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新世纪文学创作中,以“乡下人进城”为主题的小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引人 深思 ②“乡下人进城”叙述与现代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使它得以成为中国当下现代 化语境的一个隐喻,其由三部分构成:“乡下人”、“城”、“进”。“乡下人”是一种身 份,除了与乡土之间的“在乡”联系以外,很大程度是由城里人赋予的命名。乡下人进入现 代都市以后几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其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在城乡意识形态框架中的被歧视身 份都让他们困窘。“城”绝不只是一个空间标志,迅急发展的中国社会正在日益地把原来在 城的市民塑造成为“消费者”,原先在乡的人们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得多,他 们入城后获得的身份暂时性地被定义为“民工”。“进”是一个有方向性行走的动作,乡下 人进城了,可是现实生活的经验在提示着:他们只是去了“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城” 中的“现代化”神话召唤着乡下人“进”,可是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的先天不足 往往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在“退 ③我们的社会、时代、经济、文明都正在经历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数千年历史的农业 中国正在崛起、转变为现代工业国家,但是乡下人很少能够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 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乡下人一时根本无法把自己变为城市公民,也难以接受乃至养成后现 代文明的消费习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非但不能给予乡下人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反而 更多的是给他们以文化意识的压迫。乡下人只是进入到城市的边缘生活中,他们一定程度上 就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当下中国的现代化表征。乡下人都市边缘生活的空间主要表现是:垃 圾生活,杂工生活,民工生活,小买卖生活等。其中的“垃圾生活”就其真实层面而言是概 括了一部分乡下人在都市里的生活,乡下人往往在城市担负着清除垃圾的重任,大量的都市 人生活产生的垃圾是靠乡下人来处理;同是它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喻象 ④走入现代城市的中国大陆农民保持着对乡土的记忆,它支撑着乡下人在异己的都市中 生存。这种记忆让乡下人保持着对乡土社会的伦理认同,也更加深了他们在都市中的无奈感。 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是他们对留在那片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与挣脱的矛盾态度,是他们对 都市人的歧视的愤怒,是他们对都市中的他者身份固执与自卑的双重性 ⑤乡下人虽然进了城,城市却不属于他们。他们没有物质资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 记忆就是他们的资本。城里没有属于乡下人的景观记忆,城市里的一切纪念性建筑与文化仪 式都与乡下人的经验世界漠不相关。乡下人记忆是一种经验记忆,往深处说是一种生命记忆 而都市人的记忆则是一种文化记忆。前者构成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终生难以忘却 城里人的记忆则被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他们拥有物质文化的记忆,城里人用物 质记忆达到怀旧的目的,他们在用“老房子”、“老字号”、“老街”的记忆来表述对渐逝 文化的留念时,也在享受着现代都市带来的更为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乡下人的记忆则提醒 他们自身: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自己,尽管进城以后的生活可能给予他们乡土与时尚的混合 经验。 (选自《乡下人的记忆与城市的冲突》,有删改) 1.对“乡下人进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乡下人”由于“在乡”的关系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很多,他们进城后一时 根本无法把自己变为城市公民。 B.“城”是一个空间标志,乡下人进城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城”中的“现代化”神话召 唤着乡下人与时俱进
- 1 - 湖南省常德市 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①新世纪文学创作中,以“乡下人进城”为主题的小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引人 深思。 ②“乡下人进城”叙述与现代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使它得以成为中国当下现代 化语境的一个隐喻,其由三部分构成:“乡下人”、“城”、“进”。“乡下人”是一种身 份,除了与乡土之间的“在乡”联系以外,很大程度是由城里人赋予的命名。乡下人进入现 代都市以后几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其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在城乡意识形态框架中的被歧视身 份都让他们困窘。“城”绝不只是一个空间标志,迅急发展的中国社会正在日益地把原来在 城的市民塑造成为“消费者”,原先在乡的人们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得多,他 们入城后获得的身份暂时性地被定义为“民工”。“进”是一个有方向性行走的动作,乡下 人进城了,可是现实生活的经验在提示着:他们只是去了“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城” 中的“现代化”神话召唤着乡下人“进”,可是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的先天不足 往往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在“退”。 ③我们的社会、时代、经济、文明都正在经历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数千年历史的农业 中国正在崛起、转变为现代工业国家,但是乡下人很少能够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 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乡下人一时根本无法把自己变为城市公民,也难以接受乃至养成后现 代文明的消费习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非但不能给予乡下人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反而 更多的是给他们以文化意识的压迫。乡下人只是进入到城市的边缘生活中,他们一定程度上 就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当下中国的现代化表征。乡下人都市边缘生活的空间主要表现是:垃 圾生活,杂工生活,民工生活,小买卖生活等。其中的“垃圾生活”就其真实层面而言是概 括了一部分乡下人在都市里的生活,乡下人往往在城市担负着清除垃圾的重任,大量的都市 人生活产生的垃圾是靠乡下人来处理;同是它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喻象。 ④走入现代城市的中国大陆农民保持着对乡土的记忆,它支撑着乡下人在异己的都市中 生存。这种记忆让乡下人保持着对乡土社会的伦理认同,也更加深了他们在都市中的无奈感。 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是他们对留在那片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与挣脱的矛盾态度,是他们对 都市人的歧视的愤怒,是他们对都市中的他者身份固执与自卑的双重性。 ⑤乡下人虽然进了城,城市却不属于他们。他们没有物质资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 记忆就是他们的资本。城里没有属于乡下人的景观记忆,城市里的一切纪念性建筑与文化仪 式都与乡下人的经验世界漠不相关。乡下人记忆是一种经验记忆,往深处说是一种生命记忆; 而都市人的记忆则是一种文化记忆。前者构成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终生难以忘却。 城里人的记忆则被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他们拥有物质文化的记忆,城里人用物 质记忆达到怀旧的目的,他们在用“老房子”、“老字号”、“老街”的记忆来表述对渐逝 文化的留念时,也在享受着现代都市带来的更为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乡下人的记忆则提醒 他们自身: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自己,尽管进城以后的生活可能给予他们乡土与时尚的混合 经验。 (选自《乡下人的记忆与城市的冲突》,有删改) 1. 对“乡下人进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乡下人”由于“在乡”的关系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很多,他们进城后一时 根本无法把自己变为城市公民。 B. “城”是一个空间标志,乡下人进城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城”中的“现代化”神话召 唤着乡下人与时俱进
C.“乡下人”这一被城里人命名的身份,一方面表明了他们与乡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包 含着一种社会地位低下的困窘 D.“乡下人进城”是小说的一个创作主题,这一叙述与现代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乡下人的记忆是一种生命记忆,他们的记忆既构成了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也被不 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 B.乡下人进城后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城市生活给他们文化意识的压迫,关于乡土的记忆成了 他们在异己的都市中生存的一种支撑 C.都市人一方面享受现代都市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一方面也常用“老房子”、“老字 号”“老街”等物质记忆来表达怀旧的感情 D.走入现代城市的乡下人保持着对乡土的记忆,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是他们对都市 人的歧视的愤怒。 3.对“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进城的乡下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先天不足,进城后多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 B.因为他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没有其他物质资本,很难养成城市人的消费习惯。 C.因为他们很少能够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现代化的城市生 活不能给予他们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 D.