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邀请盟国到欧洲大陆作战和呼吁进行合作的情况看来,苏联 并非一定不跟西方合作,也并非不会在欧陆扩展其巨大影响,苏 联是在谨慎地避免或推迟对合作还是独行其事作出选择,以等待 各盟国表明意图。苏联可能会使部分东欧和中欧国家苏维埃化。 文件最后写道,大家共同努力合作将会使欧洲稳定下来,而双方 分别独行其事,将会导致苏联去追逐自已的目标。2) 1944年10月31日,美国国务院就重建波兰问题给罗斯福 送去一份备忘录。它说,“战后波兰将处于俄同强大影响之下。美 国如想在波兰有点影响,得看有无可能在那里保持在贸易、投资 和了解情况方面某种程度的均等机会…苏联大概会坚持一定得 有一个对苏采取同情态度的波兰政府。〔2〕这个备忘录对于日后 波兰改府的性质丝毫不抱幻想。 1945年2月初,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所属联席情报委员会 传发了一份参考备忘录,题为“对于苏联战后能力和意图的估 计”。文件认为苏联将会受到“苏维埃和非苏维埃国家之间的冲突 是终究不可避免的”这一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是,苏联也承认“应 当达成妥协以椎迟或避免严重冲突”。文件断言,“为了实现最大 程度的经济恢复,苏联必须避免跟英美发生冲突。甚至也要避免 关系紧张,以免导致军备竞赛。至少在1952年以前要避免发生 上述情况。”备忘录预言,“为了执行其国家安全政策,苏联将会大 力依靠自已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在中欧,中国,也许还有日 本,苏联将坚持其势力至少与西方大国相等。而在西欧和地中 海,'它将试图使英国在相比之下不如苏联在东欧的势力为 大。”2)军方的这一估计文件指出了苏联将不会教条式地将其政 策置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战争必不可免这一点上面,而是会达 成妥协。它也正确地估计了苏联将要施加的影响。这一文件的判 断总的说来比较接近当时的实际,对于正要前往雅尔塔赴会的罗 斯福,也会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第一个国合 ·25
在此菲举:行的历次盟国首脑会议的结果和战争进程证明,两 方盟国同意了上述美时文件所指出的苏联种种变求。丁是,通过 这些首脑会议。逐渐形成了一个战后世界的设计蓝图。它有两点 基本因素:·,盟国在联合国组织内的合作,其核心是安理会常 任理缂国一致原则。二,世界被分成两半,苏联和美国及其西方 盟国都要保护自己的势力范闹,进-步扩展自山的利益。 然丽,战后世界的这两个平行结构在本质上是矛盾的。除非 有这某种协调机制,这两个结构一定会要撞车。联合国毫无能力 来对大国间相互矛盾的利益进行控制,新的大战不可避免地会再 次到来。跟一战后格局的上要不同点在于,那时力量集中在几个 地方,而二战后则集中在美苏两家手里。它们各为中心,各自有 一大块势力范围。 1944年10月,斯大林和斤吉尔在莫斯科达成协议,将-些 巴尔干国家分别划入苏英双方势力范围。这一政治交易史称“百 分比协定”。在斯、丘会谈时,哈里曼作为美国观察员列席,并 将谈判结果报告本国。当时哈甲曼对于丘占尔访及苏联对外政 策,总的说来看法不错。他说,“丘一斯会谈非常成功。没有一件 事是有碍于美国利益的”。他认为,“斯大林对丘古尔非常亲切, 双方都诚恳地希望达成协议”。〔30)哈里曼显然也会以这样的看法 报告给总统。丘吉尔也曾就“白分比协定”-事与罗斯福交换文儿 次电报。丘吉尔起初说在罗马尼亚和在希腊划分势力范周是出于 军事原因。罗斯福间电说国务院反对这种安排、他认为应当建立 磋商机构以限制局面朝着势力范围方向发展。丘吉尔复电表示, 长期将在势力范围是不好的,但他建议可以先试行三个月看看情 况如何。罗斯福同意试行三个月,并且讲不应建立战后势力范 围。然而这样一来,罗斯福在实际上为划分势力范围的做法开了 绿灯。(3)罗斯福清楚地了解,这样做违反美国在西半球以外实 行门户开放的传统政策,何是大国政治的现实告诉他,跟苏联在 .·26· 从靠尔塔到原门唐
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当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领袖在雅尔塔会晤时,苏联红.军 进人东欧已成为不可改变的现实。三大国在雅尔塔终丁就一份关 于已被解放地区的宜言达成了协议。协议内容为战后对东欧国家 的处理,波兰也包括在内。在美国国务院起草的宣言稿中,规定 美英苏三国驻华沙大使应观察并报告关于选举的执行情况,选举 应是自由和不受束缚的。但是,罗斯福知道这样的规定只是空谈 而已,便删去了这句话。(32)李海上将曾在雅尔塔对罗斯福讲: “总统先生,这个文件伸缩性太大,大到可以把它拉长到华盛顿 再拉回来。这帮饿国人会按自已的路子来解释它,并且把波兰拿 到自已手里。”