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 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 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 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 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 这两种幸福观自古以来就存在,它们虽然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受到市场经济利 益驱动机制的激发,从过去的羞羞答答走向了今天的大胆直白。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谋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行为的普遍动机。所有社会资源本身都是利益,而 且可以作为带来更大利益的资本。于是,在不少人那里,占有资源便不再是作为 幸福的必要条件,而成为人生的目标,成为自我实现的标志。市场经济发展的 个重要后果是消费主义盛行。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 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在 这种消费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很容易以为欲望得到越多满足、得到越髙层次 的满足就越幸福。于是,物质享受幸福观便流行起来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 与社会问题。 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 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 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 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 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 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 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马 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之上的自我实现需要。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 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 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 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 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 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 而髙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 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节选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2017年1月23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幸福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是当前在我国公众中非常流行的两种幸福 观,但毋庸讳言,这两种幸福观都是不正确的
安徽省池州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 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 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 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 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 这两种幸福观自古以来就存在,它们虽然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受到市场经济利 益驱动机制的激发,从过去的羞羞答答走向了今天的大胆直白。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谋求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行为的普遍动机。所有社会资源本身都是利益,而 且可以作为带来更大利益的资本。于是,在不少人那里,占有资源便不再是作为 幸福的必要条件,而成为人生的目标,成为自我实现的标志。市场经济发展的一 个重要后果是消费主义盛行。市场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刺激和开发人 们的消费欲望,给人们欲望的满足提供了目不暇接、花样翻新的产品和服务。在 这种消费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很容易以为欲望得到越多满足、得到越高层次 的满足就越幸福。于是,物质享受幸福观便流行起来。 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 与社会问题。 