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5次月考试题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在《星光大道》上火了以后,“大衣哥”朱之文就没有闲情逸志去摆弄 他的庄稼了,经纪人为他量( liang)身打造了许多宣传活动。 B.《红楼梦》大笔如掾,她不仅能与我国源远流长的诗词曲赋中最辉煌的作品 相媲(bi)美,而且可与世界第一流的小说名著并列而不逊色, C.战国时诸侯纷争打破了天下的安宁,导致生灵涂炭。在秦国的土地上孕育的 那股亘(gen)古未有的力量,最终平息了烽烟,使海晏河清 D.翻开2011年7月第1l版的《新华字典》,其中赫(he)然收录了“学历 门”“晒隐私”“房奴”等网络热词,可见字典的修定也与时俱进了 1.解析CA项中闲情逸中的“志”改为“致”。B项中大笔如“掾”中 改为“椽”,媲读 piD项中修“定”改为“订”。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国务院对土地政策的调整,被有些房地产开发商 ,把它作为提 高房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2)迫于社会环境的恶劣,为了斗争的需要,鲁迅的文章有时写得 折,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 (3)徜徉在嘈杂的街市,穿行在缤纷的人流中,聆听着从花窗里飘出的苏州评 弹,我感受到了 中的一份清闲 A.曲解隐讳沸沸扬扬 B.误解隐晦沸沸扬扬 C.曲解隐晦熙熙攘攘 D.误解隐讳熙熙攘攘 解析C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误解: 理解得不正确。隐晦:(意思)模糊,不明显。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沸 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煕煕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 常热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文化多样化是不同文化相互依存、交流的产物,具有“和而不同”的特 征,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选择资本为主导的雇工农场,还是选择类似日韩等国那样的农民合作,某种 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未来走向。 C.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国、巴西、南非等五国领 导人将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D.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本身确实有益于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了大量化 肥和催生技术,我们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问号了。 3.解析A(B语序不当,应是“农业、农村、农民”。C成分残缺,在“将” 后加上“就”。D搭配不当,“施用”和“催生技术”搭配不当。) 4.填入空格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游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湖南师大附中 2013 届高三第 5 次月考试题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从在《星光大道》上火了以后,“大衣哥”朱之文就没有闲情逸志去摆弄 他的庄稼了,经纪人为他量(liáng)身打造了许多宣传活动。 B.《红楼梦》大笔如掾,她不仅能与我国源远流长的诗词曲赋中最辉煌的作品 相媲(bì)美,而且可与世界第一流的小说名著并列而不逊色。 C.战国时诸侯纷争打破了天下的安宁,导致生灵涂炭。在秦国的土地上孕育的 那股亘(gèn)古未有的力量,最终平息了烽烟,使海晏河清。 D.翻开 2011 年 7 月第 11 版的《新华字典》,其中赫(hè)然收录了“学历 门”“晒隐私”“房奴”等网络热词,可见字典的修定也与时俱进了。 1.解析 C A 项中闲情逸中的“志”改为“致”。B 项中大笔如“掾”中 改为“椽”,媲读 pì D 项中修“定”改为“订”。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国务院对土地政策的调整,被有些房地产开发商 ,把它作为提 高房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2)迫于社会环境的恶劣,为了斗争的需要,鲁迅的文章有时写得 曲 折,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 (3)徜徉在嘈杂的街市,穿行在缤纷的人流中,聆听着从花窗里飘出的苏州评 弹,我感受到了 中的一份清闲。 A.曲解 隐讳 沸沸扬扬 B.误解 隐晦 沸沸扬扬 C.曲解 隐晦 熙熙攘攘 D.误解 隐讳 熙熙攘攘 解析 C 曲解: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误解: 理解得不正确。隐晦:(意思)模糊,不明显。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沸 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 常热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化多样化是不同文化相互依存、交流的产物,具有“和而不同”的特 征,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选择资本为主导的雇工农场,还是选择类似日韩等国那样的农民合作,某种 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未来走向。 C.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国、巴西、南非等五国领 导人将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D.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本身确实有益于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了大量化 肥和催生技术,我们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问号了。 3.解析 A(B 语序不当,应是“农业、农村、农民”。C 成分残缺,在“将” 后加上“就”。 D 搭配不当,“施用”和“催生技术”搭配不当。) 4.填入空格处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游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①鸿雁不堪愁里听②御苑砧声向晚多 ③云里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4.解析C根据律诗押韵的原则,排除A、B.