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南高考模拟卷1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2道小题,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散文是文学殿堂中一种影响广泛、()受读者()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文学 大师们,以其泂幽入微的观察力、超脱尘世的秉性、细腻激扬的情愫,凭借生花 的妙笔,写下了无数①、()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散文②,不仅()歌自 然,更穿透人生,解剖社会。但优秀的散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③,又唯恐 落得沧海遗珠之憾。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倍青qin脍hui呕B.备亲qing烩hui呕 C.备青qing脍kuai讴D.倍亲qin烩kuai讴 2.在上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①斐然成章②字字珠玑③目不暇接B.①文采斐然②包罗万象③应接不 C.①文采斐然②五花八门③应接不暇D.①斐然成章②琳琅满目③目不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的春运大幕已经开启,而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全国高铁网络基本形成, “高铁春运”悄然升温,不少旅客都选择乘坐高铁出门旅游或回家过年。 B.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多边和双边项目的启动显示出,中国希 望利用自身的经济和金融力量,扩大政治影响力和战略挑战。 C.湖南籍夫妇周作堂、蒙桂凤遭遇车祸,近亲属将其器官捐献,使6人重获新 生,4人重见光明,这一善举延续的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更是一个 个鲜活的生命。 D.12月12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举办首届“省际牛王争霸赛”,来 自云南、广西、湖南、贵州等四省区的84头“牛魔王”轮番登场,上演了一场 精彩的斗牛民俗大餐,吸引了湘黔桂周边近万名群众前来观战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野望》一诗划橫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①不堪人事日萧条②唯将迟暮供多病③天涯涕泪一身遥 ④跨马出郊时极目⑤海内风尘诸弟隔⑥未有涓埃答圣朝 A.②⑥⑤③④①B.④①⑤⑥②③ C.⑤⑥②③④①D.⑤③②⑥④①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游侠列传(节选) 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 ()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世主,功名俱著()春秋,固无可言()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馀余年,而弟子志之不
2015 届湖南高考模拟卷 1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题卷共 7 道大题,22 道小题,共 8 页,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散文是文学殿堂中一种影响广泛、( )受读者( )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文学 大师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超脱尘世的秉性、细腻激扬的情愫,凭借生花 的妙笔,写下了无数 ① 、( )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散文 ② ,不仅( )歌自 然,更穿透人生,解剖社会。但优秀的散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 ③ ,又唯恐 落得沧海遗珠之憾。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倍 青 qīn 脍 huì 呕 B.备 亲 qīng 烩 huì 呕 C.备 青 qīng 脍 kuài 讴 D.倍 亲 qīn 烩 kuài 讴 2. 在上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①斐然成章 ②字字珠玑 ③目不暇接 B.① 文采斐然 ②包罗万象 ③应接不 暇 C.①文采斐然 ②五花八门 ③应接不暇 D.① 斐然成章 ②琳琅满目 ③目不暇 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年的春运大幕已经开启,而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全国高铁网络基本形成, “高铁春运”悄然升温,不少旅客都选择乘坐高铁出门旅游或回家过年。 B.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多边和双边项目的启动显示出,中国希 望利用自身的经济和金融力量,扩大政治影响力和战略挑战。 C. 湖南籍夫妇周作堂、蒙桂凤遭遇车祸,近亲属将其器官捐献,使 6 人重获新 生,4 人重见光明,这一善举延续的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更是一个 个鲜活的生命。 D. 12 月 12 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举办首届“省际牛王争霸赛”,来 自云南、广西、湖南、贵州等四省区的 84 头“牛魔王”轮番登场,上演了一场 精彩的斗牛民俗大餐,吸引了湘黔桂周边近万名群众前来观战。