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一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 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 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 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 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 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 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 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 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 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 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 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 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 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 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 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 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 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 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 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竞,对语言最大的 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 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
2018 届高一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 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 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 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 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 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 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 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 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 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 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 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 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 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 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 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 90 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 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 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 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 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竟,对语言最大的 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 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
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 会逐步治愈。 (《光明日报》2015年01月14日02版 1.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 B.在生活中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都将句子“拉长”。 C.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故意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D.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 2.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使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 B.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C.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ˉ腔调ˆ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 D.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B.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C.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 D.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 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日:“所望以永 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 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 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 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 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日:“讼 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平?”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 尝干千合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君 之籍大余家者以胥枣也合校数岁之中所入民主无黄虑是观之胥惠袤泉君必不忍觉胥衷之袤 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 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
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 会逐步治愈。 (《光明日报》2015 年 01 月 14 日 02 版) 1.下面对“语言癌”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 B.在生活中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不分场合,全都将句子“拉长”。 C.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故意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D.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 2.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使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 B.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C.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 D.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 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B.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C.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 D.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 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日:“所望以永 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 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 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 为证云。 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 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日:“讼 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 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君 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 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 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
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 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 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 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 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 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 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 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 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冈犯和狡猾的盗贼, 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 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5分)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故亦称楚狂接舆。晋·皇甫谧 《高士传陆通》有:“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
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 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 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 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 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 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 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 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 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冈犯和狡猾的盗贼, 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灾 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5 分)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 ①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故亦称楚狂接舆。晋·皇甫谧 《高士传·陆通》有:“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
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8.找出尾联两处用典,并分析其什么作用?(5分) 9诗的颈联是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试分析两句诗各自的妙处.(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由上阕秋景的描写过渡到下阕回忆当年生活斗争 情景的句子是“ (2)道家有“齐死生”之说,王羲之的生命观与其不同,对其进行了否认,在《兰亭集序 中他认为“ (3)屈原《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明月寺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 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 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 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 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 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 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 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 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我 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 最好。”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 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 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 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薄师傅对我说,大 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我对薄师 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一一这花是你为了 罗师傅种的。”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 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 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
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8.找出尾联两处用典,并分析其什么作用?(5 分) 答: 9 诗的颈联是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试分析两句诗各自的妙处.(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由上阕秋景的描写过渡到下阕回忆当年生活斗 争 情景的句子是 “ 。 。” (2)道家有“齐死生”之说,王羲之的生命观与其不同,对其进行了否认,在《兰亭集序》 中他认为 “ , 。” (3) 屈原《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小题。(25 分) 明月寺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 女的叫 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 不奇怪?” 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 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 薄 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 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 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 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 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我 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 最好。”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 “这个我 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 老师。 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 代之以淡 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 部分是她从山 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我对薄师 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 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 罗师傅种的。”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 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 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 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 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
‘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他 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去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 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一一天空上,有 更绚丽的颜色。只是 地谢幕。于是 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 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 候再来?”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 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我预感不妙。我 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 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 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明月寺不 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 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 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C.“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 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 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 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 他 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去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 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 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 有 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 于是 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 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 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 才突 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 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 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 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 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 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 细致, 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C.“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 欢泾渭分明” 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 寺,渴 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 俗世 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