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IⅢI“彩电大王”的“世纪豪赌”改编于建原中国彩电业是一个在世界也堪称大的一个产业,而这个行业的产品,偏偏经济学分类为“耐用消费品”或“高价格商品”的行业,放在钱包始终不那么充实的中国市场上,和“价格”就接下了冤冤不解的缘份。营销学家说企业的营销是4个“P”,但是,在彩电市场中,兴风作浪的,只有“Price”,其他几个P好像只能是配角,或什么“角”也不是,将来,谁来写“中国彩电发展史”,要想有个颇有市场号召力书名,取个“价格大战中的腥风血雨”,也许还不能算是“哗众取宠”的。其中,第4次与第5次降价,是最有喜剧性的,既便不是写作高手,来写这段历史,也能写出3分热闹来。民族英雄?1998年,持续了一年多的“亚洲金融风暴”还在升级,IMF(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开出了药方,但就是“病情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有扩散到全球的危险。对于那些倚重出口的中国彩电厂商,这不音也是一个需梦!出口没戏好唱,又碰上一个“内生性通货紧缩”,满世界都在打折,老百姓却不肯认帐,买涨不买落。银行也不敢把钱贷出去,绝大部分企业上半年亏损,真个是市道惨淡、“业”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战火不断的国内彩电业,总预示着会有什么事要发生,而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足为奇。1998年4月底,彩电市场的价格大战又狼烟四起。不过此番领头打价格战的,不是前几次彩电市场中那位将价格战的“寒光宝剑”与“振兴民族产业为已任”大旗同舞若干次的“彩电大王”长虹,而是广东的那些长虹向来不屑的彩电厂商。有意思的是,在国内排前5位的彩电整机制造商中,有3位是在广东一一康佳、TCL和创维。而这3家企业的老总,竞是同一所大学:25:
案例 Ⅲ “彩电大王”的“世纪豪赌” " 改编 于建原 中国彩电业是一个在世界也堪称大的一个产业,而这个行业的产品, 偏偏经济学分类为“耐用消费品”或“高价格商品”的行业,放在钱包 始终不那么充实的中国市场上,和“价格”就接下了冤冤不解的缘份。 营销学家说企业的营销是 4 个“P”,但是,在彩电市场中,兴风作浪的, 只有“Price”,其他几个 P 好像只能是配角,或什么“角”也不是,将 来,谁来写“中国彩电发展史”,要想有个颇有市场号召力书名,取个“价 格大战中的腥风血雨”,也许还不能算是“哗众取宠”的。其中,第 4 次与第 5 次降价,是最有喜剧性的,既便不是写作高手,来写这段历史, 也能写出 3 分热闹来。 民族英雄? 1998 年,持续了一年多的“亚洲金融风暴”还在升级,IMF(世界货币 基金组织)开出了药方,但就是“病情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有扩散到全球 的危险。对于那些倚重出口的中国彩电厂商,这不啻也是一个噩梦!出口没 戏好唱,又碰上一个“内生性通货紧缩”,满世界都在打折,老百姓却不肯认 帐,买涨不买落。银行也不敢把钱贷出去,绝大部分企业上半年亏损,真个 是市道惨淡、“业”不聊生!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战火不断的国内彩电业,总预示着会有什么事要 发生,而发生任何事情都不足为奇。 1998 年 4 月底,彩电市场的价格大战又狼烟四起。不过此番领头打价格 战的,不是前几次彩电市场中那位将价格战的“寒光宝剑”与“振兴民族产 业为已任”大旗同舞若干次的“彩电大王”长虹,而是广东的那些长虹向来 不屑的彩电厂商。有意思的是,在国内排前 5 位的彩电整机制造商中,有 3 位是在广东——康佳、TCL 和创维。而这 3 家企业的老总,竟是同一所大学 ·25·
