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一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卷共七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50分,时 量150分钟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A.桎梏gao 旖旎 碑帖 tie 惊魂甫定b B.生肖xiao 纰漏 怪癖 p 力能扛鼎kang C.骁勇 XIao 亲昵 重创 怙恶不悛quan D.妊娠chen 稽首 讣告 大腹便便bid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 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 B.我是叹息挤轧败坏了上海人的心境,使得这些安分守己的良民 彼此间却时刻准备着展开锁屑的战斗。 C.“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上海将对全市基建工程 进行“地毯式”检查。 D.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质疑,铁道 部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10月1日晚,长沙市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焰火晚会,湘江两岸 人头攒动,出现了万人空巷齐睹美景的盛况。 B.网络文学开路者痛惜当今的网络作者违背了始作俑者的初衷:本来是指向自 由写作的梦想,现在却变成写手的逐利场与出版商的养鱼塘。 C.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 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D.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 改头换面地大步迈进“大煤炭经济时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天,随着原油价格升至接近每桶100美元左右,有必要尽快 开发新技术,特别是在中国,这里的环境危机和燃料短缺已成为全球趋势的微观 缩影 B.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 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张家界市一中 2010 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卷共七道大题,22 道小题,满分 150 分,时 量 150 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 ) A.桎梏 gào 旖旎 yǐ 碑帖 tiè 惊魂甫定 bǔ B.生肖 xiāo 纰漏 pī 怪癖 pǐ 力能扛鼎 káng C.骁勇 xiāo 亲昵 nì 重创 chuāng 怙恶不悛 quān D.妊娠 chén 稽首 qǐ 讣告 fù 大腹便便 bià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 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 B.我是叹息挤轧败坏了上海人的心境,使得这些安分守己的良民 彼此间却时刻准备着展开锁屑的战斗。 C.“莲花河畔”一楼盘倒覆事故发生后,上海将对全市基建工程 进行“地毯式”检查。 D. 郴州火车事故的“制动失效”说,引起不少公众质疑,铁道 部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10 月 1 日晚,长沙市为庆祝建国 60 周年举行了盛大的焰火晚会,湘江两岸 人头攒动,出现了万人空巷齐睹美景的盛况。 B.网络文学开路者痛惜当今的网络作者违背了始作俑者的初衷:本来是指向自 由写作的梦想,现在却变成写手的逐利场与出版商的养鱼塘。 C.在一次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七月流火, 天气虽然炎热,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D.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 改头换面地大步迈进“大煤炭经济时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天,随着原油价格升至接近每桶 100 美元左右,有必要尽快 开发新技术,特别是在中国,这里的环境危机和燃料短缺已成为全球趋势的微观 缩影。 B.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 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
C.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 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D.关于2009年11月10日朝韩海军舰艇在西海北方界线海域发生交火 的事件,必将导致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朝韩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乃至战争 的威胁正持续上升。 5.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人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 溶解于自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 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③②⑤ ④① D.③②①④⑤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游东山①记 张栻 岁戊寅夏四月己亥,弋阳方畴、广汉张栻酌饯东平刘芮于永之东山。久 雨新霁,天朗气清,步上绝顶,山色如洗。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俯仰庭户 喟然而叹,曰:“噫嘻!此前相范公忠宣之故居也!”坐客皆悚然,起而问之。 零陵张公饰曰:“公居此时,某始年十三四。某之先人辱为公客,故某 亦得侍公。公时已苦目疾,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旁 有小儿诳曰:‘此石也。’公愕然曰:‘非也,此之谓玉。’呜呼!公存诚,至 于不欺孺子,则公之气象可想见矣。”坐客皆咨嗟。 公饰又曰:“公居此西偏,为屋仅三十楹,盖与寺僧邻也。诸孙皆尚幼, 它日与寺僧戏,僧愚无知,至相诟骂,直行过公前,语微及公。公漠然,若不闻 见者。明日,僧大悔,惭跼蹬,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永之士间有得 进见公者,公循循亲加训诱。一日坐定,有率尔而问曰:‘范某于相公为何亲? 盖斥文正公之名。时二子正平、正思侍旁,悚汗恐惧。公蹙额,久而曰:‘先公 也。’言者大恐。已而,复以温词慰其心,后亦与相见不绝。公之度量,虽曰天 与,其亦学以成之欤?” 于是,坐客相与言,曰:“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 尚及见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而斯轩也,经兵火煨烬之余,屹然独存;吾曹晚 生,亦与闻公之言行,又岂偶然哉!” 抑尝记:栻庚午岁来永时,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范 丞相居此,某时为沙弥,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列于堂上,率家人 子弟再拜,伏阅。”呜呼!公之不忘君父至此。所谓“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正公之心,公得之