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 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 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 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 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 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 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马 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之上的自我实现需要。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 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 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 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 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 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 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 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节选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2017 年 1 月 23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幸福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是当前在我国公众中非常流行的两种幸福 观,但毋庸讳言,这两种幸福观都是不正确的
B.资源占有幸福观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就越幸福,把幸福与占有资源混为 一谈,其错误在于把幸福的条件当作幸福本身。 C.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物质享受越多 就越幸福,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 D.作者认为,幸福不是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人的自由与全 面发展。一个人如果达到这一状态,就是幸福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古已有之,这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在今 天它们变得十分大胆直白,这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本身就是利益且可以带来更大利益,故而不少 人把占有更多资源当作人生目标与自我实现的标志。 C.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的盛行,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对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D.资源占有幸福观容易导致人生异化,使人被占有欲控制:且占有欲会不断膨 胀直至充斥人整个心灵,从而使人成为贪欲的奴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物质享受并没有错;物质享受幸福观错在只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满足人 的其他需要,这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问题。 B.除物质需要外,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情感满足、社会尊重以及自我价 值的实现,这些都比物质需要重要得多。 C.受物质享受幸福观支配的人难以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相反,却容易陷入 恶性循环之中,直至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D.如果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生活充 满乐趣、创意和魅力,那么他就是幸福的。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晓,字窒甫,海盐人。嘉靖元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职方主事。日披 故牍,尽知天下厄塞、士马虚实、强弱之数。尚书金献民属撰《九边图志》,人 争传写之。张孚敬柄政,器之,欲改置翰林及言路,晓皆不应。父忧,归,久之 不起 许讚为吏部尚书,调之吏部。历考功郎中。夏言罢相,帝恶言官不纠劾,诏考察 去留。大学士严嵩因欲去所不悦者,而晓去乔佑等十三人,多嵩所厚。嵩大憾晓, 调文选。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讚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诏 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讚以谢嵩。贬晓和州同知。稍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 召拜刑部右侍郎。 俄改兵部,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大江南北皆中倭,漕艘几阻。晓请发帑金数十 万,造战舸,筑城堡,练兵将,积刍糗。诏从之。中国奷民利倭贿,多与通。通 州人顾表者尤桀黠,为倭导。以故营寨皆据要害,尽知官兵虚实。晓悬重赏捕戮 之。募盐徒骁悍者为兵,增设泰州海防副使,筑瓜洲城,庙湾、麻洋、云梯诸海 口皆增兵设堠。遂破倭于通州,连败之如皋、海门,袭其军吕泗,围之狼山,前 后斩首九百余。贼溃去。录功,再增秩,三赉银币 寻召为吏部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帝以晓知兵,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寻拜 刑部尚书。俺答围大同右卫急,帝命兵部尚书杨博往督大师,乃以晓摄兵部。晓