市场营销学案例案例川同一个系出来的同学,但是他们在市场的拼搏中,谁也不想为对方留什么情面。比较起来,在业内大型的国有企业中,广东的那些企业对市场似乎更敏感,体制更灵活,出手也更快。开始还遮遮掩掩,为“遵守”那个由彩电业“巨头”们共同制定的“自律价”,“偷偷摸摸”的搞一些“特价机”之类的小把戏,限额销售。后来不能“过瘾”,于脆撕下那块“不中用”的“不擅自降价”的“遮差布”,也学着满世界唱的那首“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歌,赤膊上阵,全面降价!广东的将21英时的彩电批发价低至900元、25英时的降至1600元。这是自1996年以来罕见的低价,被传媒称之为“恐慌性抛售”。但是,长虹却是按兵不动,长虹老总倪润峰还对此不无讽的说道:“产东生产彩电量大一点的一共有7家。我估计,一个是受国外经济形势宣传的影响,对国内经济了解不深:另一个上半年走私也比较凶,可能成本上也在迅速降低。6月份长江大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南北大水前前后后持续了90天,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判断:今年市场情况不妙,赶紧脱手。”彩电业一打喷嚏,彩管业就感冒,整机制造商的价格大战,势必对彩管供应商构成巨大压力,彩管价格一压再压,苦不堪言。以21英时彩管为例1996年初售价980元,1997年初是780元,今年6月份则是480元。中报出来后,发现广彩上半年每股税后利润只有1分钱,威阳彩虹是5分钱,彩管企业怨声四起,以致有传言说彩管业在多次“哈姆雷特”似的自问“是生存还是死亡”后,已准备要联合起来,向彩电整机厂做“最后摊牌”。一般情况下,价格变动或多或少,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不同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销量。而对市场占有率或销量“排座次”不仅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正规的不正规的市场调查机构的拿手好戏,也是其“赖以生存”的一种方式,而对于“谁是业界老大?”,又是“无事也想生出点事”的国内传媒界颇感兴趣的题材。同时,企业对这种““梁山泊的草莽英雄式,的“排座次””也是“为伊消得人樵痒“的。虽然落在“榜后”,免不了令人尴尬难堪:但是成了“榜眼”、“探花”,不也是企业宣传“自己金榜提名时”的绝佳机会吗,因为那样总会获得消费者的青崃,不有“洞房花烛夜”的快感。因此,有些向来对传媒十分小气、动不动要告你个“侵害名誉”的国内企业,也很少有对销售、占有率“排行榜”类的事大动干戈的。这就“锻炼”出了那些市·26·
案例Ⅲ 市场营销学案例 同一个系出来的同学,但是他们在市场的拼搏中,谁也不想为对方留什么情 面。 比较起来,在业内大型的国有企业中,广东的那些企业对市场似乎更敏 感,体制更灵活,出手也更快。开始还遮遮掩掩,为“遵守”那个由彩电业 “巨头”们共同制定的“自律价”,“偷偷摸摸”的搞一些“特价机”之类的 小把戏,限额销售。后来不能“过瘾”,干脆撕下那块“不中用”的“不擅自 降价”的“遮羞布”,也学着满世界唱的那首“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歌,赤膊 上阵,全面降价!广东的将 21 英吋的彩电批发价低至 900 元、25 英吋的降 至 1600 元。这是自 1996 年以来罕见的低价,被传媒称之为“恐慌性抛售”。 但是,长虹却是按兵不动,长虹老总倪润峰还对此不无讥讽的说道:“广东生 产彩电量大一点的一共有 7 家。我估计,一个是受国外经济形势宣传的影响, 对国内经济了解不深;另一个上半年走私也比较凶,可能成本上也在迅速降 低。6月份长江大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南北大水前前后后持续了 90 天,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判断:今年市场情况不妙,赶紧脱手。” 彩电业一打喷嚏,彩管业就感冒,整机制造商的价格大战,势必对彩管 供应商构成巨大压力,彩管价格一压再压,苦不堪言。以 21 英吋彩管为例, 1996 年初售价 980 元,1997 年初是 780 元,今年 6 月份则是 480 元。