C.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 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D.关于 2009 年 11 月 10 日朝韩海军舰艇在西海北方界线海域发生交火 的事件,必将导致目前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朝韩两国发生军事冲突乃至战争 的威胁正持续上升。 5.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人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 溶解于自 然。 , 。 , ,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 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 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 ④① D.③②①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断句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游东山①记 张栻 岁戊寅夏四月己亥,弋阳方畴、广汉张栻酌饯东平刘芮于永之东山。久 雨新霁,天朗气清,步上绝顶,山色如洗。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俯仰庭户, 喟然而叹,曰:“噫嘻!此前相范公忠宣之故居也!”坐客皆悚然,起而问之。 零陵张公饰曰:“公居此时,某始年十三四。某之先人辱为公客,故某 亦得侍公。公时已苦目疾,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旁 有小儿诳曰:‘此石也。’公愕然曰:‘非也,此之谓玉。’呜呼!公存诚,至 于不欺孺子,则公之气象可想见矣。”坐客皆咨嗟。 公饰又曰:“公居此西偏,为屋仅三十楹,盖与寺僧邻也。诸孙皆尚幼, 它日与寺僧戏,僧愚无知,至相诟骂,直行过公前,语微及公。公漠然,若不闻 见者。明日,僧大悔,惭跼蹐,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永之士间有得 进见公者,公循循亲加训诱。一日坐定,有率尔而问曰:‘范某于相公为何亲?’ 盖斥文正公之名。时二子正平、正思侍旁,悚汗恐惧。公蹙额,久而曰:‘先公 也。’言者大恐。已而,复以温词慰其心,后亦与相见不绝。公之度量,虽曰天 与,其亦学以成之欤?” 于是,坐客相与言,曰:“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 尚及见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而斯轩也,经兵火煨烬之余,屹然独存;吾曹晚 生,亦与闻公之言行,又岂偶然哉!” 抑尝记:栻庚午岁来永时,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范 丞相居此,某时为沙弥,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列于堂上,率家人 子弟再拜,伏阅。”呜呼!公之不忘君父至此。所谓“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正公之心,公得之
矣! 选自《三湘纪胜》,有删节 【注释】东山:在古零陵城东。东山之上,现有高山寺,始建于唐代中期。宋哲 宗时尚书右仆谢(宰相)范纯仁(范仲淹次子,死后谥忠宣)谪居永州时曾寄寓 该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A.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 许:表示约计的数量。 B.永之士间有得进见公者 间:有时。 C.盖斥文正公之名 斥:指 D.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 望:眺望。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①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 ②此非曹 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公漠然,若不闻见者 ②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①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公之不忘君父至此 ②古 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A.本文和一般重点描绘景物的游记不同,是宋朝著名理学家张栻描述前朝(宋哲 宗时)丞相范 纯仁寓居东山时遗闻趣事的一篇文章 B.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第二、三自然段以座中客人回忆的方式, 讲述范纯仁谪居永州寄寓该寺时发生过的几件小事,从侧面表现范纯仁的人品。 C.第四自然段写众人的议论和感触,第五自然段补充的内容突岀彰扬范丞相 “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种髙尚的精神境界 文章层次分明,记述详略得当,描写生动形象,论说透彻有力,且首尾呼应, 言简而意赅。表现了范忠宣公至诚无欺、宽容大度、勤政为民、忧国忠君的优秀 品质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3分) ②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3分) ③公之度量,虽曰天与,其亦学以成之欤?”(4分)
矣! 选自《三湘纪胜》,有删节。 【注释】东山:在古零陵城东。东山之上,现有高山寺,始建于唐代中期。宋哲 宗时尚书右仆谢(宰相)范纯仁(范仲淹次子,死后谥忠宣)谪居永州时曾寄寓 该寺。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 ( ) A.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 许:表示约计的数量。 B.永之士间有得进见公者 间:有时。 C.盖斥文正公之名 斥:指 D.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 望:眺望。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 A.①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 ②此非曹 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公漠然,若不闻见者 ②若使 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①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公之不忘君父至此 ②古 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本文和一般重点描绘景物的游记不同,是宋朝著名理学家张栻描述前朝(宋哲 宗时)丞相范 纯仁寓居东山时遗闻趣事的一篇文章。 B.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第二、三自然段以座中客人回忆的方式, 讲述范纯仁谪居永州寄寓该寺时发生过的几件小事,从侧面表现范纯仁的人品。 C. 第四自然段写众人的议论和感触,第五自然段补充的内容突出彰扬范丞相 “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D. 文章层次分明,记述详略得当,描写生动形象,论说透彻有力,且首尾呼应, 言简而意赅。表现了范忠宣公至诚无欺、宽容大度、勤政为民、忧国忠君的优秀 品质。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3 分) ②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3 分) ③公之度量,虽曰天与,其亦学以成之欤?”(4 分)