根据诗歌的句意,或者是根据律 诗粘对的原则排除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 分;翻译题10分) 祭鳄鱼文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 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獨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 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 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擤,扬 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 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 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 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 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 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 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 i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 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 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伈(xin)伈:恐惧的样子。睍(xian)睍:不敢正视的样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山泽 列:通“烈”,焚烧 B.今天子嗣唐位 嗣:掌握 C.夫傲天子之命吏 傲:傲视 D.以种其子孙 种:繁衍 5.B.(嗣:继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除虫蛇恶物 日削月 割,以趋于亡
, 。 , 。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①鸿雁不堪愁里听 ②御苑砧声向晚多 ③云里况是客中过 ④ 关城树色催寒近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 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4.解析 C 根据律诗押韵的原则,排除 A、B.根据诗歌的句意,或者是根据律 诗粘对的原则排除 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祭鳄鱼文 韩 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 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 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 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 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 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 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 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①,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 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 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 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 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 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 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伈(xǐn)伈:恐惧的样子。睍(xiàn)睍:不敢正视的样子。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山泽 列:通“烈”,焚烧 B.今天子嗣唐位 嗣:掌握 C.夫傲天子之命吏 傲:傲视 D.以种其子孙 种:繁衍 5.B.(嗣:继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除虫蛇恶物 日削月 割,以趋于亡
B.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C.其听刺史言 如吾之 衰者,其能久存乎 D.必尽杀乃止 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 6.D.(D项都作副词,译为“才”;A.连词,表目的/连词,表结果,可译为 “因而”;B.代词,译为“……的地方”/语气词,引出原因;C.副词,表祈 使,译为“可要”/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 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B.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 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C.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 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D.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 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7.C(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 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 也。)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初唐时皇帝曾大力捕杀、驱逐危害民众的动物,后来皇帝德行威望逐渐衰弱, 加上潮州地处偏远,鳄鱼便在此繁衍,成为祸害。 B.韩愈虽然派部下将猪羊作为祭品投入恶溪中给鳄鱼享用,后来又将鳄鱼迁徙 的时间一再放宽,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 C.一旦鳄鱼未听从劝谏而迁徙,韩愈将挑选才干技能出众的官吏和民众,拿起 武器与鳄鱼较量,达到消灭鳄鱼、消除祸患的目的。 D.文章短小而跌宕有致,义正辞严,凛然不可侵犯,名为“祭文”,实际上却 是“檄文”,体现了韩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念。 8.A(原文是将“古之先王”与“后王”对比,说成“初唐时的皇帝”,与原文 不符。)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3分) (2)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3分) (3)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4分)
