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意索引 第一节登前部 方 二深层结构 1.深 4.闲外侧和阙内风神 陶壁前部解制步骤与方法 第二节鞍驱 一、腔的各 二、装腔的内容 破区解制步骤与方法 第三节项背部浅层。肩胖区和三角肌区 一、皮肤和浅筋膜 二、深筋膜 三、项背部肌 四。上肢带肌及局部结构 五。项背部。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神经、血首 项背部浅层及肩脾三角肌区解制步赛与方法 第四节臂前部。时前部和前苦前韵 一、皮肤和浅筋膜 1,浅静脉 2.浅淋巴管和浅淋巴结 3.皮神经 二、深筋膜 三、雪前群肌 四、前臂前群乳 五。臂和前臂前面的血管 六。鸭和前臂前面深层的神经 七.时宽cubitalfossa) 八.前臂间隙(antebaac) 臂和前臀前面解制步骤与方法 第五节手掌部 一,皮肤和浅筋膜 二深舫膜 1.手学深筋膜 2。屈肌支持带和陕管 三.手肌 四、屈指肌及靛葡 五、手掌的筋膜间赠 1.鱼际间隙 2.掌中间隙 六、手堂的神修 1.正中神 2.迟神经 七、手学的动脉 1.动脉 2.尺动脉 3.掌浅
第一节 胸壁前部 一、浅层结构 1.皮神经cutaneousnerve 2.浅血管 3.乳房 mamma 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 2.胸部上肢肌 3.胸前壁的血管 4.胸外侧和胸内侧神经 胸壁前部解剖步骤与方法 第二节 腋区 一、腋腔的各壁 二、腋腔的内容 腋区解剖步骤与方法 第三节 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 一、皮肤和浅筋膜 二、深筋膜 三、项背部肌 四、上肢带肌及局部结构 五、项背部、肩胛区和三角肌区神经、血管 项背部浅层及肩胛三角肌区解剖步骤与方法 第四节 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一、皮肤和浅筋膜 1.浅静脉 2.浅淋巴管和浅淋巴结 3.皮神经 二、深筋膜 三、臂前群肌 四、前臂前群肌 五、臂和前臂前面的血管 六、臂和前臂前面深层的神经 七、肘窝(cubitalfossa) 八、前臂间隙(antebracnialspace) 臂和前臂前面解剖步骤与方法 第五节 手掌部 一、皮肤和浅筋膜 二、深筋膜 1.手掌深筋膜 2.屈肌支持带和腕管 三、手肌 四、屈指肌腱及腱鞘 五、手掌的筋膜间隙 1.鱼际间隙 2.掌中间隙 六、手掌的神经 1.正中神经 2.迟神经 七、手掌的动脉 1.桡动脉 2.尺动脉 3.掌浅弓 第五章索引
4.草深 手掌部糊制步骤与方法 第六节鹤后部、前臂后部及手背 一、皮肤和浅就膜 1。浅静脉 2.浅淋巴管 3.皮种经 二深筋膜 三、臂后群机 四、前臂后群肌 五、臂和前臂后面及手背和血管 六、臂和前臀后面及手背深层的神断 七.解剖学鼻烟壶(窝) 八。指背鞋谟 臂和前臂后面及手背解剂步骤与方法 第七节上肢总结 一,远动游离上鼓各主要关节的肌肉 1.运动肩关节的肌肉 2.运动时关节的肌肉 3.运动前智的肌肉 4,运动手关节的肌肉 5.手肌 二、上肢骨不同部位骨折移位的解制基础 三、上被的动脉 四上结的辞殿 五。上鼓的淋巴回流 六上转的神经 七、上肢重受神经损伤后的主要症状 上肢可分为肩部、臂部、前臂部和手部,葡上肢带连于躯干,为了系统地了解肩关节的运动和解剖操作的需要,现将项背部和胸前部部分 内容在此一并叙球 上肢和胸前部骨性标志: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锁骨、肩峰。肩脾冈、肉骨剑突、肋弓、肱骨内、外限、鹿咀、尺骨头、尺骨茎突 杭骨茎突和豌豆骨等。 第一节胸壁前部 ,外被躯干肌和胸部上肢肌及其浅层的炊组织构成的。本节主要述胸壁前部的胸部上肢肌及其 一、浅层结构 胸噬前部皮肤较满,在浅筋膜中有皮神经、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管和乳腺等。 1。皮神经cmta (一肋间神经的皮支,即胸神经前支的皮支。第2~7肋间神经在肋间内、外肌之间循环助沟前行,至骏前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穿肋间外 肌,经前锯肌的肌齿之间,然后从深筋膜浅出,分为前、后两支。主干继续前行,在距胸骨边缘约1厘米处依次穿肋间外膜、胸大肌及深筋 膜,成为前皮支而终.