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野望》一诗划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 , 。 , 。 ①不堪人事日萧条 ②唯将迟暮供多病 ③天涯涕泪一身遥 ④跨马出郊时极目 ⑤海内风尘诸弟隔 ⑥未有涓埃答圣朝 A.②⑥⑤③④① B.④①⑤⑥②③ C.⑤⑥②③④① D.⑤③②⑥④①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游侠列传(节选) 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 ( )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 )世主,功名俱著( )春秋,固无可言()。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馀余年,而弟子志之不
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十之厄 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 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 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 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 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 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 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 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 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己。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 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 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 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 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扦当世之文罔, 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 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 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而弟子志之不倦志:记住 B.伊尹负于鼎俎负:承担 C.虽时扦当世之文罔扦:触犯 D.比周设财役贫比周:结党营私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至如()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世主,功名俱著()春秋,固无可 言()。 A.以于之矣B.其于以哉 C.以其于者D.其乃于乎 7.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 厄困。 B.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 之厄困 C.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 之厄困。 D.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 之厄困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韩非子眼中“以武犯禁”的游侠,在司马迁的笔下却成为一诺千金、舍生 取义的英雄豪杰,表现了作者不拘泥于教条、进步的历史观和《史记》一书的人 民性
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 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 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 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 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 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 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 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 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 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 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 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 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 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 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 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 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弟子志之不倦 志:记住 B.