因为他们对留在故乡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的态度,使得他们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都市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本报讯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 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 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 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査显示,受调査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 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 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 最多的5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在支付方 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 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中国银联风险控制 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 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孙奇茹《调査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19年01月 24日) 材料二: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 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 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 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 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 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 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
- 2 - C. “乡下人”这一被城里人命名的身份,一方面表明了他们与乡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包 含着一种社会地位低下的困窘。 D. “乡下人进城”是小说的一个创作主题,这一叙述与现代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 2.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乡下人的记忆是一种生命记忆,他们的记忆既构成了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也被不 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 B. 乡下人进城后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城市生活给他们文化意识的压迫,关于乡土的记忆成了 他们在异己的都市中生存的一种支撑。 C. 都市人一方面享受现代都市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一方面也常用“老房子”、“老字 号”“老街”等物质记忆来表达怀旧的感情。 D. 走入现代城市的乡下人保持着对乡土的记忆,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是他们对都市 人的歧视的愤怒。 3.对“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进城的乡下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因为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先天不足,进城后多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 B.因为他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没有其他物质资本,很难养成城市人的消费习惯。 C.因为他们很少能够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现代化的城市生 活不能给予他们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 D.因为他们对留在故乡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的态度,使得他们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都市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本报讯 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 2018 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 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 5.7 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 同比增幅高达 7 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 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 2600 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 费金额最高,超过 3000 元;全职主妇、IT 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 2800 元;学生群体每 月消费金额为 1952 元,但他们每支出 5 元,就有 2 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 最多的 5 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在支付方 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 及很快,在 35 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中国银联风险控制 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 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 2600 元》,《北京日报》2019 年 01 月 24 日) 材料二: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 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 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 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 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 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 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
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 却已运行20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1997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 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3500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1.5万家服务 商的2.4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 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 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 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 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 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人民网2019年01月11日) 2014-2020平中国第三方移幼支竹交易规棵就计及增长情况 355.1 正确云 257 NR兰 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 材料三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万亿元)增速(%) 2014一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1月2日) 材料四: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 民俗习惯。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晩等传统习俗外,抢 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 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 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 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 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 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 (摘编自刘峣、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人民网2019年02月0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受调査者使用移动支付时,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超过3000元,学生群体则不足2000 元,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40% B.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移动支付的使用却远远不如大陆,主要原因是香港人一时难以改 变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支付习惯 C.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增速呈下降上升再到不断下降的趋势
