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 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 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 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 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5)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 主席。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 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 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 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 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 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⑦)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 “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 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 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 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 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 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 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 “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 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 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 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 “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 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 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1)1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 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 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 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⑩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 作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 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 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 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 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
(4)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 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 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 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 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5)1988 年 4 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 主席。9 月 12 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 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 年后首位 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 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 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 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 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7)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 “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 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 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 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 年 9 月 21 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 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 50 年的国民党党 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 长达 36 天的观光访问后,于 10 月 18 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 “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 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 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 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 “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 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 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1)1990 年 5 月 27 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 80 寿辰演讲会,时年 91 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 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 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 作等身,达 100 多种 3000 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 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 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 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 年 5 月 4 日,94 岁的胡秋原荣 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 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
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一一(谢远笋《胡 秋原一一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 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 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 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 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 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选A、B不给分 解析:A.“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分析不当,应为“突出了他为中华民族而奋 斗的精神”。B.强加因果,前后是并列关系。C.应是“台湾高层人士”。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 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 主要内容。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 湾是大陆的屏障,大陆是台湾的根)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在 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③统一是为中华 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每点2分) 解析:信息区域在(4)一(6)自然段,选出关键句,进行归纳 【思路点拨】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 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 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 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知识点】考査考生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能力层次是C级(表达理解)。 解析:信息区域在(5)一(11)自然段,选出关键句,进行归纳。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仼荣誉主席。 ②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③不顾 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每点2分)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方法是:第一步,整体感知文本。要整体理解文章的 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第二步,理解 命题意图。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挖掘隐含在题干中的信息,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三步,确定信息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命题要求检索,找出问题的
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谢远笋《胡 秋原——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 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 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 年 9 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 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 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 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 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选 E 给 3 分,选 D 给 2 分,选 C 给 1 分;选 A、B 不给分。 解析:A.“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分析不当,应为“突出了他为中华民族而奋 斗的精神”。B.强加因果,前后是并列关系。C.应是“台湾高层人士”。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 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 主要内容。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 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 湾是大陆的屏障,大陆是台湾的根)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在 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③统一是为中华 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每点 2 分) 解析:信息区域在(4)—(6)自然段,选出关键句,进行归纳。 【思路点拨】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 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 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 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知识点】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能力层次是 C 级(表达理解)。 解析:信息区域在(5)—(11)自然段,选出关键句,进行归纳。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 ②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③不顾 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每点 2 分)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方法是:第一步,整体感知文本。要整体理解文章的 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第二步,理解 命题意图。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挖掘隐含在题干中的信息,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三步,确定信息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命题要求检索,找出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