伊尹负于鼎俎 负:承担 C.虽时扞当世之文罔 扞:触犯 D.比周设财役贫 比周:结党营私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至如( )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 )世主,功名俱著( )春秋,固无可 言( )。 A.以 于 之 矣 B.其 于 以 哉 C.以 其 于 者 D.其 乃 于 乎 7.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 厄困。 B.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 之厄困。 C.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 躯赴士 之厄困。 D.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 之厄困。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韩非子眼中 “以武犯禁”的游侠,在司马迁的笔下却成为一诺千金、舍生 取义的英雄豪杰,表现了作者不拘泥于教条、进步的历史观和《史记》一书的人 民性
B.作者认为季次、原宪独善其身、坚持正义、不与世俗苟合,就地位、能力及 对当时社会的贡献而言,游侠是远远比不上他们的 C.司马迁从不同角度,反复称赞游侠之义,充满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诚如《古 文观止》的评语:“一篇之中,凡六赞游侠,多少抑扬,多少往复,胸中荦落, 笔底摅写,极文心之妙。” D.文中将孟尝君、平原君之类的贤者与布衣之侠作对比,不仅突出了布衣之侠 的高贵品质,而且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亦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揭露了社会 的黑暗与不平。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3分) (2)“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3分) (3)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8分) 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 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0.“可怜”二字是诗歌的线索,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8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贾谊《过秦论》 (4)羽扇纶巾,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①如今住在城市的所谓新区,最大的缺憾就是看不到当地的文物,要看也只能去 博物馆新馆,如果想看那些仍存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文物,恐怕就必须去旧城,有 时候去旧城看到的也只是经过翻修改造甚至拆毁重建的“一条街”或者一小片 “老城区” ②记得有一次去山东某城市出差,我住在新区,巍峨的机关大厦、宽阔的八车道 再加大片的草坪,这种地方很难说是城市,因为一到夜晚除了街灯就是街灯,大 剧院和博物馆虽然盖在了新区,但晚上来看戏不方便,白天来参观博物馆也不方 便。我问几处著名的文物古建的地址怎么走,回答说,都在旧城,太远了,破破 烂烂,没什么看的。 ③前些年,在城市化中,在旧城改造中,文物的保护几乎都成为建设的焦点,在 开发商的强势下,在改善城市生活的口号下,在有关部门的明里暗里支持下,能 幸存下来的古建筑不多,有的被曝光后,最好的挽救方法就是“原汁原味恢复” 或是来个“整体迁移”。其实,谁都明白,文物被毁后再无“原汁原味 体迁移”后,文物就离开了历史生活的产生地点,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记忆环境, 其文物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④在拆毁真文物的同时,兴建假古建曾经成为一时风尚。假古建常常是在拆毁、 荡平古建筑的基础上另外新盖,说是盖得一模一样,甚或还要超过那些已经破败 不堪的古建筑,可是,无论你盖得如何像模像样,怎样具有专业水准,但这还是
B.作者认为季次、原宪独善其身、坚持正义、不与世俗苟合,就地位、能力及 对当时社会的贡献而言,游侠是远远比不上他们的。 C.司马迁从不同角度,反复称赞游侠之义,充满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诚如《古 文观止》的评语:“一篇之中,凡六赞游侠,多少抑扬,多少往复,胸中荦落, 笔底摅写,极文心之妙。” D.文中将孟尝君、平原君之类的贤者与布衣之侠作对比,不仅突出了布衣之侠 的高贵品质,而且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亦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揭露了社会 的黑暗与不平。