10.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尚及见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玉阶怨(李白) 吴声子夜歌(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属于什么类型的诗?这两首诗的 句所选意象 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3分)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诗 与李太白‘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这里所说的“同”,应是 两首诗都写了?? ???,表达了人物?? ??之情 “异”可理解为: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 怨思;而薛诗 写 (4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也? 。(贾谊《过秦论》)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 风波》)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李密《陈情表》) (5)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小题 大气人生 夏明亮 马寅初于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主家庭。父亲 把继承家业、进一步振兴家声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对于父亲的安排,少年马寅 初表示不满。在父亲鞭打逼迫下,他毅然跳入江中,以死抗争,幸而被人救起 终于,由人作保,16岁的马寅初踏上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艰辛之路。他先后 在上海育英书馆、天津北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勤奋苦读。其间, 马寅初的父亲与他断绝了一切经济联系,这给马寅初的求学造成了很大困难,但 他历尽苦辛,百折不挠
10.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而有如公饰者尚及见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 玉阶怨(李白) 吴声子夜歌(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属于什么类型的诗?这两首诗的一、二句所选意象 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3 分)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诗 与李太白‘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这里所说的“同”,应是 两首诗都写了?? ??? ,表达了人物??? ?? 之情; “异”可理解为: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 怨思;而薛诗 写 , , 。(4 分) 12.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 也? 。(贾谊《过秦论》)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 风波》) (4)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 , 。(李密《陈情表》) (5)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小题。 大气人生 夏明亮 马寅初于 1882 年 6 月 24 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主家庭。父亲 把继承家业、进一步振兴家声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对于父亲的安排,少年马寅 初表示不满。在父亲鞭打逼迫下,他毅然跳入江中,以死抗争,幸而被人救起。 终于,由人作保,16 岁的马寅初踏上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艰辛之路。他先后 在上海育英书馆、天津北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勤奋苦读。其间, 马寅初的父亲与他断绝了一切经济联系,这给马寅初的求学造成了很大困难,但 他历尽苦辛,百折不挠
毕业后,马寅初于1916年回到阔别多年、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欣然接受 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了无职无权的北大经济系教授。 在长期的观察硏究过程中,马寅初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蒋、宋、孔、陈四 大家族官僚资本聚积财富的内幕材料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大发国难财的罪恶事实。 对此他深恶痛绝,大加鞭挞 蒋介石政权慑于马寅初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只好采用软的一手,欲派 马寅初出国考察,并许以驻美大使职务。马寅初向社会各界严正声明:“有人想 要封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这办不到!”他断然拒绝这个“美差”,斩钉截铁 地回答蒋介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我决不离开祖国!” 在对马寅初采用拉拢、利诱、收买、威胁等手段统统失败之后,蒋介 石黔驴技穷,终于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一动用宪兵,秘密逮捕马寅初,在集中 营关押近5年。出狱后,他照例发表文章。到处演讲。在演讲时他干脆事先写好 遗嘱:当时上海各界爱国人士曾联名赠送给他一块大横匾,上书“马首是瞻”四 个大字,可谓直抒民意。 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己达6亿,并且以每年1300 万左右的速度在继续剧增。