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分类汇编(语文)12月份:0单元实用类文本 0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 目录 0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1 01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传记.1 02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新闻.41 03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报告.44 04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一科普.44 01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语文卷·201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12月月考(期中)(201412)】 01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瞿秋白:观念的精英 何怀宏 1935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36岁的他在狱中写 下了《多余的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 《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 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但 他自认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自认骨子里是 个旧时代的“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他说他实际 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 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 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 过他。瞿秋白说,他自已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一一忍耐,躲避,讲和气 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故此,他觉得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 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他早已感到疲惫、厌倦。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 舞台上的“多余人”,早该下场了。 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 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观念 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 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的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 出任何妥协。“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 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因此不论是瞿秋白,还 是在他之前及之后担任过党领袖的前清秀才陈独秀和留美学生张闻天,看来都还 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他们对于政治权力似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这种最高权力 往往像是送上门来的,即使得到了它,他们也似乎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住它的强 烈意志和欲望。瞿秋白看来更是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行动的人” 且不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固执者,而是一个深具怀疑精神的人,同时他又具有艺术 家的气质,也是古代“读书种子”的后裔。传统社会曾经是这种读书人的天堂, 而20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已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 人 但为什么瞿秋白还是一度进入了政治局这一党的权力中枢?这或许是因为他毕 竟还是一个认真刻苦做事,包括认真演好自己的角色的人。他属于很早就到革命
2015 届高三分类汇编(语文)12 月份:O 单元实用类文本 O 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 目录 O 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 1 O1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1 O2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41 O3 实用类文本阅读——报告. 44 O4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 44 O1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语文卷·2015 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 12 月月考(期中)(201412)】 O1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瞿秋白:观念的精英 何怀宏 1935 年春天,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瞿秋白被捕,年仅 36 岁的他在狱中写 下了《多余的话》,之后不久即从容就义。 《多余的话》是 20 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心独白。瞿秋白不仅曾是中共 中央政治局委员,还曾一度主持过政治局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但 他自认政治能力薄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自认骨子里是一 个旧时代的“文人”,而这种“文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残余”。他说他实际 上是一个“懦怯”的书生,杀一只老鼠都不会和不敢的,而真正的懦怯更在缺乏 政治上的自信力,没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的勇气。经常觉得对方说的话也有几分 道理,熟谙孔夫子的忠恕之道。当时担任第三国际领导人的布哈林曾经为此批评 过他。