。一个书上的美丽故事,一个故事里的细节,我闭上了眼睛一
而非保留传统。“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失足的,是模仿” 但他并没有抛弃传统笔墨的精神。他在传统笔墨形式如皴法之外,对线和点的表 现力做了新的拓展,他创造出了新的水墨画节奏,因此也就拓展了现代观众的审 美趣味。这种新节奏的核心是表现生命的运动。他以自己多样化的实践给后来者 展示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不刻意摹古,不刻意追随历史上的大师,也有可能创 作出有十足中国风味的绘画。而我们从来认为离开古代大师创树的规范和程式, 我们就会失去艺术的传统精神,失去绘画的民族特性。(有删改) 1.第①段画直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分析第①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3 分) 3.推敲作者行文思路,概括第②段的内容(限 20 字,超过不给分)。(2 分) 4.根据文意,第③段画线处依次应该填入的是( )(3 分) ①是针对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的欠缺和中国文人“为贤者讳,为尊者讳”的痼疾 ②是针对今天的泥古不化,寄希望于借古开今,重振中国艺术的创造精神 ③是针对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以图解、说教代替艺术而形成的流弊 ④是针对许多中国画家以技法程式的模仿代替“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 的精神追求 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③②①④ 5.对文章内容分享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相对“泥古不化”,“食洋不化”是造成中国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落后的更关 键原因。 B.吴冠中有“笔墨等于零”的说法,意味着在内容和形式之间,他更看重内容的 价值。 C.说吴冠中论说艺术的文章是“忠告”是因为行文质言无华,甚至引起有些人的 反感。 D.吴冠中所跨越的只是传统程式,却依然在传统中获得启发,并不失鲜明的民族 特色。 6.1990 年 5 月,新加坡电视台专访并拍摄艺术专题片,介绍时年 71 岁的当代著 名画家吴冠中,所取名“风筝不断线”,正出自吴冠中本人。请结合选文内容, 对吴冠中“风筝不断线”的理念进行探究。(3 分) 二、阅读下午,完成 7-12 题。(22 分) 我吻天使的羽毛 陈奕纯 ①是一排排碎草般的天空呢! ②切割天空的,是一排排密匝匝的水杉树,水杉仿佛是水做的,玉立,不敢呼吸, 太多太多的爱,也难怪她们扬扬其香了。我喜欢仰望这天空,到处充满了碎草的 颜色,很不规则的,从头顶一直漫卷过天边,这景致,像极了旷野上的一块绿翡 翠,令人心疼地从高处摔下来,“啪”,清清亮亮的,摔了个粉碎。刹那间,水 就蔓延开来,一滴一滴的,就飞翔开来,一脉一脉,千里万里…… ③偶然,偶遇,一个“偶”,孤独,爱别离。想起一首词,叫《幽兰操》,在词 里,韩愈说:“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採而佩,于兰何伤?”他说的是兰,想 那兰花开时,在远处仍能闻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没有人采摘兰花佩戴,对兰花 本身有什么损伤呢?不过此刻,我偶遇的是水杉,柔美可人的江北女子、小小的 水杉罢了。一个书上的美丽故事,一个故事里的细节,我闭上了眼睛——
水杉说,我爱你,太久太久了,没有办法呵。 天空说,我知道。 水杉说,我想你,太久太久了,没有办法呵 天空说,我知道。 春夏秋冬,如此而已。 ④在水乡,古老的里下河陷入了静寂之中,一丝清风不落,我慢慢睁开了眼睛 我看见,林中有水,水下有鱼,而天空,是水做的,碎草色的水做的。早知晓 在这片人工生态林里,春天来了,一千五百亩的水杉池杉树们来了,六万多只天 堂鸟们来了,朝朝暮暮,万鸟争鸣,一如天籁,怎么今天,这样的一个天然氧吧 里,我竟然连一声鸟鸣也没有听见?莫非,只是幻境……问兴化的船娘,船娘 手点篙左右着竹排,一手指指身后一排水杉林微笑不语,我们即刻明了了,她脸 上的意思是在说:“别着急,小鸟们害怕,要等你们走远之后,它再叫呢!”哦, 原来是我们打扰了它们,天堂好静好静,鸟的胆子好小好小啊! ⑤刚刚拐过一个林垛,从身后那排的方向忽然传来了一阵鸟鸣,“啾啾”“咕 咕”“嘎嘎”“喳喳”,声音各异,海浪般髙低起伏,我知道,是它们又回到天 堂一样的世界里了。我说:“它们的第一声鸣叫真好听!”船娘纠正道:“你说 错了说错了,刚刚我们进来的时候,它们早已经叫开了,只是,那鸣叫声低了 点儿!”细细回想,果真是。可能是刚才,我们太注重观景,竟然把鸟鸣声给生 生忽略掉了,所谓“观景不爬山、爬山不观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心 里忽然就产生一种渴望,渴望看见鸟在天上飞,哪怕,只有一只也好 ⑥恰好,船娘问:“你们想不想看见白鹭?” ⑦我和同行的人慌忙回答:“想。” ⑧船娘问:“白鹭想不想看见你们?” ⑨我们说:“不知道。”然后,争先恐后地笑。 ⑩船娘说:“我也不知道。反正,白鹭胆小,只要你们别大声说话,就一定能看 见它 (11)我们问:“真的吗?” (12)船娘一本正经地说:“真的。” (13)我们开始都不说话了,实在憋不住了,就拿手势表示表示,好像哑剧里的 演员一样搞笑。竹排又拐了三四个弯之后,我们一个个干脆闭上了眼睛。 (14)忽的,耳边传来了鸟鸣声,“嘎嘎嘎嘎”清清明明的,久违,熟悉,心贴 心一般地亲,宛如一道被风吹散的炊烟,缓缓消逝在我们灵魂的版图上。 (15)也许,就在三五秒钟之后吧,我感觉右耳上一阵毛茸茸的,似乎挂了什么 东西。我轻轻抬起右手,丝毫不敢呼吸,小心翼翼地把那东西取了下来,移到眼 前。哦,是一根羽毛,长长的,白白的,一丝丝,一毫毫,排列有序,渐长,渐 短,有些体温,还有些羞涩,这月亮船似的羽毛呵,宛如一位工笔画家所精心描 绘出来一样。紧紧捏住它的根部,我的呼吸很不均匀地打在羽毛的身上,是那么 强烈有力,好像狂躁不安的飓风掀起了一层层雪浪花。