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就是人化,就是化人,它使动物人成为社会人,野蛮人成为文明人。大自然 创造了人、人类社会。人、人类社会创造了文明、文化,即以人化物,人化;而 人、人类社会在创造文明、文化中也为文明、文化所创造,即以文化人,化人。 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文联、作协代表大会上讲得很深刻:“人类社会每 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没有文化,就 没有人类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的基因,即社会基因。没有 文化,人,就是徒具人“形”而无人“实”的人,只是动物人,而不是人类社会 的人;有了文化,才是既具人“形”又具人“实”的人。遗传基因、自然基因, 使人具备人“形”;文化基因、社会基因,使人在人“形”的基础上具备人 “实”。自然基因,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文化基因, 就是马克思所讲的“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 一哲学手稿》中精辟指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 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可以成为这个民族的基因,即民族基因。民族文化决定了 个民族的形成,民族凝聚力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本民族 的文化,这个民族本质上不复存在,只不过是一个具有相同的自然基因的种族而 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丢掉自己的优秀传统,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就会异 化,就甘于异化,不打自垮,自我毁灭。所以,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中华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根”、“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这片沃土上的。他告 诫我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他对中华文化 作了极其深刻、丰富而全面的论述。在习近平同志等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教 育部合乎民心,顺乎大势,制定并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核心就是它所含的哲理,而民族精神就是这一哲理的凝现。 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由此体现出作为中华 民族脊梁骨的民族精神,是不可屈服的、不可战胜的、生生不息的。正因为如此, 当今世界只有中华民族这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这一古老的文明不但没有消 亡,而且从未中断,在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磨炼着,充实着,发展着 一个民族的文化哲理集中体现在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即对世界怎么 看、对人生怎么看,对人生的价值(意义)又怎么看。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在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集中体现为整体观、变化现、本质观,即在空间上能 全局地有联系地观察、思考与处理问题,在时间上能长远地发展地观察、思考与 处理问题,在形而上层面能深入地辩证地观察、思考与处理问题。无怪乎比利时 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髙津就明确指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着重研究整体 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和协同,现代科学发展更符合中国哲学思想。”德国哲学 家黑格尔早就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一一叫做‘道’;道 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美国物理学家F.卡普拉强调:“东方宇宙观的两个
安徽省池州市 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就是人化,就是化人,它使动物人成为社会人,野蛮人成为文明人。大自然 创造了人、人类社会。人、人类社会创造了文明、文化,即以人化物,人化;而 人、人类社会在创造文明、文化中也为文明、文化所创造,即以文化人,化人。 2006 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文联、作协代表大会上讲得很深刻:“人类社会每 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没有文化,就 没有人类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的基因,即社会基因。没有 文化,人,就是徒具人“形”而无人“实”的人,只是动物人,而不是人类社会 的人;有了文化,才是既具人“形”又具人“实”的人。遗传基因、自然基因, 使人具备人“形”;文化基因、社会基因,使人在人“形”的基础上具备人 “实”。自然基因,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文化基因, 就是马克思所讲的“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 一哲学手稿》中精辟指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 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可以成为这个民族的基因,即民族基因。民族文化决定了一 个民族的形成,民族凝聚力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本民族 的文化,这个民族本质上不复存在,只不过是一个具有相同的自然基因的种族而 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丢掉自己的优秀传统,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就会异 化,就甘于异化,不打自垮,自我毁灭。所以,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中华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根”、“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这片沃土上的。他告 诫我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他对中华文化 作了极其深刻、丰富而全面的论述。在习近平同志等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怀下,教 育部合乎民心,顺乎大势,制定并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核心就是它所含的哲理,而民族精神就是这一哲理的凝现。 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由此体现出作为中华 民族脊梁骨的民族精神,是不可屈服的、不可战胜的、生生不息的。正因为如此, 当今世界只有中华民族这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这一古老的文明不但没有消 亡,而且从未中断,在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磨炼着,充实着,发展着。 一个民族的文化哲理集中体现在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即对世界怎么 看、对人生怎么看,对人生的价值(意义)又怎么看。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在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集中体现为整体观、变化现、本质观,即在空间上能 全局地有联系地观察、思考与处理问题,在时间上能长远地发展地观察、思考与 处理问题,在形而上层面能深入地辩证地观察、思考与处理问题。无怪乎比利时 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津就明确指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着重研究整体 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和协同,现代科学发展更符合中国哲学思想。”德国哲学 家黑格尔早就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 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美国物理学家 F﹒卡普拉强调:“东方宇宙观的两个