B.资源占有幸福观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就越幸福,把幸福与占有资源混为 一谈,其错误在于把幸福的条件当作幸福本身。 C.物质享受幸福观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错误地以为获得物质享受越多 就越幸福,但其危害程度小于资源占有幸福观。 D.作者认为,幸福不是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人的自由与全 面发展。一个人如果达到这一状态,就是幸福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古已有之,这在人性中有其根源,但在今 天它们变得十分大胆直白,这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本身就是利益且可以带来更大利益,故而不少 人把占有更多资源当作人生目标与自我实现的标志。 C.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主义的盛行,不断刺激和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对 物质享受幸福观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D.资源占有幸福观容易导致人生异化,使人被占有欲控制;且占有欲会不断膨 胀直至充斥人整个心灵,从而使人成为贪欲的奴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物质享受并没有错;物质享受幸福观错在只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满足人 的其他需要,这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问题。 B.除物质需要外,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情感满足、社会尊重以及自我价 值的实现,这些都比物质需要重要得多。 C.受物质享受幸福观支配的人难以实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相反,却容易陷入 恶性循环之中,直至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D.如果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生活充 满乐趣、创意和魅力,那么他就是幸福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郑晓,字窒甫,海盐人。嘉靖元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职方主事。日披 故牍,尽知天下厄塞、士马虚实、强弱之数。尚书金献民属撰《九边图志》,人 争传写之。张孚敬柄政,器之,欲改置翰林及言路,晓皆不应。父忧,归,久之 不起。 许讃为吏部尚书,调之吏部。历考功郎中。夏言罢相,帝恶言官不纠劾,诏考察 去留。大学士严嵩因欲去所不悦者,而晓去乔佑等十三人,多嵩所厚。嵩大憾晓, 调文选。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讃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诏 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讃以谢嵩。贬晓和州同知。稍迁太仆丞,历南京太常卿。 召拜刑部右侍郎。 俄改兵部,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大江南北皆中倭,漕艘几阻。晓请发帑金数十 万,造战舸,筑城堡,练兵将,积刍糗。诏从之。中国奸民利倭贿,多与通。通 州人顾表者尤桀黠,为倭导。以故营寨皆据要害,尽知官兵虚实。晓悬重赏捕戮 之。募盐徒骁悍者为兵,增设泰州海防副使,筑瓜洲城,庙湾、麻洋、云梯诸海 口皆增兵设堠。遂破倭于通州,连败之如皋、海门,袭其军吕泗,围之狼山,前 后斩首九百余。贼溃去。录功,再增秩,三赉银币。 寻召为吏部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帝以晓知兵,改右都御史协理戎政。寻拜 刑部尚书。俺答围大同右卫急,帝命兵部尚书杨博往督大师,乃以晓摄兵部。晓
言:“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 乞归之营伍。”帝立从之。 晓通经术,习国家典故,时望蔚然。为权贵所扼,志不尽行。既归,角巾布衣与 乡里父老游处,见者不知其贵人也。既卒,子履淳等讼晓御倭功于朝,诏复职。 隆庆初,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节选自《明史·郑晓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讚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 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B.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讚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 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C.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讚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 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D.