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成人”教育理念源于孔子。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是说,“成人”应该具备智慧、 德性、意志、才艺等多方面素质。孔子认为其中德性最为重要,所以他又说:“见 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种“成人”教育 理念,深刻影响着后世教育家、思想家。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 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 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这种教 学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 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 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 于当代教育中。例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大学只是偏重 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 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 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 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 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 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 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他创建象山精舍讲学,就是为 了实践其教育理念。当代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出现了片 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当今中国教育可以吸 收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书院教育的“成人”并不是“独 善其身”的自我人格完善,而是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 来。史书记载:“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宋末岳麓书院 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这正是“见危授命”的“成人”作为。201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教育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将“学会关心” 作为本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与会专家学者希望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 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等。这正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 可见,我国古代书院文化是21世纪人类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充分分挖掘书 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 学文化。 (节选自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2017年09月08日《人 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人”教育理念虽源于孔子,但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 大
安徽省池州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成人”教育理念源于孔子。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 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是说,“成人”应该具备智慧、 德性、意志、才艺等多方面素质。孔子认为其中德性最为重要,所以他又说:“见 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种“成人”教育 理念,深刻影响着后世教育家、思想家。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 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 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这种教 学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 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 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 于当代教育中。例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大学只是偏重 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 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 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 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 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 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 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他创建象山精舍讲学,就是为 了实践其教育理念。当代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出现了片 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当今中国教育可以吸 收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书院教育的“成人”并不是“独 善其身”的自我人格完善,而是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 来。史书记载:“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宋末岳麓书院 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这正是“见危授命”的“成人”作为。201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教育面向 21 世纪国际研讨会,将“学会关心” 作为本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与会专家学者希望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 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等。这正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 可见,我国古代书院文化是 21 世纪人类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充分分挖掘书 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 学文化。 (节选自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2017 年 09 月 08 日《人 民日报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成人”教育理念虽源于孔子,但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 大