基本主题是,所有现象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宇宙在本质上是能动的。”而瑞 士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汉内斯.阿尔文则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 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上 应该有着应有的主动权、导引权与话语权,应为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作出应有 的贡献。 正因为有了整体观,“天人合一”,人生观与自然观交融,就由感悟自然进而感 悟人类、人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关于社会的论述,不正 是“天人合一”的一个生动体现吗?宋代程颐讲得很深刻:“道,一也。岂人道 自是一道,天道自是一道?”中国哲学的源头是《易》,荆门出土的竹简就明确 讲:“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正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凝集在整体观上, 所以贯串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民族精神首先的、主要的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 直就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很多著名海外华人从对中外文化的切身体验中,深深 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取向就是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这一价值观 浸透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人理解得更深刻:爱国, 首先要爱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邓小平同志讲得多么好:“我是中国人 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毛泽东同志所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 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强调加 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为民的人生价值 取向这一优秀传统。习近平同志深刻提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节选自杨叔子《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点理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就是以人化物,人化;文化也是以文化人,化人 B.民族文化就是民族基因,民族基因包括社会基因和自然基因。 C.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集中体现为整体观、变化观和和本质观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养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 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马克思的论述生动地体现了 “天人合一”的思想。 B.“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的告诫深刻 强调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顺乎大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指导纲要》制定颁布。 C.“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 慧”,汉内斯.阿尔文的呼吁充分肯定了中华历史的文化圣人孔子的智慧古老悠 久 D.“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表白深 情地道出了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取向的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的爱国为民宗 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基本主题是,所有现象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宇宙在本质上是能动的。”而瑞 士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汉内斯﹒阿尔文则呼吁:“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 去,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上 应该有着应有的主动权、导引权与话语权,应为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作出应有 的贡献。 正因为有了整体观,“天人合一”,人生观与自然观交融,就由感悟自然进而感 悟人类、人生。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关于社会的论述,不正 是“天人合一”的一个生动体现吗?宋代程颐讲得很深刻:“道,一也。岂人道 自是一道,天道自是一道?”中国哲学的源头是《易》,荆门出土的竹简就明确 讲:“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正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凝集在整体观上, 所以贯串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民族精神首先的、主要的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一 直就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很多著名海外华人从对中外文化的切身体验中,深深 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取向就是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这一价值观 浸透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人理解得更深刻:爱国, 首先要爱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邓小平同志讲得多么好:“我是中国人 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毛泽东同志所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 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强调加 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为民的人生价值 取向这一优秀传统。习近平同志深刻提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节选自杨叔子《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点理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化就是以人化物,人化;文化也是以文化人,化人。 B.民族文化就是民族基因,民族基因包括社会基因和自然基因。 C.中华民族的文化哲理集中体现为整体观、变化观和和本质观。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养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 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马克思的论述生动地体现了 “天人合一”的思想。 B.“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习近平的告诫深刻 强调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顺乎大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指导纲要》制定颁布。 C.“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 慧”,汉内斯﹒阿尔文的呼吁充分肯定了中华历史的文化圣人孔子的智慧古老悠 久。 D.“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表白深 情地道出了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取向的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的爱国为民宗 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胡锦涛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 进步的烙印。”意谓人类社会的跃进创造了人类文明文化,人类文明的升华又促 进了人类社会进步 B.普里高津讲:“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着重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和协 同,现代科学发展更符合中国哲学思想。”