瞿秋白说,他自已有许多典型的“弱者的道德”——忍耐,躲避,讲和气, 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故此,他觉得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 而这毕竟不是自己的生活,他早已感到疲惫、厌倦。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 舞台上的“多余人”,早该下场了。 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艺术 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等。“观念 的人”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但也常常因此思想复杂, 从而影响到行动的果决;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的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 出任何妥协。“行动的人”则往往基本见解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 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因此不论是瞿秋白,还 是在他之前及之后担任过党领袖的前清秀才陈独秀和留美学生张闻天,看来都还 有较多的知识分子脾气,他们对于政治权力似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这种最高权力 往往像是送上门来的,即使得到了它,他们也似乎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住它的强 烈意志和欲望。瞿秋白看来更是相当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 “行动的人”, 且不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固执者,而是一个深具怀疑精神的人,同时他又具有艺术 家的气质,也是古代“读书种子”的后裔。传统社会曾经是这种读书人的天堂, 而 20 世纪则成为他们的地狱,新的时代和社会已不再需要这种传统的士大夫文 人。 但为什么瞿秋白还是一度进入了政治局这一党的权力中枢?这或许是因为他毕 竟还是一个认真刻苦做事,包括认真演好自己的角色的人。他属于很早就到革命
后的俄国去实地考察和留学的一批人,他虽然自认读马列的书不多,但比其他党 的领导人还是读的多。更重要的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以宣传鼓动为中心而 不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所以,“观 念的精英”在一个动员时代的早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很快就要 被“行动的精英”挤到一旁。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和三教 九流打交道的人将占据上风。除了极少的例外,原先思想启蒙的“动员者”将被 暴风骤雨般的斗争所运动,原先的“改造者”也将被改造。比较好的一个办法, 也许就是各种人各得其所,就像瞿秋白所说的,“为什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 ‘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鲁迅是瞿秋白的挚友,曾手书一集联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 之”来表示他对瞿秋白的推重和欣赏。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若有机会专 心文学,又假以时日,未始不能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但 瞿秋白说,虽然他觉得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但“也 不觉得后悔”。我们好歹得爱自己的命运。 《多余的话》主要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瞿秋白在临死前还 思考了更深一层的灵魂问题,他在狱中赠给一位医生的照片上写道:如果人有灵 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一种是“行动的人”。作 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因为后者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 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 B.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因此认为早该下场了,表 明他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有所后悔 C.瞿秋白1935年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是20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 心独白,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 D.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作者认为,如果有机 会让瞿秋白专心文学,可能会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E.瞿秋白、陈独秀和张闻天有共同的特点:都曾担任过党的领袖,有较多的知 识分子脾气,对于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行动 的人”。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概括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C给3分,答E给2分。解析:A项,“作者赞赏‘观念的人’ 而贬斥‘行动的人’”错;B项,“有后悔”不准确;D项,“鲁迅的推重和欣 赏”的是人而不是对译著 【思路点拨】解答此种题目的答题步骤:泛读—一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 词、句;审题—一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 词语;加工一一按题目要求整合。 (2)请概括瞿秋白这一人物形象特点。(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解析】①熟谙儒家的忠恕之道,具有传统文人的特点。善良,忍耐,躲避, 仁慈,讲和气。②对政治及权力缺乏兴趣与强烈欲望,是观念的精英,也是一个 思想启蒙者,同时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与极高的文学造诣。③忠于革命不畏牺牲, 并勇于解剖自己,坦然面对命运。(每点2分)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审题目
