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2016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髙考模拟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乡愁的文化表达 邹广文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 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 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 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 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 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 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一一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 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 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 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 的感受一一这是一种对己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 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 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 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 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 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 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 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 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一一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 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 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乡愁所 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 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 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 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一一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 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 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 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 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 2016 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 1?3 題. 乡愁的文化表达 邹广文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 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 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 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 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 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 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 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 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 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 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 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 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 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 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 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 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 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 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 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 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 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乡愁所 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 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 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 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 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 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 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 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
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 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 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 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 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味 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 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1.下列关于乡愁与现代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与人类现代化结伴而行,每个人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到,是人们因不堪 忍受无根的生活而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B.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性实践的 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的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 憧憬。 C.乡愁作为一种思乡、怀乡之情,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或者是忧国忧 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D.乡愁是对己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对步入现代 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的乡愁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现代意义的文化乡愁则 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B.乡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积淀成一种文化记忆,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甚至伴随人的一生。 C.文化记忆编织人的文化成长之路,“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社会行为的基本 要求,只有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 D.乡愁传达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是民族 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愁是我们串联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通过乡愁我们找到 自我,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B.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能简单地视为向后 看的、消极的怀旧,不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有这个地方承载的人与人之间 的感情。 C.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乡愁能够抚平 人们浮躁的心绪,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的心理 距离。 D.乡愁产生于距离,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 种顾盼,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人与人之间 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变远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 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
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 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 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 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 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味 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 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1.下列关于乡愁与现代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与人类现代化结伴而行,每个人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到,是人们因不堪 忍受无根的生活而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B.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性实践的 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的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 憧憬。 C.乡愁作为一种思乡、怀乡之情,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或者是忧国忧 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D.乡愁是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对步入现代 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意义的乡愁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现代意义的文化乡愁则 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B.乡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积淀成一种文化记忆,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甚至伴随人的一生。 C.文化记忆编织人的文化成长之路,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社会行为的基本 要求,只有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 D.乡愁传达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是民族 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是我们串联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通过乡愁我们找到 自我,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B.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能简单地视为向后 看的、消极的怀旧,不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有这个地方承载的人与人之间 的感情。 C.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乡愁能够抚平 人们浮躁的心绪,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的心理 距离。 D.乡愁产生于距离,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 一种顾盼,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人与人之间 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变远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 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
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 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 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 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 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 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 刺史,封万户郡公。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 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 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 遂遣使奉表诣阙。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仼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 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 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 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玚事亲以 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十冬夏资 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 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 十二。(节选自《陈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B.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C.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D.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 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孙玚通晓谋略,战功卓著。侯景围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顺利解围;与大 将史宁作战时,在兵力悬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让周兵吃尽了苦头 B.孙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先前跟随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傅卿、通直散骑 常侍,当王琳兵败之后,他召集将士分析形势,假意归顺,保留实力,伺机而动。 C.孙玚劳苦功髙,深受恩宠,髙宗即位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军事, 把守重镇;后主继位后,常常亲自拜访他,并写诗称赞他的功绩。 D.孙玚博学多才,被人钦慕。他自幼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后又造访讲经之处 经常和高僧谈论佛经,并时有论辩,让僧侣们心悦诚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5分)
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 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 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 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 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 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 刺史,封万户郡公。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 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 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 "遂遣使奉表诣阙。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 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 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 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玚事亲以 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 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 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 十二。(节选自《陈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B.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C.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D.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 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 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 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 A.孙玚通晓谋略,战功卓著。侯景围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顺利解围;与大 将史宁作战时,在兵力悬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让周兵吃尽了苦头。 B.孙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先前跟随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傅卿、通直散骑 常侍,当王琳兵败之后,他召集将士分析形势,假意归顺,保留实力,伺机而动。 C.孙玚劳苦功高,深受恩宠,高宗即位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军事, 把守重镇;后主继位后,常常亲自拜访他,并写诗称赞他的功绩。 D.孙玚博学多才,被人钦慕。他自幼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后又造访讲经之处, 经常和高僧谈论佛经,并时有论辩,让僧侣们心悦诚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5 分)
(2)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过信州[注] [元]商克恭 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风进落红搀马过,春风更比路人忙。 [注]信州:在今江西信江上游的上饶市 8.这首诗,是诗人春日过信州时所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9.简析第四句中“忙”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遗璞 贾平凹 1)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 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髙,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2)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3)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 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 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4)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 人们都去辛苦了,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 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 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5)“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6)“城里人胃嫩。 7)“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8)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9)“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10)“多亏就遗弃了它!” 11)“多亏 12)“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 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13)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2)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过 信 州[注] [元]商克恭 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风进落红搀马过,春风更比路人忙。 [注]信州:在今江西信江上游的上饶市。 8.这首诗,是诗人春日过信州时所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 分) 9.简析第四句中“忙”的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 , 。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 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遗 璞 贾平凹 1)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 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2)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3)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 用。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 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4)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 人们都去辛苦了,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 就熬了山上自采的野茶。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一喝着, 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5)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6) “城里人胃嫩。” 7)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8)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9)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10) “多亏就遗弃了它!” 11) “多亏?” 12)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 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13) 说的是省城老贾的事儿
14)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 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 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15)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 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 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 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 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 然回省城去了,临走前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 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16)“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17)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 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18)“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19)“写咱遗璞村了吗?” 20)“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21)“就是下放吧。” 22)“‘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23)“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 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24)“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25)“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26)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27)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28)“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 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29)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30)“以后还能来吗?” 31)“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 呢 32)“啊,那该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33)“但愿他们能来。” 34)“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35)“但愿 36)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 哈欠,还在说 37)“真是好石头呢。” 38)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 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汘 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 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
14)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 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 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15)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 村老少都很骄傲。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 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 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 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 然回省城去了,临走前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 章哩。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16)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 17) 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女人在石头上坐了, 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 18) “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19) “写咱遗璞村了吗?” 20) “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 21) “就是下放吧。” 22)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23)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 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 24) “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25)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你们婆娘家这臭嘴!” 26) 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27)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 28) “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 物就有十多个了吧?” 29) 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30) “以后还能来吗?” 31) “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 呢。” 32) “啊,那该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 33) “但愿他们能来。” 34)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35) “但愿……” 36) 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末了打着 哈欠,还在说: 37) “真是好石头呢。” 38)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早 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 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但因为有一块传说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弃的大石头, 遗璞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游玩观赏