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年届古稀的马寅初立即投入到 人口学研究领域。经过5年的实地调査和分析研究,1957年7月5日在《人民 日报》上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在中国,控制人口已是刻不容缓!并提出 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一一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 动态统计;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对人口控制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实 行行政干预,并辅之以经济措施……实行普及应用节育方法等等。 国内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针对一些歪曲事 实,以势压人的批判,马寅初公开声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 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 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迎难而进,绝不应向困难低头 他坚定地说:“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我 们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已经研究并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 法,我有责任说出来,并坚持到底 13.下列关于马寅初的“人口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A.当许多人还没有重视中国人口问题的时候,马寅初预警了人口问题的严重 性,并指出控制人口增长已刻不容缓 B.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 可以说具有远见卓识 C.国内在学术界掀起的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当初还是纯粹的学术争论, 到后来才演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 D.马寅初坚持自己的人口论的观点,是因为他的理论的提出是科学严谨的,并 且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人生的关键时期 作出了重要抉择,体现了独特个性和高贵品质
毕业后,马寅初于 1916 年回到阔别多年、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欣然接受 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了无职无权的北大经济系教授。 在长期的观察研究过程中,马寅初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蒋、宋、孔、陈四 大家族官僚资本聚积财富的内幕材料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大发国难财的罪恶事实。 对此他深恶痛绝,大加鞭挞。 蒋介石政权慑于马寅初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只好采用软的一手,欲派 马寅初出国考察,并许以驻美大使职务。马寅初向社会各界严正声明:“有人想 要封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这办不到!”他断然拒绝这个“美差”,斩钉截铁 地回答蒋介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难当头,我决不离开祖国!” 在对马寅初采用拉拢、利诱、收买、威胁等手段统统失败之后,蒋介 石黔驴技穷,终于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动用宪兵,秘密逮捕马寅初,在集中 营关押近 5 年。出狱后,他照例发表文章。到处演讲。在演讲时他干脆事先写好 遗嘱:当时上海各界爱国人士曾联名赠送给他一块大横匾,上书“马首是瞻”四 个大字,可谓直抒民意。 1953 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已达 6 亿,并且以每年 l300 万左右的速度在继续剧增。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年届古稀的马寅初立即投入到 人口学研究领域。经过 5 年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1957 年 7 月 5 日在《人民 日报》上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在中国,控制人口已是刻不容缓!并提出 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 动态统计;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对人口控制要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实 行行政干预,并辅之以经济措施……实行普及应用节育方法等等。 国内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针对一些歪曲事 实,以势压人的批判,马寅初公开声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 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乎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 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迎难而进,绝不应向困难低头。” 他坚定地说:“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我 们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我已经研究并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 法,我有责任说出来,并坚持到底。” 13.下列关于马寅初的“人口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当许多人还没有重视中国人口问题的时候,马寅初预警了人口问题的严重 性,并指出控制人口增长已刻不容缓。 B.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建议, 可以说具有远见卓识。 C.国内在学术界掀起的针对《新人口论》的大批判,当初还是纯粹的学术争论, 到后来才演变成了一场政治运动。 D.马寅初坚持自己的人口论的观点,是因为他的理论的提出是科学严谨的,并 且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办法。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 ) A.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人生的关键时期 作出了重要抉择,体现了独特个性和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