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3 分) ⑵“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3 分) ⑶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4 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8 分) 殿前欢·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 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0. “可怜”二字是诗歌的线索,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8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⑴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⑵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⑶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⑷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⑸ ,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①如今住在城市的所谓新区,最大的缺憾就是看不到当地的文物,要看也只能去 博物馆新馆,如果想看那些仍存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文物,恐怕就必须去旧城,有 时候去旧城看到的也只是经过翻修改造甚至拆毁重建的“一条街”或者一小片 “老城区”。 ②记得有一次去山东某城市出差,我住在新区,巍峨的机关大厦、宽阔的八车道 再加大片的草坪,这种地方很难说是城市,因为一到夜晚除了街灯就是街灯,大 剧院和博物馆虽然盖在了新区,但晚上来看戏不方便,白天来参观博物馆也不方 便。我问几处著名的文物古建的地址怎么走,回答说,都在旧城,太远了,破破 烂烂,没什么看的。 ③前些年,在城市化中,在旧城改造中,文物的保护几乎都成为建设的焦点,在 开发商的强势下,在改善城市生活的口号下,在有关部门的明里暗里支持下,能 幸存下来的古建筑不多,有的被曝光后,最好的挽救方法就是“原汁原味恢复”, 或是来个“整体迁移”。其实,谁都明白,文物被毁后再无“原汁原味”,“整 体迁移”后,文物就离开了历史生活的产生地点,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记忆环境, 其文物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④在拆毁真文物的同时,兴建假古建曾经成为一时风尚。假古建常常是在拆毁、 荡平古建筑的基础上另外新盖,说是盖得一模一样,甚或还要超过那些已经破败 不堪的古建筑,可是,无论你盖得如何像模像样,怎样具有专业水准,但这还是
假的,假的除了商业用途以外,是没有文物价值的。许多地方仿制古建的“一条 街”,尽管建成后热闹非常,人流涌动,但这与文物无关,是餐饮和购物的效应, 只是文物的原来地点比较好,于是成了商业开发的目标,打着个文物的幌子罢了。 ⑤文物的保护,不只是那些宫廷深院,也不只是远在山岭的陵寝和庙宇,还有更 多的文物就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是居住的房屋、先人的祠堂,是牌坊是匾额是 石狮或是旧时的衙门,而这些更容易受轻视,最容易被毁弃。仍在使用的这些文 物,虽然有的破旧残败,有的需要用电、用水、取暖等方面的改善,但完全可以 修旧如旧,就如世界上很多地方做到的那样,不必拆了再建。 ⑥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在房地产的开发中,已经有数量可观的普通文物被毁弃 保留的只是那些带有标志性的文物。而对一座文化古城而言,保护文物应该不分 级别,而文物也应该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并且居民就生活在其间,只有这样才 能留住我们的历史记忆、延续我们的文明血脉。可如今反倒是一两座文物孤零零 地夹杂在高楼大厦的密林里,成了不伦不类的建筑,从中看不出什么根脉的记忆, 更无法读出厚重的历史 ⑦拆毁旧文物,大建假文物,常常有一种指导思想,就是让城市变得新、变得亮。 其实,又新又亮的城市在世界各地多如牛毛,只要有钱,建造起来并不费力,但 能留住自己独特历史文化的城市,既无法复制,也不可能再生。走在街头巷尾, 四下一望,文化旧物的多少,标志着这个地方的历史,尽管旧,但有意蕴,有承 载,有价值,而假古建不过就是一堆现代建筑罢了。 ⑧但愿在未来城市化的过程中,能保住真文物,少立假古建!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1月15日17版) 12.综合全文,在文物保护上作者有哪些建议?(4分) 13.与“保护文物”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文物保护中修建假古建曾经是一种时尚。假古建常常是盖得像模像样且具 有专业水准的,但这还是假的,是没有价值的。 B.文物的保护,重点是那些活在我们生活周围的东西,如:居住的房屋、先人 的祠堂、牌坊、匾额、石狮和旧时的衙门 C.在文化古城的保护中,保护文物应该不分级别,文物应该无处不在,随处可 见,并且居民就生活在其间,以此留住历史记忆、延续文明血脉 D.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只要有钱,又新又亮的城市建造起来并不费力。因此, 拆毁旧文物,大建假文物,就会让城市变得新、变得亮。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如今去往城市的新区,一般看不到当地的文物;去往旧城,有时候看到的也 只是经过翻修改造甚至拆毁重建的“一条街”或者一小片“老城区 B.作者认为文物的保护最好的挽救方法就是“原汁原味恢复”或“整体迁 移”。不过文物也就此离开了历史生活的产生地点,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记忆环境 C.作者提出文化旧物的多少标志着这个地方的历史。旧物尽管旧,但有意蕴, 有承载,有价值,而拆毁旧文物后修的假古建不过是一堆现代建筑, D.要想在城市化的社会中看出城市的根脉记忆,读出城市的厚重历史,我们可 以在未来城市化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保住真文物,少立假古建!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我的灵魂穿着一双草鞋 洪烛
