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锃亮zeng 僧恶zeng 裹挟xie 臧否人物pi B.服帖tie 场院chan 摇晃 huang戛然而止jia C.监生jian 踯躅zhi 蘸水zhan 量体裁衣 liang D.毗邻pi 纰漏pi 唠叨1ao 蒙头盖脸meng 1.A/B场 chang C蘸 zhan d唠1a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悚然发轫挖墙角绵里藏针 B.膨胀脉搏舶来品蛛丝蚂迹 C.蛰伏冒然捅娄子声名鹊起 D.瓦楞撤销掉书袋要言不烦 2.D/A角一一脚B蚂一一马C冒一一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昨天还在施威的强降雨已经逐渐减弱,不过,扰人的雨水并未偃旗息鼓。在 新一股冷空气的影响下,又有一场强降雨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孕育。 B.钓鱼岛之争决非简单的领土争端,如果中日双方信马由缰,它将会演变成两 国赌上各自实力的新对决,甚至变成对两国历史恩怨的全面清算。 C.中国游戏主机市场需求巨大,许多企业对此垂涎三尺,随着竞争企业不断加 入,必将打破由微软、索尼和任天堂等几个公司瓜分市场的局面。 D.电动车生产企业认为,在技术攻克尚有难点、市场化举步维艰的背景下,政 府超前制定新能源政策,只会让企业失去在传统技术领域中的优势。 3.B/信马由缰:比喻无目的闲逛或随意行动。与语境不合。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智能手机销量保持髙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价格的总体下调,众多中等 收入者加入更换手机的行列,而智能手机成为许多买家的首选。 B.随着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医疗机构将电子技术变成了控制处方外流 的手段,患者需通过身份证等一系列手续才能从医院获取处方 C.一百年在时间长河中转瞬即逝,而艾青这朵“大堰河”的浪花,却以虔诚的 自省意识和博大的悲悯情怀,净化着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液 D.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形成 了围绕以湘绣、烟花、菊花石雕、陶瓷等为中心的八大优势产业 4.C/A句式杂糅,去掉“是”或“来自于”;B成分残缺。“身份证等一系列 手续”前面加“提供”或“复印”等词。D搭配不当,“文化体制改革”与“不 断增强”不搭配。句式杂糅,去掉“围绕”。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钱唐湖石记 白居易 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湖南师大附中 2013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锃亮 zèng 憎恶 zēng 裹挟 xié 臧否人物 pǐ B.服帖 tiē 场院 chǎng 摇晃 huàng 戛然而止 jiá C.监生 jiàn 踯躅 zhí 蘸水 zhān 量体裁衣 liàng D.毗邻 pí 纰漏 pī 唠叨 lāo 蒙头盖脸 méng 1. A/ B 场 cháng C 蘸 zhàn D 唠 l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悚然 发轫 挖墙角 绵里藏针 B.膨胀 脉搏 舶来品 蛛丝蚂迹 C.蛰伏 冒然 捅娄子 声名鹊起 D.瓦楞 撤销 掉书袋 要言不烦 2.D/A 角——脚 B 蚂——马 C 冒——贸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昨天还在施威的强降雨已经逐渐减弱,不过,扰人的雨水并未偃旗息鼓。在 新一股冷空气的影响下,又有一场强降雨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孕育。 B. 钓鱼岛之争决非简单的领土争端,如果中日双方信马由缰,它将会演变成两 国赌上各自实力的新对决,甚至变成对两国历史恩怨的全面清算。 C. 中国游戏主机市场需求巨大,许多企业对此垂涎三尺,随着竞争企业不断加 入,必将打破由微软、索尼和任天堂等几个公司瓜分市场的局面。 D. 电动车生产企业认为,在技术攻克尚有难点、市场化举步维艰的背景下,政 府超前制定新能源政策,只会让企业失去在传统技术领域中的优势。 3. B/信马由缰:比喻无目的闲逛或随意行动。与语境不合。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智能手机销量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价格的总体下调,众多中等 收入者加入更换手机的行列,而智能手机成为许多买家的首选。 B. 随着医疗机构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医疗机构将电子技术变成了控制处方外流 的手段,患者需通过身份证等一系列手续才能从医院获取处方。 C.一百年在时间长河中转瞬即逝,而艾青这朵“大堰河”的浪花,却以虔诚的 自省意识和博大的悲悯情怀,净化着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液。 D.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形成 了围绕以湘绣、烟花、菊花石雕、陶瓷等为中心的八大优势产业。 4.C/ A 句式杂糅,去掉“是”或“来自于”;B 成分残缺。“身份证等一系列 手续”前面加“提供”或“复印”等词。D 搭配不当,“文化体制改革”与“不 断增强”不搭配。句式杂糅,去掉“围绕”。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钱唐湖石记 白居易 钱唐湖①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 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 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 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 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 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唐至盐官 界,应溉夹官河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 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 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 茭菱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 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髙,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 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 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 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 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 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 矣。