呼吸小了,我看见那些雪 浪花前赴后继着,你追我赶的,一泻千里,依然强烈。洁白的绒毛毛,好像天生 娇气的千金小姐,受不得半点委屈,无论你千般劝、万般哄,都没有用,她只知 道一个劲儿地哭,除了哭,还是哭。我忽然屏住了自己的呼吸,一秒钟,两秒钟 三秒钟,说心里话,我甚至想,时间也许可以再延长一点……眼睛一直没有离开 过她 (16)她,六万分之一,从天堂来,莫非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水杉说,我爱你,太久太久了,没有办法呵。 天空说,我知道。 水杉说,我想你,太久太久了,没有办法呵。 天空说,我知道。 春夏秋冬,如此而已。 ④在水乡,古老的里下河陷入了静寂之中,一丝清风不落,我慢慢睁开了眼睛。 我看见,林中有水,水下有鱼,而天空,是水做的,碎草色的水做的。早知晓, 在这片人工生态林里,春天来了,一千五百亩的水杉池杉树们来了,六万多只天 堂鸟们来了,朝朝暮暮,万鸟争鸣,一如天籁,怎么今天,这样的一个天然氧吧 里,我竟然连一声鸟鸣也没有听见?莫非,只是幻境……问兴化的船娘,船娘一 手点篙左右着竹排,一手指指身后一排水杉林微笑不语,我们即刻明了了,她脸 上的意思是在说:“别着急,小鸟们害怕,要等你们走远之后,它再叫呢!”哦, 原来是我们打扰了它们,天堂好静好静,鸟的胆子好小好小啊! ⑤刚刚拐过一个林垛,从身后那排的方向忽然传来了一阵鸟鸣,“啾啾”“咕 咕”“嘎嘎”“喳喳”,声音各异,海浪般高低起伏,我知道,是它们又回到天 堂一样的世界里了。我说:“它们的第一声鸣叫真好听!”船娘纠正道:“你说 错了说错了,刚刚我们进来的时候,它们早已经叫开了,只是,那鸣叫声低了一 点儿!”细细回想,果真是。可能是刚才,我们太注重观景,竟然把鸟鸣声给生 生忽略掉了,所谓“观景不爬山、爬山不观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心 里忽然就产生一种渴望,渴望看见鸟在天上飞,哪怕,只有一只也好…… ⑥恰好,船娘问:“你们想不想看见白鹭?” ⑦我和同行的人慌忙回答:“想。” ⑧船娘问:“白鹭想不想看见你们?” ⑨我们说:“不知道。”然后,争先恐后地笑。 ⑩船娘说:“我也不知道。反正,白鹭胆小,只要你们别大声说话,就一定能看 见它!” (11)我们问:“真的吗?” (12)船娘一本正经地说:“真的。” (13)我们开始都不说话了,实在憋不住了,就拿手势表示表示,好像哑剧里的 演员一样搞笑。竹排又拐了三四个弯之后,我们一个个干脆闭上了眼睛。 (14)忽的,耳边传来了鸟鸣声,“嘎嘎嘎嘎”清清明明的,久违,熟悉,心贴 心一般地亲,宛如一道被风吹散的炊烟,缓缓消逝在我们灵魂的版图上。 (15)也许,就在三五秒钟之后吧,我感觉右耳上一阵毛茸茸的,似乎挂了什么 东西。我轻轻抬起右手,丝毫不敢呼吸,小心翼翼地把那东西取了下来,移到眼 前。哦,是一根羽毛,长长的,白白的,一丝丝,一毫毫,排列有序,渐长,渐 短,有些体温,还有些羞涩,这月亮船似的羽毛呵,宛如一位工笔画家所精心描 绘出来一样。紧紧捏住它的根部,我的呼吸很不均匀地打在羽毛的身上,是那么 强烈有力,好像狂躁不安的飓风掀起了一层层雪浪花。呼吸小了,我看见那些雪 浪花前赴后继着,你追我赶的,一泻千里,依然强烈。洁白的绒毛毛,好像天生 娇气的千金小姐,受不得半点委屈,无论你千般劝、万般哄,都没有用,她只知 道一个劲儿地哭,除了哭,还是哭。我忽然屏住了自己的呼吸,一秒钟,两秒钟, 三秒钟,说心里话,我甚至想,时间也许可以再延长一点……眼睛一直没有离开 过她。 (16)她,六万分之一,从天堂来,莫非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17)她,和我在水上偶遇,千里万里,一个灵魂和一个灵魂在偶遇。想象黎明 时分,想象落日时分,6万多只鸟离巢归巢,遮天蔽日,该是一派何等波澜壮阔 的大气象哪!6万多只天堂鸟放歌水乡,放歌梦里水中,当这巨大的声浪四合时, 不就是一个心的天堂吗? (18)它,白鹭的羽毛一一我偶遇的一个水乡的灵魂,天使的羽毛哦。 (19)我把唇轻轻迎上,一个灵魂轻轻迎上,从此江流涌动、江河湖海同源一脉, 从此我这短暂的人生横渡于水上,仿佛这古老的爱情故事一滴一滴化成了水,化 成了天使的一滴滴相思泪。是的,我把唇轻轻迎上,一个灵魂轻轻迎上,从此我 的词典里只剩下了一个词语:“爱”。从此爱这水乡,爱这水杉,爱这白鹭,爱 这上帝留给我们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了 (20)是的,我吻天使的羽毛,因为爱,所以爱,我轻轻迎上。 (21)迎上,就是轻轻地迎上去,一生一世,春夏秋冬,如此而已。(有删改) 7.分析第一段的作用。(3分) 8.赏析第二段画线句的精妙支持。(3分) 9.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叙写“一个美丽故事”里的那个“细节”?(3分) 10.有人认为文章“船娘”的形象鲜活灵动,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3分) 11.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错误的两项是()()(6分) A.一排排密匝匝的水杉树即使在远处仍能闻到它散发的幽幽清香。 B.引用《幽兰操》增加了散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丰富了主题意韵。 C.作者以领略过的“万鸟争鸣,一如天籁”反衬初入树林的失落。 D.因为白鹭,船上的“我们”从既慌张又搞笑转变为沉静和悠远。 E.羽毛在“我”气息下急速颤动,如同千金小姐的哭声不肯停歇。 F.作者以“水”设喻,本体多变,妙趣横生,贴合了水乡的背景。 12.第(22)段蕴蓄的情感颇有层次,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按前6个空评分。】 13、(1)山光物态弄春晖,。(张旭《山中留客》) (2)外力归船弄长笛,。(黄庭坚《登快阁》) (3)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4)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5) 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6)小楼一夜听春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8)晨兴理荒秽,。