意谓中国哲学思想富于特色,其与现 代科学发展相符合。 C.程颐讲:“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一道,天道自是一道?”意谓中华民族的 文化晢理在世界观上集中体现为整体观,亦即在空间上能全局地有联系地观察、 思考与处理问题。 D.荆门出土的竹简讲:“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意谓中华民族的文化哲 理凝集在整体观上,即“天人合一”,人生观与自然观相交融,就由感悟自然进 而感悟人类、人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 少与渤海髙颎、太原王韶同志友善。仕周,释褐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 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宣帝嗣位,为政昏 暴,京兆郡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 皆恐惧,莫有救者。岩谓人曰:“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乐运不 免,吾将与之俱毙。”诣阁请见,言于帝曰:“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 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 圣度。”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 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帝曰:“汝欲党乌丸轨邪?”岩曰:“臣非党轨, 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帝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 高祖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 千户。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 及公卿,皆敬惮之。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徹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 王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 重望者为之僚佐。于时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髙颎,由是 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谓之曰:“公宰相大器,今 屈辅我儿,如曹参相齐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蜀王性好奢 侈,尝欲取獠口以为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药。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 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其有得罪 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 官,上悼惜久之。益州父老,莫不殒涕,于今思之。岩卒之后,蜀王竟行其志 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于天子。又共妃出猎,以 弹弹人,多捕山獠,以充宦者。僚佐无能谏止。及秀得罪,上曰:“元岩若在, 吾儿岂有是乎!”子弘嗣。仕历给事郎、司朝谒者、北平通守。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 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
A.胡锦涛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 进步的烙印。”意谓人类社会的跃进创造了人类文明文化,人类文明的升华又促 进了人类社会进步。 B.普里高津讲:“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着重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和协 同,现代科学发展更符合中国哲学思想。”意谓中国哲学思想富于特色,其与现 代科学发展相符合。 C.程颐讲:“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一道,天道自是一道?”意谓中华民族的 文化哲理在世界观上集中体现为整体观,亦即在空间上能全局地有联系地观察、 思考与处理问题。 D.荆门出土的竹简讲:“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意谓中华民族的文化哲 理凝集在整体观上,即“天人合一”,人生观与自然观相交融,就由感悟自然进 而感悟人类、人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 少与渤海高颎、太原王韶同志友善。仕周,释褐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 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宣帝嗣位,为政昏 暴,京兆郡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 皆恐惧,莫有救者。岩谓人曰:“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乐运不 免,吾将与之俱毙。”诣阁请见,言于帝曰:“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 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 圣度。”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 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帝曰:“汝欲党乌丸轨邪?”岩曰:“臣非党轨, 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帝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 高祖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 二千户。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 及公卿,皆敬惮之。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 王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 重望者为之僚佐。于时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高颎,由是 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谓之曰:“公宰相大器,今 屈辅我儿,如曹参相齐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蜀王性好奢 侈,尝欲取獠口以为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药。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 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其有得罪 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 官,上悼惜久之。益州父老,莫不殒涕,于今思之。岩卒之后,蜀王竟行其志, 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于天子。又共妃出猎,以 弹弹人,多捕山獠,以充宦者。僚佐无能谏止。及秀得罪,上曰:“元岩若在, 吾儿岂有是乎!”子弘嗣。仕历给事郎、司朝谒者、北平通守。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 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