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讚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 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己/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为我国古代乘兴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镒,在各省省城举 行,考中者称为“进士”。 B.父忧为父丧的婉辞。古代重视孝道,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则 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丧 C.尚书是我国古代官职名。最初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小官,后地位逐渐重要,权 力逐渐扩大,成为朝廷重臣 D.谥端简即郑晓死后的谥号为“端简”。谥号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被给 予的一个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晓常识渊博,熟悉国家典章制度。他熟知天下关塞与兵马的虚实强弱,所 撰写的《九边图志》广为传抄。 B.郑晓正道直行,不惧冒犯权贵。任考功郎中时多次触怒权臣严嵩,因此被贬: 虽声望很高,但受权贵压制。 C.郑晓懂得军事,善于统兵作战。面对猖獗的倭寇,他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应 对措施,打得倭寇狼狈而逃 D.郑晓穿着简朴,为人低调。罢官回乡后,他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家乡父老交 往,以至人们不知他曾经显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学士严嵩因欲去所不悦者,而晓去乔佑等十三人,多嵩所厚。 (2)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赠钓伴 【明】陈宪章 短短蒌蒿浅浅湾,夕阳倒影对南山。 大船鼓枻①唱歌去,小艇得鱼吹笛还。 【注】①鼓枻(y):亦作“鼓槐”,划桨。语出《楚辞·渔父》:“渔父莞尔 而笑,鼓枻而去
言:“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 乞归之营伍。”帝立从之。 晓通经术,习国家典故,时望蔚然。为权贵所扼,志不尽行。既归,角巾布衣与 乡里父老游处,见者不知其贵人也。既卒,子履淳等讼晓御倭功于朝,诏复职。 隆庆初,赠太子少保,谥端简。 (节选自《明史•郑晓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讃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 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B.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讃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 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C.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讃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 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D.嵩欲用赵文华为考功/晓言于讃曰/昔黄祯为文/选调李开先/考功皆山东人/ 诏不许今调文华/晓避位而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乡试为我国古代乘兴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镒,在各省省城举 行,考中者称为“进士”。 B.父忧为父丧的婉辞。古代重视孝道,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则 必须辞官回乡为父母守丧。 C.尚书是我国古代官职名。最初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小官,后地位逐渐重要,权 力逐渐扩大,成为朝廷重臣。 D.谥端简即郑晓死后的谥号为“端简”。谥号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被给 予的一个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郑晓常识渊博,熟悉国家典章制度。他熟知天下关塞与兵马的虚实强弱,所 撰写的《九边图志》广为传抄。 B.郑晓正道直行,不惧冒犯权贵。任考功郎中时多次触怒权臣严嵩,因此被贬; 虽声望很高,但受权贵压制。 C.郑晓懂得军事,善于统兵作战。面对猖獗的倭寇,他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应 对措施,打得倭寇狼狈而逃。 D.郑晓穿着简朴,为人低调。罢官回乡后,他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家乡父老交 往,以至人们不知他曾经显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学士严嵩因欲去所不悦者,而晓去乔佑等十三人,多嵩所厚。 (2)今兵事方棘,而所简听征京军三万五千人,乃令执役赴工,何以备战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赠钓伴 【明】陈宪章 短短蒌蒿浅浅湾,夕阳倒影对南山。 大船鼓枻①唱歌去,小艇得鱼吹笛还。 【注】①鼓枻(yì):亦作“鼓栧”,划桨。语出《楚辞•渔父》:“渔父莞尔 而笑,鼓枻而去