后的俄国去实地考察和留学的一批人,他虽然自认读马列的书不多,但比其他党 的领导人还是读的多。更重要的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以宣传鼓动为中心而 不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所以,“观 念的精英”在一个动员时代的早期还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他们很快就要 被“行动的精英”挤到一旁。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和三教 九流打交道的人将占据上风。除了极少的例外,原先思想启蒙的“动员者”将被 暴风骤雨般的斗争所运动,原先的“改造者”也将被改造。比较好的一个办法, 也许就是各种人各得其所,就像瞿秋白所说的,“为什么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 ‘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鲁迅是瞿秋白的挚友,曾手书一集联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 之”来表示他对瞿秋白的推重和欣赏。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若有机会专 心文学,又假以时日,未始不能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但 瞿秋白说,虽然他觉得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但“也 不觉得后悔”。我们好歹得爱自己的命运。 《多余的话》主要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瞿秋白在临死前还 思考了更深一层的灵魂问题,他在狱中赠给一位医生的照片上写道:如果人有灵 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 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一种是“行动的人”。作 者赞赏“观念的人”而贬斥“行动的人”,因为后者善于妥协,不害怕弄脏自己 的手,也不害怕流他人的血。 B.瞿秋白痛感自己是一个政治舞台上的“多余人”,因此认为早该下场了,表 明他对自己枉费了一生精力在自己所不感兴趣的政治上有所后悔。 C.瞿秋白 1935 年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是 20 世纪革命文献里罕见的一篇内 心独白,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心灵交代和自我解剖。 D.瞿秋白的文学著译相当精彩,很受鲁迅的推重和欣赏。作者认为,如果有机 会让瞿秋白专心文学,可能会取得如“郭鲁茅巴”之一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E.瞿秋白、陈独秀和张闻天有共同的特点:都曾担任过党的领袖,有较多的知 识分子脾气,对于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典型的“观念的人”而非“行动 的人”。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概括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 C 给3分,答 E 给2分。 解析:A 项,“作者赞赏‘观念的人’ 而贬斥‘行动的人’”错;B 项,“有后悔”不准确;D 项,“鲁迅的推重和欣 赏”的是人而不是对译著 【思路点拨】解答此种题目的答题步骤:泛读——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 词、句;审题——确定范围、角度、要求;精读—— 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 词语;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 (2) 请概括瞿秋白这一人物形象特点。(6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综合分析)。 【答案解析】①熟谙儒家的忠恕之道,具有传统文人的特点。善良,忍耐,躲避, 仁慈,讲和气。②对政治及权力缺乏兴趣与强烈欲望,是观念的精英,也是一个 思想启蒙者,同时又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与极高的文学造诣。③忠于革命不畏牺牲, 并勇于解剖自己,坦然面对命运。(每点 2 分) 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审题目
-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概括瞿秋白这一人物形象特点”;然后审文本一一文 章2、3、4、5段;最后,形成答案,注意题干的暗示“6分”,应该是三点 【思路点拨】在传记文章中,传主的特点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落或相邻的段落, 有的可能相距较远,因此考生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 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 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 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 细节加以仔细思考,最终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3)为什么瞿秋白说自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 【答案解析】①他骨子里是个文人,缺乏政治上的自信,没有为见解奋斗的勇气。 同时对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权力的强烈意志,属于 “观念的人”。②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他凭着革命理论素养的深厚和思想启蒙 “动员者”优势,被时代推到了政治权力的中心,而非积极争取(非清醒的自主 抉择),因而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每点3分)解析:本题的回答要扣 住“历史”与“误会”,被动性而非自主性作答。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中国 共产党的早期,他凭着革命理论素养的深厚和思想启蒙“动员者”优势,被时代 推到了政治权力的中心,而非积极争取(非清醒的自主抉择);从“误会”的角 度主要从他的性格特点来看他骨子里是个文人,缺乏政治上的自信,没有为见解 奋斗的勇气。同时对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 【思路点拨】理解这类句子,一般要注意以下四点:①抓关键词。有些句子,只 要把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②留心句子的修饰、限 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③关注句子位置。如果是 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 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④揣摩表达意图。这 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常带有鉴赏的性质。如弄清 修辞手法,常常能破解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本题的回答抓住答题区间第二、 段,不难回答 (4)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 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结合 文章,谈谈你欣赏哪一种,为什么?