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行向外侧经被窝底,分布于臂上份的后内侧面故称为助间臂神经intereostobrachialnerves,. 陶部皮肤的神经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但也有重叠分布的特征,即在一个助间隙范围的皮肤,除由同序数的助间神经支配外,还有上、下 邻位的肋间神经分布,因而,当一或二条肋间神经损伤时,往往查不出感觉丧失的体征。 (二)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为颈丛的皮支。锁骨上神经的分支跨锁骨浅面至胸上部,分布于第2肋以上的胸壁.肩峰等处的皮 肤 2.浅血首 (一)胸腹壁静脉horacoep1 gastric veins位于胸侧壁,由一些小静球汇成,下端起于脐周静脉网,上端汇入胸外侧静脉,它连结上,下 静脉系统,当门静脉高压时,参与构成门一腔静脉的侧支循环, (二)头静脉cephalic vein头静脉为上肢重要的浅静脉,此部可见它于三角肌与陶大肌之间的沟内向上内走行,穿过爆锁胸筋膜,汇入腋 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图5.1】
4.掌深弓 手掌部解剖步骤与方法 第六节 臂后部、前臂后部及手背 一、皮肤和浅筋膜 1.浅静脉 2.浅淋巴管 3.皮神经 二、深筋膜 三、臂后群肌 四、前臂后群肌 五、臂和前臂后面及手背和血管 六、臂和前臂后面及手背深层的神经 七、解剖学鼻烟壶(窝) 八、指背腱膜 臂和前臂后面及手背解剖步骤与方法 第七节 上肢总结 一、运动游离上肢各主要关节的肌肉 1.运动肩关节的肌肉 2.运动肘关节的肌肉 3.运动前臂的肌肉 4.运动手关节的肌肉 5.手肌 二、上肢骨不同部位骨折移位的解剖基础 三、上肢的动脉 四、上肢的静脉 五、上肢的淋巴回流 六、上肢的神经 七、上肢重要神经损伤后的主要症状 上肢可分为肩部、臂部、前臂部和手部,藉上肢带连于躯干。为了系统地了解肩关节的运动和解剖操作的需要,现将项背部和胸前部部分 内容在此一并叙述。 上肢和胸前部骨性标志: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锁骨、肩峰、肩胛冈、胸骨剑突、肋弓、肱骨内、外髁、鹰咀、尺骨头、尺骨茎突、 桡骨茎突和豌豆骨等。 第一节 胸壁前部 胸壁是以胸廓为支架,肋骨间充以肋间肌,外被躯干肌和胸部上肢肌及其浅层的炊组织构成的。本节主要阐述胸壁前部的胸部上肢肌及其 浅层结构。 一、浅层结构 胸壁前部皮肤较薄,在浅筋膜中有皮神经、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管和乳腺等。 1.皮神经cutaneousnerve (一)肋间神经的皮支,即胸神经前支的皮支。第2~7肋间神经在肋间内、外肌之间循环肋沟前行,至腋前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穿肋间外 肌,经前锯肌的肌齿之间,然后从深筋膜浅出,分为前、后两支。主干继续前行,在距胸骨边缘约1厘米处依次穿肋间外膜、胸大肌及深筋 膜,成为前皮支而终。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行向外侧经腋窝底,分布于臂上份的后内侧面故称为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s。 胸部皮肤的神经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但也有重叠分布的特征,即在一个肋间隙范围的皮肤,除由同序数的肋间神经支配外,还有上、下 邻位的肋间神经分布,因而,当一或二条肋间神经损伤时,往往查不出感觉丧失的体征。 (二)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 为颈丛的皮支。锁骨上神经的分支跨锁骨浅面至胸上部,分布于第2肋以上的胸壁、肩峰等处的皮 肤。 2.浅血管 (一)胸腹壁静脉 thoracoepigastric veins 位于胸侧壁,由一些小静脉汇成,下端起于脐周静脉网,上端汇入胸外侧静脉。它连结上、下 静脉系统,当门静脉高压时,参与构成门一腔静脉的侧支循环。 (二)头静脉 cephalic vein 头静脉为上肢重要的浅静脉,此部可见它于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的沟内向上内走行,穿过喙锁胸筋膜,汇入腋 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图5-1)