B.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 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 C.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 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 D.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 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威将军是我国古官职名,武贲给事、中外记室、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等 都是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 继承。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追尊祖宗,如高祖、世 宗等。 D.天子指国王或皇帝,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者将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 故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岩在北周初为平民,起步就任宣威将军、武贲给事的高官,宇文护见到他 后很器重他,就让他担任了中外记室的职务 B.面对宣帝的责难,元岩说自己不是袒护乌丸轨,只是担心皇帝滥杀会使天下 人失望才劝谏的,宣帝发怒,让宦官抽打元岩的脸 C.元岩与王韶都以耿直出名,人们议论说两人才干都与高熲相等,因此拜任元 岩为益州总管长史,王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 D.蜀中的官司案件,凡是元岩所判决的,没有谁不心悦诚服。那些得罪过元岩 的人互相说:“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 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 (2)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 岩所裁断,莫不悦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宿左省①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①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 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②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 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③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④珂: 马铃。⑤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8.这首诗前两联具体描写春宿左省之景,技巧突出,请结合诗句予以赏析。(6 分
B.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 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 C.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 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 D.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 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宣威将军是我国古官职名,武贲给事、中外记室、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等 都是。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 继承。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追尊祖宗,如高祖、世 宗等。 D.天子指国王或皇帝,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者将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 故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岩在北周初为平民,起步就任宣威将军、武贲给事的高官,宇文护见到他 后很器重他,就让他担任了中外记室的职务。 B.面对宣帝的责难,元岩说自己不是袒护乌丸轨,只是担心皇帝滥杀会使天下 人失望才劝谏的,宣帝发怒,让宦官抽打元岩的脸。 C.元岩与王韶都以耿直出名,人们议论说两人才干都与高熲相等,因此拜任元 岩为益州总管长史,王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 D.蜀中的官司案件,凡是元岩所判决的,没有谁不心悦诚服。那些得罪过元岩 的人互相说:“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 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 (2)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 岩所裁断,莫不悦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春宿左省① 杜 甫 花隐掖垣暮②,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③,因风想玉珂④。 明朝有封事⑤,数问夜如何? 注:① 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 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② 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 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③ 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④ 珂: 马铃。⑤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8.这首诗前两联具体描写春宿左省之景,技巧突出,请结合诗句予以赏析。(6 分)
9.这首诗后两联直接抒发春宿左省之情,内涵丰厚,请结合诗句予以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烦闷失意,只有自己在此时走投无路,但他 坚定地表示: (2)白居易《观刈麦》中“ 句,刻画出劳动人民在特定状况下的反常心理 (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25分) 秋夜 于德北 那年深秋,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 他说:“我们去郊外旅行吧。” 对于他的提议我当然高兴,可也颇为犹豫,因为深秋这个季节实在不适合去郊外 旅行。 在北方,这个季节早晚已经有霜了。 但佳卫坚持。 我说:“这回怎么有时间了?” 电话那端,他只是笑,没有回答 我们所说的郊外叫土门岭,是个半丘陵地区。我们认识住在那里的一位农民诗人, 我们特别想吃他家的豆饭,烀土豆,炸辣椒酱,萝卜大葱白菜心儿。我们给农民 诗人打电话,说我们要去。他当然高兴极了,早早地站在村口接我们。 那一天,我,佳卫,农民诗人一一他叫老李,我们都是兴奋的。 在这样一个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三个早已告别了蔷薇花一样的青春岁月的典型 意义上的中年人,还能围着热炕头,围着小饭桌,热情奔放地背诵阿赫玛托娃、 普希金,背诵叶芝、雪莱、泰戈尔,实在是不容易了 你让我奇怪又高兴的是,那一天,佳卫喝了不少酒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从来不喝酒的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地黑了。 正在酒兴上的老李突然说:“我们去点篝火吧!” “好啊!好啊!”我欣然同意 篝火就架在老李家的地里。 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 来,大地一片银白。我们把干透的秸秆支在壕坝上,欢呼着,跳跃着,孩子似的 把它们点燃
9.这首诗后两联直接抒发春宿左省之情,内涵丰厚,请结合诗句予以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烦闷失意,只有自己在此时走投无路,但他 坚定地表示:“ , 。” (2)白居易《观刈麦》中“ , ”两 句,刻画出劳动人民在特定状况下的反常心理。 (3)苏轼《赤壁赋》中 “ , ” 两句,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秋 夜 于德北 那年深秋,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 他说:“我们去郊外旅行吧。” 对于他的提议我当然高兴,可也颇为犹豫,因为深秋这个季节实在不适合去郊外 旅行。 在北方,这个季节早晚已经有霜了。 但佳卫坚持。 我说:“这回怎么有时间了?” 电话那端,他只是笑,没有回答。 我们所说的郊外叫土门岭,是个半丘陵地区。我们认识住在那里的一位农民诗人, 我们特别想吃他家的豆饭,烀土豆,炸辣椒酱,萝卜大葱白菜心儿。我们给农民 诗人打电话,说我们要去。他当然高兴极了,早早地站在村口接我们。 那一天,我,佳卫,农民诗人——他叫老李,我们都是兴奋的。 在这样一个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三个早已告别了蔷薇花一样的青春岁月的典型 意义上的中年人,还能围着热炕头,围着小饭桌,热情奔放地背诵阿赫玛托娃、 普希金,背诵叶芝、雪莱、泰戈尔,实在是不容易了。 你让我奇怪又高兴的是,那一天,佳卫喝了不少酒。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从来不喝酒的。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地黑了。 正在酒兴上的老李突然说:“我们去点篝火吧!” “好啊!好啊!”我欣然同意。 篝火就架在老李家的地里。 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 来,大地一片银白。我们把干透的秸秆支在壕坝上,欢呼着,跳跃着,孩子似的 把它们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