(8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 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 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解析】示例:我欣赏“观念的精英”。(2分)①“观念的人”对观念、 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深具怀疑精神,不盲从,深刻冷静。(2分) ②他们对权力没有欲望,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时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 出任何妥协。(2分)③他们是思想启蒙的“动员者”,每个时代发展进步都离 不开思想家的启蒙,他们为了捍卫真理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2分)我欣赏“行 动的精英”。(2分)①“行动的人”有政治上的自信力,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 的勇气。(2分)②基本见解往往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 行动果决,又讲究策略。(2分)③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 和三教九流打交道。(2分)解析:首先审题干,你对“观念的人”“行动的
——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概括瞿秋白这一人物形象特点”;然后审文本——文 章 2、3、4、5 段;最后,形成答案,注意题干的暗示“6 分”,应该是三点。 【思路点拨】在传记文章中,传主的特点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落或相邻的段落, 有的可能相距较远,因此考生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 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 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 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 细节加以仔细思考,最终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3) 为什么瞿秋白说自己担任政治领袖是一个“历史的误会”?(6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 解)。 【答案解析】①他骨子里是个文人,缺乏政治上的自信,没有为见解奋斗的勇气。 同时对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没有足够的牢牢把持权力的强烈意志,属于 “观念的人”。②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他凭着革命理论素养的深厚和思想启蒙 “动员者”优势,被时代推到了政治权力的中心,而非积极争取(非清醒的自主 抉择),因而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每点 3 分) 解析:本题的回答要扣 住“历史”与“误会”,被动性而非自主性作答。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中国 共产党的早期,他凭着革命理论素养的深厚和思想启蒙“动员者”优势,被时代 推到了政治权力的中心,而非积极争取(非清醒的自主抉择);从“误会”的角 度主要从他的性格特点来看他骨子里是个文人,缺乏政治上的自信,没有为见解 奋斗的勇气。同时对政治权力没有很强烈的欲望。 【思路点拨】理解这类句子,一般要注意以下四点:①抓关键词。有些句子,只 要把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②留心句子的修饰、限 制成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③关注句子位置。如果是 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 分析;如果是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④揣摩表达意图。这 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常带有鉴赏的性质。如弄清 修辞手法,常常能破解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本题的回答抓住答题区间第二、 三段,不难回答。 (4) 历史上的精英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念的人”,比如思想家,哲学家, 艺术家等;还有一种是“行动的人”,比如政治家,宗教领袖,军事家等。结合 文章,谈谈你欣赏哪一种,为什么?(8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 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 力层级为 F(探究)。 【答案解析】示例:我欣赏“观念的精英”。(2 分)①“观念的人”对观念、 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深具怀疑精神,不盲从,深刻冷静。(2 分) ②他们对权力没有欲望,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时为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 出任何妥协。(2 分)③他们是思想启蒙的“动员者”,每个时代发展进步都离 不开思想家的启蒙,他们为了捍卫真理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2 分)我欣赏“行 动的精英”。(2 分)①“行动的人”有政治上的自信力,有为自己的见解奋斗 的勇气。(2 分)②基本见解往往一旦形成就坚定不移,敢于斗争而又善于妥协, 行动果决,又讲究策略。(2 分)③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行动果断,善于 和三教九流打交道。(2 分) 解析:首先审题干,你对“观念的人”“行动的