- 3 - 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 却已运行 20 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 1997 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 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 3500 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 1.5 万家服务 商的 2.4 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 付占比 53%,超过 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 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的敏感是 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 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 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人民网 2019 年 01 月 11 日) 材料三: 2014-2020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 年 1 月 2 日) 材料四: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 民俗习惯。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 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 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 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 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 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 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 (摘编自刘峣、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人民网 2019 年 02 月 01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8 年受调查者使用移动支付时,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超过 3000 元,学生群体则不足 2000 元,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 40%。 B.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移动支付的使用却远远不如大陆,主要原因是香港人一时难以改 变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支付习惯。 C.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2020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增速呈下降上升再到不断下降的趋势
D.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线上抢红包已经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感情沟通的新方式,这是随时代 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年俗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查显示,在中国大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移动支付使用越多,长江三角洲地 区移动支付使用的人群最多 B.香港移动支付不普及,是因为香港“非现金”支付己经非常成熟,基本满足了市民支付需 求,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 C.预计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十分 巨大,增速下降属正常现象。 D.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时不能见红包就抢,见链接就点,还是需要仔细 辨认,防止误入诈骗陷阱 6.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借给你的温暖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 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 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 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 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 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 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 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 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 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 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 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 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 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 4 - D.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线上抢红包已经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感情沟通的新方式,这是随时代 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年俗。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调查显示,在中国大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移动支付使用越多,长江三角洲地 区移动支付使用的人群最多。 B.香港移动支付不普及,是因为香港“非现金”支付已经非常成熟,基本满足了市民支付需 求,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 C.预计 2020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十分 巨大,增速下降属正常现象。 D.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时不能见红包就抢,见链接就点,还是需要仔细 辨认,防止误入诈骗陷阱。 6.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借给你的温暖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 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 60 头猪连毛发都没少 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 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 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 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 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 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 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 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 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 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 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 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 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 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 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 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 竞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小说刻画王老汉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刻画吴亚 龙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 个道德困境 D.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了贼还敢亮着 灯”等。 8.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6分) 9.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的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 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 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自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无罪岁 罪:归咎,归罪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兵器、武器 C.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河东凶亦然 ②填然鼓之,兵刃相接 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5 -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 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 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 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小说刻画王老汉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刻画吴亚 龙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 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了贼还敢亮着 灯”等。 8.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6 分) 9.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的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 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 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 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王无罪.岁 罪:归咎,归罪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 C.数.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①河东凶亦然. ②填然.鼓之,兵刃相接 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