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现代管理观念19案例4都江堰水利工程2000年6月,世界文化遗产评审小组的官员云集在风景秀丽的中国四川都江堰,四川省领导和都江堰市领导以及我国一些知名的水利专家亲自迎接,并陪同他们参观了宏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绿阴掩映的二王宫,空飞架的安澜索桥,挺拔郁萃的玉垒峰,高绝崖的玉垒雄关,水中盆景的伏龙观,日落丹霞的金堤夕阳,内江咽喉的离堆锁峡,雕梁画廊式的桥,生机益然的都江古城给所有评审小组的官员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印象。第二天,评审小组的所有专家和四川省、都江堰市所有市级领导及我国知名水利专家都聚集在都江堰市的一个宾馆单,都江堰市的所有领导都捍了一把汗,他们准备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最后的冲刺。首先由都江堰市市长A先生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整体情况给专家做了一个梗概介绍。市长A先生:“都江堰是我国秦国蜀郡守李冰为治理眠江水惠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汽今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工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建筑在山川与平原的咽喉要冲,其工程采用无坝引水的形式,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3大主体工程构成。3大工程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垫和弯道水流规律,协调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孕育了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尤其是近40年来的大力扩建与渠系改造,使其灌溉面积由不到20万公发展到67方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形成了集灌既、防洪、城市供水、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灌区格局。都江堰科学的原理、精密的设计、巧妙的技术、宏伟的营构,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思想精髓。”市长A先生话音刚落,评审小组专家B先生就首先提问道:“你们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伟大的成就在哪里?
20都江堰副市长C先生回答道:大家都知道,在世界上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不少,但经过漫长的岁月仍能发挥设计效益的并不多见,而我们的都江堰经历了2250多年,千古不废,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见当年古人在设计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时候考虑到了其使用的长远性,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当时暂时的洪涝灾害,所以我认为都江堰应该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评审小组专家D女士:“世界上的水利工程不少,请问,都江堰水利工程与众不同在任么地方?”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四川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教授E先生:“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枢纽和灌溉渠系两部分组成。而渠首枢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都江堰了。它的主要工程有鱼嘴分水堤、排洪飞沙的飞沙堰、引水咽喉宝瓶口,3大工程有机结合,协调动作,自动分流,自动溢洪排沙,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收到了“引水以灌由,分洪以减灾,的效益,也使成都平原的人民过上了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由于有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才铸就了今天富饶的天府之国。由此可见,2000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工程,其设计之精密,营构之宏伟,实创人类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奇观;征之四海,无出其右者,。但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工程却是一个既无高管的大坝,也没有复杂的闸门的控制系统,一切都利用自然地貌和水流动力。比如鱼嘴与飞沙堰的建设,使氓江河床分为内江和外江,冬、春枯水季节,江水位较低,鱼嘴将约6/10的江水流入内江,4/10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灌区的用水量,简称“四六分水,;而到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鱼嘴又将6/10的江水排入外江,4/10的江水注入内江,保证成都平原免受洪水的灾难。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哲学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亲自然的水利工程。”评审小组专家F先生:“我很赞同教授先生的观点,但都江堰
第1章现代管理观念21水利工程只是一个工程结构,为什么要说它是文化遗产呢?”四川省副省长G女士最后发表了自已的意见:“创业难,守业也难。历代都把维修都江堰作为当时的一件大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为都江堰修固完善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载入史册,有如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等。因而,我们可以说,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是某个人智慧的结晶而是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听完各位的回答,评审组长说道:“根据各位的回答,我们将带回贵市提供的详细材料仔细研究后,再予答复。”3个月之后的一天,都江堰市全民欢庆,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据报纸报道,当天,都江堰的土地增值300元/m2。评析都江堰水利工程布置合理,兼有排水、防洪、灌溉、漂木、航运等多种功能,且“修”、“管”、“用”间有机联系,使得其“历久不衰”,至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的工程结构的合理性,更在于在修建管理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系统思想的运用。(1)“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一整体性系统思想的成功运用自然界的属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察:首先是整体性。自然界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局部与整体、空间与时间的有机结合,当变动其局部时一定要考虑其整体性。其次是变动性。自然界在运动之中,水在奔流,地貌在变迁,这就要求人们从变动中去认识自然。再次是有限性。世界上物质是无限的,但无限只能通过有限而存在。物质世界在时间与空间上是无限的,但它同时又是发展看的有限事物、过程的总和。如就一水利工程而言表现为区域性,水资源在时段上的有限性等。都江堰水利工程正是建立在对这些自然界属性的正确认识上,合理运用了岷江的地势、河
22势,不断调节各种关系,运用适合这种态势的工程去进行分洪、排沙、引水。充分考虑洪粘水季节的不同特点,做不同安排,充分考虑到就地取材以及技术条件与经济条件,采用了简单的、临时性的丁程技术灌溉。达到了工程上有完整的、系统的立体布置,效益有防洪、灌溉既、航运等多种功能,使水资源在时段上的有限性变为时间上的无限性,长期为人类造福。(2)“分水排沙”一动态性系统思想的奥妙古老的都江堰工程,虽无现代化的闸门控制却能按照人的意志分水、排沙,这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学者的惊奇与研究。这一工程是建立在动力平衡的原理基础上的。都江堰不采取静态的拦蓄以及消极的防御,而是在动态中积极主动进取,有效地利用了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以简单的工程结构调动水流,最为关键的系统状态变量就是进水量与含沙量,能成功地控制这两个状态变量,就标志着水利工程的成功。但是这两个变量又经常处于租互依存、相互矛盾的状态中。都江堰工程解决这两个状态变量突破常规,不在加大流速上打圆圈,而是巧妙地利用水势、河势这两个相关因素,利用水流夹沙的特殊现象,辩证地处理了水沙关系,使引水和排沙在时间上统一,在空间上分开,不能不承认这是都江堰工程一个带有规律性的创造。(3)“深淘滩、低作堰”一一相关性系统思想的奇效都江堰渠首工程中,鱼嘴、宝瓶口、飞沙堰和人字堤各工程的位置、高程、尺寸,都存在于一个统一的矛盾体中,它们相互制约,彼消此长,稍有变化,就会牵动整体机能的发挥。不难看出随着下游灌溉面积的扩大,需水量就要增大,但仍然要保证防洪。历代都江堰工程的水利工作者,从这对立的要求指标中,探讨出关键的控制因素,那就是确定飞沙堰顶高程与宝瓶口水位,从而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这一套管理与维修都江堰工程的原则,人称“六字决”。深淘滩、低作堰,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它不仅从实践上科学地解决了许多水利科学家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时难以
第1章现代管理观念23解决的问题,而且运用朴素的哲学思想,以一深一浅、一引一分正确处理了引水与排沙的矛盾。所以历代都把这“六字决”奉为至宝,代代相传,成为维修护理都江堰的必遵之法。由此可见,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非常完善的整体概念、优化方法和开放的、发展的系统思想,它不愧是世界上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建设。1.2创新观念理论精要1.2.1(1)创新的含义“创新”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且运用于不同的领域,其内涵也有所不同。综合各种定义,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创新的实质即具有新颖性和适用性。创新包含两大类基本情况:一类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革新;另一类表现在不依赖现有的旧事物,而通过创造“灵感”产生独特的新事物。“创新”理论的最初创立者是美籍奥地利人,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他基于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提出了创新理论,认为创新过程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去。他在创新理论中认为,创新包含了5方面的内容:其一,引进新产品;其二,采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其三,开辟新市场:其四,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其五,实现企业的新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