(陶渊明《归园田居》)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丛花·今年春浅侵年① 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②。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 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 ③,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苏轼久病初愈之时。②春浅腊侵月:春浅,尤言春迟。腊 侵年,因上年闰月,现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③衰病少悰:衰病,病 刚刚好,身体衰弱。少悰,少乐趣
(17)她,和我在水上偶遇,千里万里,一个灵魂和一个灵魂在偶遇。想象黎明 时分,想象落日时分,6 万多只鸟离巢归巢,遮天蔽日,该是一派何等波澜壮阔 的大气象哪!6 万多只天堂鸟放歌水乡,放歌梦里水中,当这巨大的声浪四合时, 不就是一个心的天堂吗? (18)它,白鹭的羽毛——我偶遇的一个水乡的灵魂,天使的羽毛哦。 (19)我把唇轻轻迎上,一个灵魂轻轻迎上,从此江流涌动、江河湖海同源一脉, 从此我这短暂的人生横渡于水上,仿佛这古老的爱情故事一滴一滴化成了水,化 成了天使的一滴滴相思泪。是的,我把唇轻轻迎上,一个灵魂轻轻迎上,从此我 的词典里只剩下了一个词语:“爱”。从此爱这水乡,爱这水杉,爱这白鹭,爱 这上帝留给我们的一草一木、一呼一吸了。 (20)是的,我吻天使的羽毛,因为爱,所以爱,我轻轻迎上。 (21)迎上,就是轻轻地迎上去,一生一世,春夏秋冬,如此而已。(有删改) 7.分析第一段的作用。(3 分) 8.赏析第二段画线句的精妙支持。(3 分) 9.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叙写“一个美丽故事”里的那个“细节”?(3 分) 10.有人认为文章“船娘”的形象鲜活灵动,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3 分) 11.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6 分) A.一排排密匝匝的水杉树即使在远处仍能闻到它散发的幽幽清香。 B.引用《幽兰操》增加了散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丰富了主题意韵。 C.作者以领略过的“万鸟争鸣,一如天籁”反衬初入树林的失落。 D.因为白鹭,船上的“我们”从既慌张又搞笑转变为沉静和悠远。 E.羽毛在“我”气息下急速颤动,如同千金小姐的哭声不肯停歇。 F.作者以“水”设喻,本体多变,妙趣横生,贴合了水乡的背景。 12.第(22)段蕴蓄的情感颇有层次,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 分) (三)名句默写(6 分)【任选 6 空,按前 6 个空评分。】 13、(1)山光物态弄春晖, 。(张旭《山中留客》) (2)外力归船弄长笛, 。(黄庭坚《登快阁》) (3)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4)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5) ,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6)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8)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 题。(8 分) 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① 苏轼 今年春浅腊侵年②。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 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 ③,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苏轼久病初愈之时。②春浅腊侵月:春浅,尤言春迟。腊 侵年,因上年闰月,现年的立春日出现在上年的腊月中。③衰病少悰:衰病,病 刚刚好,身体衰弱。少悰,少乐趣
14:、“冰雪破春妍”句有两种对立的理解,一是;二是_。(2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年春浅腊侵年”句,着一“侵”字,以比拟手法道尽春寒之久,起笔便 呈新奇。 B、“露微意、柳际花边”一句,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也流露了词人内心 的哀愁。 C、“小桃杏、应已争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属于虚笔,写的生动活泼,意 趣盎然。 D、“朝来”与“楼阁”两句实写,景象虽不阔大,单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 新可喜 16、评析词中画线句的抒情特点。(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 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 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 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 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平?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 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 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 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 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 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 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 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 俱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 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 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 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 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②2)及见之,又倨() (3)三子致功而不见德()(4)卒事始皇帝()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 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延入坐,为上客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君,非也其皆出于此乎 C.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此物固非西产 D.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4:、“冰雪破春妍”句有两种对立的理解,一是 ;二是 。(2 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今年春浅腊侵年”句,着一“侵”字,以比拟手法道尽春寒之久,起笔便 呈新奇。 B、“露微意、柳际花边”一句,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也流露了词人内心 的哀愁。 C、“小桃杏、应已争先”一句,是词人的想象,属于虚笔,写的生动活泼,意 趣盎然。 D、“朝来”与“楼阁”两句实写,景象虽不阔大,单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 新可喜。 16、评析词中画线句的抒情特点。(3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 17-21 题。(16 分)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 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 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 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 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 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 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 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 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 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 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 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 俱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 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 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 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 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 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 ( ) (2) 及见之,又倨 ( ) (3) 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 ) (4) 卒事始皇帝 ( )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 分) (1) 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 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 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乃延入坐,为上客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 其君,非也 其皆出于此乎 C. 士固有杀身以成名 此物固非西产 D. 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