假的,假的除了商业用途以外,是没有文物价值的。许多地方仿制古建的“一条 街”,尽管建成后热闹非常,人流涌动,但这与文物无关,是餐饮和购物的效应, 只是文物的原来地点比较好,于是成了商业开发的目标,打着个文物的幌子罢了。 ⑤文物的保护,不只是那些宫廷深院,也不只是远在山岭的陵寝和庙宇,还有更 多的文物就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是居住的房屋、先人的祠堂,是牌坊是匾额是 石狮或是旧时的衙门,而这些更容易受轻视,最容易被毁弃。仍在使用的这些文 物,虽然有的破旧残败,有的需要用电、用水、取暖等方面的改善,但完全可以 修旧如旧,就如世界上很多地方做到的那样,不必拆了再建。 ⑥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在房地产的开发中,已经有数量可观的普通文物被毁弃, 保留的只是那些带有标志性的文物。而对一座文化古城而言,保护文物应该不分 级别,而文物也应该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并且居民就生活在其间,只有这样才 能留住我们的历史记忆、延续我们的文明血脉。可如今反倒是一两座文物孤零零 地夹杂在高楼大厦的密林里,成了不伦不类的建筑,从中看不出什么根脉的记忆, 更无法读出厚重的历史。 ⑦拆毁旧文物,大建假文物,常常有一种指导思想,就是让城市变得新、变得亮。 其实,又新又亮的城市在世界各地多如牛毛,只要有钱,建造起来并不费力,但 能留住自己独特历史文化的城市,既无法复制,也不可能再生。走在街头巷尾, 四下一望,文化旧物的多少,标志着这个地方的历史,尽管旧,但有意蕴,有承 载,有价值,而假古建不过就是一堆现代建筑罢了。 ⑧但愿在未来城市化的过程中,能保住真文物,少立假古建! (选自《人民日报》2015 年 01 月 15 日 17 版) 12.综合全文,在文物保护上作者有哪些建议?(4 分) 13.与“保护文物”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文物保护中修建假古建曾经是一种时尚。假古建常常是盖得像模像样且具 有专业水准的,但这还是假的,是没有价值的。 B.文物的保护,重点是那些活在我们生活周围的东西,如:居住的房屋、先人 的祠堂、牌坊、匾额、石狮和旧时的衙门。 C.在文化古城的保护中,保护文物应该不分级别,文物应该无处不在,随处可 见,并且居民就生活在其间,以此留住历史记忆、延续文明血脉。 D.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只要有钱,又新又亮的城市建造起来并不费力。因此, 拆毁旧文物,大建假文物,就会让城市变得新、变得亮。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如今去往城市的新区,一般看不到当地的文物;去往旧城,有时候看到的也 只是经过翻修改造甚至拆毁重建的“一条街”或者一小片“老城区”。 B.作者认为文物的保护最好的挽救方法就是“原汁原味恢复”或 “整体迁 移”。不过文物也就此离开了历史生活的产生地点,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记忆环境。 C.作者提出文化旧物的多少标志着这个地方的历史。旧物尽管旧,但有意蕴, 有承载,有价值,而拆毁旧文物后修的假古建不过是一堆现代建筑。 D.要想在城市化的社会中看出城市的根脉记忆,读出城市的厚重历史,我们可 以在未来城市化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保住真文物,少立假古建!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我的灵魂穿着一双草鞋 洪 烛
①在城市里有几件事物是少见的:鸟、野生植物、民歌、水井以及农田。作为一 位酷爱古典意象的诗人,我怎能不感到寂寞呢?住在北京城东北角一幢塔楼第七 层的位置,我常常失眠,总是在这时候,那远道而来的乡愁如同潮汐,会横渡层 出不穷的铁轨、桥梁、红绿灯,准确地寻找到我灯火通明的窗户。 ②钢筋铁骨的城市是从来不做梦的。梦永远属于我麦浪翻卷、风景如画的乡村, 乡愁使我流泪。对于一位被人间烟火熏陶得麻木困惑的城市居民而言,乡愁是我 精神生活的调味品。只有走出城门,我才会觉得:这是到民间去,这是到人类的 记忆中去。 ③永远不可能习惯灯红酒绿的生活,因为我的灵魂穿着一双草鞋。 ④即使行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缝隙,我风尘仆仆的灵魂依旧把朴素与自然视若至 上的法则。于是我像这个时代任何一位硕果仅存的诗人那样,歌颂土地、阳光、 雨水以及所有类似的事物。并且把在古老的风车下散步作为幸福的象征。我告慰 自己,毕竟还记得谷粒是怎样从春播秋收中兑现的,把这些金黄的字眼托付在掌 心,就能够判断出生活中可以承受或无法承受的重与轻。这注定了我不至于背叛 隐现在布景中的农业,勇敢地以农业的儿子自居,而有别于周围绅士们的苍白虚 弱。我完全有资格教导他们到户外去接受锻炼。让劳碌的灵魂溜达溜达吧,哪怕 喷香的麦草垛上打一个滚,醒来之后便会发觉自己强壮了许多。 ⑤其实整个人类都是农业的儿子,人类的精神需要一片重温的家国:篱笆、辘轳、 锈迹斑驳的农具,男耕女织的画面,都会伴随袅袅的炊烟,帮助我们意识到勤劳、 善良、坚毅之类的品质。沧海桑田,我们的心灵荒芜了多久?“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旷古的牧歌如同强弩之末。人们喝自来水长大,在水泥地上 行动,靠化妆品挽留青春,不知不觉就失落了自己原始的根。他们不相信花朵比 香水更重要,粮食才是金钱的上帝。红尘滚滚,然而我的灵魂与众不同,我的灵 魂穿着一双草鞋,时常选择夜深人静逃离这座布满齿轮的城市,到远处的山野寻 觅昔日的空巢。那里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那里有祖祖辈辈刀耕火种的痕迹。 没有握过最粗糙的劳动工具的手,没资格真正地和严峻的生活比腕力。 ⑥苏童的一篇小说我记忆犹新,名字叫做《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很多次了, 我寄希望于这种灵魂的回归,两袖清风,像鸟一样无牵挂地横渡千里之外的山山 水水。