中报出 来后,发现广彩上半年每股税后利润只有 1 分钱,咸阳彩虹是 5 分钱,彩管 企业怨声四起,以致有传言说彩管业在多次“哈姆雷特”似的自问“是生存 还是死亡”后,已准备要联合起来,向彩电整机厂做“最后摊牌”。 一般情况下,价格变动或多或少,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不同企业产 品市场占有率和销量。而对市场占有率或销量“排座次”不仅是那些大大小 小的,正规的不正规的市场调查机构的拿手好戏,也是其“赖以生存”的一 种方式,而对于“谁是业界老大?”,又是“无事也想生出点事”的国内传媒 界颇感兴趣的题材。同时,企业对这种“‘梁山泊的草莽英雄式’的‘排座次’”, 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虽然落在“榜后”,免不了令人尴尬难堪;但是 成了“榜眼”、“探花”,不也是企业宣传“自己金榜提名时”的绝佳机会吗, 因为那样总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不啻有“洞房花烛夜”的快感。因此,有 些向来对传媒十分小气、动不动要告你个“侵害名誉”的国内企业,也很少 有对销售、占有率“排行榜”类的事大动干戈的。这就“锻炼”出了那些市 ·26·
“彩电大王”的“世纪豪赌”共81页场调查机构和传媒们在干这类事上的“胆量”。于是,这段时间,北京的几家都自称是“国内知名”的调查机构,频频在传媒上发布7、8月份彩电市场的监测结果。结果依然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一一有2家说康佳、TCL已跑到长虹前面去了,有1家坚持认为还是长虹仍稳居榜首。“老大之争”于是闹得满城风雨。令观察者纳闷的是,长虹不但没有参加今年的这场降价行动,而且对传媒的鼓噪似乎无动于裹,保持了奇怪的沉默。这后面该不是有什么大的文章直到11月18日,长虹老总倪润峰突然宣布:长虹已龙断下半年国内彩管市场,21英时占76%,25英时占63%,29英时几乎全部吃进。此时,传媒才恍然大悟,业界顿时哗然,市场分析家大跌眼镜。原来,在别的厂商为降价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政府宣布和组织了严厉打击走私,其决心之大,甚至采用了所有军队的企业“一刀切”的办法一全部限期停办交出!这样,沿海走私彩管的通道几乎被切断完。当其他企业尚未完全窥破这一“天机”之时,倪润峰已经先下手为强了:“在彩管厂家大量积压彩管的前提下,我们和管子厂家商量,你最低不亏损的保护价是多少,我们足额收购,这就是长虹“建仓,,价格大战转为资源大战。到了旺季,我们和彩管厂商量,每个月把价格往上加一些,所以(1998年)3、4季度到明年(1999年)1月份,我们都签了合同,目前都按合同走”。这就是长虹对“史称”第4次国内彩电大战的“一纸声明”,当然,稍微懂点行的都知道,这也是“最后通牌”,兵不血刃嘛,总是兵家之上的!8大彩管厂的老总们原正为彩管的市场价格不断下滑,已近探底发愁呢,听了这番话,谁个不是喜上眉稍,继而眉开眼笑,加上国家打击走私见了成效,彩管厂顿时“咸鱼翻生”,7月跌破500元/支的21时彩管,10月已升至580元,11月升到了650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回轮到彩电厂商着急了。深圳一家报纸对此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往年,即使是彩管厂摆酒抛单,也未必请得动有头有脸的彩电大户。而今年9月底,形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彩管突然象是“媳妇成婆”、“范进中举”般,因为“彩管”一夜间就成了抢手货:海信集团两位副总“屈架”亲赴“赛格日立”登门买管;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飞赴27:
“彩电大王”的“世纪豪赌” 共 81 页 场调查机构和传媒们在干这类事上的“胆量”。于是,这段时间,北京的几家 都自称是“国内知名”的调查机构,频频在传媒上发布 7、8 月份彩电市场的 监测结果。结果依然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有 2 家说康佳、TCL 已跑到长虹前面去了,有 1 家坚持认为还是长虹仍稳居榜首。“老大之争”于 是闹得满城风雨。 令观察者纳闷的是,长虹不但没有参加今年的这场降价行动,而且对传 媒的鼓噪似乎无动于衷,保持了奇怪的沉默。这后面该不是有什么大的文 章. 直到 11 月 18 日,长虹老总倪润峰突然宣布:长虹已垄断下半年国内彩 管市场,21 英吋占 76%,25 英吋占 63%,29 英吋几乎全部吃进。此时,传 媒才恍然大悟,业界顿时哗然,市场分析家大跌眼镜。 原来,在别的厂商为降价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政府宣布和组织了严厉 打击走私,其决心之大,甚至采用了所有军队的企业“一刀切”的办法—— 全部限期停办交出!这样,沿海走私彩管的通道几乎被切断完。当其他企业 尚未完全窥破这一“天机”之时,倪润峰已经先下手为强了:“在彩管厂家大 量积压彩管的前提下,我们和管子厂家商量,你最低不亏损的保护价是多少, 我们足额收购,这就是长虹‘建仓’,价格大战转为资源大战。到了旺季,我 们和彩管厂商量,每个月把价格往上加一些,所以(1998 年)3、4 季度到明 年(1999 年)1 月份,我们都签了合同,目前都按合同走”。这就是长虹对“史 称”第 4 次国内彩电大战的“一纸声明”,当然,稍微懂点行的都知道,这也 是“最后通牒”,兵不血刃嘛,总是兵家之上的! 8 大彩管厂的老总们原正为彩管的市场价格不断下滑,已近探底发愁呢, 听了这番话,谁个不是喜上眉稍,继而眉开眼笑,加上国家打击走私见了成 效,彩管厂顿时“咸鱼翻生”,7 月跌破 500 元/支的 21 吋彩管,10 月已升 至 580 元,11 月升到了 650 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回轮到彩电厂商着急了。深圳一家报纸对 此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往年,即使是彩管厂摆酒抛单,也未必请得动有头有 脸的彩电大户。而今年 9 月底,形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彩管突然象是 “媳妇成婆”、“范进中举”般,因为“彩管”一夜间就成了抢手货:海信集 团两位副总“屈架”亲赴“赛格日立”登门买管;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飞赴 ·27·
市场营销学案例案例“南京华飞”现款提货:康佳老总陈伟荣亲至“东莞福地”,“以壮士不返之气概”,要确保彩管供应“万无一失”;TCL的老总也辗转各地忙于购管。那些平日家“不可一世”,见惯了彩管厂家对其“惟惟诺诺”的彩电老总们,成了各自企业的采购员,也在品尝“低三下四”求人的滋味,而且还得细细品尝。竞一时成了98中国彩电业岁末一出“黑色幽默”。此时长虹老总,极尽业界“呼风唤雨”之能事的倪润峰,说了这样一番话:“兄弟厂家管源紧缺,于是跑到北京去闹,要求信息产业部“开口子,,进口一些25时、21时管子。但是国务院有禁令,25时、21时(彩管)一律不许进口。国家每年只发一些进口许可证,都是29英时以上的。”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彩电大王的这招“杀着”的利害之处,是人都能领会到。众厂家正在为降价成果弹冠相庆的之日,正是倪润峰神机妙算后暗自窃笑之时。倪润峰不无讥讽的说,价格战是他的强项一一80年代末,在彩电凭票供应的岁月,他第一个涨价,把被“倒爷”拿走的钱捞回国企的饭碗中1989年8月9日,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他又率先降价300元,才启动了国内几乎完全停滞的彩电市场:最著名的是在1996年3月26日,长虹全面降价18%,最后几乎把洋货挤出了国内市场。言下之意,分明是说,想和我玩“价格把戏”,你们统统都“嫩了点”!从1998年4月开始的这次彩电降价,长虹一直按兵不动。