B.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C.其听刺史言 如吾之 衰者,其能久存乎 D.必尽杀乃止 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 6.D.(D 项都作副词,译为“才”;A.连词,表目的/连词,表结果,可译为 “因而”;B.代词,译为“……的地方”/语气词,引出原因;C.副词,表祈 使,译为“可要”/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 7.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 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B.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 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C.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 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D.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 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7.C(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 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 也。)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唐时皇帝曾大力捕杀、驱逐危害民众的动物,后来皇帝德行威望逐渐衰弱, 加上潮州地处偏远,鳄鱼便在此繁衍,成为祸害。 B.韩愈虽然派部下将猪羊作为祭品投入恶溪中给鳄鱼享用,后来又将鳄鱼迁徙 的时间一再放宽,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 C.一旦鳄鱼未听从劝谏而迁徙,韩愈将挑选才干技能出众的官吏和民众,拿起 武器与鳄鱼较量,达到消灭鳄鱼、消除祸患的目的。 D.文章短小而跌宕有致,义正辞严,凛然不可侵犯,名为“祭文”,实际上却 是“檄文”,体现了韩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念。 8.A(原文是将“古之先王”与“后王”对比,说成“初唐时的皇帝”,与原文 不符。)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3 分) ⑵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3 分) ⑶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4 分)
9.()鳄鱼潜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计分点:涵淹、卵育、固其所) (2)刺史虽然驽钝软弱,又怎么能向鳄鱼低头屈服?(计分点:驽弱、低首下心、 反问语气 (3大到鲸鱼、鹏鸟,小到虾子、螃蟹,没有不(在大海里)归宿藏身、生活取食 的。(计分点:每句1分) 参考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派遣部下军事衙推秦济,把一只羊、一头猪,投入 恶溪的潭水中,送给鳄鱼吃,同时又警告它: 古时候的帝王拥有天下后,放火焚烧山岭和泽地的草木,用绳索去网捉、用利刃 去刺杀,以除灭虫、蛇等那些给人民带来危害的动物,并把它们驱逐到四海之外 去。到了后世,帝王的德行威望不够,不能统治远方,于是,长江、汉水之间的 大片土地只得放弃给东南各族;更何况潮州地处五岭和南海之间,离京城有万里 之遥呢?鳄鱼潜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 当今天子继承了大唐帝位,神明圣伟,仁慈英武。四海之外,天地四方之内,都 在他的安抚统辖之下。更何况潮州是大禹足迹所到过的地方,是古代扬州的地域, 是刺史、县令治理的地区,又是交纳贡品、赋税以供应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 神灵的地方呢?鳄鱼是一定不可以同刺史一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 刺史接受天子的任命,镇守这块土地,治理这里的民众,而鳄鱼竟敢不安分 守己地呆在溪潭之中,占据一方吞食民众、牲畜、熊、猪、鹿、獐,来养肥自己 的身体,繁衍自己的后代,与刺史抗衡,争当统领一方的英雄。刺史虽然驽钝软 弱,又怎么能向鳄鱼低头屈服,胆怯害怕,给治理百姓的官吏丢脸,并在此地苟 且偷安呢?而且刺史是奉天子的命令来这里当官的,他势必不得不与鳄鱼讲明道 鳄鱼如果能够知道,可要听刺史我的话:潮州这地方,大海在它的南面。大 到鲸鱼、鹏鸟,小到虾子、螃蟹,没有不在大海里归宿藏身、生活取食的。鳄鱼 早上从潮州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大海。现在,刺史与鳄鱼约定:至多三天,务必 率领那批丑陋的同伙南迁到大海去,以躲避天子任命的地方官;三天办不到,就 放宽到五天;五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七天;七天还办不到,这就表明最终不肯迁 徙了。这就是不把刺史放在眼里,不肯听他的话。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 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凡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 不听他的话,不肯迁徙躲避,以及愚蠢顽固而又残害民众的牲畜,都应该处死。 刺史就要挑选有才干有技能的官吏和民众,操起强硬的弓弩,安上有毒的箭镞, 来同鳄鱼较量,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手。可不要后悔啊!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9.⑴鳄鱼潜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计分点:涵淹、卵育、固其所) ⑵刺史虽然驽钝软弱,又怎么能向鳄鱼低头屈服?(计分点:驽弱、低首下心、 反问语气) ⑶大到鲸鱼、鹏鸟,小到虾子、螃蟹,没有不(在大海里)归宿藏身、生活取食 的。(计分点:每句 1 分) 参考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派遣部下军事衙推秦济,把一只羊、一头猪,投入 恶溪的潭水中,送给鳄鱼吃,同时又警告它: 古时候的帝王拥有天下后,放火焚烧山岭和泽地的草木,用绳索去网捉、用利刃 去刺杀,以除灭虫、蛇等那些给人民带来危害的动物,并把它们驱逐到四海之外 去。到了后世,帝王的德行威望不够,不能统治远方,于是,长江、汉水之间的 大片土地只得放弃给东南各族;更何况潮州地处五岭和南海之间,离京城有万里 之遥呢?鳄鱼潜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 当今天子继承了大唐帝位,神明圣伟,仁慈英武。四海之外,天地四方之内,都 在他的安抚统辖之下。更何况潮州是大禹足迹所到过的地方,是古代扬州的地域, 是刺史、县令治理的地区,又是交纳贡品、赋税以供应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 神灵的地方呢?鳄鱼是一定不可以同刺史一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 刺史接受天子的任命,镇守这块土地,治理这里的民众,而鳄鱼竟敢不安分 守己地呆在溪潭之中,占据一方吞食民众、牲畜、熊、猪、鹿、獐,来养肥自己 的身体,繁衍自己的后代,与刺史抗衡,争当统领一方的英雄。