人”着两种人的看法;注意题干对这两种人做了细化是帮助考生对两种人概念的 理解,不能具体的谈对“思想家”“政治家”等的看法;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 对两种人的理解,再结合现实谈自己欣赏的理由:注意答案具有开放性。 【思路点拨】探究题的文字表述思路步骤。①根据答题思路组织文字。②答题角 度和思路要用明示语言一一标明。③引述事实,力求从多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 决问题。④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语文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0112.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真实的沃伦·巴菲特 [美]詹姆斯·奥洛克林 ①资本市场为“股神”沃伦·巴菲特呈现了一个博大精深的舞台,在他担任伯克 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37年里,公司市值以每年超过25% 的复合增长率上升,目前他的个人财富已达370亿美元,在美国仅次于首富比 尔·盖茨。很难想象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复合增长率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巴菲特 创造这等成就,并非因为他是股票推荐人,而是因为他是首席执行官,领导民众, 管理资本。 ②他决不是天生就具备如此杰出的才能,他也得学习,他不是一个没有失误的神, 而是一个有着弱点的凡人,不过,这也告诉经理人,错误不一定会成为墓石,而 可以成为改进决策的垫脚石。他早年曾犯过错误一相当多的错误,他现在仍然犯 错误,同时资本市场也提供了无数犯错误的机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巴菲特都 能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从那些他确确实实犯下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 将这些做法融于一种能让他尽情施展天赋的领导形式。 ③巴菲特喜欢这样的挑战: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的经理人,却试图像一名所有者那 样行事。他曾发现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雇用的经理人也像所有者那样行事很 困难,他懂得同那些精神状态正常的人共事的必要性,他揭示了什么是正常的精 神状态,以及如何发现正常精神状态,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如何吸引一个人加盟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又如何劝阻另一个人加盟。他还探索出如何在那些为他 工作的人中间培养永久的忠诚,让他们服从于他为公司制定的目标,并让他的经 理人恪守他作为领导人所信奉的原则。 ④巴菲特发现领导的手段就存在于他自己的个性中,包括他的信仰、诚实、公正 髙远的理想,这些都已经成为公司理想的一种诠释。最重要的是,巴菲特懂得, 当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靠内心养成而非自上而下制定时,那么人员管理便升 华为个人动机,当这些规范与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那个告诉我们如何行为处 世的小小声音相符时,遵从和勤勉便达到最大程度 ⑤巴菲特发现,只有大胆放手,才能实现管理上的机制--他在资本管理上同样遵 守这一理念。巴菲特认为他所处的这个世界并不为他的意志所左右,而只听命于 那些为抓住必定会出现但只是难以预料的机遇而提前做好准备的人。 ⑥他从来不告诉你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按照他的做事方法,如果有一个经理来找 他寻求帮助,巴菲特就会说出他对事情的分析,然后让他自己来决定该采取什么 样的行动。他只要求他们“在管理公司的时候要把公司看成是自己家唯一的财 富”。如果他们的确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做的,他就会向他们保证“不会要求他们 来总部做项目演示,更不需要让总部来批准预算,也不需要总部就费用开支提供 建议
人”着两种人的看法;注意题干对这两种人做了细化是帮助考生对两种人概念的 理解,不能具体的谈对“思想家”“政治家”等的看法;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 对两种人的理解,再结合现实谈自己欣赏的理由;注意答案具有开放性。 【思路点拨】探究题的文字表述思路步骤。①根据答题思路组织文字。②答题角 度和思路要用明示语言一一标明。③引述事实,力求从多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 决问题。④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语文卷·2015 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O112.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真实的沃伦·巴菲特 [美]詹姆斯·奥洛克林 ①资本市场为“股神”沃伦·巴菲特呈现了一个博大精深的舞台,在他担任伯克 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 37 年里,公司市值以每年超过 25% 的复合增长率上升,目前他的个人财富已达 370 亿美元,在美国仅次于首富比 尔·盖茨。很难想象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复合增长率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巴菲特 创造这等成就,并非因为他是股票推荐人,而是因为他是首席执行官,领导民众, 管理资本。 ②他决不是天生就具备如此杰出的才能,他也得学习,他不是一个没有失误的神, 而是一个有着弱点的凡人,不过,这也告诉经理人,错误不一定会成为墓石,而 可以成为改进决策的垫脚石。他早年曾犯过错误--相当多的错误,他现在仍然犯 错误,同时资本市场也提供了无数犯错误的机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巴菲特都 能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从那些他确确实实犯下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 将这些做法融于一种能让他尽情施展天赋的领导形式。 ③巴菲特喜欢这样的挑战: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的经理人,却试图像一名所有者那 样行事。他曾发现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雇用的经理人也像所有者那样行事很 困难,他懂得同那些精神状态正常的人共事的必要性,他揭示了什么是正常的精 神状态,以及如何发现正常精神状态,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如何吸引一个人加盟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又如何劝阻另一个人加盟。他还探索出如何在那些为他 工作的人中间培养永久的忠诚,让他们服从于他为公司制定的目标,并让他的经 理人恪守他作为领导人所信奉的原则。 ④巴菲特发现领导的手段就存在于他自己的个性中,包括他的信仰、诚实、公正、 高远的理想,这些都已经成为公司理想的一种诠释。最重要的是,巴菲特懂得, 当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靠内心养成而非自上而下制定时,那么人员管理便升 华为个人动机,当这些规范与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那个告诉我们如何行为处 世的小小声音相符时,遵从和勤勉便达到最大程度。 ⑤巴菲特发现,只有大胆放手,才能实现管理上的机制--他在资本管理上同样遵 守这一理念。巴菲特认为他所处的这个世界并不为他的意志所左右,而只听命于 那些为抓住必定会出现但只是难以预料的机遇而提前做好准备的人。 ⑥他从来不告诉你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按照他的做事方法,如果有一个经理来找 他寻求帮助,巴菲特就会说出他对事情的分析,然后让他自己来决定该采取什么 样的行动。他只要求他们“在管理公司的时候要把公司看成是自己家唯一的财 富”。如果他们的确是以这样的态度来做的,他就会向他们保证“不会要求他们 来总部做项目演示,更不需要让总部来批准预算,也不需要总部就费用开支提供 建议