B.教育必须去功利化,不能成为追求名利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古今都是相通 的 C.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反对片面知识教育,认为君子不必读书,关键是心 正 D.相对于自我人格完善而言,古代书院的“成人之教”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 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揭示“成人”教育理念的起源,简要阐释其内涵,指出其深刻影响 B.第二至四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具体论述古代书院“成人”教育的特点。 C.在论述书院“成人”教育特点时,文章以其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为立足点。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从古到今,层层深人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孔子看来,要想“成人”,就应当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 德性是最重要的素质。 B.宋代大儒朱熹反对功利化教育,严厉批评官学之弊,主张创办书院,以此恢 复“成人”教育理念 C.忽视人格教育,片面追求知识化、商业化,这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当今中 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D.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继承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就能建设和发展 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黑陶冯 姚兴刚 熊孩子光知道败家,不知道过日子。娘拿一根木柴哆嗦着手敲打纪臣的头 窑口里的火正旺,映红了纪臣的脸膛,纪臣一句话不说,眼睛死死盯着窑口里的 火 娘说,你爹活着的时候拧着你耳朵要你好好学,你死活不上心,现在你见谁家还 用这些盆盆罐罐?你是不是嫌我死的晩了?一天到晩不挣钱瞎鼓捣。 爹是远近闻名的黑陶冯,不过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 黑陶的技艺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到了爹这一辈,爹把 黑陶做的黑中透亮,技艺已经炉火纯青,用石子一敲发出清脆的瓷音,爹也落了 个黑陶冯的好名号。 特别是单干以后,下地用瓦罐捎稀饭,家里用瓦罐腌咸菜鸡蛋,就算院子里摆 盆不值钱的野花,那也是黑陶冯烧制的花盆,家里如果没有一件黑陶冯烧制的陶 器,那这家人的日子也肯定过的不像话。 到了纪臣七八岁的时候,黑陶冯开始关起门偷偷传授技术。但纪臣不是个做学问 的料,一天到晚就喜欢大街上疯跑,捉迷藏打群架,有好几次爹拧着纪臣的耳朵 使用家法,纪臣老老实实服软,爹信以为真,一不注意,纪臣已经像猴子一样爬 上窑顶,冲爹吐着舌头做个鬼脸,跳出院子跑了。爹跺着脚直骂败家玩意,气的 上气不接下气 在黑陶冯最辉煌的时候,却不知道敛财,他说,庄稼人的日子紧巴,缺家什用, 陶器虽然是黑的,但咱的心可不能黑
B.教育必须去功利化,不能成为追求名利的工具。在这一点上,古今都是相通 的。 C.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反对片面知识教育,认为君子不必读书,关键是心 正。 D.相对于自我人格完善而言,古代书院的“成人之教”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 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揭示“成人”教育理念的起源,简要阐释其内涵,指出其深刻影响。 B.第二至四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具体论述古代书院“成人”教育的特点。 C.在论述书院“成人”教育特点时,文章以其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为立足点。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从古到今,层层深人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孔子看来,要想“成人”,就应当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 德性是最重要的素质。 B.宋代大儒朱熹反对功利化教育,严厉批评官学之弊,主张创办书院,以此恢 复“成人”教育理念。 C.忽视人格教育,片面追求知识化、商业化,这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当今中 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D.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继承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就能建设和发展 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黑陶冯 姚兴刚 熊孩子光知道败家,不知道过日子。娘拿一根木柴哆嗦着手敲打纪臣的头。 窑口里的火正旺,映红了纪臣的脸膛,纪臣一句话不说,眼睛死死盯着窑口里的 火。 娘说,你爹活着的时候拧着你耳朵要你好好学,你死活不上心,现在你见谁家还 用这些盆盆罐罐?你是不是嫌我死的晚了?一天到晚不挣钱瞎鼓捣。 爹是远近闻名的黑陶冯,不过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 黑陶的技艺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到了爹这一辈,爹把 黑陶做的黑中透亮,技艺已经炉火纯青,用石子一敲发出清脆的瓷音,爹也落了 个黑陶冯的好名号。 特别是单干以后,下地用瓦罐捎稀饭,家里用瓦罐腌咸菜鸡蛋,就算院子里摆一 盆不值钱的野花,那也是黑陶冯烧制的花盆,家里如果没有一件黑陶冯烧制的陶 器,那这家人的日子也肯定过的不像话。 到了纪臣七八岁的时候,黑陶冯开始关起门偷偷传授技术。但纪臣不是个做学问 的料,一天到晚就喜欢大街上疯跑,捉迷藏打群架,有好几次爹拧着纪臣的耳朵 使用家法,纪臣老老实实服软,爹信以为真,一不注意,纪臣已经像猴子一样爬 上窑顶,冲爹吐着舌头做个鬼脸,跳出院子跑了。爹跺着脚直骂败家玩意,气的 上气不接下气。 在黑陶冯最辉煌的时候,却不知道敛财,他说,庄稼人的日子紧巴,缺家什用, 陶器虽然是黑的,但咱的心可不能黑