刺史虽然驽钝软 弱,又怎么能向鳄鱼低头屈服,胆怯害怕,给治理百姓的官吏丢脸,并在此地苟 且偷安呢?而且刺史是奉天子的命令来这里当官的,他势必不得不与鳄鱼讲明道 理。 鳄鱼如果能够知道,可要听刺史我的话:潮州这地方,大海在它的南面。大 到鲸鱼、鹏鸟,小到虾子、螃蟹,没有不在大海里归宿藏身、生活取食的。鳄鱼 早上从潮州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大海。现在,刺史与鳄鱼约定:至多三天,务必 率领那批丑陋的同伙南迁到大海去,以躲避天子任命的地方官;三天办不到,就 放宽到五天;五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七天;七天还办不到,这就表明最终不肯迁 徙了。这就是不把刺史放在眼里,不肯听他的话。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 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凡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 不听他的话,不肯迁徙躲避,以及愚蠢顽固而又残害民众的牲畜,都应该处死。 刺史就要挑选有才干有技能的官吏和民众,操起强硬的弓弩,安上有毒的箭镞, 来同鳄鱼较量,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手。可不要后悔啊!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元和十年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 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 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1)“榕叶满庭莺乱啼”与“乱点碎红山杏发”中均用到“乱”字,请分别赏 析其妙用。(4分) (1)“榕叶满庭莺乱啼”中着一“乱”字,移情于景,莺啼无所谓“乱”,只 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乱点碎红山杏发”中的“乱”字,是“随 意”“自然”之意,山杏初发,点缀在湖光山色中,“乱点”则将杏花随意开放、 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凸显早春的生机勃发之态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两诗的不同。(4分) (2)柳诗以哀景写哀情(或融情于景),以暮春时节春雨过后的衰败之景,衬 托仕途不顺和羁思难消的沉重。白诗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诗歌描绘了多彩 多姿、生趣盎然的早春画卷,以此反衬出诗人遭遇贬谪后难以排解的忧闷心情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杜甫) (2)列缺霹雳, 。洞天石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钉头磷磷, 瓦缝参 差 (杜牧《阿房宫赋》) 11.答案:(1)吴楚东南坼 (2)丘峦崩摧 訇然中开 (3)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周身之帛缕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震学研究近30年发展很快。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板块的相 对运动及其互相作用是产生地震的基本原因。软流层托住的板块之间,因彼此的 相对运动而处于一种应变状态,大部分应变能在板块边界附近的地震过程中释放 出来,而积累在板块内部的应变能,则通过远离板块边界的调整作用一一高断层 面发生破裂即板块内地震而释放出来;火山活动则造成了稳定板块内部的其他地 震。板块学说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地球科学家提出并 迅速发展起来的。 这个学说面世后,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有关的细节问题,如地幔是如何对流的等等, 虽持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地球科学家是赞同这个学说的。地球上的大部分地 震主要分布在板块的边缘上,在大洋中脊(如大西洋西部),来自软流层深部炽
榕叶满庭莺乱啼。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睛,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元和十年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 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 是年秋被远贬江州。 (1)“榕叶满庭莺乱啼”与“乱点碎红山杏发”中均用到“乱”字,请分别赏 析其妙用。(4 分) (1)“榕叶满庭莺乱啼”中着一“乱”字,移情于景,莺啼无所谓“乱”,只 因听莺之人心烦意乱,所以别有感受。“乱点碎红山杏发”中的“乱”字,是“随 意”“自然”之意,山杏初发,点缀在湖光山色中,“乱点”则将杏花随意开放、 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凸显早春的生机勃发之态。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两诗的不同。(4 分) (2)柳诗以哀景写哀情(或融情于景),以暮春时节春雨过后的衰败之景,衬 托仕途不顺和羁思难消的沉重。白诗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诗歌描绘了多彩 多姿、生趣盎然的早春画卷,以此反衬出诗人遭遇贬谪后难以排解的忧闷心情。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杜甫) (2)列缺霹雳, 。洞天石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钉头磷磷, ;瓦缝参 差, 。(杜牧《阿房宫赋》) 11.答案: (1)吴楚东南坼 (2)丘峦崩摧 訇然中开 (3)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周身之帛缕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简答题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震学研究近 30 年发展很快。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板块的相 对运动及其互相作用是产生地震的基本原因。软流层托住的板块之间,因彼此的 相对运动而处于一种应变状态,大部分应变能在板块边界附近的地震过程中释放 出来,而积累在板块内部的应变能,则通过远离板块边界的调整作用——高断层 面发生破裂即板块内地震而释放出来;火山活动则造成了稳定板块内部的其他地 震。板块学说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地球科学家提出并 迅速发展起来的。 这个学说面世后,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有关的细节问题,如地幔是如何对流的等等, 虽持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地球科学家是赞同这个学说的。地球上的大部分地 震主要分布在板块的边缘上,在大洋中脊(如大西洋西部),来自软流层深部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