(三)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陶廓内动脉在行径中发出肋间支和穿支,后者与助间神经前皮支一起在演骨缘处从肋间隙浅出。女性的第2 ~4助间隙的穿支较发达,分布于乳房。与陶廓内动脉穿支伴行的还有胸密内静脉的穿支。 (四)肋间动、静脉的穿支肋间血管在行程中发出分支分布于邻近结构,在腋中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随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浅出,并发出 分支供应乳房。动脉前端与胸廓内动脉的助间支吻合。 3。男.房mamm 乳房位于深筋膜的表面。成年女性乳房的境界通常校外观大,其内侧2/3位于胸大肌之前,内侧缘达胸骨旁线,外侧13可达蔽中线附近 位于前锯肌表面,下、下界延伸于第2~7肋之间。乳房的大小、形态、位置和机能与女性的发育、妊振等因素有关 图5·1陶肌与锁狗筋膜 乳房的中央部有乳头,乳头周围色深的区域叫乳晕。乳房内含有蜂窝状脂舫组织和15~20个囊状的乳房小叶,每个小叶是一个囊管泡状 腺,有一总导管称输乳管。,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各输乳管向乳头汇集,至乳头的基底部呈毒腹样我大,称输乳窦,在乳头尖洗 处变细为输乳孔,开口于乳头。有些输乳管在到达乳头之前即相互汇合,所以输乳孔的数目往往少于乳房小叶和输乳管的数目。乳房被钟切开 引流时,应采取放射状切口,以避免损伤输乳管,乳是内含有乳是镍。为变形的皮贺瑰,妊振时显著蜡大, 衡部的浅筋膜包裹整个乳房,构成乳腺囊,乳腺囊伸入到各小叶之间形成小叶间隔,对乳腺组织和脂防组织起支持作用。这些纤维间隔称 为乳房忌韧带或叫库柏氏(CO0©rs)韧带,连于皮肤与胸肌筋膜之间,当乳腺癌时,腺组织肿胀。增生,乳房显韧带并不随之伸展,牵拉皮肤 形成许多小凹陷,呈“桔皮样变”(图5·2) 大期 乳英 究的 图5.2乳房矢状切面 女性乳房的淋巴管网非常丰富,淋巴流向与炎症的扩散和臨细陶转移的途径关系密切,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乳房的淋巴管网可分 浅。深两组,两组之间有丰富的吻合,乳房的淋巴管回流大体可归纳如下:()乳房外侧部和外上部的淋巴管向外上方走行,绕衡大肌下缘 和穿过陶大肌,注入沿胸外侧动脉分布的腋淋巴结前群(陶肌淋巴结群):(2)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穿助间隙,注入沿陶廓内动脉排列的陶 骨旁淋巴结,并借之与前纵隔的淋巴结相联系;(3)乳房下内侧部与腹壁上部的淋巴管有吻合,也可穿过腹壁与爵下间隙、肝等的淋巴管吻 合;(4)乳房深面可形成2~3条淋巴管,穿过陶大肌,沿陶小肌表面向上直接注入腋窝尖淋巴结或锁骨下淋巴结:(5)两侧乳房之间借助浅 淋巴管相互交通:(6)乳房淋巴管有时直接注入颈深下淋巴结(图5·3)
(三)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 胸廓内动脉在行径中发出肋间支和穿支,后者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一起在胸骨缘处从肋间隙浅出。女性的第2 ~4肋间隙的穿支较发达,分布于乳房。与胸廓内动脉穿支伴行的还有胸廓内静脉的穿支。 (四)肋间动、静脉的穿支 肋间血管在行程中发出分支分布于邻近结构,在腋中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随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浅出,并发出 分支供应乳房。动脉前端与胸廓内动脉的肋间支吻合。 3.乳房 mamma 乳房位于深筋膜的表面。成年女性乳房的境界通常较外观大,其内侧2/3位于胸大肌之前,内侧缘达胸骨旁线,外侧1/3可达腋中线附近, 位于前锯肌表面,下、下界延伸于第2~7肋之间。