随着现代生活用品充斥市场,黑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到最后只剩下死了人摔的 陶盆在用,黑陶冯的日子也开始清苦起来 尽管日子清苦,但技艺是祖辈传下来的,说什么也不能毁在自己手里。纪臣的不 用心,是黑陶冯心里最大的疙瘩。 受不了爹的叨叨,纪臣那年一气之下卷起铺盖进了城。爹跪在爷爷的坟前一声长 叹,老泪纵横,最终把遗憾带进了坟墓里。 娘说,是你个不成器的东西气死了你爹!娘一夜之间把窑扒了个干净。 打爹死了,娘笑过一次,那是自己结婚的时候 娘对邻居说,没想到俺家纪臣小学上到三年级,还能从潍坊领回一个戴眼镜的姑 娘,大了有出息了,烧窑这活他不学就不学吧,反正以后也没人再用那些盆盆罐 罐,以后讨了媳妇知道挣钱过日子就中 日子舒坦了没几年。 纪臣突然把工作辞了,在院子里重新建了窑,一天到晚鼓捣陶胚。老婆一气之下 回了城,街坊邻居背后议论纪臣精神不正常,娘的心也堵得不透气。娘说,就算 你烧出来现在也没人会用,顶多卖几个花盆也不够你孩子上学用,等你把家整散 了,也把我气死了。 纪臣说,爹以前是工匠,我要做大师,爹以前烧给人家用,我烧出来是让人观赏 纪臣说,自打有了孩子,这几年整宿睡不好觉,我总得乇出点事来,给孩子立个 子,也对得起爹的在天之灵,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毁在我手里。 纪臣说,有一次无意参加一个工艺品展会,见人家的陶器远没有爹的水平高,却 被奉为艺术,想起小时候爹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现在恨不得把肠子掏出来扔了 娘用木棍敲打纪臣的头,做你的春秋大梦。纪臣一言不发,死死盯着窑口的火」 那窜动的火苗,把自己的心烤的火热。 出窑的那天,来了很多人围观,有看热闹的,也有来看本事的,还有县电台的记 者,等着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纪臣跑到爹的坟前磕了几个响头,又冲着窑口磕了几个头。 一件件黑中发亮的花瓶、兰花盆、砚台从窑口递出来的时候,围观的人都伸长了 舌头。纪臣抚摸着作品,每一件都在上面刻上了“黑陶冯”。 娘这次哭了,打爹死后,第一次见娘哭。 (选自《小说月刊》2017.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叙写娘敲打、数落纪臣,既表现出他的执着,也反映他的行为不被 理解,同时巧妙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为一种生活用品,黑陶退出历史舞台有其必然性。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 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仍有存在的必要。 C.自打爹死后,娘因儿子结婚而笑,因儿子成功烧制黑陶而哭。这一“哭” “笑”,相反相成,均表现了娘的喜悦和欣慰。 D.小说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既自然地交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又使情节跌宕 起伏,引人入胜,体现了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 5.小说中黑陶冯(纪臣的爹)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画线的三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予以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随着现代生活用品充斥市场,黑陶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到最后只剩下死了人摔的 陶盆在用,黑陶冯的日子也开始清苦起来。 尽管日子清苦,但技艺是祖辈传下来的,说什么也不能毁在自己手里。纪臣的不 用心,是黑陶冯心里最大的疙瘩。 受不了爹的叨叨,纪臣那年一气之下卷起铺盖进了城。爹跪在爷爷的坟前一声长 叹,老泪纵横,最终把遗憾带进了坟墓里。 娘说,是你个不成器的东西气死了你爹!娘一夜之间把窑扒了个干净。 打爹死了,娘笑过一次,那是自己结婚的时候。 娘对邻居说,没想到俺家纪臣小学上到三年级,还能从潍坊领回一个戴眼镜的姑 娘,大了有出息了,烧窑这活他不学就不学吧,反正以后也没人再用那些盆盆罐 罐,以后讨了媳妇知道挣钱过日子就中。 日子舒坦了没几年。 纪臣突然把工作辞了,在院子里重新建了窑,一天到晚鼓捣陶胚。老婆一气之下 回了城,街坊邻居背后议论纪臣精神不正常,娘的心也堵得不透气。娘说,就算 你烧出来现在也没人会用,顶多卖几个花盆也不够你孩子上学用,等你把家整散 了,也把我气死了。 纪臣说,爹以前是工匠,我要做大师,爹以前烧给人家用,我烧出来是让人观赏 的。 纪臣说,自打有了孩子,这几年整宿睡不好觉,我总得干出点事来,给孩子立个 样子,也对得起爹的在天之灵,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毁在我手里。 纪臣说,有一次无意参加一个工艺品展会,见人家的陶器远没有爹的水平高,却 被奉为艺术,想起小时候爹对自己的良苦用心,现在恨不得把肠子掏出来扔了。 娘用木棍敲打纪臣的头,做你的春秋大梦。纪臣一言不发,死死盯着窑口的火, 那窜动的火苗,把自己的心烤的火热。 出窑的那天,来了很多人围观,有看热闹的,也有来看本事的,还有县电台的记 者,等着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纪臣跑到爹的坟前磕了几个响头,又冲着窑口磕了几个头。 一件件黑中发亮的花瓶、兰花盆、砚台从窑口递出来的时候,围观的人都伸长了 舌头。纪臣抚摸着作品,每一件都在上面刻上了“黑陶冯”。 娘这次哭了,打爹死后,第一次见娘哭。 (选自《小说月刊》2017.6 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叙写娘敲打、数落纪臣,既表现出他的执着,也反映他的行为不被 理解,同时巧妙设置悬 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作为一种生活用品,黑陶退出历史舞台有其必然性。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 民间工艺、非物质文 化遗产,仍有存在的必要。 C.自打爹死后,娘因儿子结婚而笑,因儿子成功烧制黑陶而哭。这一“哭”一 “笑”,相反相成,均表现 了娘的喜悦和欣慰。 D.小说巧妙地运用插叙手法,既自然地交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又使情节跌宕 起伏,引人入胜,体现了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 5.小说中黑陶冯(纪臣的爹)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6.画线的三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予以分析。(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汪曾祺的“淡” 唐铭 汪曾祺这位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 最后一位“古典抒情诗人”的作家,用他好奇的目光和温情的笔触,构造了一个 诗意丰盈的文学世界,读者于其间可以品尝人间五味,复观草木春秋 读者谈论汪曾祺的文学印象,用得最多的评语大概便是“淡”,其余还有 “清”“逸”“雅”“诗化”“唯美”“传统与本土写作”等等。余华曾说, 个人的记忆决定了他写作的方向。汪曾祺之“淡”,自然也和他的早年经历、求 学道路等息息相关。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是一个开明、随和、有同情心,且富有 艺术气质的人,会画画、刻图章,还摆弄过琵琶、洞箫、笛子、胡琴等各色乐器。 汪曾祺喜欢看父亲画画,跟着父亲“读”画帖。他说,“我对画家的偏爱,也对 我的文学创作有影响”,“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 (《我的创作生涯》)。汪曾祺外祖父的家屋里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无事此 静坐”。年幼的汪曾祺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 起来,我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一点隐逸之气了”(《无事此静坐》)。 念小学一年级时,汪曾祺学了一首《咏雪》诗,晚年忆及此事,称自己那时“已 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且自己写散文和小说所用的方法,也 是从中悟出的。(《我的小学》)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国文老师高北溟先生,对汪 曾祺有极大影响。髙先生讲课时,除指定教材外,还用自编的讲义,所选皆是“有 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的文章。