又若霖雨三日以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 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余在郡三年, 仍岁逢早,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之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 文其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选自《白居易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第1版) 【注释】①钱唐湖:西湖。②官河:运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具:详细 B.符下县,县帖乡 帖:文告 C.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 假:假托 D.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 典:掌管 5.B/下发文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节限而放之 B.刺 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 夜缒而出,见秦伯 水亦甚清, 不与江水乱 C.盗泄湖水,以利私田 D.其笕之南,旧 有缺岸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A/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地。B与:上句,动词,给,放;下句,介词, 表对象,和、跟。C则: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按照。D其 上句,指示代词,那;下句,人称代词,他。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 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二人,一人立于田次, 一人立于湖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 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 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 夏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自钱唐至盐官 界,应溉夹官河②田,须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 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数 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不足,即更决临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 茭菱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茭菱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 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 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至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 郭内六井,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 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湖浅则田出, 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 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 矣。又若霖雨三日以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 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余在郡三年, 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之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 文其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选自《白居易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 10 月第 1 版) 【注释】①钱唐湖:西湖。②官河:运河。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具:详细 B.符下县,县帖乡 帖:文告 C.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 假:假托 D.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 典:掌管 5.B/下发文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节限而放之 B. 刺 史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 夜缒而出,见秦伯 水亦甚清, 不与江水乱 C.盗泄湖水,以利私田 D. 其笕之南,旧 有缺岸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A/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地。B 与:上句,动词,给,放;下句,介词, 表对象,和、跟。C 则:上句,连词,表目的,来;下句,介词,按照。D 其: 上句,指示代词,那;下句,人称代词,他。 7.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A.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B.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C.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D.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7.C/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关于西湖水利问题的文章,涉及灌溉农田、 控制水位、疏通水井、防止溃堤等事项,可谓详尽, B.白居易为官能切实为民着想,遇到旱年,令百姓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请 水”,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旱苗得以及时浇灌。 C.本文除立灌溉制度以告民众及继任者外,还对官府的自私、吏治的黑暗有所 揭露,也肯定了李泌在杭州开凿六井造福一方的做法。 D.白居易反对利用湖水耕种湖中无税田,下令采取措施将石函及大小笕口堵塞, 并派员巡査,有一点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员的责任 8.D/白居易反对的是偷偷排干湖水来使无税私田得利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4分) 译 文 (2)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3分) 文 (3)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3分) 译文 9.