熟稔的村落星罗棋布,陌上桑的蓬勃绿意令我臆想出罗敷的欢颜,青山不 老,绿水长流,一切都如同逼真的传说生生不息。而远方城市里的世俗尘嚣,简 直可以当作风吹过耳来看待。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类似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 留别》,那种“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随即“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浪漫潇洒, 恰是羁绊重重的灵魂所朝思暮念的。其实很简单,超凡脱俗一一以免给自己的翅 膀增添过重的负担—一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灵魂需要一双合脚的鞋子,它随时 愿意以浮名虚誉作为交换。这样即使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它也无怨无悔 ⑦于是每当送走一个喧嚣的白昼,我就有倾听一段小夜曲的愿望,清贫而易于满 足的愿望。月光如水,空谷来风,给负重的心提供了沉思冥想的间歇一一那一瞬 间我常常走神,像茶叶经历了浸泡而舒展开来。我把那短促的空白比喻作“灵魂 停电了”,髙速运转的电梯蓦然滞留在空中,而有所顿悟。头脑里什么都没想, 又仿佛飞越了千山万水。一闪即逝,灵魂又返回自身,一切又恢复了正常的节奏 但谁也无法否认瞬息的恍惚一一瞬息的忘我一一所给予全身心的滋润。 ⑧我难忘美国乡村音乐《带我回家的路》,我相信这正是流离失所的灵魂的请求。 穿一双简便的草鞋,轻盈飘忽的灵魂就能乘风而去,遵循熟悉的旧路回返一灯如 豆的温柔之乡一一万籁俱寂。你几乎能聆听到它匆促中空中的足音,灵魂的足音
①在城市里有几件事物是少见的:鸟、野生植物、民歌、水井以及农田。作为一 位酷爱古典意象的诗人,我怎能不感到寂寞呢?住在北京城东北角一幢塔楼第七 层的位置,我常常失眠,总是在这时候,那远道而来的乡愁如同潮汐,会横渡层 出不穷的铁轨、桥梁、红绿灯,准确地寻找到我灯火通明的窗户。 ②钢筋铁骨的城市是从来不做梦的。梦永远属于我麦浪翻卷、风景如画的乡村。 乡愁使我流泪。对于一位被人间烟火熏陶得麻木困惑的城市居民而言,乡愁是我 精神生活的调味品。只有走出城门,我才会觉得:这是到民间去,这是到人类的 记忆中去。 ③永远不可能习惯灯红酒绿的生活,因为我的灵魂穿着一双草鞋。 ④即使行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缝隙,我风尘仆仆的灵魂依旧把朴素与自然视若至 上的法则。于是我像这个时代任何一位硕果仅存的诗人那样,歌颂土地、阳光、 雨水以及所有类似的事物。并且把在古老的风车下散步作为幸福的象征。我告慰 自己,毕竟还记得谷粒是怎样从春播秋收中兑现的,把这些金黄的字眼托付在掌 心,就能够判断出生活中可以承受或无法承受的重与轻。这注定了我不至于背叛 隐现在布景中的农业,勇敢地以农业的儿子自居,而有别于周围绅士们的苍白虚 弱。我完全有资格教导他们到户外去接受锻炼。让劳碌的灵魂溜达溜达吧,哪怕 在喷香的麦草垛上打一个滚,醒来之后便会发觉自己强壮了许多。 ⑤其实整个人类都是农业的儿子,人类的精神需要一片重温的家国:篱笆、辘轳、 锈迹斑驳的农具,男耕女织的画面,都会伴随袅袅的炊烟,帮助我们意识到勤劳、 善良、坚毅之类的品质。沧海桑田,我们的心灵荒芜了多久?“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旷古的牧歌如同强弩之末。人们喝自来水长大,在水泥地上 行动,靠化妆品挽留青春,不知不觉就失落了自己原始的根。他们不相信花朵比 香水更重要,粮食才是金钱的上帝。红尘滚滚,然而我的灵魂与众不同,我的灵 魂穿着一双草鞋,时常选择夜深人静逃离这座布满齿轮的城市,到远处的山野寻 觅昔日的空巢。那里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那里有祖祖辈辈刀耕火种的痕迹。 没有握过最粗糙的劳动工具的手,没资格真正地和严峻的生活比腕力。 ⑥苏童的一篇小说我记忆犹新,名字叫做《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很多次了, 我寄希望于这种灵魂的回归,两袖清风,像鸟一样无牵挂地横渡千里之外的山山 水水。熟稔的村落星罗棋布,陌上桑的蓬勃绿意令我臆想出罗敷的欢颜,青山不 老,绿水长流,一切都如同逼真的传说生生不息。而远方城市里的世俗尘嚣,简 直可以当作风吹过耳来看待。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类似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 留别》,那种“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随即“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浪漫潇洒, 恰是羁绊重重的灵魂所朝思暮念的。其实很简单,超凡脱俗——以免给自己的翅 膀增添过重的负担——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灵魂需要一双合脚的鞋子,它随时 愿意以浮名虚誉作为交换。这样即使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它也无怨无悔。 ⑦于是每当送走一个喧嚣的白昼,我就有倾听一段小夜曲的愿望,清贫而易于满 足的愿望。月光如水,空谷来风,给负重的心提供了沉思冥想的间歇——那一瞬 间我常常走神,像茶叶经历了浸泡而舒展开来。我把那短促的空白比喻作“灵魂 停电了”,高速运转的电梯蓦然滞留在空中,而有所顿悟。头脑里什么都没想, 又仿佛飞越了千山万水。一闪即逝,灵魂又返回自身,一切又恢复了正常的节奏, 但谁也无法否认瞬息的恍惚——瞬息的忘我——所给予全身心的滋润。 ⑧我难忘美国乡村音乐《带我回家的路》,我相信这正是流离失所的灵魂的请求。 穿一双简便的草鞋,轻盈飘忽的灵魂就能乘风而去,遵循熟悉的旧路回返一灯如 豆的温柔之乡——万籁俱寂。你几乎能聆听到它匆促中空中的足音,灵魂的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