⑦他说:“作为主人,我们的基本目标是我们希望老板如何对待自己,我们就如 何对待手下的经理,”因此,从股东们那里得到自由的他同样把自由赋予了手下 的管理者。这样做令管理者树立了自尊,而且他们的自主权也扩大了。因此他们 有机会证明,他们干这份工作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是出于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而不是因为巴菲特在监视 ⑧相反,压制自身动力的指挥系统会形成恶性循环,下属的顺从程度不断下降, 控制却不断加强。例如在通用电气公司,不肯顺从的经理会被解雇,时间一长, 公司自动筛选出来的是那些能适应髙压、髙控环境的人。但这种系统要求高级管 理层进行很多的管理工作。而巴菲特废除了常见的管理手段,唯一留下的控制方 式是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但恰恰是这种方式令经理们对他忠心耿耿并服 从他的意愿。 ⑨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与沃伦·巴菲特相似的人了,让我们赶紧向他学习吧。 (选自《沃伦·巴菲特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市值在巴菲特担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37年里 以每年超过25“的复合增长率上升,主要原因是巴菲特善于领导民众,管理资 本 B.资本市场提供了无数犯错误的机会,因此巴菲特也经常犯错误,不过他很善 于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正确决策。 C.巴菲特充分信任属下,赋予了手下的管理者以充分的自由,因此无需管理, 公司的每个人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公司忠诚尽力 D.文中写通用电气公司对属下采用髙压、髙控管理,使得高级管理层不得不做 很多的管理工作,这与巴菲特的管理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论证了后者的正确 性 E.本文围绕”真实的沃伦·巴菲特”这一中心,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巴菲特作为 个企业领导人带领企业在现代资本市场成功发展壮大的历程和原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B项不全面,巴菲特常犯错误的原因不仅是“资本市场提供了无数犯错误 的机会”,还有他个人主观上的原因;C项“无需管理”理解失误;E项无中生 有,文中没有介绍“历程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 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 主要内容。 (2)本文题目为什么在“沃伦·巴菲特”前加上“真实的”一词来修饰?请结合 全文加以分析。(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因为在人们心目中的巴菲特是高高在上、不可走近的神 的形象,有着不真实的虚幻色彩;②所以本文是把巴菲特作为一个有弱点的凡人 来写,他有很多优点,但也会犯错误,突出了这一形象的真实可信;③也正因为 巴菲特是一个真实的、靠自身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才能的人,而不是一个神,所
⑦他说:“作为主人,我们的基本目标是我们希望老板如何对待自己,我们就如 何对待手下的经理,”因此,从股东们那里得到自由的他同样把自由赋予了手下 的管理者。这样做令管理者树立了自尊,而且他们的自主权也扩大了。因此他们 有机会证明,他们干这份工作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是出于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而不是因为巴菲特在监视。 ⑧相反,压制自身动力的指挥系统会形成恶性循环,下属的顺从程度不断下降, 控制却不断加强。例如在通用电气公司,不肯顺从的经理会被解雇,时间一长, 公司自动筛选出来的是那些能适应高压、高控环境的人。但这种系统要求高级管 理层进行很多的管理工作。而巴菲特废除了常见的管理手段,唯一留下的控制方 式是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但恰恰是这种方式令经理们对他忠心耿耿并服 从他的意愿。 ⑨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与沃伦·巴菲特相似的人了,让我们赶紧向他学习吧。 (选自《沃伦·巴菲特传》,有删改) ⑴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市值在巴菲特担任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 37 年里 以每年超过 25“的复合增长率上升,主要原因是巴菲特善于领导民众,管理资 本。 B.资本市场提供了无数犯错误的机会,因此巴菲特也经常犯错误,不过他很善 于明辨机会,规避多数决策失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正确决策。 C.巴菲特充分信任属下,赋予了手下的管理者以充分的自由,因此无需管理, 公司的每个人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公司忠诚尽力。 D.文中写通用电气公司对属下采用高压、高控管理,使得高级管理层不得不做 很多的管理工作,这与巴菲特的管理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论证了后者的正确 性。 E.本文围绕”真实的沃伦·巴菲特”这一中心,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巴菲特作为 一个企业领导人带领企业在现代资本市场成功发展壮大的历程和原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 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答 D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E 不给分。 解析:B 项不全面,巴菲特常犯错误的原因不仅是“资本市场提供了无数犯错误 的机会”,还有他个人主观上的原因;C 项“无需管理”理解失误;E 项无中生 有,文中没有介绍“历程”。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 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 主要内容。 ⑵本文题目为什么在“沃伦·巴菲特”前加上“真实的”一词来修饰?请结合 全文加以分析。(6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因为在人们心目中的巴菲特是高高在上、不可走近的神 的形象,有着不真实的虚幻色彩;②所以本文是把巴菲特作为一个有弱点的凡人 来写,他有很多优点,但也会犯错误,突出了这一形象的真实可信;③也正因为 巴菲特是一个真实的、靠自身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才能的人,而不是一个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