(1)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或:如果按照规定修筑堤防),(雨季)及时 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 荒年了。(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濒、凶年,各1分)(2)(井与钱唐湖)之间 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査疏通它。(阴窦、堙塞、数察而通理之,各 分)(3)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仍 岁、尽究、其由,各1分) 【参考译文】 关于钱唐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需要知晓的四条,详细陈述如下 钱唐湖又名上湖,周围三十里。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排水管。大凡放水灌溉 田地时,(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多顷;每一次引湖水灌田后待 水位恢复时,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灌田前)先要挑选两个心公身勤的官吏, 个站在田旁,一个站在湖边,会同本地界农户,根据农田面积,约定放水时间, 算好放水尺寸,限量放水。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直接前往州 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回地界,当天放水。如果等待状纸递进州府所属各部门, (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下发文告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小吏, 动辄要十天,即使得到了水,但旱田的禾苗等不及(早枯死了)。杭州这个地方
A.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B.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C.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D. 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7.C/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关于西湖水利问题的文章,涉及灌溉农田、 控制水位、疏通水井、防止溃堤等事项,可谓详尽。 B.白居易为官能切实为民着想,遇到旱年,令百姓直接前往州衙递交状纸“请 水”,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旱苗得以及时浇灌。 C.本文除立灌溉制度以告民众及继任者外,还对官府的自私、吏治的黑暗有所 揭露,也肯定了李泌在杭州开凿六井造福一方的做法。 D.白居易反对利用湖水耕种湖中无税田,下令采取措施将石函及大小笕口堵塞, 并派员巡查,有一点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员的责任。 8.D/白居易反对的是偷偷排干湖水来使无税私田得利。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4 分) 译 文: ⑵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3 分) 译 文: ⑶ 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3 分) 译 文: 9. ⑴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或:如果按照规定修筑堤防),(雨季)及时 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 荒年了。(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濒、凶年,各 1 分)⑵(井与钱唐湖)之间 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查疏通它。(阴窦、堙塞、数察而通理之,各 1 分)⑶连年遇到旱灾,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仍 岁、尽究、其由,各 1 分) 【参考译文】 关于钱唐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需要知晓的四条,详细陈述如下: 钱唐湖又名上湖,周围三十里。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排水管。大凡放水灌溉 田地时,(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多顷;每一次引湖水灌田后待 水位恢复时,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灌田前)先要挑选两个心公身勤的官吏,一 个站在田旁,一个站在湖边,会同本地界农户,根据农田面积,约定放水时间, 算好放水尺寸,限量放水。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直接前往州 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回地界,当天放水。如果等待状纸递进州府所属各部门, (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下发文告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小吏, 动辄要十天,即使得到了水,但旱田的禾苗等不及(早枯死了)。杭州这个地方
往往春天多雨,夏秋多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 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从钱唐到 海宁盐官镇地界,应该灌溉运河两岸的农田,必须放湖水入运河,湖水由河道流 入田地。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先测量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毕, 再使运河水位还原。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筑湖堤,加髙了 几尺,蓄水量也随之增加,就差不多够用了。倘或不够用,就再开挖临平湖,使 湖水流入运河,就又(用之)有余了。民间传说开决放流湖水,对钱唐县官不利, 县官常找借口来迷惑刺史。有的说鱼龙无处安身,有的说不利茭白、菱藕的生长。 然而鱼龙与民众的性命相比,哪个更要紧呢?茭白、菱藕与稻米的利益相比,哪 个得利更多呢?这是绝对可以知道的。又说如果放掉湖水,城中六井就没水了, 这也荒谬。况且湖底部髙,井口低,湖里又有几十眼泉水,湖水消耗了,泉水就 涌出,即使用完湖水,但泉水用不完。何况前后放湖水,最终都不至于放完湖水, 却要说井里没水,太荒谬了!那城中六井,是宰相李泌当年任杭州刺史时开凿的 对百姓很有好处。(井)与钱唐湖相通,其中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査 疏通它,那么即使遇到大旱,但井水总是充足的。湖中里有十几顷免税田,湖水 浅了,田地就露出;湖水深了,田地就淹没。田户常与主管官吏勾结算计,偷偷 排放湖水,来使私田得利。那石函桥闸、南排水管道和各小水管出口,在不浇田 时,都必须封闭堵住,经常派人巡视检查,有一点小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吏的责 任,就不会有偷排湖水的弊端了。再有如果遇到接连三天以上的大雨,就往往容 易溃堤,必须由主管官吏巡视看守,预先做好防患工作。那排水管道南面,堤岸 过去就有缺损,如果遇洪水暴涨,就在缺损处泄洪。(水位)仍然不下降,就要 同时用石函桥闸和南排水管道排水,防止溃堤。