8.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写景特色,并说明其艺术效果。(6分) 9.这首诗塑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反悔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 两句,揭示出学 习与自省对于君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借 表明心志,掷地有声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借鉴历史教训、以免重蹈 覆辙的语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姚和尚 凌鼎年 古庙街一带近年形成了一个古玩市场。 在这个民间的古玩市场上,金簪、玉佩,韩瓶、清瓷,田黄印、鸡血石,蚁鼻钱、 金错刀,竹根雕刻、红木饰件,文房四宝、名人字画,或明或暗,时有出现。当 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全看你识货不识货。 开春以来,这个古玩市场上冒出了一个秃顶的老者,此人瘦如枯柴,只两只鹰隼 似的眼睛透着不可捉摸的神色,其相貌实在不能恭维。有人认出了他,说他是走 乡串村收旧货的,住在银杏树弄,叫姚和尚。不知是他秃顶叫他和尚呢还是他独 身一人叫他和尚,抑或他先前确是当过和尚的,没人知底,姑且存疑。 姚和尚自出现在这古玩市场后,每天风雨无阻,必早早来此。一到,先泡上一壶 酽茶,然后小竹凳上一坐,在地上铺块塑料纸,从邋里邋遢的包里取岀几样古玩 一摆出,欣赏一番后,不言不语地静坐着,一副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的样子, 懂行的一看就知道姚和尚的几件古玩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贝。你看,那只小型宣德 炉,明代的;那只紫砂壸,陈曼生制的:那只内画鼻烟壸,清宫御制藏品:那串 紫檀木佛珠,一百单八颗,颗颗刻有佛像,颗颗栩栩如生…… 相中这些古玩的主儿不是一个两个,但一听姚和尚的开价,都连连咋舌。有个叫 老庙哥的,看中他一把蒙古刀,曾软磨硬缠,姚和尚就是不肯降价一个子儿,固 执得像头牛。 妈的,这老家伙八成是想钓大鱼,狠斩一刀。”老庙哥窝火归窝火,心里不能 不佩服姚和尚心黑有种,倒也生出三分敬意 渐渐,人们发现姚和尚的地摊每日里只是虚摆而已,或者说只是显摆显摆罢了 他热衷于与人摆古谈古。一讲起古玩,他会立时鲜活起来,亢奋起来。若有谁与 他论辩古玩鉴赏,他会唾沬四溅,比手画脚,也许,只有此时才似乎溅出他人生 的点点灿烂,别看姚和尚其貌不扬,肚里倒有些货色。可以这样说,那些常在这 古玩市场上走动的,不管摊主买主,要论鉴赏眼力,几乎没有比得上他的 有天,姚和尚摊位前来了位歇顶的中年人,他一看到那只鼻烟壶,像饿鹰看到了 野兔似的,一下抢在了手里,横看竖看,后来索性拿出放大镜看,那眼神,简直 怀疑他是否想抢了去。 姚和尚知道真正识货的来了,开心地哼起了江南小调 歇顶者毫不掩饰地说:“珍品珍品稀世珍品啊!
8.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写景特色,并说明其艺术效果。(6 分) 9.这首诗塑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反悔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 , ”两句,揭示出学 习与自省对于君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借“ , ” 表明心志,掷地有声。 (3)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借鉴历史教训、以免重蹈 覆辙的语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姚和尚 凌鼎年 古庙街一带近年形成了一个古玩市场。 在这个民间的古玩市场上,金簪、玉佩,韩瓶、清瓷,田黄印、鸡血石,蚁鼻钱、 金错刀,竹根雕刻、红木饰件,文房四宝、名人字画,或明或暗,时有出现。当 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全看你识货不识货。 开春以来,这个古玩市场上冒出了一个秃顶的老者,此人瘦如枯柴,只两只鹰隼 似的眼睛透着不可捉摸的神色,其相貌实在不能恭维。有人认出了他,说他是走 乡串村收旧货的,住在银杏树弄,叫姚和尚。不知是他秃顶叫他和尚呢还是他独 身一人叫他和尚,抑或他先前确是当过和尚的,没人知底,姑且存疑。 姚和尚自出现在这古玩市场后,每天风雨无阻,必早早来此。一到,先泡上一壶 酽茶,然后小竹凳上一坐,在地上铺块塑料纸,从邋里邋遢的包里取出几样古玩 一一摆出,欣赏一番后,不言不语地静坐着,一副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的样子。 懂行的一看就知道姚和尚的几件古玩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贝。你看,那只小型宣德 炉,明代的;那只紫砂壶,陈曼生制的;那只内画鼻烟壶,清宫御制藏品;那串 紫檀木佛珠,一百单八颗,颗颗刻有佛像,颗颗栩栩如生…… 相中这些古玩的主儿不是一个两个,但一听姚和尚的开价,都连连咋舌。有个叫 老庙哥的,看中他一把蒙古刀,曾软磨硬缠,姚和尚就是不肯降价一个子儿,固 执得像头牛。 “妈的,这老家伙八成是想钓大鱼,狠斩一刀。”老庙哥窝火归窝火,心里不能 不佩服姚和尚心黑有种,倒也生出三分敬意。 渐渐,人们发现姚和尚的地摊每日里只是虚摆而已,或者说只是显摆显摆罢了, 他热衷于与人摆古谈古。一讲起古玩,他会立时鲜活起来,亢奋起来。若有谁与 他论辩古玩鉴赏,他会唾沫四溅,比手画脚,也许,只有此时才似乎溅出他人生 的点点灿烂,别看姚和尚其貌不扬,肚里倒有些货色。可以这样说,那些常在这 古玩市场上走动的,不管摊主买主,要论鉴赏眼力,几乎没有比得上他的。 有天,姚和尚摊位前来了位歇顶的中年人,他一看到那只鼻烟壶,像饿鹰看到了 野兔似的,一下抢在了手里,横看竖看,后来索性拿出放大镜看,那眼神,简直 怀疑他是否想抢了去。 姚和尚知道真正识货的来了,开心地哼起了江南小调。 歇顶者毫不掩饰地说:“珍品珍品稀世珍品啊!