长虹的打算是,一面采用了对上游资源釜底抽新,围魏援赵,用“资源垄断”影响供求,再用供求杠杆把降下去的价格活生生硬撬回来。因此,长虹即想乘彩管厂家难过之时,用低价收购足够的彩管,想利用其他彩电厂家降价、成本探底之时,利用自已的规模效应和对长虹彩电的“价值链”的联动能力(这样能使长虹的每台彩电成本比别人低)一一将市场的主动权牢牢抓在长虹手中。对于为何不参加价格大战,倪润峰说了一句可能以后会成为名言的话:“如果长虹参与了价格大战,长虹还是取胜者,使他的竞争对手不复存在,但他们不存在,我就犯了罪,因为民族工业给我搞垮了,长虹一时还取代不了他们,国产彩电今年需求最多应该是2100万台,长虹全年只产930万台。行业了,带来的只能是洋货的入侵,那么,长虹就变成了民族的罪人!”总之,长虹发起价格战,还是不参加价格战,都是“以发展民族产业为已任”的!:28·
案例Ⅲ 市场营销学案例 “南京华飞”现款提货;康佳老总陈伟荣亲至“东莞福地”,“以壮士不返之 气概”,要确保彩管供应“万无一失”;TCL 的老总也辗转各地忙于购管。那 些平日家“不可一世”,见惯了彩管厂家对其“惟惟诺诺”的彩电老总们,成 了各自企业的采购员,也在品尝“低三下四”求人的滋味,而且还得细细品 尝。竟一时成了’98 中国彩电业岁末一出“黑色幽默”。 此时长虹老总,极尽业界“呼风唤雨”之能事的倪润峰,说了这样一番 话:“兄弟厂家管源紧缺,于是跑到北京去闹,要求信息产业部‘开口子’, 进口一些 25 吋、21 吋管子。但是国务院有禁令,25 吋、21 吋(彩管)一律 不许进口。国家每年只发一些进口许可证,都是 29 英吋以上的。” 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彩电大王的这招“杀着”的利害之处,是人都能领 会到。众厂家正在为降价成果弹冠相庆的之日,正是倪润峰神机妙算后暗自 窃笑之时。倪润峰不无讥讽的说,价格战是他的强项——80 年代末,在彩电 凭票供应的岁月,他第一个涨价,把被“倒爷”拿走的钱捞回国企的饭碗中, 1989 年8月9日,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他又率先降价 300 元,才启动了国 内几乎完全停滞的彩电市场;最著名的是在 1996 年 3 月 26 日,长虹全面降 价 18%,最后几乎把洋货挤出了国内市场。言下之意,分明是说,想和我玩 “价格把戏”,你们统统都“嫩了点”! 从 1998 年 4 月开始的这次彩电降价,长虹一直按兵不动。长虹的打算是, 一面采用了对上游资源釜底抽薪,围魏援赵,用“资源垄断”影响供求,再 用供求杠杆把降下去的价格活生生硬撬回来。因此,长虹即想乘彩管厂家难 过之时,用低价收购足够的彩管,又想利用其他彩电厂家降价、成本探底之 时,利用自己的规模效应和对长虹彩电的“价值链”的联动能力(这样能使 长虹的每台彩电成本比别人低)——将市场的主动权牢牢抓在长虹手中。 对于为何不参加价格大战,倪润峰说了一句可能以后会成为名言的话: “如果长虹参与了价格大战,长虹还是取胜者,使他的竞争对手不复存在, 但他们不存在,我就犯了罪,因为民族工业给我搞垮了,长虹一时还取代不 了他们,国产彩电今年需求最多应该是 2100 万台,长虹全年只产 930 万台。 行业垮了,带来的只能是洋货的入侵,那么,长虹就变成了民族的罪人!”总 之,长虹发起价格战,还是不参加价格战,都是“以发展民族产业为己任” 的! ·28·
“彩电大王”的“世纪豪赌”共81页以此而论,长虹的所谓“高举民族产业发展的大旗”,就不单单是一种自我“标榜”,而实实在在是“民族英雄”啰!乱世枭雄?但是,也偏偏有人不买长虹的这个帐的。长虹是否是“民族英”,还要遵守“武林规矩”,即要经过“华山论剑”,“天下归心”后才行。对于长虹不加入价格大战而是“囤积彩管”,有人算了一笔帐:如果长虹加入价格大战势必会造成恶性竞争,长虹规模最大,“天塌下来大个子顶着”,损失最大只能是长虹。,上半年长虹销售成绩不尽人意,再降价肯定是“雪上加霜”,权衡利弊,长虹不放弃降价还有别的选择吗?因此,只能“华山一条路”,通过“囤积彩管”来避免陷入对长虹自已来说的“灭顶之灾”。搞“价格大战”还是“资源大战”一一充其量也只是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一种考虑。