小学毕业后的暑假期间,汪曾祺受教于乡中 名儒韦子廉(别号鹤琴)。晚年他如此回忆道:“先生日授桐城派古文一篇,督 临《多宝塔》一纸。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 然而,汪曾祺的“淡”也为他招致了一些非议。有评论认为,他的作品缺乏足够 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汪曾祺对此做过一些回应 在与崔道怡、林斤澜对谈时,汪曾祺表示:“有的人曾提出,说我的作品不足之 处是没有对这个世界进行拷问。我说,我不想对世界进行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 严峻的拷问;我也不想对世界发出像卡夫卡那样的阴冷的怀疑。我对这个世界的 感觉是比较温暖的。就是应该给人们以希望,而不是绝望。我的作品没有那种崇 高的、悲壮的效果。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社会性·小说技巧》) 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汪曾祺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 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 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 的。我愿意把这点朴素的信念传达给人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或许可以说,汪曾祺的“淡”,实则是以其文笔文心, 确认和守护着某种“诚与真”。“说我淡化,无非是说没有写重大题材,没有写 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没有写强烈的、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但这是我的生活 经历,我的文化素养,我的气质所决定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澜壮阔的生活, 没有见过叱咤风云的人物,你叫我怎么写?我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 受,我不能靠材料写作。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 所说‘世间小儿女’。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 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是淡。”(《七十书怀》) (选自2017年6月23日《中华读书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汪曾祺的“淡” 唐铭 汪曾祺这位被称为 20 世纪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 最后—位“古典抒情诗人”的作家,用他好奇的目光和温情的笔触,构造了一个 诗意丰盈的文学世界,读者于其间可以品尝人间五味,复观草木春秋。 读者谈论汪曾祺的文学印象,用得最多的评语大概便是“淡”,其余还有 “清”“逸”“雅”“诗化”“唯美”“传统与本土写作”等等。余华曾说,一 个人的记忆决定了他写作的方向。汪曾祺之“淡”,自然也和他的早年经历、求 学道路等息息相关。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是一个开明、随和、有同情心,且富有 艺术气质的人,会画画、刻图章,还摆弄过琵琶、洞箫、笛子、胡琴等各色乐器。 汪曾祺喜欢看父亲画画,跟着父亲“读”画帖。他说,“我对画家的偏爱,也对 我的文学创作有影响”,“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 (《我的创作生涯》)。汪曾祺外祖父的家屋里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无事此 静坐”。年幼的汪曾祺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 起来,我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一点隐逸之气了”(《无事此静坐》)。 念小学一年级时,汪曾祺学了一首《咏雪》诗,晚年忆及此事,称自己那时“已 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且自己写散文和小说所用的方法,也 是从中悟出的。(《我的小学》)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国文老师高北溟先生,对汪 曾祺有极大影响。高先生讲课时,除指定教材外,还用自编的讲义,所选皆是“有 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的文章。小学毕业后的暑假期间,汪曾祺受教于乡中 名儒韦子廉(别号鹤琴)。晚年他如此回忆道:“先生日授桐城派古文一篇,督 临《多宝塔》一纸。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 然而,汪曾祺的“淡”也为他招致了一些非议。有评论认为,他的作品缺乏足够 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汪曾祺对此做过一些回应。 在与崔道怡、林斤澜对谈时,汪曾祺表示:“有的人曾提出,说我的作品不足之 处是没有对这个世界进行拷问。我说,我不想对世界进行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 严峻的拷问;我也不想对世界发出像卡夫卡那样的阴冷的怀疑。我对这个世界的 感觉是比较温暖的。就是应该给人们以希望,而不是绝望。我的作品没有那种崇 高的、悲壮的效果。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社会性·小说技巧》) 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汪曾祺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 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 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 的。我愿意把这点朴素的信念传达给人。”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或许可以说,汪曾祺的“淡”,实则是以其文笔文心, 确认和守护着某种“诚与真”。“说我淡化,无非是说没有写重大题材,没有写 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没有写强烈的、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但这是我的生活 经历,我的文化素养,我的气质所决定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澜壮阔的生活, 没有见过叱咤风云的人物,你叫我怎么写?我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 受,我不能靠材料写作。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 所说‘世间小儿女’。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 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是淡。”(《七十书怀》) (选自 2017 年 6 月 23 日《中华读书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汪曾祺是20世纪中国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笔下的文学世界充满诗意,从 中可以品尝人间五味,复观草木春秋 B.汪曾棋的文学创作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富有艺术气质的父亲,对于形 成他“淡”的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C.