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统一检测试卷 语文 命题人:怀化市三中李远平 审题人:市教科院于合长怀铁一中陈金兰 怀化一中曾华黔阳一中毛建军 (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语言文字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书写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思忖(cin)咋舌(ze) 补给(j1) 方枘圆凿(rui) B、泥淖(nao)媲美(bi) 褫夺(chi) 以敬效尤(jing) C、执拗(ni)宁愿(ning) 称(ni) 瞌然长逝(ke) D、恫吓(tong)砧板(zhen) 拾辍(duo) 当头棒喝(he) 2、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我记事以来,乞讨的行迹一直未见杜绝过,即使是在当下,也时常见到乞讨者佝偻的身影蹒跚 过市。物换星移,二十春秋弹指而过,再看乞讨这一社会现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本质的改变 B、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 正所谓,夫当关,万夫莫开。 C、王旭明做客杭州的行程排得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他从宾馆前往浙江人文大学 讲堂的路上。 D、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 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这些经典台词,将引起 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 的信心。 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 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D.一年来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 对方的一些成见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所以明人计成在《圆治》中说,“轩楹高爽 窗户临虚,纳干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①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②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命题人:怀化市三中 李远平 审题人:市教科院 于合长 怀铁一中 陈金兰 怀化一中 曾华 黔阳一中 毛建军 (总分 150 分,时量 150 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一、语言文字及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的书写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思忖.(cǔn) 咋.舌(zé ) 补给.(jǐ) 方枘.圆凿(ruì) B、泥淖.(.nào) 媲.美(bì) 褫.夺(chǐ) 以敬.效尤(jìng) C、执拗.(niù) 宁.愿(níng) 昵.称(nì) 瞌.然长逝(kè) D、恫.吓(tòng) 砧.板(zhēn) 拾辍.(duō) 当头棒喝.(h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我记事以来,乞讨的行迹一直未见杜绝过,即使是在当下,也时常见到乞讨者佝偻的身影蹒跚 过市。物换星移 ....,二十春秋弹指而过,再看乞讨这一社会现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本质的改变。 B、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 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C、王旭明做客杭州的行程排得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 ....地安排在他从宾馆前往浙江人文大学 讲堂的路上。 D、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 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 ....,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这些经典台词,将引起 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 的信心。 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 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D.一年来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 对方的一些成见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所以明人计成在《圆治》中说,“轩楹高爽, 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①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②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③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 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④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⑤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A、①④③②⑤B、①③②⑤④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述庵文钞序 姚鼐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日: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 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 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 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 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 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 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 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周览万里,助威国家定绝域之奇功。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 其瓌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 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 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什柔正卿考归海上自定其文目述 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 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持集及他著述,其体虽不必
③“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 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④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⑤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②⑤④ C、④②⑤①③ D. ④⑤②①③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4 分;翻译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述庵文钞序 姚 鼐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 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 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 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 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 青浦王兰泉先生,其才天与之,三者皆具之才也。先生为文,有唐宋大家之高韵逸气,而议论考核, 甚辨而不烦,极博而不芜,精到而意不至于竭尽。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 矣。先生历官多从戎旅,驰驱梁、益,周览万里,助威国家定绝域之奇功。因取异见骇闻之事与境,以发 其瓌①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若独异于人。吾谓此不足为先生异, 而先生能自尽其才,以善承天与者之为异也。 鼐少于京师识先生,时先生亦年才三十,而鼐心独贵其才。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 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发而.读之,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 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若夫先生之持集及他著述,其体虽不必
尽同于古文,而一以余此言求之,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卷四) 注:①瓌,通“瑰”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 端:端绪,头绪。 B.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 过:过分,过了头。 C.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 病:弊病 D.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 害:坏,不足 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是 A、(1)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 (2)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1)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 (2)宋何罪之有 C、(1)发而读之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1)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下列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 B、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 C、及先生仕至/正卿老/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 D、及先生仕/至正卿老海上自定其文/《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 8、作者为什么对青浦王兰泉先生的《述庵文钞》评价甚高?试归纳其原因。(4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3分) (2)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3分)
尽同于.古文,而一以余此言求之,亦皆可得其美之大者云。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卷四) 注:①瓌,通“瑰”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 端:端绪,头绪。 B.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 过:过分,过了头。 C.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 病:弊病。 D.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 害:坏,不足。 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是 A、⑴世以.此谓天之助成先生之文章者 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⑴自谓粗能知先生用意之.深 ⑵宋何罪之.有 C、⑴发而.读之 ⑵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⑴其体虽不必尽同于.古文 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下列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A、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 B、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 C、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 D、及先生仕/至正卿老/归海上自定其文/曰《述庵文钞》/四十卷见寄于金陵 8、作者为什么对青浦王兰泉先生的《述庵文钞》评价甚高?试归纳其原因。(4 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3 分) ⑵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3 分)
(3)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3分) 、古代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题目。(8分)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黃叶闭疏窗②,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③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④,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作者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②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③被酒:醉酒。④李清 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惞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 让茶水泼湿衣裳 (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3分) (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5分) 11、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 ),焚椒兰也
⑶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3 分) ⑴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3 分) ⑵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5 分) 11、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5 分) ⑴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 );( ),焚椒兰也
(2)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孤舟一系故园心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11分。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 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中国文化的早期,痴狂就被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舆。这位狂 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 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 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萓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 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干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 明会致狂,所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 足道人,完整塑造岀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ˆ的艺术典型。“狂的寄情达意功能——狂"所具备的种种特 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 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 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ˆ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 之别,关键是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 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我们再看,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 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 沦为匠人、匠
⑵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 ),孤舟一系故园心。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共 11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 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中国文化的早期,痴狂就被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舆。这位狂 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 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 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 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 明会致狂,所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 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寄情达意功能——“狂"所具备的种种特 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 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 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 之别,关键是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 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我们再看,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 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 沦为匠人、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