罗斯福问答道:“是的,你可能是对的。但是我已经 累到不想再争了。”33)斯退丁纽斯后来对当时情况的解释是:“到 了1945年2月,波兰和整个东欧,.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 之外,都已在红军手中。面对这样的军事局面,问题已不是英美 准不准许俄国人在波兰干些什么,而是这两国能否说服俄国人接 受意见。”(34) 虽然实际的情况恰期上述,但是罗斯福在从雅尔塔回国后向 国会报告此行结果时,他居然说关于势力范围的概念已不复存 在。他以波兰为突出的例子,来说明盟国在被解放的地区采取共 同行动,大家决心为得到一个解决办法而寻求共同点,“他讲,“我 们就这样做了”。(35) 鉴于以上,苏联把波兰问题当做一块试金石,来检验美英两 国政府是否遵守关于苏联在其周边,特别是在东欧拥有-一个势力 范围的协议。·. 哈里曼曾强调指出,在莫斯科有些人认为美国渴望对苏出口 货物。社鲁门表示,他丝毫也不怕俄国人,他要求采取坚定而公 平的态度,因为在他看来,苏联“需要我们甚于我们需要他 们”。〔36) 第二章氣一个因合 ·27
杜停}在945年春接狂总统时,对于美国国内政治矿能已 经很在行,但他对外交懂得不多。因此,当新总统正在形成自 对世界事务的看法时,那些溉能十义会说会道的顿的影啊就 颇为不小了。哈里曼当然是当仁不让:的。他是个老牌民主三党人, 前纽约州长,千万富翁,足迹遍全球,还是个老资格的外交家。 更有甚者,他深罗、斯、丘三巨头交往的内幕。新总统改敬哈 里曼大使,大使也自认为是总统的引路人。在1945年4月20i 总统开的会议结束后,哈勇曼把杜售门拉到一旁说,他之所以 从莫斯科赶闽来,“是怕你不道斯大林正在食蕾”。哈里曼对杜 魯门讲了一倒本该由总统对他讲的话:“我见到你跟我存法-一致, 感到十分宽慰。”3切 因此,尽管哈恩曼不是内阁部长,也不属于白官班子,伺是 他居然成为杜鲁门上任后第个月里顾问最多的人,也就不足为 怪了,在这一个月里,他大概见了新总统9次,其中有5次是两 人单独谈话。 就在半年以前,哈里曼曾在“百分比协定”成交后对国务院政 策委员会讲,“苏联人把跟美英保持密切关系当做自已的第一道防 线。他们认为通过这种关系可以最好地达到自的主要目标,这 便是重建和发展经济。”哈弭曼说苏联还有第道防线、即它的邻 园“不得跟外国侵略者结服”。他当时认为,“这种政策当然很容易 成为帝国主义性质的。“但是,他又颈言道,如果美武有着足够的 兴趣,它“大概有可能防止这一政策走向极端”。哈里曼认为,美 国应当马上去找苏联,“以友好和谅解的立场出发,但又是非常竖 定地”“同苏联谈判跟我们基本政策相神突的…切事情”。大使建 议,美国的“基本武器”“不应是以不给经济援助相威胁,而是以 在保持总体安金的问题上不予合作相威胁”。他认为,如果美时 按此法去做,将会“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3) 然而,到了1945年春天,哈甩曼已把自已原来的看法欲掉 ·28· 从聘东塔到板门店
了一半。他仍然建议美国应对苏态度坚定以防对方在东欧走极 端。但是,已不再是从友好和谅解的立场出发,不给联贷款, 也不再认为发展经济是苏联的首要目标。哈里曼对杜鲁门说,苏 联对乐欧的控制是“野蛮人入侵欧洲”。〔39) 信兰克林·卡特微型情报机构的一个情报员在莫斯科见过哈 里曼。这个人在事后说,哈里曼对干杜鲁门今后的计划心中无 底。他是一个“想法挺多的人,而并不完全了解俄国人为什么爱 猜疑和保密。这是-一个菲常有趣的杜会学研究课题,比哈里曼所 意识到的范围似乎要大得多”。〔4) 哈里曼在莫斯科的副手凯南在1945年4月底和5月初发回 一份长电报,详细谈到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时的国际地位。凯南 这时的观点和哈里曼相一致。他写道,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俄国 的政策定将是说服西方,特别是美国,同意它主宰东欧,并给它 1 以大量授助,以恢复其经济所遭到的破坏。苏联认为美国公众已 相信: 1.跟俄国合作是完全可能的。 2.只有跟俄国领袖建立恰当的亲密和信任的关系才能做到这 ,点。· 3如果美国找不到保证合作的办法,那么未来战争便是不可 避免的。 凯南说双方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的11年中,100次里有99次 是美国采取主动来建立信任和亲密的关系。但美国的这些努力所 遭到的几平全都是猜疑、无礼和顶撞,在今后也自然会这样。凯 南预言,如果西方拒绝支持苏联在东欧和中欧巩固其权力,苏联 很可能会在那里呆不住。如果美国在苏联发脾气来作出一系列姿 态时表现坚定的话、莫斯科便没牌可打了。但是凯南认为,在莫 斯科没人相信西方会采取坚定态度。苏联的全球政策便是建立在 这种不相信的基础之上的。《41)凯南的这种态度是一贯的。早在 第二享第一个西合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