假如硬要标榜是“不搞跨民族产业”,就有可用到中国那句成语一一有“当婊子、立牌坊”之嫌!有人更认为,长虹大量吃进彩管,加上原来几百万台彩电成品的库存,要占用7、80亿元的资金,这就是下了一个非常大的赌注,“孤注一掷”,赌什么,赌的不仅是1998年旺季的销售,而且是股市一一长虹要想结束近半年来疯狂下跌的股价,重新成为中国股市的“龙头股”,实施配股计划,再筹30亿元资金,为长虹的多元化发展注入血液,完成其进军世界500强的“野心”。要做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如果这番猜测有道理,长虹要想与“英雄”攀缘,顶多只能算个彩电业的“乱世枭雄”罢了。1998年6月,长虹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一项决议,以10:3的比例配股配股价为16元至22元。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12月初之前择机实施配股方案。据此估计,若顺利配股,长虹将筹集到至少30亿元的资金,这将是长虹上市以来募集资金最多的一次。转眼已是12月,美满的计划退迟不能落地。看来,长虹不得不推退配股行动。最直接的原因是长虹股价不理想。按中国股市惯例,股票价格要高出其配股份50%以上,配股才会容易些。长虹宣布配股的时候,股价还在37~38元之间盘,16~22元的配股价似乎并不高。并且,从宣布了彩管囤积时· 29:
“彩电大王”的“世纪豪赌” 共 81 页 以此而论,长虹的所谓 “高举民族产业发展的大旗”,就不单单是一种 自我“标榜”,而实实在在是“民族英雄”啰! 乱世枭雄? 但是,也偏偏有人不买长虹的这个帐的。长虹是否是“民族英雄”,还要 遵守“武林规矩”,即要经过“华山论剑”,“天下归心”后才行。对于长虹不 加入价格大战而是“囤积彩管”,有人算了一笔帐:如果长虹加入价格大战, 势必会造成恶性竞争,长虹规模最大,“天塌下来大个子顶着”,损失最大只 能是长虹。上半年长虹销售成绩不尽人意,再降价肯定是“雪上加霜”,权衡 利弊,长虹不放弃降价还有别的选择吗?因此,只能“华山一条路”,通过“囤 积彩管”来避免陷入对长虹自己来说的“灭顶之灾”。搞“价格大战”还是“资 源大战”——充其量也只是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一种考虑。假如硬要标榜是 “不搞垮民族产业”,就有可用到中国那句成语——有“当婊子、立牌坊”之 嫌! 有人更认为,长虹大量吃进彩管,加上原来几百万台彩电成品的库存, 要占用 7、80 亿元的资金,这就是下了一个非常大的赌注,“孤注一掷”,赌 什么,赌的不仅是 1998 年旺季的销售,而且是股市——长虹要想结束近半年 来疯狂下跌的股价,重新成为中国股市的“龙头股”,实施配股计划,再筹 30 亿元资金,为长虹的多元化发展注入血液,完成其进军世界 500 强的“野 心”。 要做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如果这番猜测有道理,长虹要想与“英 雄”攀缘,顶多只能算个彩电业的“乱世枭雄”罢了。 1998 年 6 月,长虹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一项决议,以 10:3 的比例配股, 配股价为 16 元至 22 元。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 12 月初之前择机实施配股方 案。据此估计,若顺利配股,长虹将筹集到至少 30 亿元的资金,这将是长虹 上市以来募集资金最多的一次。 转眼已是 12 月,美满的计划迟迟不能落地。看来,长虹不得不推迟配股 行动。最直接的原因是长虹股价不理想。按中国股市惯例,股票价格要高出 其配股份 50%以上,配股才会容易些。长虹宣布配股的时候,股价还在 37~ 38 元之间盘桓,16~22 元的配股价似乎并不高。并且,从宣布了彩管囤积时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