乳房的大小、形态、位置和机能与女性的发育、妊娠等因素有关。 图5-1 胸肌与锁胸筋膜 乳房的中央部有乳头,乳头周围色深的区域叫乳晕。乳房内含有蜂窝状脂肪组织和15~20个囊状的乳房小叶,每个小叶是一个囊管泡状 腺,有一总导管称输乳管。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各输乳管向乳头汇集,至乳头的基底部呈壶腹样膨大,称输乳窦,在乳头尖端 处变细为输乳孔,开口于乳头。有些输乳管在到达乳头之前即相互汇合,所以输乳孔的数目往往少于乳房小叶和输乳管的数目。乳房脓肿切开 引流时,应采取放射状切口,以避免损伤输乳管。乳晕内含有乳晕腺,为变形的皮脂腺,妊娠时显著增大。 胸部的浅筋膜包裹整个乳房,构成乳腺囊,乳腺囊伸入到各小叶之间形成小叶间隔,对乳腺组织和脂肪组织起支持作用。这些纤维间隔称 为乳房悬韧带或叫库柏氏(Cooper’s)韧带,连于皮肤与胸肌筋膜之间,当乳腺癌时,腺组织肿胀、增生,乳房悬韧带并不随之伸展,牵拉皮肤 形成许多小凹陷,呈“桔皮样变”(图5-2) 图5-2 乳房矢状切面 女性乳房的淋巴管网非常丰富,淋巴流向与炎症的扩散和癌细胞转移的途径关系密切,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乳房的淋巴管网可分 浅、深两组,两组之间有丰富的吻合,乳房的淋巴管回流大体可归纳如下:(1)乳房外侧部和外上部的淋巴管向外上方走行,绕胸大肌下缘 和穿过胸大肌,注入沿胸外侧动脉分布的腋淋巴结前群(胸肌淋巴结群);(2)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穿肋间隙,注入沿胸廓内动脉排列的胸 骨旁淋巴结,并借之与前纵隔的淋巴结相联系;(3)乳房下内侧部与腹壁上部的淋巴管有吻合,也可穿过腹壁与膈下间隙、肝等的淋巴管吻 合;(4)乳房深面可形成2~3条淋巴管,穿过胸大肌,沿胸小肌表面向上直接注入腋窝尖淋巴结或锁骨下淋巴结;(5)两侧乳房之间借助浅 淋巴管相互交通;(6)乳房淋巴管有时直接注入颈深下淋巴结(图5-3)
国53上肢浅静球及淋巴引流 乳房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助间动脉以及胸离内动脉的穿支,静脉伴随动脉走行。 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 陶部的深筋膜主委复盖胸大肌和胸小肌,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复盖于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为一薄层蜂窝组织膜。深层较致密,位于 胸大肌深面,在锁骨下方分为两层,包绕锁骨下肌,至胸小肌上缘,再包绕陶小肌,于胸小肌下缘与胸大肌筋膜相续,向下延续为腋筋膜。在 搁小肌上缘与锁骨、喙突之间的筋膜叫做喙锁胸筋膜或锁胸筋膜(图5.1),此筋谟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的陶肌支、胸外侧神经以及淋巴管 穿过 2.胸部上肢肌 肉肌分为胸部上肢肌和胸部固有肌(肋间肌)二样。胸部上肢肌起于胸空,止于上肢得,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和锁骨下肌4块。胸 部固有肌将于第七京进述】 表51部上肢肌 侧米、胸骨销面第1一6助款骨 肱骨大结节 关节内收、屈 货内、号引体阿上深吸宁 外侧 第酒 长 3.前壁的血管 (一)胸肩峰动脉horaco0 cromialartery是骏动球第一段或第二段的分支,为一短干,向前穿出锁胸筋膜后即分为锁骨支、胸肌支、肩峰 支、三角肌支等,这些分支的伴行静脉分别注入头静脉或胶静脉, ()胸上动脉superi 在锁骨下肌下缘附近自腋动脉第一段发出,行向内下方,分布于第1、2助间隙附近的前锯肌.助间 肌等 (三)胸外侧动脉ateralthoracic a y起自腋动脉第二段,有时从肩下动脉发出,循胸小肌的外下缘下降,分支至胸肌、前据肌和乳房 等 购外侧和胸内侧神经 ~7)起自臂丛外侧束,穿锁胸筋摸支配胸大肌 胸内侧神经m Inerve(C8,Ti)起自臂丛 1】 胸壁前部解剖步骤与方法 1.切口及翻皮 (1)从胸骨颈静脉切迹,沿离部正中线至剑突根部。(2)由剑突根部,沿肋亏向外下方至骏中线。(3)自颈静脉切迹,向外沿锁骨上绮 至肩峰。(4)从剑突根部,向上外斜行至乳头(男性尸体绕乳晕周围作一圆形切口,女性尸体则沿乳房周围切开皮肤),继向上外至玻前 襞,再转至臂内侧纵行向下达臂上1/3与中1/3交界处作一横切口。 自胸部正中向外侧翻剥皮肤至腋中线,保留乳头和乳的皮肤,以便解制时观它与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图5·4)