我在杭州三年,连年遇到旱灾 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担心后人想要知晓,所以 刻在石碑上。想要读者容易知晓,所以不修饰语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0.阅读下面的末词,完成题目。(8分)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 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辛弃疾中年屡遭谗劾,赋闲20年。 (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往往春天多雨,夏秋多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 时放水(浇田),那么临近钱唐湖的一千多顷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从钱唐到 海宁盐官镇地界,应该灌溉运河两岸的农田,必须放湖水入运河,湖水由河道流 入田地。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先测量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毕, 再使运河水位还原。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筑湖堤,加高了 几尺,蓄水量也随之增加,就差不多够用了。倘或不够用,就再开挖临平湖,使 湖水流入运河,就又(用之)有余了。民间传说开决放流湖水,对钱唐县官不利, 县官常找借口来迷惑刺史。有的说鱼龙无处安身,有的说不利茭白、菱藕的生长。 然而鱼龙与民众的性命相比,哪个更要紧呢?茭白、菱藕与稻米的利益相比,哪 个得利更多呢?这是绝对可以知道的。又说如果放掉湖水,城中六井就没水了, 这也荒谬。况且湖底部高,井口低,湖里又有几十眼泉水,湖水消耗了,泉水就 涌出,即使用完湖水,但泉水用不完。何况前后放湖水,最终都不至于放完湖水, 却要说井里没水,太荒谬了!那城中六井,是宰相李泌当年任杭州刺史时开凿的, 对百姓很有好处。(井)与钱唐湖相通,其中有暗沟,时常堵塞,也应经常检查 疏通它,那么即使遇到大旱,但井水总是充足的。湖中里有十几顷免税田,湖水 浅了,田地就露出;湖水深了,田地就淹没。田户常与主管官吏勾结算计,偷偷 排放湖水,来使私田得利。那石函桥闸、南排水管道和各小水管出口,在不浇田 时,都必须封闭堵住,经常派人巡视检查,有一点小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吏的责 任,就不会有偷排湖水的弊端了。再有如果遇到接连三天以上的大雨,就往往容 易溃堤,必须由主管官吏巡视看守,预先做好防患工作。那排水管道南面,堤岸 过去就有缺损,如果遇洪水暴涨,就在缺损处泄洪。(水位)仍然不下降,就要 同时用石函桥闸和南排水管道排水,防止溃堤。我在杭州三年,连年遇到旱灾, 湖水(带来)的益处和害处,我都弄清了其中的缘由。担心后人想要知晓,所以 刻在石碑上。想要读者容易知晓,所以不修饰语言。 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 分)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 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辛弃疾中年屡遭谗劾,赋闲 20 年。 (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4分) 答 答案:(1)醉。(1分) 上片写“醉”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 情。“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 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3分) 答出醉因、醉态、醉性三层意思,稍有分析,就是满分。 2、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 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2分)流露岀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 (2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 尺 (杜甫《秋兴八首》) (2)锄擾棘矜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 国之师也。(贾谊《过秦论》) (3) ,不复挺者 。(荀 子《劝学》) 11.(1)丛菊两开他日泪白帝城高急暮砧 (2)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虽有槁暴輮使之然也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唐诗里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 此生。 以诗仙李白为例子。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 点。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 十分。李白一生,集侠客、仙道、流浪汉、酒徒、书生、诗人于一身,超量付 出了才与气。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 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
。 (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4 分) 答: 答案:(1)醉。(1 分) 上片写“醉”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 情。“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 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3 分) ——答出醉因、醉态、醉性三层意思,稍有分析,就是满分。 2、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 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2 分)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 (2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 尺, 。(杜甫《秋兴八首》) (2)锄耰棘矜,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 国之师也。(贾谊《过秦论》) (3) ,不复挺者, 。(荀 子《劝学》) 11.(1)丛菊两开他日泪 白帝城高急暮砧 (2)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虽有槁暴 輮使之然也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简答题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唐诗里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 此生。 以诗仙李白为例子。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 点。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 三十分。李白一生,集侠客、仙道、流浪汉、酒徒、书生、诗人于一身,超量付 出了才与气。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 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