汪曾祺悟性颇好。小学一年级时,他不何能够感受到“飞人芦花都不见”的 美,而且悟出了写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D.有人曾说,汪曾祺作品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这个世界进行拷问。对此,汪 曾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与认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成与其卑年 A.汪曾祺的作品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淡”,而他的“淡”的特点的形 成与其早年经历、求学道路等密不可分。 B.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国文老师高北溟、乡中名儒韦子廉,都曾对汪曾祺文学创 作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后者影响更大。 C.对于汪曾祺的“淡”,有人提出批评,说他的作品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 使命感,等等。对此,汪曾祺予以否定。 D.汪曾祺有一种朴素的学年,即他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 是会好起来的,他借作品传达这种信念。 E.汪曾祺的“淡”其实就是确认和守护着某种“诚与真”,即写平常的人和事, 抒平常的思想感情,用平常的方法写 9.文中大量引用汪曾祺自己作品中的语句,有何作用?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 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 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 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 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 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 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 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賜之。懋在镁久,成名震漠北 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 贷免。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 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遗老 弱,冒为都指挥马亮等功受升赏,论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 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 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 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 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 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 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 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A.汪曾祺是 20 世纪中国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笔下的文学世界充满诗意,从 中可以品尝人间五味,复观草木春秋。 B.汪曾棋的文学创作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富有艺术气质的父亲,对于形 成他“淡”的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C.汪曾祺悟性颇好。小学一年级时,他不何能够感受到“飞人芦花都不见”的 美,而且悟出了写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D.有人曾说,汪曾祺作品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这个世界进行拷问。对此,汪 曾棋提出了 自己不同的理解与认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成与其卑年 A.汪曾祺的作品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淡”,而他的“淡”的特点的形 成与其早年经历、求学道路等密不可分。 B.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国文老师高北溟、乡中名儒韦子廉,都曾对汪曾祺文学创 作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后者影响更大。 C.对于汪曾祺的“淡”,有人提出批评,说他的作品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 使命感,等等。对此,汪曾祺予以否定。 D.汪曾祺有一种朴素的学年,即他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 是会好起来的,他借作品传达这种信念。 E.汪曾祺的“淡”其实就是确认和守护着某种“诚与真”,即写平常的人和事, 抒平常的思想感情,用平常的方法写。 9.文中大量引用汪曾祺自己作品中的语句,有何作用?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 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 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 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 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 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 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 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賜之。懋在镁久,成名震漠北。 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 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 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遗老 弱,冒为都指挥马亮等功受升赏,论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 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 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 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 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 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 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 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