图5-3 上肢浅静脉及淋巴引流 乳房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肋间动脉以及胸廓内动脉的穿支,静脉伴随动脉走行。 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 胸部的深筋膜主要复盖胸大肌和胸小肌,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复盖于胸大肌和前锯肌表面,为一薄层蜂窝组织膜。深层较致密,位于 胸大肌深面,在锁骨下方分为两层,包绕锁骨下肌,至胸小肌上缘,再包绕胸小肌,于胸小肌下缘与胸大肌筋膜相续,向下延续为腋筋膜。在 胸小肌上缘与锁骨、喙突之间的筋膜叫做喙锁胸筋膜或锁胸筋膜(图5-1),此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胸外侧神经以及淋巴管 穿过。 2.胸部上肢肌 胸肌分为胸部上肢肌和胸部固有肌(肋间肌)二样。胸部上肢肌起于胸壁,止于上肢骨,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和锁骨下肌4块。胸 部固有肌将于第七章进述。 表5-1 胸部上肢肌 名称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胸大肌 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第1~6肋软骨 肱骨大结节嵴 使肩关节内收、屈、旋内、引体向上、深吸气 胸内 、外侧神 胸小肌 第3~5肋 肩胛骨喙突 拉肩胛骨向前下, 提肋 胸内侧神经 锁骨下肌 第1肋软骨 锁骨肩峰端下面 使锁骨外端向下内 锁骨下神经 前锯肌 上9肋外面 肩胛骨内侧缘 固定肩胛骨于胸廓 胸长神经 3.胸前壁的血管 (一)胸肩峰动脉thoracoacromialartery是腋动脉第一段或第二段的分支,为一短干,向前穿出锁胸筋膜后即分为锁骨支、胸肌支、肩峰 支、三角肌支等,这些分支的伴行静脉分别注入头静脉或腋静脉。 (二)胸上动脉superiorthoracic artery在锁骨下肌下缘附近自腋动脉第一段发出,行向内下方,分布于第1、2肋间隙附近的前锯肌、肋间 肌等。 (三)胸外侧动脉lateralthoracic artery起自腋动脉第二段,有时从肩胛下动脉发出,循胸小肌的外下缘下降,分支至胸肌、前锯肌和乳房 等。 4.胸外侧和胸内侧神经 胸外侧神经lateralpectoral nerve (C5~7) 起自臂丛外侧束,穿锁胸筋膜,支配胸大肌。胸内侧神经medialpectoralnerve(C8,T1)起自臂丛 内侧束,穿行于腋动、静脉间,再穿过胸小肌,分布于胸小肌和胸大肌(图5-1)。 胸壁前部解剖步骤与方法 1.切口及翻皮瓣 (1)从胸骨颈静脉切迹,沿胸部正中线至剑突根部。(2)由剑突根部,沿肋弓向外下方至腋中线。(3)自颈静脉切迹,向外沿锁骨上缘 至肩峰。(4)从剑突根部,向上外斜行至乳头(男性尸体绕乳晕周围作一圆形切口,女性尸体则沿乳房周围切开皮肤),继向上外至腋前 襞,再转至臂内侧纵行向下达臂上1/3与中1/3交界处作一横切口。 自胸部正中向外侧翻剥皮肤至腋中线,保留乳头和乳晕的皮肤,以便解剖时观察它与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图5-4)