随即,他与姚和尚聊了起来。两人越聊越投机。姚和尚大有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的那种感觉。他拍歇顶者说:“老弟,走,咱俩去喝一盅。我请客!” “洋葱头来了,这下,肯定被姚和尚斩进。”老庙哥很是感慨,他对同道的说道, “姚和尚这家伙,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一手,玩得绝。” 老庙哥最关心的是姚和尚的刀斩得狠不狠。可吊他胃口的是,姚和尚与歇顶者坐 在饭店里不出来了。看来歇顶者也不是嫩头,里面正演讨价还价蘑菇战呢。谁沉 不住气。谁坏分。 哟,出来了。只见歇顶者满面喜色,自言自语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 费工夫。” 老庙哥盯上去问:“出多少血敲下的?” 歇顶者先一愣,随即带着十二分感动之情说:“他不肯收钱,送的。他割爱相送。”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好似老庙哥的鼻烟壶让姚和尚送了人,老庙哥一副气得吐血的样子。 老庙哥决计去敲一下姚和尚的竹杠。他带了几个哥们儿,候在那棵有六七百年树 龄的古银杏下。 姚和尚带着几分酒态,依然沉浸在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快慰之中。 老庙哥等几个拦住了姚和尚,老庙哥挥挥手里的百元钞,说是要买下姚和尚的宣 德炉。 姚和尚淡淡一笑,说:“50万,不还价!” “老秀驴,你骨头痒痒还是怎么的?”老庙哥的哥们儿嚷着。老庙哥拍拍姚和尚 说:“你送人不肉疼,哥们儿给你钱,你反不给面子,这不是瞧不上咱哥们儿吗? 好运就别怨哥们儿不义气。”随着老庙哥一摆手,几个哥们儿一拥而上,想抢下 姚和尚的宣德炉。不期姚和尚一个“醉汉躲影”闪到了老庙哥身边,并且出手疾 速地来了个“仙人请酒”招式,将老庙哥手里的那张百元票请飞了出去,但见那 张百元票变得像把坚硬无缘的飞刀似的直飞古银杏树,竟直刺刺地嵌进了树皮 里 老庙哥一伙儿惊得腿肚子都发颤,乖乖地溜之大吉 后来,再没有人敢找姚和尚的岔子。姚和尚依然每天来古玩市场,依然稳坐钓鱼 台的样子。逢着谈得投缘的,他就要请酒。碰着特投缘的,姚和尚的古玩就会少 件。从不见他收人家一个硬币 老庙哥曾花大价钱请了个解放前开古玩店的老头儿去与姚和尚聊,想投其所好, 或许也能弄个正宗的唐三彩或镇墓兽之类,至少弄个清宫“大内”瓷器。然而 无所得,姚和尚连酒也不清。不知为什么,聊来聊去,总谈不投缘。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交代古玩市场并且具体描写市场上的货物,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 典型环境,也为人物的出场作出铺垫 B.姚和尚摆出古玩后,“一副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的样子”,是因为他相信自己 货真价实的宝贝自有识货者出高价购买 C.姚和尚每日摆摊,其实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宝贝,他更喜欢跟别人摆古谈古 只有这时候,他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D.歇顶中年人曾苦苦寻觅那只鼻烟壶而不得,结果姚和尚却割爱相送,这令他 十分感动,也让老庙哥又嫉妒又愤恨
随即,他与姚和尚聊了起来。两人越聊越投机。姚和尚大有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的那种感觉。他拍歇顶者说:“老弟,走,咱俩去喝一盅。我请客!” “洋葱头来了,这下,肯定被姚和尚斩进。”老庙哥很是感慨,他对同道的说道, “姚和尚这家伙,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一手,玩得绝。” 老庙哥最关心的是姚和尚的刀斩得狠不狠。可吊他胃口的是,姚和尚与歇顶者坐 在饭店里不出来了。看来歇顶者也不是嫩头,里面正演讨价还价蘑菇战呢。谁沉 不住气。谁坏分。 哟,出来了。只见歇顶者满面喜色,自言自语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 费工夫。” 老庙哥盯上去问:“出多少血敲下的?” 歇顶者先一愣,随即带着十二分感动之情说:“他不肯收钱,送的。他割爱相送。”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好似老庙哥的鼻烟壶让姚和尚送了人,老庙哥一副气得吐血的样子。 老庙哥决计去敲一下姚和尚的竹杠。他带了几个哥们儿,候在那棵有六七百年树 龄的古银杏下。 姚和尚带着几分酒态,依然沉浸在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快慰之中。 老庙哥等几个拦住了姚和尚,老庙哥挥挥手里的百元钞,说是要买下姚和尚的宣 德炉。 姚和尚淡淡一笑,说:“50 万,不还价!” “老秀驴,你骨头痒痒还是怎么的?”老庙哥的哥们儿嚷着。老庙哥拍拍姚和尚 说:“你送人不肉疼,哥们儿给你钱,你反不给面子,这不是瞧不上咱哥们儿吗? 好运就别怨哥们儿不义气。”随着老庙哥一摆手,几个哥们儿一拥而上,想抢下 姚和尚的宣德炉。不期姚和尚一个“醉汉躲影”闪到了老庙哥身边,并且出手疾 速地来了个“仙人请酒”招式,将老庙哥手里的那张百元票请飞了出去,但见那 张百元票变得像把坚硬无缘的飞刀似的直飞古银杏树,竟直刺刺地嵌进了树皮 里。 老庙哥一伙儿惊得腿肚子都发颤,乖乖地溜之大吉。 后来,再没有人敢找姚和尚的岔子。姚和尚依然每天来古玩市场,依然稳坐钓鱼 台的样子。逢着谈得投缘的,他就要请酒。碰着特投缘的,姚和尚的古玩就会少 一件。从不见他收人家一个硬币。 老庙哥曾花大价钱请了个解放前开古玩店的老头儿去与姚和尚聊,想投其所好, 或许也能弄个正宗的唐三彩或镇墓兽之类,至少弄个清宫“大内”瓷器。然而一 无所得,姚和尚连酒也不清。不知为什么,聊来聊去,总谈不投缘。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 年第 3 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头交代古玩市场并且具体描写市场上的货物,既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 典型环境,也为人物的出场作出铺垫。 B.姚和尚摆出古玩后,“一副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的样子”,是因为他相信自己 货真价实的宝贝自有识货者出高价购买。 C.姚和尚每日摆摊,其实是为了显摆自己的宝贝,他更喜欢跟别人摆古谈古; 只有这时候,他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D.歇顶中年人曾苦苦寻觅那只鼻烟壶而不得,结果姚和尚却割爱相送,这令他 十分感动,也让老庙哥又嫉妒又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