图54皮肤切口 2。分离皮神经及浅血管 近胸骨边缘处有2一7助间神经前皮支穿出,它们通常与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伴行:在液前线附近有3~9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每支通常又 分为前、后两支,分别走向前、后方: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行向外侧,较相大,叫助间臂神经,经腋窝底分布于臂上份内侧的皮肤,应注 意保留。在敦前线附近寻找陶滨壁静脉和陶外侧动脉的分支。在锁骨附近,注意来自颈丛的锁骨上神经的分支,它们跨锁骨浅面达胸上部。在 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内分离头静脉至穿深筋膜处,并注意保留。刷除浅筋膜。 3。解制陶部上肢肌及血管、神经 从胸大肌上下缘钝性分离陶大肌,沿锁骨下缘以及距陶骨外侧缘2座米处切开胸大肌,将该肌向外侧翻起,观察穿胸小肌进入胸大肌的胸内 侧神经、锁陶筋膜以及穿锁胸筋膜的陶外侧神经和胸肩峰动脉。在靠近肌肉处,切断血管、神经,分离胸大肌的靛至其止端,逐一检查陶大, 小肌、前锯肌的起始、抚止及纤维行向。 第二节腋区 腋区axillary regionf位于陶上部与臂上部之间, 当上外展时,蓝区呈浅窝状 o器腋窝的皮肤较满,成年人生有 手 皮肤内含有大量的皮脂腺和汗豫,汗腺多属大汗腺,有人大汗腺分泌带有 腋区皮肤和浅筋膜的深部, 尖朝向内上方的四菱锥体形腔隙,叫做液腔axillary vy由胸及臂部的肌肉围成,内充以疏松结缔组 织、淋巴结等,是颈部与上肢血管神经的通路(5·5) 喷下 路外 图53液窝 一、腋腔的各壁 1.前壁 、胸小肌及锁胸筋膜构成(已述于上节) 后壁 由肩脚下肌, 背闲肌压成。在肩钾下肌和 肌间留有三角形的裂码 、 肌长头分为内侧和外侧两个孔,内侧的叫三边孔 外侧边为脑三头肌长头,外侧; 四边九quadrangularforamen其上,下边与三 内风边为三头肌长头,外测边为肱骨外料颈 子.内侧壁 为南侧壁」 四肋及其间的肋间肌和前据肌 有肌的浅面有胸长神经和位于其前2厘米与之伴行的胸外侧动
图5-4 皮肤切口 2.分离皮神经及浅血管 近胸骨边缘处有2~7肋间神经前皮支穿出,它们通常与胸廓内动、静脉的穿支伴行;在腋前线附近有3~9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每支通常又 分为前、后两支,分别走向前、后方;第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行向外侧,较粗大,叫肋间臂神经,经腋窝底分布于臂上份内侧的皮肤,应注 意保留。在腋前线附近寻找胸腹壁静脉和胸外侧动脉的分支。在锁骨附近,注意来自颈丛的锁骨上神经的分支,它们跨锁骨浅面达胸上部。在 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内分离头静脉至穿深筋膜处,并注意保留。剔除浅筋膜。 3.解剖胸部上肢肌及血管、神经 从胸大肌上下缘钝性分离胸大肌,沿锁骨下缘以及距胸骨外侧缘2厘米处切开胸大肌,将该肌向外侧翻起,观察穿胸小肌进入胸大肌的胸内 侧神经、锁胸筋膜以及穿锁胸筋膜的胸外侧神经和胸肩峰动脉。在靠近肌肉处,切断血管、神经,分离胸大肌的腱至其止端,逐一检查胸大、 小肌、前锯肌的起始、抵止及纤维行向。 第二节 腋区 腋区axillary region位于胸廓上部与臂上部之间,当上肢外展时,腋区呈浅窝状,叫做腋窝axillary fossa .。腋窝的皮肤较薄,成年人生有 腋毛,皮肤内含有大量的皮脂腺和汗腺,汗腺多属大汗腺,有人大汗腺分泌带有异味的汗液。叫腋臭。 腋区皮肤和浅筋膜的深部,为一尖朝向内上方的四菱锥体形腔隙,叫做腋腔axillarycavity由胸廓及臂部的肌肉围成,内充以疏松结缔组 织、淋巴结等,是颈部与上肢血管神经的通路(图5-5)。 图5-5 腋窝 一、腋腔的各壁 1.前壁 为胸大肌、胸小肌及锁胸筋膜构成(已述于上节)。 2.后壁 由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背阔肌围成。在肩胛下肌和大圆肌间留有三角形的裂隙,被肱三头肌长头分为内侧和外侧两个孔,内侧的叫三边孔 triangularforamen ,其境界是上边为肩胛下肌,下边为大圆肌,外侧边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的叫四边孔quadrangularforamen其上、下边与三 边孔结构相同,内侧边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边为肱骨外科颈。 3.内侧壁 为胸廓侧壁上四肋及其间的肋间肌和前锯肌。有肌的浅面有胸长神经和位于其前2厘米与之伴行的胸外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